有一對夫妻,在妻子向丈夫抱怨工作上遇到的困難時,丈夫總是安慰、勸導妻子往積極的那一面想,叫她看開些。這時,妻子就不想再說了,甚至會破口大罵她的丈夫。最后,他們雙方都陷入了一種深深的挫敗感之中:丈夫感到自己無力幫助妻子,因為無論他怎么哄、怎么鼓勵,妻子都開心不起來;妻子感到受到了傷害,因為她感覺自己有情緒是不被允許的,但同時她又沒辦法讓自己馬上開心起來。
在安慰別人的過程中,最常見的一個誤區(qū)就是“努力嘗試去讓事情變得好些”。 說實話,這不叫安慰,叫補刀。真正的安慰,必須是建立在共情的前提下。
安慰別人時,有同情和共情之分。雖然兩者都是希望幫助他人的表現(xiàn),但概念完全不同:同情是一種自戀,而共情是一種能力。同情,并沒有心與心之間的連接,只是一個自戀的體驗和過程。而共情剛好相反,是一個心與心之間建立連接的過程。共情是與他人一起感受的能力。要做到共情,你需要從對方的角度去思考,辨別出對方的情緒并與之交流情緒,而且對對方的情緒不做評判。共情就像是你掉進一個黑洞,然后對方下來跟你待在一起,讓你知道你不是孤單一個人;同情你的人會覺得你很可憐,他站在洞邊向你喊道:“你為什么不爬上來呢?”所以同情你的人通常會希望你能夠樂觀向上一些。比如你說“我的婚姻糟糕透了”,他說“你好慘,但你可以選擇離婚”;你說“我丟掉了我的工作”,他說“你真倒霉,但你可以再找一份更合適的工作”。然而,這樣的安慰不僅毫無幫助,而且還可能會引起憤怒。? ? ?胡慎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