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曉楓
大家上午好!我覺得在西青這個地方,做這個“自然文學論壇”十分的合宜。剛才開嶺講到楊柳青有“青”這個字,如果說綠色更適合形容大地上的植被,青可以形容天空、大地和海洋,都可以用這個字來描述,所以我覺得特別的合宜。
“自然”這個詞,首先是個名詞——自然界、大自然;也可以說它是個連詞,來表示說明和語意的轉(zhuǎn)折——當然、自然;同時也可以是一個形容詞。簡單地說,我們在照相的時候會說“你自然點”,表示一個微笑的或者
是動作的自然狀態(tài)。這種時候我們看到的“自然”講的是不拘泥。不受人類的干擾是自然,不拘泥、不刻板、不勉強也是自然。
你會發(fā)現(xiàn)這樣一個詞,涵蓋著非常豐富的內(nèi)容,在不同的情境下有著不同的可能性。我們很多大詞都是這樣的一一“生老病死”,你看這幾個字,既是名詞又是動詞,也是形容詞,灌溉著我們?nèi)松芏嘀匾膬?nèi)容,都具有著豐富的可能性。
作為一個很重要很有意義的關(guān)鍵詞,“自然”,對一個論壇來說非常的合宜。但它也讓我作為論壇的發(fā)言人非常地迷惑,不僅僅是在三位優(yōu)秀的寫作者之后狗尾續(xù)貂的問題,而且一般的劇情里需要一個反面的角色。為什么我對于“自然論壇”來講是反面角色?先說自然文學,我屬于對自然文學寫作最少的寫作者。很多寫作者非常重要的經(jīng)歷是年少的時候有在鄉(xiāng)村、曠野、河流生活的經(jīng)驗,可以源源不斷地提供支撐他后來漫長的寫作歷程的營養(yǎng)。作為年少時一種難以下咽的經(jīng)歷,其力量是在水泥叢林中長大的孩子所無法擁有的。在他們紛紛形容大自然的時候,我的目力所及就是混凝土、玻璃,對于草原、山林我這方面的經(jīng)驗是非常缺乏的。我上大學的時候,一直以為把米磨碎了就是面。我從來不知道它們是不同的,這的確是我的短板。把我放在這里面,有點像是把禿鷲放在鷹群中間的比喻,遠看挺像,其實完全不一樣。這也是我至今不太會寫自然風景的原因,這和我年少的經(jīng)歷有著很大的關(guān)系。
前段時間做“二十四節(jié)氣”的時候做宣傳,我就講過。比如說今天,2月18日是一個公歷時間,這個數(shù)字背后是大家共享的可以找到一個時間坐標的一個衡量。但是我們中國傳統(tǒng)里面有一個農(nóng)歷時間,有一個節(jié)氣,你會發(fā)現(xiàn)這個節(jié)氣與種植、天氣、蟲鳥都有關(guān)系。一個人只有既生活在公歷時間里跟大家交流,也有自己的農(nóng)歷時間節(jié)氣時間,他才不是一個孤立的個體,與世界有關(guān)系的時候,他的文字表現(xiàn)是非常有意思、有情感和有力量的。
我自己非常喜歡閱讀自然文學和科普文學,恰恰是因為這個不足。我覺得自然文學不僅是風光和詩意的呈現(xiàn),科普文學也不簡單地是數(shù)字和知識的折疊。它像鏡像一樣映現(xiàn)了我們?nèi)祟悆?nèi)心的自然景觀。給我們帶來的,可能既有植物的綠色和氧氣,也有動物的活力和遠方,也帶來更加遙遠的地平線,以及人在這個世界里面的感知能力——如果喪失這些,人在坐標系里是一個飄浮的狀態(tài)和一個無根的狀態(tài)。
剛才原野講的,在生活中自然給予了我們很多,包括耐心。我小的時候經(jīng)歷過最浪漫的一個事是看焰火,我覺得焰火是升到天庭的植物,瞬間果實被搖落,屬于國家慶典、重大節(jié)日才會有,但不屬于生活中平常浪漫的行為。生活中的浪漫是小時候鄰居家敲門,說“我們家今晚的曇花會開”,挨家敲門。我們搬了凳子去等著看曇花開,一朵花對別人關(guān)閉自己的秘密,會緩慢地向大家綻放展示自己的美。自然文學非常重要,一朵花都能夠給予這么多耐心,自然回報的是能夠遠遠超出你想象的東西。這方面我是有短板的。
如果我們說自然有名詞和形容詞的區(qū)別,“自然的文學”則有著形容詞化的延展,那么在這方面,我似乎也不是一個很好的闡述者。因為我們經(jīng)常把娓娓道來、樸素的、家常的、不過分修飾的表達看作是自然,而我的寫作是枝蔓叢生、扭曲的,論不自然的話我恐怕是其中之一,是跟自然有一點間距的作者。我想,自然帶給我們最大的力量就是寬容,自然世界有天鵝,也有孔雀,它們都是自然的,但孔雀想要模仿天鵝的話恐怕就是不自然的。
我很喜歡這種不過分的表達,讀起來像喝水一樣舒適的表達我很喜歡。但這個世界上有素食主義者,也有大碗喝酒、大塊吃肉的民族,這本身也是一種自然,尊重本心即自然,這也是自然給予的一種安慰。在潛意識里邊,一想起“自然”這個詞總是把遼闊、大氣、壯美、浩瀚等很多美好的形容詞給予它,有千萬個形容詞同時涌來它也能夠接得住。自然有意思的地方在哪里呢?是不能被你的審美簡單概括的部分,還有未被馴化的部分,而且永遠會有未被馴化的部分,有其野蠻、凜冽。我覺得這是非常動人的部分,甚至還包括——無常。
我去過肯尼亞的馬賽馬拉草原,看到角馬身邊全是同類的尸骨,它也很坦然,這不是殘忍。過河的時候看見一只花豹也不覺得很可怕,不是驚呼、概括、贊美就完事了,這里面有著豐富的內(nèi)容,有令人敬畏的東西。
自然的創(chuàng)作中可以借鑒這些東西,有時候我們會用非常淺顯的概括,自以為是地去做價值判斷,但我覺得創(chuàng)作中可以借鑒這些豐富、復(fù)雜、值得思考的部分,沒有必要過度消毒變成衛(wèi)生間一樣干凈的環(huán)境。剛才有一句話是“向草木學習”,我覺得最有效的保持自然的方式恐怕就是保持內(nèi)心的真,如果沒有內(nèi)心的真,不僅僅文字是不自然的,而且每增加一個詞語就是增加了一個“鱗片”,增加了與真實世界的一道屏障。
我們多少人現(xiàn)在寫東西也像小時候?qū)懽魑囊粯訌娭品置?,你說你做得不拘束,有時我們覺得不受拘束,但是一直在成見之中。我看到阿城寫國外旅行,說真想喝著粥就咸菜,有人理解為樸實。后來我看到阿城寫了幾個字,大意是真是矯情。我一直以為是質(zhì)樸,后來想想,他真的是不隨遇而安,非常微妙,但我不知道這是我的成見。我們小的時候說“呆板”,老師老拿這個考我們。不知道這個字現(xiàn)在變成了什么音。
我跟惠仁聊天,他的孩子說老師長得像恐龍,我的第一反應(yīng)是,這是說老師長得難看嗎?孩子說老師長得像蛇頸龍,長長的脖子、大大的眼睛,孩子已經(jīng)突破成人的界限和阻隔了。我去年剛剛出版了兒童文學,從散文到兒童文學并不容易。為什么畢加索說,我年少的時候就像拉斐爾畫得那么好,但是為了像成人一樣作畫卻用了我畢生的精力?我們很難回到那個狀態(tài)。
我小時候怕黑,但為了冒充倔強的孩子,別人家的孩子都可以點燈睡覺,我不點燈,但是我在黑暗中極其恐懼。我想寫本給孩子的書,小孩會做噩夢,如何幫助孩子度過困境,如何幫助孩子去成長。但并不是刪減一些詞就可以抵達兒童這個狀況。我覺得“天真”這個詞太奢侈了,太難做到了,它就是一種自然狀態(tài)。我現(xiàn)在認為最難做到的事情是說起來最簡單的事。我們現(xiàn)在都可以學習技能,但你無法做到媽媽曾經(jīng)告訴過我們的,要誠實、不說謊。這幾個字是應(yīng)該向草木學習、曠野學習,向自然學習的話。我現(xiàn)在一定不是自然狀態(tài),我可能在酒桌上胡說八道,要把不自然做到像自然,但這是一個很困難的過程,也是需要我們一生修煉的過程。
今天是百花六十年慶典,我覺得百花對于中國散文,對于中國散文作家有著非常重要的貢獻。從“五四”以來,我們看小說也好,看詩歌也好,有很多試驗和縱容。但散文是有自身的律法的。我小時候散文必須是短小精焊,自然界的鳥類不一定都是麻雀,但那時散文卻是一個麻雀體。近幾十年來,散文的變化是非常巨大的。如果說散文界有景觀的話,這種景觀一*定是有豐富的品種,有許多的層次,有自己的更新也有四季更迭。如果我們向自然學習的話,看到的景觀一定是許多我們尚未發(fā)現(xiàn)的神秘力量出現(xiàn),帶給我們意外的驚喜和陌生的美。
自然,還讓我想到了自然數(shù),自然數(shù)是數(shù)不盡的。不能數(shù)到最后一個數(shù)字,不是說這是我們能力的局限,這導(dǎo)致了沮喪和失望甚至是絕望。不,我覺得這個過程正好能夠給予我們鼓舞,意味著永無止境的遠方和不停止下來的希望。我覺得寫作也是如此。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