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丹
漢字中,“心”字部首的字都很有意思。譬如“思想”,中國的古人認(rèn)為它不僅是頭腦中的運(yùn)轉(zhuǎn),而且是心田里的活動,是為有所“思”。譬如“感恩”,這種美好的情懷因心而起。我們今天的心,有時候是被關(guān)在一扇大門里的,這就是煩悶的“悶”。為什么我們擁有的物質(zhì)越多,內(nèi)心反而越惶惑呢?“惶”和“惑”,不是豎心旁就是“心”字底,這源于我們心靈的不寧靜。
那么,什么是中國文化的心靈態(tài)度呢?《莊子》里面有一句話說得好:“水靜猶明,而況精神。圣人之心靜乎,天地之鑒也,萬物之鏡也。”水本是能夠照見世間萬物的,但是你去看一看,水在激蕩的時候能照見什么呢?你看看,長江在奔涌的時候,排天濁浪,能照見山景嗎?一條急流小溪啪嗒啪嗒地拍打在礁石上面的時候,那些碎末般的喧囂能照見什么嗎?
水只在一種情況下可以照得見世界,那就是安靜的狀態(tài),這就是“水靜猶明”。
安靜的水明亮澄澈,而一顆心的安靜,就是天地之間萬物的安靜。所以說,天地之間最大的靜莫過于人心。
為什么今天的我們經(jīng)常對世界失去判斷?當(dāng)一個人處于巨大的挫折困擾之中時,當(dāng)一個人妄自菲薄或妄自尊大的時候,當(dāng)一個人迷惑于眾人的吹捧或鄙視時,他的心其實(shí)就如湍急喧囂的水流。怎么才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怎樣才能夠讓一顆心寧靜如鏡,照見世間萬物,看到古往今來,從而找回自己人生的坐標(biāo)呢?
唯有安靜,是一個人能對自我做出的最好承諾。
——摘自《有夢不覺人生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