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華
緣起
小凱(化名)經(jīng)專業(yè)醫(yī)生診斷,患有對立違抗障礙癥狀(oppositional defiant disorder,ODD)。因幼年家庭的不當教養(yǎng)方式,特別是父親的暴力行為,給孩子造成了極大的身心傷害。多動癥并伴有抑郁傾向。目前處于青春前期的他,情緒極不穩(wěn)定。開學一個多月的時間,在課堂上公然發(fā)泄情緒,一言不合,搬桌子砸人、罵人共4次,嚴重影響正常教學。智商120的他,情緒稍穩(wěn)定時,學習并無太大障礙?!安蛔屢粋€掉隊”,教育是喚醒每一個孩子的內(nèi)在動力,讓其在自由、平等與愛中,有尊嚴地活著。作為老師的我努力地帶著這個特別的孩子。在日常與小凱的相處中,真誠地尊重并關愛他,讓其受傷的心靈一點點復蘇。語文課堂上,如何啟智,讓他也能享受到學習的樂趣和做人的尊嚴呢?這節(jié)課,如約而至,于是就有了這樣一個自然而然、沒有腳本的故事。
情景再現(xiàn)
愛的補白
今天,我們照例繼續(xù)學習蘇教版五年級下冊第10課《二泉映月》。課文濃縮了民間音樂家阿炳艱辛苦難的一生,優(yōu)美傳情的文字,再現(xiàn)了《二泉映月》這首名曲的創(chuàng)作過程。
樂曲在課堂流淌?!罢埻瑢W們邊聽樂曲,邊在文中圈出表現(xiàn)琴聲所抒發(fā)的豐富情感的語句?!睂W生們隨著旋律,安靜地圈著,漸漸在樂曲的渲染中,孩子們情不自禁地誦讀起來:
“月光照水,水波映月,樂曲久久地在二泉池畔回響,舒緩而又起伏,恬靜而又激蕩。阿炳用這動人心弦的琴聲告訴人們,他愛那支撐他度過苦難一生的音樂,他愛那美麗富饒的家鄉(xiāng),他愛那惠山的清泉,他愛那照耀清泉的月光……”
“阿炳愛的僅僅就是文中寫的這些嗎?”
“不是,我從省略號里知道,他愛的事物很多?!焙⒆优e起手,表達著自己的看法。
“那你認為,阿炳還愛著什么?你能聯(lián)系上文,來說說嗎?”我追問著。希望孩子從發(fā)散思維的角度,在省略號處進行補白。
“他愛惠山蔥郁的樹木、搖曳的藤蘿。”“他愛陪伴了他一生,跟他一起走過風風雨雨的二胡?!薄八麗鄱髦厝缟降膸煾?,雖然師父已經(jīng)離開了人世,但每到二泉,望著如水的月色,阿炳就會憶起和師父在中秋之夜泉邊賞月的情景?!薄鞍⒈勰卿蠕鹊娜路鹱约旱闹??!薄⒆觽円粋€啟發(fā)著一個,越說越激動。
一切景語皆情語
我想:此時的火候,是否可以讓學生再試著深入一些,從作家、編者的角度,來體會一下景物描寫的精妙之處呢?“同學們,作家的寫作,很多地方看似閑來之筆,卻蘊含著一份獨運匠心。我們把視線再次聚焦到第一自然段的景物描寫,結(jié)合這部分琴聲告訴人們的內(nèi)容,你能說說兩者之間的聯(lián)系嗎?或者說,為何在開頭,作者寥寥數(shù)筆,要把景物寫得如此之靜美呢?我知道這個問題有點難,沒關系,我們一起來討論?!?/p>
沉默,剛才還林立的小手,縮了回去,我知道,孩子們在沉思。這的確是個有挑戰(zhàn)性的問題。靜水流深,此時的課堂,是需要安靜的,安靜地思考,安靜地與文本、作者、編者對話。
“我不知道自己想得對不對?”“沒關系,說來聽聽,我們互相啟發(fā)?!蔽医o同學投去一個鼓勵的眼神。“正因為這里如此安靜,所以阿炳在此時,勾起了自己很多的回憶。安靜的時候,人的心也是靜的?!薄拔蚁胙a充,月夜如此之美,阿炳愛這月夜,所以他要借音符,來表達心中的悲喜,表達對家鄉(xiāng)的熱愛、對音樂的熱愛,表達坎坷的經(jīng)歷?!眱晌煌瑢W都提到了美景對人情感的抒發(fā)與烘托。王國維先生在《人間詞話》中說“一切景語皆情語”,一景一物,皆有情。它們是人情感的寄托。此時,我突然又生成了一個對話的契機,“之前我們讀到阿炳坎坷的身世,孤苦伶仃,無依無靠,賣藝度日的他,不但生活沒有保障,被人瞧不起,受人白眼,現(xiàn)在師父離他而去,眼睛也再也看不見了。如果你是此時的他,你會怎么想?”
“我會覺得,自己太命苦了,為什么老天偏偏要這樣對待我?”
“我會想,這樣的日子,生不如死,我為何還要在這個苦難的,沒有一點溫暖的世界上活著呢?”
我話鋒一轉(zhuǎn),可是,阿炳呢?他用音樂表達的是什么?
孩子們齊聲誦讀起來:“他愛那支撐他度過苦難一生的音樂,他愛那美麗富饒的家鄉(xiāng),他愛那惠山的清泉,他愛那照耀清泉的月光……”
生成可預約的精彩
“為何如此深重的苦難沒有泯滅他對生活的勇氣、對世間的熱愛,以及對光明的向往呢?”
這個問題,與其說是現(xiàn)場生成的,不如說是我為小凱量身定做的。早在來交流之前,領導和老師第一個向我介紹的就是小凱。爸爸是孤兒,靠賣藝為生。從小的流浪生活,讓他吃了不少苦,挨了不少打。結(jié)婚以后,爸爸打媽媽、打孩子,無緣無故地各種打。小凱自小就生活在充滿暴力的氛圍中,情緒難以控制。日常社交的障礙,讓他不斷復制著爸爸對他的方式來懲罰他認為讓他生氣的人。他會狂怒到奪門而出,摔門聲如地震一般。他會哭到讓全校任何一個角落都能聽到他的哀嚎。上個學期,我們相處比較融洽,我發(fā)現(xiàn)他一點一滴的進步,就表揚鼓勵和提出一定的規(guī)范要求,讓他漸漸走上正軌。他很在意我對他的看法和評價,因為他媽媽說他在我這里得到了肯定和寬容。可是,剛開學一個多月,他四次在課堂上一言不合,便情緒無法控制地搬起桌子砸同學,向老師吐口水,罵人踢人,發(fā)瘋一般地吼叫。在醫(yī)院得到確診后,他稍有恢復,現(xiàn)在又來到了課堂。他智商不低,醫(yī)生也建議,在他平靜的時候,可以和他聊一聊,遇到一些問題,也可以讓他自己思考。因為他很聰明,會明白的。
我將目光投向了小凱,他有些躲閃??磥?,還沒有想清楚,如果貿(mào)然請他,會讓那點好不容易建立起的自信心再度受挫。前幾日瘋狂地踢咬、砸人之舉,應該在自己清醒之時,會心生悔意吧?先前積累的好形象,在情緒的失控中,已蕩然無存。近幾日來校,他努力完成作業(yè),想在自己擅長的學習中重塑形象,這是他的新起點。課堂上依舊是一片沉默,我知道沉默中蘊藏著力量,我需要等待一個更好的時機與方式,讓他呈現(xiàn)。
趴在桌上,雙手墊著下巴,眼神主動看向你,這是他還沒完全搞懂的信號。他的雙手不停地敲著自己的小腦袋,眼神里寫滿了著急,那是對自己的一種否定?!拔蚁氩怀鰜?,我不會!”我慢慢走到他身邊,用手摸摸他的腦袋,“不急,慢慢想,也可以結(jié)合自己的經(jīng)歷、體會來說,我知道,你在努力思考著,這一點非常好。”又過了一會兒,他的小手伸出又縮回,來回幾次,看來這個答案,他已經(jīng)有點譜了,只要我稍微點撥下,一定很完美。先讓他說,讓他可以小得意一下。
小凱望了望同學,又望了望我,說:“上學期,我寫了一篇作文,李老師說我寫得很好,還在全校的廣播里讀給大家聽了。其實,第一篇,我寫得并不好,我因為生氣所以用筆罵了以前的老師。李老師告訴我:寫作是一面鏡子,鏡子亮亮的,才能照出這個清晰的世界。后來,我寫了英語陳老師,我把陳老師怎么對我的,真實地寫了下來,所以得到了老師的表揚。一個人,心里有陽光了,他才不怕困難。我想:阿炳是因為心里有愛,才能看到圓圓的月亮,聽到淙淙的流水聲?!闭坡曧懥似饋恚挥梦野凳?,所有同學不約而同地向小凱表示祝賀。我知道,掌聲里,還有大家的認可和欣賞。小凱喜滋滋地坐了下來,久違的笑容又綻放在他的臉上。
反思
一、學校,生命中的一段溫暖存在
醫(yī)生說小凱的智商120。是的,他比一般的孩子都要聰明幾分。可是家庭的復雜環(huán)境和錯誤的教養(yǎng)方式,使得小凱不能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才智。無法控制的情緒,讓他把自己搞得一團糟。一方面在醫(yī)院接受專業(yè)的治療,一方面在學校接受正規(guī)的教育,這是他的出路所在。對于小凱而言,學校不單是學習文化知識的地方,也是精神成長以及心靈創(chuàng)傷的療養(yǎng)所。孩子的出身是無法選擇的,但是大人對待孩子的方式,卻是可以選擇的。老師的鼓勵和肯定、同伴的互助與欣賞,讓他看到了有別于家庭的一種溫暖存在。世界不只有一種樣子,老師可親的溫柔話語、包容的寬廣胸襟,一點點復蘇著那顆受傷的心。教育者有責任讓每個孩子在自由、平等和愛中,有尊嚴地活著,不管他來自何種家庭。
二、教學,對話中的一種主動學習
《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2011版)指出:“語文課程必須根據(jù)學生身心發(fā)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薄罢Z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在課堂上,貼近學生,師生對話,生生對話,學生與文本對話,與教科書編者對話,教師在課堂上更像一名主持人,啟發(fā)彼此的思考。在交流中老師及時總結(jié)、點評、質(zhì)疑和回應,促進了學生對知識的吸收和理解,進而內(nèi)化為自己的知識與能力。
研究顯示:主動學習時,學習者能記住所說或所寫內(nèi)容的70%,以及動手操作過內(nèi)容的90%??傮w上看,被動學習的知識留存率并不理想。
從布魯姆的學習能力金字塔圖中,我們發(fā)現(xiàn),學生沒有經(jīng)過深度思考,就不會創(chuàng)造和使用諸多聯(lián)想或記憶的線索來將學習提升到高階思維階段。在主動學習中,學生可以領悟到知識的精妙所在,當知識與情感產(chǎn)生聯(lián)結(jié)后,“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的透徹理解,也有助于孩子在新的情境下或真實生活中對習得的知識進行遷移、整合和創(chuàng)造性運用。一個話題引發(fā)了孩子的深入思考,慢慢走進了阿炳的內(nèi)心世界。感同身受的體驗與文中的主人公產(chǎn)生了情感鏈接,阿炳坎坷的人生經(jīng)歷就不僅僅存在于文字當中,而是讓讀者與主人公產(chǎn)生了共鳴。于是,不但理解了語言文字,更理解了阿炳追求光明、心存良善的精神境界。
教師在課堂上面對的是同樣有思想、有感情、有差異的“人”,因此教師的教育教學是雙向互利性的,不是單向的施與,而是雙向的互動。在對話的場景中,展開了思與思的碰撞,心與心的接納,情與情的交融。
三、教育,生活中的一種良善追求
無論何種學習,在學生確信他們能夠完全理解學習內(nèi)容之前,如果要求或強迫他們超出現(xiàn)有水準來學習,他們就會受到傷害。老師們都知道,學生達成正確理解所花費的時間有著極大的差異。因此,這就產(chǎn)生了一種強烈的教育需求,即每位教師應該有充分的時間關注每位學生,盡管要做到這點非常不易。有著怎樣的兒童觀,也就會產(chǎn)生怎樣的教育觀。尊重差異,意味著在欣賞有些孩子暫時領先時,也要接納一些孩子的暫時落后。但落后肯定不是永久的,當老師把兒童看成獨特的存在,不是按成人的人生預設來教訓兒童,把兒童當作一顆顆粒飽滿的種子,不去單方面地制約,而是努力激活這顆種子的潛在生命力,提供的合適土壤、陽光和養(yǎng)料,并耐心地等待,這將是每一個孩子的福祉所在。
兒童的心智有其自身的發(fā)展規(guī)律,兒童在與外部條件的相互作用中通過同化與順應不斷達成動態(tài)平衡。我們相信兒童的生活應當是好奇的、探索的、藝術的、夢想的……教育應該促使兒童成長,快樂地成長。每一個兒童的在校生活,都應該是正向積極,受保護,自主、自覺、自立,充滿陽光的。精神與身體的成長,也都是自然而然、不斷向上的。教育是為人的,以人為目的,以人為中心,要符合天性,符合人的需求。
明月與二泉,激發(fā)了阿炳的創(chuàng)作靈感,正如小凱所說:阿炳心中有愛,所以才能“看到”明月,聽到淙淙的流水聲。那么,也讓我們?yōu)楹⒆颖S幸汇迦?,讓這清冽的泉水,凈化我們的心,也滋潤孩子的心。有時孩子只是需要“被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