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大生上海公所

2019-09-10 07:22朱江
檔案與建設 2019年9期
關鍵詞:紗廠洋行大生

朱江

大生上海公所是張謇創(chuàng)辦的南通大生紗廠在上海設立的辦事機構最早的稱呼,也是大生紗廠最早的機構,標志著大生紗廠籌建邁出實質(zhì)性的一步。大生上海公所成立于1896年初,第二年下半年改名為大生滬賬房,并遷出暫時寄寓的廣豐洋行。大生上海公所存在的時間很短,卻是中國早期民族工業(yè)史上頗有意義和研究價值的機構。大生上海公所反映了張謇在籌辦大生紗廠時,對官方政策支持、上海各界投資的渴望,體現(xiàn)了大生紗廠始終接軌上海、把上海作為事業(yè)發(fā)展支撐的理念。大生上海公所是張謇創(chuàng)辦大生紗廠過程中,有效組織生產(chǎn)要素,將上海的資金、技術、信息和南通本地的原料、市場、勞力有效結合的產(chǎn)物。

存續(xù)經(jīng)過

甲午戰(zhàn)爭以中國戰(zhàn)敗,與日本簽訂《馬關條約》告終?!恶R關條約》簽訂于1895年4月17日,5月8日生效。《馬關條約》允許“日本臣民得在中國通商口岸、城邑任便從事各項工藝制造”,標志著列強對中國從商品輸出進入到資本輸出的階段。農(nóng)歷九月(陽歷9月19日至10月17日之間)時任兩江總督兼南洋通商大臣的張之洞,“分屬蘇州、鎮(zhèn)江、通州在籍京官,各就所在地方招商設立機廠,制造土貨,為抵制外人之計。通州產(chǎn)棉最王而良,謇因議設紗廠”。[1]

張謇1895年創(chuàng)辦大生紗廠,是根據(jù)張之洞的囑托進行的。光緒二十一年十二月初八(1896年1月26日),潘華茂、郭勛、樊芬、沈燮均、劉桂馨、陳維鏞等6位籌辦紗廠的董事,聯(lián)名向張之洞上奏了《遵辦通海紗絲廠稟稿》。通海紗絲廠是大生紗廠的初名,這稟稿是目前能看到的最早的關于大生紗廠的文件,反映了“通官商之郵”的張謇的思想。《遵辦通海紗絲廠稟稿》除了提及創(chuàng)辦企業(yè)的由來、在唐閘建廠的設想、集股的辦法外,還附有通海紗絲廠的章程,共7條。這個章程實為對官府的權益申請,希望官府不要干涉商辦企業(yè)的內(nèi)部事務、可以自行疏通連接長江的河道以利運輸、自行開辦自來水和電燈、參照上海幾家紗廠的慣例給予的優(yōu)惠等。

章程第六條特別提出:定購機器點收裝運,及陸續(xù)添購煤炭物料、匯兌銀洋、出售紗絲、投稅領照諸事,均在上海,其與道署、稅關交涉甚夥,擬立公所一處,由廠派人經(jīng)理,刊刻戳記,以昭憑信,文曰“奏辦通海大生紗絲廠上海公所記”。[2]

刊刻大生上海公所的印章沒有得到官府的認同,其他方面的要求都得到了批準。大生上海公所設立時的職能涉及物資的采購和轉運、成品的銷售、銀兩的匯兌、與上海道和江海關的溝通等。張謇等人強調(diào)這些事務的辦理均在上海,凸顯了上海對于擬辦中的大生紗廠的重要作用。

1938年夏,陳維鏞之子陳葆初在上海編輯《影印創(chuàng)辦大生紗廠稟稿暨招股章程原稿》。陳葆初在跋中介紹說:章程內(nèi)加刊“上海公所暫寓四馬路廣豐洋行內(nèi)”之紅色戳記,所謂上海公所即最初大生在滬之接洽機關,而廣豐洋行即滬股要人潘丈鶴琴所供職之洋行也。[3]

大生上海公所設立后,一直寄寓在廣豐洋行。大生紗廠董事潘華茂即供職于廣豐洋行。大生紗廠創(chuàng)辦初期經(jīng)濟困難,資金不足,需要暫時寄人籬下,也有利用洋行的招牌更好地集資的愿望。

辦廠需要資本,張謇最早“乃因劉、陳二君之介紹,見潘、郭與談”。[4]劉、陳是劉桂馨、陳維鏞,潘、郭即潘華茂、郭勛。根據(jù)1897年5月3日張謇的《呈南洋督部劉通廠集股節(jié)略》,“光緒二十一年十一月,初議通州設立紗廠時,由劉桂馨說合,潘華茂、郭勛、樊芬作主,桂馨及陳維鏞同辦,皆潘、郭意也?!倍鴱堝乐栽敢庋埮巳A茂和郭勛參與擬議中的紗廠的籌建,與潘華茂和郭勛的買辦身份不無關系。

買辦在近代是個特殊而復雜的階層。從經(jīng)濟的角度看,早期的買辦受在中國的外國商號的雇傭,通過代理買賣獲得了高額的傭金收入,此外還有薪金、自立行號的利潤和周轉資金的利息收入,使得買辦積聚了巨額的財富?!巴瑫r,在此過程中,他們還熟悉了洋行工商企業(yè)的管理體系、生產(chǎn)技術和經(jīng)營方式,掌握了一些洋行工商企業(yè)的營銷策略”。[5]“他們從最初附股于外國在華的股份公司到自己主持創(chuàng)辦中國近代首批官督商辦股份制企業(yè),進而私人投資興辦股份公司,率先在中國試行和推廣股份制這種近代新式的企業(yè)組織形式?!盵6]

1872年中國第一個官督商辦的股份制企業(yè)輪船招商局設立,創(chuàng)辦之初招股不順、經(jīng)營虧損。1873年,買辦唐廷樞、徐潤接手之后,局面得以改觀。就棉紡織而言,籌辦于1878年的上海機器織布局,最先是彭汝琮在1878年呈請開設的,后來鄭觀應等人接辦,鄭觀應曾長期擔任寶順洋行和太古輪船公司的買辦。1895年投產(chǎn)的裕晉紗廠,創(chuàng)辦者黃佐卿系公和洋行買辦。因此,張謇選擇與潘華茂和郭勛這兩位買辦共同籌辦大生紗廠,是容易理解的。

潘華茂,字鶴琴,廣東人,他供職的廣豐洋行系德商所辦。1863年9月3日《上海新報》第1版刊登了廣豐洋行《保險船只各貨》的廣告,可見廣豐洋行進入中國時間比較早。廣豐洋行業(yè)務范圍很廣,《申報》1872年8月7日第5版刊登了這樣的廣告:“茲有帆船一只,準初十日開往橫濱,其水腳格外公道,各寶號有貨物及搭客者,即請來小行面定可也。七月初四日。廣豐洋行告白。”廣豐洋行自身擁有“長安”輪用于水上運輸?!渡陥蟆?880年6月10日第6版《呂宋票》的推銷廣告里,出現(xiàn)了“祈至四馬路工部局隔壁本行購取”的文字,落款是“廣豐洋行帳房啟”,揭示了廣豐洋行確切的所在地。

大生上海公所的負責人為林蘭蓀,名銜叫作坐號。林蘭蓀,名世鑫,號蘭蓀,江蘇六合人。早年海門土布商人沈敬夫賞識林蘭蓀的經(jīng)營才能,聘請他經(jīng)營在上海的業(yè)務。林蘭蓀這樣駐上海的代表,通常被稱為坐莊,負責報告市情、提供意見、收售貨品、調(diào)度銀根等。沈敬夫1896年投入到大生紗廠的籌辦,成為張謇忠誠的助手。作為通董之一的沈敬夫,把“性堅毅,局量甚宏,遇事多深慮,謀而后定”[7]的林蘭蓀推薦給了張謇。張謇用人不疑,“營運支納不遙制”。[8]林蘭蓀則把余生都傾注在大生的事業(yè)上。

1897年8月潘華茂和郭勛退出大生紗廠的籌辦,大生上海公所失去了暫寓廣豐洋行的必要,隨之遷至新北門外天主堂街,名稱也改為大生紗廠滬賬房。以后多次改名,屢次搬遷辦事場所,而其職能不斷增加,地位不斷上升。1907年大生紗廠召開第一次股東大會,決議改名為駐滬事務所,并取得與會計、考工、營業(yè)、庶務等四所同等的地位。1926年張謇去世以后,大生集團的管理層大多定居上海,大生集團的決策樞紐漸移上海,大生集團駐滬機構成為大生的中樞。1953年該機構撤銷。

依托上海

大生上海公所設立時,大生紗廠還處于擬議階段,從這個意義上講,大生上海公所是大生紗廠最早的機構。它的設立,使得大生紗廠的籌辦有了標志性的進展。而大生上海公所之所以設立在上海,更多是經(jīng)濟上的原因。

兩江總督官署和具體負責商務的江寧商務局位于江寧(南京),大生紗廠的創(chuàng)辦者不時地需要赴南京匯報。1896年12月6日江寧商務局與大生紗廠的《官商合辦條約》,1897年江寧商務局與張謇、盛宣懷的《合辦通、滬兩廠條約》也是在南京簽訂。南京畢竟是兩江地區(qū)的政治中心,如果從與官府聯(lián)系的角度,大生的駐外機構似乎設在南京更加適宜。但是從經(jīng)濟的角度來說,上海對于大生紗廠意義更大。南通以及張謇的出生地海門,即習慣上所稱的通海地區(qū),與上海之間無論是基于歷史還是現(xiàn)實,都存在密切的經(jīng)濟聯(lián)系。大生紗廠選址在南通唐閘,但股本的籌集主要在上海,最早一批紡織機器和燃料也是從上海輾轉運到南通。在上海設立一個辦事機構,無疑是更合理和有效。

通海地區(qū)(南通)與上海一江之隔,地緣相近,人緣相親。南通與上海一樣都是濱江臨海,因此船舶運輸對各自的發(fā)展都起到推動作用,值得關注的是沙船。沙船是一種平底船,可以江海兩用,特別適合于長江口以及長江口以北的海域(北洋)航行。由于長江和黃河攜帶大量泥沙入海,在長江口和北洋形成大片沙洲,平底沙船適合在夾溝中穿行。根據(jù)乾隆《崇明縣志》,“沙船以崇明沙而得名。太倉、松江、通州、海門皆有?!睋?jù)統(tǒng)計,道光六年(1826)、道光二十八年(1848)、咸豐二年(1852)等三次海運承雇的沙船,以通州、崇明、太倉、鎮(zhèn)洋、元和、昆山等州縣船籍居多。[9]由于上海位于南北洋的中心,因此成為重要的貿(mào)易口岸,沙船云集上海,以原籍形成十一幫,其中通州、海門、崇明三幫勢力最大。開埠前,沙船商代表了上海最大也是最重要的商業(yè)資本。[10]三地的沙船大戶,很多都在上海置業(yè)居住,成為上海發(fā)展過程中重要的經(jīng)濟元素。

以沙船為代表的運輸業(yè),帶動了上海的經(jīng)濟發(fā)展。沙船從上海出發(fā),攜帶布、茶葉之類南貨運往北方,又從北方載回豆、麥等北貨。通海地區(qū)的土布,深受東北地區(qū)人們的喜愛,稱為關莊布(又名沙布)。關莊布實際的交流在上海,消費則在東北。通海關莊把沙布運往上海,售與各幫,轉運東北,自己直接運銷東北者極少。[11]關莊布主要通過號幫和散幫運往東北。號幫大多是寧波人,曾購置了一批呂四的沙船;散幫大都是沙船賬房出身,多半是通州人。1897年12月7日天津《國聞報》“營口新聞”記載:“大尺布又名沙布,系蘇省通州及海門兩屬所處。近年沙船商人裝運到營,計每件布二千五百尺,本銀約三十兩。”[12]關莊布的流轉過程中,通海地區(qū)涌現(xiàn)了很多土布商人,這些人諳熟棉紗布業(yè)生產(chǎn)流程,懂得棉紗布業(yè)經(jīng)營之道,有一定資本,與錢莊有密切聯(lián)系。參與大生紗廠創(chuàng)辦的劉一山和沈敬夫,就是通州的沙布商人,兩人頻繁往來于通滬之間,劉一山還擔任沙布公會的主任董事。

企業(yè)是以市場為導向的,大生紗廠的原料來自本地的棉花,生產(chǎn)的棉紗供應給本地的織戶,表面看只要關注本地市場就可以了。但織戶購買棉紗后織成的土布,大部分最終需要通過上海流向東北。因此就產(chǎn)業(yè)鏈而言,上海處于樞紐環(huán)節(jié)。何況到1896年,上海擁有華盛紡織總廠、裕源紗廠、裕晉紗廠、大純紗廠等企業(yè),成為中國最大的棉紡織工業(yè)區(qū),上海市場行情是大生紗廠必須關注的,設立辦事機構有利于跟蹤市場動態(tài)。大生紗廠所需的機器配件、燃料等生產(chǎn)必備物資,在上海采購也容易許多。

此外,將大生上海公所設在上海,還可以依托上海這個全國的金融和貿(mào)易中心來集資,上海一直是大生紗廠最主要的資金來源地,許多股東甚至沒有實地去過大生紗廠,只是通過大生紗廠的駐滬機構與大生紗廠發(fā)生聯(lián)系的。

與江海關的聯(lián)絡和溝通也是設立大生上海公所的原因。大生紗廠官機從上海運往通州,隨后機器配件、燃料的運輸,以及開工后產(chǎn)品運往外地,都需要跟江海關打交道,而江海關就設置在上海。

學習前輩

如果說大生紗廠的駐滬辦事機構設在上海是經(jīng)濟的原因,那么這個辦事機構最初稱作公所,體現(xiàn)的是大生紗廠對中國最早一批華資棉紡織廠,特別是華盛紡織總廠的學習和模仿。通過對先行者的考察,大生紗廠不僅充分享有了官府的特殊政策,為企業(yè)創(chuàng)立和生存創(chuàng)造了條件,也學習了紡織企業(yè)的管理經(jīng)驗,少走了彎路。

大生紗廠建成之前,上海已經(jīng)有幾家華資棉紡織廠?!爸袊栽O機器紡織廠始于1890年左右”。[13]這個企業(yè)就是上海機器織布局,它是由彭汝琮在1878年呈請開設的。彭汝琮在給李鴻章和沈葆楨的稟帖中提到,既然設廠為了抵制洋貨,那么在稅捐方面自然也不能比洋貨為重,妨礙與洋貨競爭,因此他要求按照洋貨進口稅的稅則完納出廠稅,銷入內(nèi)地時,則按洋貨子口稅辦法完納子口半稅,此外更不繳納任何厘捐。[14]

同年李鴻章派鄭觀應等籌建上海機器織布局。1882年李鴻章奏《試辦機器織布局以擴利源而敵洋產(chǎn)折》,獲得清政府批準。其中包括10年內(nèi)只準本國商人附股搭辦,不準另行設局;產(chǎn)品在上海本地零星銷售,照中西通例免完稅厘;如由上海徑運內(nèi)地及運通商他口轉入內(nèi)地,均在上海新關完一正稅,概免內(nèi)地沿途稅厘。這樣的優(yōu)惠政策,使得上海機器織布局獲得10年的獨家生產(chǎn)專營權,在稅負方面避免了流通環(huán)節(jié)里的層層厘稅負擔。

在《遵辦通海紗絲廠稟稿》中,大生紗廠的籌辦者提出了類似的優(yōu)惠要求,如納稅方面,“上海各廠本地零銷皆不征稅,應請援照上海章程,就地零銷無稅。通海紗廠轉運之紗,如已有蘇松太道分關稅訖之單,經(jīng)過關卡不得留難?!痹谀贤ㄞk廠,要比上海開辦更加“繁難、費多、時久”,為保障創(chuàng)始者的權益,避免“爭利者紛紜四至,擬請照華盛廠章,如有添設,皆作分廠,由原辦之人稟請每包貼費一兩,以十年為滿”。這些要求都得到了官府的批準。大生紗廠作為早期的民族工業(yè),除了官府以紗機作為股份出資外,還得到了官府政策上的庇護,這也是其成功的一個原因。

1890年上海機器織布局部分開工。1893年10月19日,上海機器織布局的清花車間起火,火勢很快蔓延到整個廠區(qū),一直燃燒到深夜,織布局成為一片廢墟。11月26日,李鴻章委派盛宣懷主持規(guī)復機器紡織局,1894年9月16日,重建的華盛紡織總廠投產(chǎn)。1893年冬天,盛宣懷擬訂《華商機器紡織公所章程》。公所一般是指同業(yè)的協(xié)會。華商機器紡織公所是一個半官方性質(zhì)的行業(yè)組織,具有一定的行業(yè)管理職能。如《華商機器紡織公所章程》規(guī)定,經(jīng)過該公所查明的華商資本,才能購置進口紡織機器,這是為了禁止洋商設立紡織企業(yè)采取的措施,因為“紗布為民生日用之需,若洋商用機器紡織,系奪華民生計”;[15]還規(guī)定了華商紗廠之間協(xié)商事務時的辦理流程。華商機器紡織公所最重要的事務,是對各紗廠生產(chǎn)的棉紗,按照每包(400磅)收取規(guī)銀一兩,用于補償被焚毀的機器織布局的官商投入。因此由北洋通商大臣任命公所委員,并發(fā)給鈐印一顆,用于捐款單照。

從《遵辦通海紗絲廠稟稿》第七條看,大生上海公所的名稱似乎模仿華商機器紡織公所。華商機器紡織公所畢竟是一個上海各紗廠總辦“會議公事”的行業(yè)組織,不同于大生上海公所只是大生紗廠的一個內(nèi)設機構。根據(jù)江海關的報告,華商機器紡織公所除了收取棉紗每包一兩的捐銀外,“還對所有這些廠商或多或少地握有控制權,諸如為他們的原料和產(chǎn)品報關,代他們同政府或官員洽談有關經(jīng)營的各種問題。這個機構的外籍主管人員是丹科(A.W.Danforth)先生,同他一起共事的華籍理事是盛宙懷先生。”[16]因此大生上海公所1897年遷移到新北門外天主堂街后,改名為滬賬房,在情理之中。需要說明的是,1895年《馬關條約》簽訂之后,外資紗廠拒絕承認華商機器紡織公所收取捐銀的權力,隨之華商紗廠也不再支付,華商機器紡織公所名存實亡。

值得提及的是,大生紗廠初創(chuàng)時期,華盛紡織總廠是大生紗廠經(jīng)營管理方面的領路人。張謇曾派董事高清等人去上海各紡織企業(yè)考察,然而外資企業(yè)嚴格保密,不得而入。華資企業(yè)盡管不像外資企業(yè)那樣戒備森嚴,但要充分了解其經(jīng)營管理情況還是有困難的。然而在華盛紡織總廠,大生紗廠的創(chuàng)辦人卻得到了總辦盛宙懷的熱情接待,有問必答。盛宙懷是盛宣懷的堂弟,字荔孫,曾任廣東候補知府。他對人說:“張季直營紗廠,但乏資本耳。其所用以任事及調(diào)查之人皆樸實有條理,所營必大有成。余于其問,不吝罄所知以答,度其將來必大有得,無為徒謾此人也?!笔⒅鎽褜堝绖?chuàng)業(yè)團隊大加褒揚,認為張謇解決了資金問題的話,就憑團隊人員樸實的素質(zhì)與嚴謹?shù)膽B(tài)度,張謇所創(chuàng)的事業(yè)一定會成功。張謇非常感恩于盛宙懷當年的支持和鼓勵,在盛宙懷去世7年之后的1910年,把這段經(jīng)歷寫入《紡工說明書后序》中。大生紗廠具體在哪些方面借鑒了華盛紡織總廠,沒有足夠的資料可以考察。但就管理層也稱作“董事”,應該是照搬華盛的。大生檔案里保存有題名《華盛廠抄來》的文件,詳細記錄了華盛紡織總廠的職工工資標準,顯然是用來參考的。[17]

參考文獻

[1]張謇:《承辦通州紗廠節(jié)略》,《通州興辦實業(yè)章程》,翰墨林編譯印書局1910年發(fā)行,第59頁。

[2]潘華茂、郭勛、樊芬、沈燮均、劉桂馨、陳維鏞:《遵辦通海紗絲廠稟稿》,《通州興辦實業(yè)章程》,翰墨林編譯印書局1910年發(fā)行,第6-7頁。

[3]《影印創(chuàng)辦大生紗廠稟稿暨招股章程原稿》,南通市檔案館藏,B402-111-167。

[4]《通州大生紗廠第一次股東會議事錄》,南通市檔案館藏,B402-111-470。

[5]鮮喬鎣:《淺析買辦與中國早期現(xiàn)代化》,《北京聯(lián)合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4年第3期,第31-37頁。

[6]李春梅:《買辦與中國近代股份制的興起》,《西南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第6期,第1-6頁。

[7][8]徐一瓢:《林蘭蓀先生傳》,《張嗇菴先生實業(yè)文鈔》,南通翰墨林印書局印。

[9]鄭海濤:《清中期沙船商人探析:以道光六年海運為中心》,碩士學位論文,江西師范大學,2017年,第1頁。

[10]于醒民、陳兼:《十九世紀六十年代的上海輪運業(yè)與上海輪船商》,《中國社會經(jīng)濟史研究》1983年第2期,第83-99頁。

[11]林舉百:《近代南通土布史》,南京大學學報編輯部,1984年版,第42頁。

[12]松浦章:《清代上海沙船航運業(yè)史研究》,江蘇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278頁。

[13]方顯廷:《中國之棉紡織業(yè)》,國立編譯館1934年版,第2頁。

[14]嚴中平:《中國棉紡織史稿》,商務印書館2011年版,第123-124頁。

[15]《華商機器紡織公所章程》,夏東元編著:《盛宣懷年譜長編》上冊,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第416頁。

[16]《海關十年報告之二(1892~1901)》,徐雪筠等譯編:《上海近代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概況(1882~1931)》——《海關十年報告》譯編,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85年版,第104-105頁。

[17]《華盛廠抄來》,南通市檔案館藏,B401-311-1。

猜你喜歡
紗廠洋行大生
老碼頭
要為“鄉(xiāng)人”謀一條生路
小酸漿
只知有莫,不知有英”
祖?zhèn)鞯纳囝^
平安電話
裕湘紗廠:“湖南工業(yè)活化石”
上海紗廠工人代表大會萬歲
漢口滄桑
捷成洋行:險中求勝
峨边| 瑞安市| 灵台县| 静海县| 易门县| 长兴县| 新源县| 利川市| 财经| 德安县| 库车县| 瑞金市| 云安县| 广东省| 资源县| 上思县| 楚雄市| 岳池县| 新兴县| 铜鼓县| 新沂市| 西乌珠穆沁旗| 抚州市| 东台市| 涞水县| 剑阁县| 安乡县| 山西省| 台江县| 沂水县| 庄浪县| 沈阳市| 大邑县| 右玉县| 金门县| 珠海市| 通州区| 集安市| 锡林浩特市| 莆田市| 宁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