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泓
摘要:通過對社交媒體信息保存行動的調查,文章借助各類案例來解析檔案領域未來可參與的空間。據調查,當前檔案界對社交媒體信息保管的參與有限,正面臨失卻先發(fā)契機、錯失發(fā)展資源、弱化檔案話語權的危機。同時,由于社交媒體乃至互聯網信息保管的復雜性,檔案領域依舊擁有參與的巨大空間:為匹配龐雜社交媒體信息保管補充資源、為緩解信息邊界難分引發(fā)的主體矛盾貢獻方法、為顯性化構建社交媒體作為檔案庫整體的關聯提供思路、為多元保管方式融合匯聚焦點、為共推保管能力綜合建設指引升級方向。
關鍵詞:社交媒體;網絡空間;網絡歸檔;信息保管
分類號:G206;G203
Absence Review and Participation Prospect of the Archival Field in Cyberspace in China
——Based on Social Media Information Preservation Actions
Zhou Wenhong
(Schoo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of Sichuan University, Chengdu,Sichuan, 610064)
Abstract:By investigating the action of social media information preservation, the article analyzes the participation space of archival field in future with various cases.According to the investigation,archive field limitedly participates in social media information preservation currently.It is facing the crisis of losing the first opportunity,missing the development resources and weakening discourse power of archives.Meanwhile,due to the complexity of the social media and Internet information preservation,the archive filed still have a huge space for participation:supplement resources for matching complicated social media information custody,contribute method for alleviating subject contraction resulted from vague information boundary,presenting ideas for dominant construction of social media as a whole association of archives,providing focus for integration of multivariate custody methods,and offering upgrading direction for comprehensive construction of custody ability.
Keywords:Social Media; Cyberspace; Web Archiving; Information Preservation
1背景:社交媒體信息保管呈現互聯網多方契機與挑戰(zhàn)
2019年4月19日,以新浪微博為主體產生的2000多億公開博文與5000億互動納入國家圖書館互聯網信息保管項目,引發(fā)社會關于國家數字記憶的熱議。然而,依據所發(fā)布的消息,檔案領域未顯性參與其中,這向檔案學界發(fā)出警示:是否失卻了“互聯網+”背景下全面開拓領域的契機,在當下著力建設檔案安全與利用體系時是否有必要向互聯網原生數字信息拓展,是否有什么補救措施,在未來可否有更多作為?所幸,互聯網信息保管實踐從風險視角對我國檔案領域在數字空間的延續(xù)發(fā)出危機預警的同時,社交媒體信息保管的復雜性依舊為保有參與甚至主導機遇提供可能。政務社交媒體信息的檔案化管理、同國家圖書館性質類似的涵蓋范圍更廣的社交媒體保管項目等大大小小的實踐在各國與地區(qū)均有所體現。然而,法律法規(guī)、政策制度、收集方案、長久保管策略、技術工具、利益機制等多方面仍存難解之題。
理論層面,社交媒體信息保管已非檔案領域新論題。首先,圍繞社交媒體信息保管從證據、信息、資產、資源、記憶等多維度明晰其必要性[1];其次,管理特點與挑戰(zhàn)如制度不充分、信息量大、技術環(huán)境復雜等得到明確[2][3];再次,組織架構、制度規(guī)范、技術工具等相關應對策略不斷提出,如政府機構、檔案機構以及社交媒體平臺等多元主體參與機制、社會化記憶機構聯盟、優(yōu)化歸檔政策、API或爬蟲工具的開發(fā)等得到倡導[4][5][6][7]。此前研究多處于將檔案機構設定為資源主導主體與檔案管理方法占據主流的前提下,同檔案機構參與有限的現狀并不一致,有待對照我國現實展開理論探索。
由此,文章基于我國現有的社交媒體信息保管相關實踐,從意識、能力、行動及結果等方面對檔案領域的參與予以審視,同時亦結合國內外實踐面臨的挑戰(zhàn),解析檔案領域的參與點及其不可或缺的優(yōu)勢維度,以期檔案領域同社交媒體乃至網絡空間形成更加優(yōu)化的雙向建構機制。
2缺位表象:社交媒體信息保管中的滯后性有限行動
我國社交媒體信息保管實踐表現為:(1)長久以來由各平臺自主行動,依托平臺制度與功能呈現,各平臺均有一定的信息保管制度、技術配置和用戶端信息保管模塊,涵蓋形成、修改、收集和整合、存儲、刪除、利用、保護、中止或終止服務時的信息處理等環(huán)節(jié)。例如,微信數據得到騰訊公司盡其商業(yè)上的合理努力保障在本軟件及服務中的數據存儲安全[8]。(2)隨著網絡空間治理上升至國家戰(zhàn)略高度,有序化的信息形成、傳播、存取亦通過法律法規(guī)與規(guī)章制度得到一定程度的規(guī)范,包括《網絡安全法》《互聯網個人信息安全保護指南》《微博客信息服務管理規(guī)定》等,對網絡信息尤其個人信息的邊界及其形成、收集、存儲、利用等一系列管理環(huán)節(jié)尤其是安全保管提供指導[9]。(3)圖書館從國家數字記憶高度啟動互聯網信息保管項目并以新浪為首個基地,將社交媒體信息保管的覆蓋面、社會化程度與價值均提升至新高度。從已發(fā)布的信息可發(fā)現:整體目標是對互聯網重要內容的社會化保管與利用;項目處于起步階段,社交媒體是當下重要代表,未來將有一系列社交媒體平臺加入;信息保管范圍與保障資源將得到從國家到社會的多方支持[10]。(4)政務類社交媒體信息歸檔管理亦在近年來納入檔案事業(yè)規(guī)劃中,檔案事業(yè)“十三五”規(guī)劃把社交媒體歸檔管理方法列為核心任務之一[11]。現有制度具有關聯的是《信息和文獻WARC文件格式》(GB/T 33994-2017)、《政務網站網頁歸檔指南》(征求意見稿)、《政務服務事項電子文件歸檔規(guī)范》(征求意見稿)[12],具體行動方面則沒有公開信息表明有相關檔案化實踐。
對比已有實踐可發(fā)現,檔案話語和方法在社交媒體乃至網絡空間的顯示有限。一方面,檔案領域的參與程度不足,行動遠落后于其他領域,尚待形成制度以落實于實踐,網絡空間檔案化管理的意識與能力未在檔案機構中得到充分構建。在社交媒體平臺以及更廣闊的網絡空間中,檔案機構實踐極為不足,面臨失卻拓展與升級實踐領域機遇的窘境。另一方面,即使不以檔案機構或檔案專家的參與作為論定指標,檔案話語與方法亦沒有在其他主體的實踐中體現,除了互聯網信息保管項目在啟動階段以圖書館為主導以外,平臺協議或法律法規(guī)、政策規(guī)范的論述中均缺少檔案核心術語,可對照的管理環(huán)節(jié)關聯度不高,例如信息保護在制度中更偏向于最短保管時間以防不當利用,管理環(huán)節(jié)上價值鑒定與長期保管鮮有提及。
3缺位挑戰(zhàn):網絡空間檔案化先發(fā)契機、資源、話語權的陷落
互聯網已被視作權力與規(guī)則重構、思維革命、社會組織數字轉型乃至從哲學層面觸發(fā)世界的認識與作用方式變革的重要空間,檔案領域無論是主動還是被動都將在場景、主體、對象、方式、方法上面臨重構?;ヂ摼W信息保管項目作為面向未來的行動集合并非反映網絡空間中檔案領域缺席的孤立事件,社交媒體第二代網絡的典型代表是網絡空間最為關鍵的組成之一,社交媒體信息保管映射的是“互聯網+”背景下數字技術為人類信息管理拓展出的尚需理論與方法創(chuàng)新并亟待實踐入口及其延伸出的廣闊領域,未能及時參與很大程度意味著我國檔案領域錯失參與建構網絡空間檔案化的諸多機遇,亦影響到理論研究、學科發(fā)展、人才培養(yǎng)乃至整體事業(yè)的優(yōu)化升級等。在現階段,主要體現為:
3.1錯失數字空間中的先發(fā)契機
相較于此前第一代網絡作為實體世界的附屬以靜態(tài)形式呈現與輔助實體世界的信息存取,社交媒體所引領的第二代網絡根本性地建構出同實體世界并駕齊驅且相互關聯的數字空間。社交媒體等主流網絡應用形成了大量原生數字記錄,這些信息有著多元的數字與社會特點,絕不可能照搬已有實踐經驗來實現良好治理,這為參與管理的主體提供在探索中實現理論、方法與實踐數字轉型的機遇。對照現實,在沒有任何框架明確管理主體邊界的“蠻荒期”,檔案領域尤其是檔案部門在新浪網保管項目中未能及時獲得主導或是參與資格,不僅是丟失某個社交媒體平臺,而且預示著后續(xù)的一系列互聯網信息保管項目均存在無法深度參與的風險,先發(fā)契機的丟失進一步表現為未能利用以社交媒體平臺為代表的數字空間的建構紅利來拓展自身職能、范疇、意識、文化、能力、方法等。
3.2遺落數字空間中的發(fā)展資源
社交媒體平臺推動的是各類組織、機構、群體乃至個人的數字轉型,轉型進程中既可能是升級拓展,亦可能是邊緣化甚至消失,這很大程度上同獲取的資源密切關聯。對檔案部門而言,兩大類資源是關鍵:一是信息對象,即足夠價值量的信息需檔案化管理;二是管理活動所需的保障性資源包括人財物等,這類資源既同信息對象數量與質量相關,也和管理活動的價值關聯。在未能及時參加社交媒體這一極具戰(zhàn)略價值的信息資源庫保管項目的情況下,檔案部門缺乏數字檔案資源中極為重要的組成。在第一代網絡時期,信息記錄形成主體主要是黨政機構與主流社會組織,檔案部門已具有較充分的資源,然而以社交媒體為代表的第二代網絡提供了社會化的情境、平臺和工具,社會大眾、群體以及小型機構反而成了主要的信息形成者,如果無法拓展管理范圍,那么從比例與價值上是信息對象資源的倒退。未能參與“國家數字記憶”這一戰(zhàn)略性行動使得檔案部門缺少了擴充的動力,直接影響檔案領域整體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3.3弱化數字空間中的信息、檔案管理話語權
在以社交媒體為代表的互聯網信息的歸檔管理中,檔案部門的參與有限,即便是政府所形成的信息都處于緩慢進程中,拓展至社會的那部分則更無涉獵。一方面,社交媒體信息由誰管理并無嚴格限定,未來數字空間中由互聯網所形成的那部分信息的管理規(guī)則及其解釋很大程度上都將依托于這個大型項目的實踐成果。因而,未能及時參與和引領此類項目很大程度上使檔案領域缺失了制定與解釋規(guī)則的權利,那么在由誰主導、制定與實施具體方案等方面檔案領域難以獲得主動權。另一方面,不僅在信息管理范疇,且在檔案管理方面都可能失卻部分主導權。無論是首期新浪項目還是整體互聯網信息保管項目,所保管信息很大一部分實質上可認定為檔案。這些檔案如何管理或將選擇怎樣的管理方法與模式將難以由檔案領域確認,由此引發(fā)的是這些信息檔案化管理的理論框架、方法、原則、模型以及具體路徑均有從其他領域進行重構與解釋的可能,檔案地位隨之弱化。
4生存之機:復雜社交媒體信息保管呈現的參與空間
能為檔案領域提供后發(fā)參與甚至主導的空間究竟是什么?可從兩方面分析:一是從學界到業(yè)界均在倡議并逐漸納入發(fā)展進程的社會化保管建構目標,他們在構想層面達成一定共識,或是由信息、文化或記憶機構統(tǒng)一保管,或是在這些機構的指導下由形成者、平臺、第三方社會機構協同保管;二是社交媒體信息保管在全球范圍內已有前沿實踐,較具代表性的有美國聯邦政府社交媒體文件管理、美國國會圖書館Twitter檔案項目、英國國家檔案館政府社交媒體檔案庫、旨在保管互聯網記憶的Internet Archive平臺、以記錄社交媒體平臺重大事件為重點的DocNow網站、提供存檔功能的Facebook,這些實踐在互聯網全球化框架下顯示社交媒體信息保管共性的重難點問題,對我國亦較具參照價值。
社會化保管構想與現有實踐呈現的問題與挑戰(zhàn)諸多,由此為檔案領域提供了貢獻空間:
4.1充實資源——匹配龐雜社交媒體信息保管要求
社交媒體信息受其碎片化、傳播速度、主體數量等特性所影響,規(guī)模已遠超此前模擬環(huán)境中人類數千年來累積的信息總量,人類通過檔案館、圖書館、博物館等在管理歷史信息資源時尚因諸多條件限制而不時出現古籍丟失、損毀等新聞,那么社交媒體信息保管問題將更加突出。
面對龐雜的社交媒體信息,一方面,軟硬件基礎設施(即信息保管所需的存儲與運行設備、管理系統(tǒng)、開放平臺等)缺一不可,且需不定期升級更換。另一方面,信息的收集、整理、開發(fā)、利用以及日常運營涉及諸多事務,需要大量技術、法務、人文、管理等不同專長的人才。因而,在以構筑整體網絡資源為目標的情況下,社交媒體信息保管行動絕非某類機構可獨立開展。以美國國會圖書館為例,其對2006年至2010年的Twitter文本進行全部收集,而后宣布從2017年12月31日起轉而有選擇地收集,收集范圍調整的一個重要原因是難以配備充足的基礎設施,當前一個檢索任務需要24個小時才能完成,除非能投入成千上萬臺服務器。
這從資源協同的維度為檔案領域提供契機。檔案機構作為有著悠久歷史的公共文化單位與記憶主體,負有保存文化遺產的職能,亦有相應資源支撐其可持續(xù)運行與拓展。檔案領域尤其是管理類主體如檔案部門作為專業(yè)權威載體,有足夠經驗和實體資源參與到社交媒體信息的協同保管中來。
4.2貢獻方法——緩解信息邊界難分引發(fā)的主體矛盾
社交媒體在主體層面有兩大特點:一是內容生產者與消費者互通互換,并同提供網絡服務的平臺形成多邊信息消費場景,用戶既通過平臺消費平臺或其他用戶的信息,同時也貢獻信息,平臺作為服務提供者亦對信息有相關權益;二是完整映射主體或活動的整體信息往往由不同主體共同形成,例如就某個用戶發(fā)布的信息而言,評論、轉發(fā)、點贊等是其不可或缺的構件,集成信息的過程必然需要關聯到更多信息及其形成者與利用者。
因而,為保證完整性就必須將不同主體形成的有關聯的信息同時收集,如何將這些信息納入保管項目并提供利用則面臨主體利益與取向沖突。一方面,從形成者、保管者以及利用者之間的關系來看,信息權屬與隱私的界定和保障困難重重。已有實踐均將用戶發(fā)布的公開信息納入保管的潛在范疇,那么法理上將個人或私人機構所形成信息捕獲至公共機構并提供利用是否侵犯其信息資產,且一旦提供利用是否會違反形成者的意愿或造成倫理風險?另一方面,共同形成者機制下緩解不同形成者的權益與取向沖突則更為復雜,需從倫理上明晰人與信息的利益邊界,更要從法理層面確定形成者與信息的權屬規(guī)則,例如信息所有權與管理權在共同形成者的情境下如何規(guī)制。
檔案領域可提供方法參考:一方面,開放與隱私鑒定是文件、檔案管理的工作內容,相關經驗與方法可以貢獻其中。另一方面,文件、檔案管理圍繞形成者、保管者、用戶開展工作,面向不同利益相關者形成管理機制,已有模式與規(guī)則可提供參照。此外,檔案領域亦在網絡背景下探索理論與方法升級,實踐經驗在適應性優(yōu)化基礎上可為社交媒體信息保管提供方法幫助。
4.3提供思路——顯性化構建社交媒體作為檔案庫整體的關聯
社交媒體信息保管是對信息內容、背景、形式等要素的總體行動,從宏觀到微觀都是以疊加和關聯形態(tài)呈現。微觀層,即使一條記錄,也可能與其他記錄關聯,例如圍繞某個主體、某類事件產生關系。宏觀層,社會組織、機構、個人在社交媒體平臺開展社會活動的同時也依托社會網絡產生信息互動,他們以各自形成的信息構筑檔案空間,在此基礎上,相互連接和疊加成更大的檔案空間。社交媒體平臺要作為整體關聯的檔案庫得以持續(xù)運行,且納入保管項目也需維護此特質,以便最大程度還原社交媒體信息所記錄下的多元場景、主體、活動以及相互聯系。
因而,社交媒體信息的形成與傳播機制在網絡化情境得以構建,隨之在信息捕獲、整合、開發(fā)與利用中都要維護處于形成與傳播中的海量復雜關聯。這些關聯往往隱性嵌入信息對象及其元數據中,需借用技術結合人工分析共同將其完整顯性化。一方面,捕獲需配置方案以明確社交媒體信息中有哪些關聯(如社交、內容、時間、地點、活動等),明確有哪些關聯具有意義,且能夠與應當先捕獲哪些關聯;另一方面,在面向利用的整合過程中,需進一步補全與提煉關聯。然而,這些關聯的捕獲與呈現需制定并動態(tài)升級規(guī)則與技術方案,基礎設施、技術、專業(yè)人員與方法均要全面升級。例如,Internet Archive只能依據平臺或時間提供檢索結果,難以提供某個主體或某個事件的全貌。
檔案領域的方法與實踐經驗可提供解決思路,更加深人們對社交媒體平臺作為信息庫的形成機制的理解,最大限度還原其內涵與價值;同時,檔案領域的長久實踐對明晰、解析與顯性化信息與信息內部構件以及信息庫整體的關聯有一定方法與路徑,對貫通全程的有序化工作和維護真實性、完整性與有效性,以有機關聯為重要對象均可提供更完備的整體保管策略。
4.4匯聚焦點——助力多元保管方式融合
社交媒體信息保管有賴多元主體協作成為共識?,F有實踐可發(fā)現社交媒體網絡服務提供商、形成者、記憶機構、第三方社會機構等均有所參與,但在數字記憶與遺忘的博弈平衡中面臨保管什么、誰來保管、如何保管、保管的信息如何利用等缺乏明確方案的問題。
各保管主體因立場、目標、意識、能力、方法、資源存在差異極易產生沖突,致使實踐在機制與行動層就陷入無法兼顧各方利益的困境。以Facebook為例,它向社會開放接口供開發(fā)使用部分信息,導致技術公司劍橋分析通過10多萬用戶信息關聯捕獲到8000多萬相關用戶的信息用于美國總統(tǒng)競選,這在信息所有權、管理權、利用權以及隱私等方面招致用戶、社會以及國家權力機關的聲討。另以英國國家檔案館的社交媒體檔案庫為例,Twitter同YouTube的信息得以捕獲,Facebook由于平臺技術配置無法捕獲而導致政府社交媒體信息完整性受損。
檔案領域同樣為融合各有差異的保管方式提供空間,即各保管方式中體現的檔案化理念、方法與目標,它是各保管方式應當與能夠相兼容協同的聚合點。諸多實踐都可看出將保管信息視作檔案,如美國國會圖書館Twitter檔案項目、Internet Archive就是以存檔為目標進行信息保管;盡管不是所有信息都可嚴格界定為檔案,但檔案管理方法體現于整體管理中,例如Internet Archive所應用的Archive It工具在捕獲方面同檔案管理要求相契合,在NARA的認可下用于前任總統(tǒng)奧巴馬的社交媒體檔案項目;社交媒體信息的長久保管亦同檔案管理目標相一致,即使是社交媒體平臺如Facebook、Twitter亦是認識到它的商業(yè)與社會價值,或是采用冷保存等方法盡量保證全體信息的持續(xù)存儲,或是同時向記憶機構提供部分備份。這些實踐均有檔案管理痕跡,可以檔案化為支點梳理各保管方式的異同,在有限檔案化升級為貫通式深度檔案化的過程中完善不同保管方式的定位、協同點和相協作功能。
4.5升級方向——共推保管能力綜合建設
社交媒體信息保管不僅在上述的資源保障、主體機制、對象構建、方式協同方面挑戰(zhàn)重重,更在解決方案的落地上面臨可行性問題,即是否有充分技術、平臺、系統(tǒng)、工具等確保具體設想在數字空間中得以實現。社交媒體信息保管難度在于要素各有阻礙而綜合之后構成更加難以清晰條理的復雜整體。同時,對檔案領域而言,在社會與數字轉型背景下,機構改革后的發(fā)展困局、數據沖擊中的范疇界定、數字技術發(fā)展的應用迷思、社會互動結構變換下的方法與流程困惑等在挑戰(zhàn)中提供發(fā)展方向與機遇,社交媒體信息保管是極為適合的試驗田,而檔案領域也能依此貢獻以滿足社交媒體信息真實保管與合規(guī)合理資源式開發(fā)的兩大目標。
由此,生存之戰(zhàn)中,檔案領域能夠也應當有充分意識與行動在以社交媒體為代表的網絡空間檔案化管理中明晰自我定位、功能、發(fā)展方向與具體策略,從而在相互建構的驅動下形成動態(tài)持續(xù)的優(yōu)化機制。由此,在雙向互通機制下,社交媒體提供空間推動檔案領域實現升級式自我建構,檔案領域亦在參與中推進社交媒體乃至整體網絡空間的有效信息保管,從而實現人類世界檔案化保管能力的綜合建設。
5結語
總而言之,生存之戰(zhàn)已打響,社交媒體與其所代表的網絡空間是同實體世界并駕齊驅的存在,更是寶藏同危機并存的新大陸?,F有實踐中檔案領域稍顯落后,具體表現為先發(fā)契機、資源與話語權受限,但社交媒體信息保管的復雜性為其提供了廣闊的參與空間。本文僅從資源、主體、對象、方式、復雜整體的角度進行初步論證,有待更加完備的理論構想與實證研究,亦需明晰檔案領域參與社交媒體甚至網絡空間保管的思路。
*本文系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青年項目“基于多元數字技術的網絡空間參與式歸檔研究”(項目編號: 18CTQ037)階段性研究成果。
注釋與參考文獻
[1]萬凱莉.美國Twitter存檔項目對我國社交媒體信息歸檔的啟示[J].浙江檔案,2014(5):8-11.
[2]WILEY J.The Onslaught of Big Data and the Information Governance Imperative Information Governance for Social Media[M]//ROBERT F.Smallwood.Information Governance: Concepts, Strategies, and Best Practices. New York City:Wiley,2014:1-22.
[3]BUSHEY J.Convergence, Connectivity, Ephemeral and Performed: New Characteristics of Digital Photographs[J].Archives & Manuscripts,2014(1):33-47.
[4]宋香蕾.政務微博檔案化模式研究[J].檔案學研究,2017(1):51-56.
[5]HOCKX-YU H.Archiving Social Media in the Context of Non-print Legal Deposit[EB/OL].[2019-04-19].http://library.ifla.org/999/.
[6]高晨翔,黃新榮.我國社交媒體文件的歸檔政策研究[J].圖書館學研究,2017(7):47-55.
[7]NARA. National Archives and Records Administration White Paper on Best Practices for the Capture of Social Media Records[EB/OL].[2019-04-19].http://www.archives. gov/records-mgmt/resources/socialmediacapture.pdf.
[8]騰訊網.騰訊服務協議[EB/OL].[2019-04-19].http://www.qq.com/contract.shtml.
[9]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政策法規(guī)[EB/OL].[2019-04-19].http://www.cac.gov. cn/xzfg.htm.
[10]新浪科技.國家圖書館首個互聯網信息戰(zhàn)略保存基地落戶新浪[EB/OL].[2019-04-19].https://tech.sina.com.cn/i/2019-04-19/doc-ihvhiqax3936874.shtml.
[11]國家檔案局.全國檔案事業(yè)發(fā)展“十三五”規(guī)劃綱要[EB/OL].[2019-04-19]. http://www.saac.gov.cn/news/2016-04/07/content_136280.htm.
[12]國家檔案局.國家檔案局辦公室關于征求《政務服務事項電子文件歸檔規(guī)范》等6項檔案行業(yè)標準項目意見的通知[EB/OL].[2019-04-19].http://www.saac.gov.cn/ daj/tzgg/201903/5e26a638415c490a92f6ce50636dba2b.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