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常聽別人說起梅蘭竹菊四君子。這些有著花中四君子之稱的梅花、蘭花、竹、菊花,已經(jīng)成為中國人感物喻志的象征,也是詠物詩和文人畫中最常見的題材。是傳統(tǒng)寓意紋樣。大部分國人在一花一草、一石一木中負載了自己的一片真情,從而使花木草石脫離或拓展了原有的意義,而成為人格襟抱的象征和隱喻。梅蘭竹菊字畫作為人們家居裝飾畫的鐘愛,許多人將其掛在書房,客廳或者是辦公室。代表一種人文高雅環(huán)境,更是一種品位的象征。
早些年,我從一藏家朋友處購得一組“梅蘭竹菊”的四條屏畫,這是一個中年畫家的杰作。這組四條屏畫,整個大的構(gòu)成和氣勢感覺比較到位,大部分枝干的處理都比較協(xié)調(diào),筆墨的變化也比較老辣,比較講究。大寫意氣旺神通,筆墨華滋,渾然天成,墨氣淋漓,瀟灑清新、厚實靈動、相映成趣,別開生面。文化意蘊厚重而表象輕靈,且富于神韻,筆與墨、墨與色、水與墨之間,法度與自由之間,理性與直覺之間,被流動的生命氣息所貫通,意象因而生機勃勃,即靈動含蓄、蒼潤渾厚、氣象郁勃,充溢著乾坤清氣。這位中年畫家所畫作品的內(nèi)容及形象,也同其他畫家的作品一樣,揭示的是萬象變化聚合之道,也蘊涵著對主體對人生的感悟。
古人說:“琴棋書畫養(yǎng)心,梅蘭竹菊寄情”。梅蘭竹菊花中四君子,千百年來以其清雅淡泊的形象,一直為世人所鐘愛,同時也是人格品性的文化象征?!八木印鳖}材始終伴隨著中國花鳥畫的發(fā)展。中國傳統(tǒng)觀念認為,這些花花草草具有高尚的品德,好比人中“君子”?!熬印笔侵袊軐W里的一個重要范疇,指具有很高道德修養(yǎng)的人。我之所以收藏這組四條屏畫,雖然有“趨炎附勢”之疑,但我看重的是這組條屏畫所體現(xiàn)的生活中的情趣,也對美好的事物進行托物言志,表情達意。
除了擁有一組“梅蘭竹菊”的四條屏畫之外,現(xiàn)實生活中,我也是比較喜歡梅、蘭、竹、菊的。家中的院子里已經(jīng)種有蘭花,品種為建蘭。每年的春節(jié)期間,我都要買幾盆梅花、菊花擺放在家中的院子里,至于竹子,原計劃也想在院子里種幾棵,但是沒有找到適合的品種,時至今日也沒有落實原計劃。人們對梅蘭竹菊的詩一般的感受,是以深厚的民族文化精神為背景的。梅蘭竹菊,占盡春夏秋冬,中國文人以其為“四君子”,正表現(xiàn)了文人對時間秩序和生命意義的感悟。梅高潔傲岸,蘭幽雅空靈,竹虛心直節(jié),菊冷艷清貞。
明代黃鳳池輯有《梅竹蘭菊四譜》,從此,梅蘭竹菊被稱為“四君”。世人常用“四君子”來寓意君子高尚的品德?!都挪堂分裉m菊四譜小引》:“文房清供,獨取梅、竹、蘭、菊四君者無他,則以其幽芳逸致,偏能滌人之穢腸而澄瑩其神骨?!泵诽m竹菊被稱為“花中四君子”,和它們各自的特點息息相關(guān)。它們既有共性,又有個性。共性是這四種植物身上體現(xiàn)出的精神,正像人世間的君子一樣,正直、無畏、謙遜、文雅,用自身的精神感染著他人。個性為:梅,探波傲雪,剪雪裁冰,一身傲骨,是為高潔志士;蘭,空谷幽放,孤芳自賞,香雅怡情,是為世上賢達;竹,篩風弄月,瀟灑一生,清雅澹泊,是為謙謙君子,被看作不同流俗的高雅之士的象征;菊,凌霜飄逸,特立獨行,不趨炎勢,恬然自處、傲然不屈的高尚品格。是為世外隱士。
對于梅花,我年輕時是不太了解,沒有見到過真正的梅花。所了解的一些也只是上學時,從詩詞中得來的。比如毛澤東的《卜算子·詠梅》。梅花,常常是高潔、孤傲的象征,傲而不俗。其色分紅白及綠,另有蠟梅,色黃如蠟,香氣濃郁,雖自成科屬,其風韻卻與梅有異曲同工之妙。當雪花沁透著綠意,朔風漫卷大地,它卻在白雪皚皚中傲立枝頭,向世人宣布:春天到了。梅花凌寒綻放,傲視冰雪,美麗脫俗,幽香四溢,有著不畏冰霜的堅強品格。梅壽可逾千載,枝干虬曲,身姿蒼古,其芳愈寒愈媚,臨風寒勁挺傲然鐵骨,遇冰雪更添飄然風儀。古往今來,梅花深得詩人的青睞,經(jīng)典之作除了毛澤東的《卜算子·詠梅》之外,還有王安石《梅花》“墻角數(shù)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泵鞔顫O曾論賞梅之無奈:“風送香來,香來而寒亦至;雪助花妍,雪凍而花亦凍”。吾以為:梅不畏寒乃出自天然,而寒香俱來更是造化奇絕,踏雪尋梅,呵氣凝香,滿目嬌色,風雅至致哉!比如“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陸游《卜算子·詠梅》)、“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林逋《山間小梅》)。梅還可以是友情、思念的依托物。不經(jīng)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梅花即使是化作了花泥,它芬芳的氣息依然悠遠飄香。
在許多人的心目中,種養(yǎng)蘭花是有錢人玩得活。早些年,珠三角一帶的“蘭友”將蘭花炒作成了天價,好一點的品種要價十幾萬元,現(xiàn)在終于回歸到了理性價位。其實,蘭花并沒有人們想象中的那么嬌貴。蘭花往往生長在幽靜、偏僻的地方,常見于山谷里或是角落中,它的顏色一般都比較淺淡,香味也是清雅綿長的,幽而不病。當春風掀開第一頁日歷,聽溪流涓涓流淌的韻律,南雁北歸的鳴啼,看春風將原野吹綠。蘭花正積蓄力量綻放它嫣然的美麗。人們鐘情它的是一種精神、一種藝術(shù)、一種情懷與境界,是擁有一種與世無爭、謙虛文雅的高潔氣質(zhì),是植根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歷史的一種文化。蘭花,它處都市喧囂,不以境寂而色遜;居幽谷,喜明月清風,不因谷空而貌衰。配山石襯其雋秀,置曲房顯其香幽。給人帶來無限遐想;蘭葉,如挑破凡障睿劍,蘭花,如指點群迷佛手,聞其香,瞻其容,如入禪境矣。其幽香的氣息,清遠而悠長;脫俗的素潔,婉麗而高雅;平添“坐久不知香在室,推窗時有蝶飛來”的情趣。其品格風范已成為國人理想人格的象征。蘭花,幽香的氣息,清遠而悠長;脫俗的素潔,婉麗而高雅;同時它還具有巨大的經(jīng)濟價值;它那神奇般夢幻的魅力吸引著人們,并不斷走進千家萬戶,常常在市場中激起千層巨浪。
竹子,是一種很普通的多年生禾木科竹亞科植物,也是“花中四君子”中我最熟悉的一位君子。竹子被列入花中四君子,我認為有一點勉強。嚴格來說,竹子不屬于花卉,它是禾木科竹亞科植物,種類很多,有的低矮似草,有的高如大樹,生長迅速。竹子很少開花,如遇竹子開花,那就不是什么好事,大片竹子會死亡的。不過,由于竹枝桿挺拔,修長,四季青翠,傲雪凌霜,倍受國人的喜愛,人們將其列入與梅、蘭、菊并稱為“花中四君子”也就有其中的道理了。竹子除了與梅、蘭、菊并稱為“花中四君子”之外,還與梅、松并稱為“歲寒三友”。我少兒時代,家中許多日常生活用具都是由竹子做成的。如,籮筐、背簍、菜籃、席子及掃帚、桌、椅等。每年的春天,我都會與村子里的小伙伴們上山扯竹筍。竹子輕而不佻。象征著生命的彈力、長壽、幸福和真理。當春風還沒有化盡最后一片殘冰,竹子那嫩黃的筍便破土而出,在春的溫潤下茁壯成長,它終于碧綠成林,挺拔而秀逸。竹子剛一出土,就一直挺立著向上生長,它修長而中空,秀逸有神韻,亭亭玉立,節(jié)節(jié)拔高,任憑四季交替,始終青翠欲滴,彎而不折,折而不斷,象征著正直謙虛、瀟灑有節(jié)操的君子氣度。其莖有方圓之別,其色有青紫之分;竹無心,性隨和,山野路旁,庭院廟堂,隨遇而安,四季茂然;櫛疾風揚其勁節(jié),沐春雨聳其玉筍,披月輝露其窈窕,偎峭石顯其輕靈;傍窗而植,賞月投之秀姿;臨池而栽,顧波泛之倩影。當人們有閑情逸致漫步于青青翠竹之下時,一種無限舒適和愜意便會油然而生,宋代蘇東坡曰:“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古人愛竹之情,由此可見一斑矣。唐張九齡詠竹《和黃門盧侍郎詠竹》,稱“高節(jié)人相重,虛心世所知”。淡泊、清高、正直,中國文人的人格追求。元楊載《題墨竹》: “風味既淡泊,顏色不斌媚。孤生崖谷間,有此凌云氣。”竹子無牡丹之富麗,無松柏之偉岸,無桃李之嬌艷,但它虛心文雅的特征,高風亮節(jié)的品格為人們所稱頌。它坦誠無私,樸實無華,不苛求環(huán)境,不炫耀自己,默默無聞地把綠蔭奉獻給大地,返財富奉獻給人民。
每逢春節(jié),我都要買十多盆菊花擺放在庭院里,與年橘、牡丹、蘭花等花木以及其他諸如燈籠、對聯(lián)一道,形成了一幅庭院春節(jié)風俗畫。二十多年前,去中山小欖鎮(zhèn)看了六十年一次的大型菊花展覽,真可謂是大開了眼界,品種之多,規(guī)模之大,讓人贊嘆不已。由此也對菊花有了進一步的了解。菊花,麗而不嬌。在百花凋零的金秋時節(jié)開放,細長的花瓣簇擁在一起,迎著秋風和寒霜,體現(xiàn)出不與群芳爭艷的恬靜和驕傲。歷來被視為孤標亮節(jié)、高雅傲霜的象征,代表著名士的斯文與友情。傲然臨霜,怒放于群芳凋零之際;不畏肅殺,盡展其萬方嬌媚之態(tài)。從古到今,歷代藝菊之人傾心培育,使其種類紛繁,姿態(tài)萬千。是謂:菊之美,三分出自天工,七分來自人力,藝菊之人終年辛勞,以人力助天工,菊之美,實臻天人合一之境地。菊花因其在深秋不畏秋寒開放,深受中國古代文人的喜歡。晉朝陶淵明愛菊成癖,曾廣為流傳。他寫過不少詠菊詩句,如“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秋菊有佳色,更露攝其英”等名句,至今仍膾炙人口。李商隱《菊花》“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黃。陶令籬邊色,羅含宅里香。幾時禁重露,實是怯殘陽。愿泛金鸚鵡,升君白玉堂?!本栈ǎc百花錯季開放,“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不獻媚世俗的高雅風格折服了多少文人雅士;傲骨凌霜,孤傲絕俗的高尚節(jié)操。側(cè)居一隅,開在籬笆下面,或帶著清晨的露珠,或伴著夕陽,傲然開放,不辭寂寞,不畏嚴霜,無論出處進退都彰顯其高貴的品質(zhì)。
大凡生命和藝術(shù)的境界,都是將有限的內(nèi)在的精神品性,升華為永恒無限之美?!盎ㄖ兴木印钡拿?、蘭、竹、菊成為國人感物喻志的象征,是我國勞動人民在長期生產(chǎn)實踐和文化活動中,把它們的形態(tài)特征總結(jié)成了一種做人的精神風貌,如虛心、氣節(jié)等,其內(nèi)涵已形成中華民族品格、稟賦和精神象征。也是詠物詩和文人畫中最常見的題材,根源于對這種審美人格境界的神往。自強不息,清華其外,澹泊其中,不作媚世之態(tài)。有道是:梅蘭竹菊四君子,各有千秋志相似。梅花獨傲碧雪里,蘭花靈慧別幽靜。竹子默然孤芳賞,菊黃深秋盡歡顏。樂哉! 玩物宜情。益哉!賞物養(yǎng)性也。人物類異,其性同也,然人墮塵世苦厄無奈,而物隨造化卻樂天任性。是故,千古文人之所以傾心梅蘭竹菊者,無他,皆因由物思己,惺惺相惜也。君子安身立命,建功立業(yè),唯以修心持恒,傾其心智,方臻化境。此外,別無捷徑矣。看到花中四君子,人們自然想到它們的不畏逆境,不懼艱辛,寧折不屈的品格,這是一種取之不盡的精神財富,也正是花中四君子特殊的審美價值。人們喜歡這些花草,其實是表現(xiàn)了對高尚道德的景仰和追求。
作者簡介:肖飛,系廣東省收藏家協(xié)會會員,中山市民間文藝家協(xié)會理事,中山市網(wǎng)絡(luò)作家協(xié)會、批評家協(xié)會會員,天涯名博,紅網(wǎng)專欄作家。有數(shù)百篇文章散見于全國各種報刊,曾獲省、市級獎勵。部分散文、詩歌分別被收入現(xiàn)代出版社出版的《當代散文佳作大觀》《天涯情詩選》第5輯。個人專著有散文集《春雨知時節(jié)》。
(責任編輯 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