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萍一
低年級的兒童詩教學中,想象似乎是無處不在的。然而再細想想,正因為“無處不在”,我們在進行兒童想象力的培養(yǎng)中,似乎忽視了想象力是創(chuàng)新的源泉,似乎忽視了兒童想象時的好奇心,于是想象被常態(tài)化,被同質化。怎樣才能挖掘兒童詩獨特的想象元素,發(fā)揮兒童想象力應有的作用呢?也許,想象,要來點不一樣。最近聽了一堂低年級語文課《彩色的夢》,不妨以此為例。
一、解讀,來點不一樣
《彩色的夢》是統(tǒng)編本二年級下冊的一首兒童詩。彩色的夢到底是什么?隨著教學展開,教師引導學生尋找彩色的夢里有些什么,想象草坪綠了,野花紅了,天空藍得透明是怎樣的……這堂課里,教師領著學生閱讀《彩色的夢》,把詩想象成了“彩色的畫”。
也有教師領著學生把彩色的夢想象成是用五彩的畫筆編織的一個美麗的童話……
看來,彩色的夢可以是色彩斑斕的兒童畫,可以是充滿想象的童話故事。那,是不是還可以有點不一樣的想象呢?
翻開這首詩,輕聲讀了幾遍,我不禁有了發(fā)現:課文以文與圖的不同形式呈現出彩色的夢中的事物,令人意外的是,不管是文字也好,圖畫也罷,都表現出了某種程度的夸張與變形。
語言中的變形。詩中用了好幾個“大”字,如“大塊的草坪”“大朵的野花”“大片的天空”“結一個蘋果般的太陽,又大——又紅”,這些詩句中的“大”絕不普通,細細一琢磨,反而有一種不同尋常的效果,草坪、野花、天空、太陽,有種與現實生活不一樣的意味,它們的“大”也不僅僅是一種外觀上能看得到的“大”,似乎是一種特有的意象,一種被無形放大的意象。
插圖上的變形。再仔細觀察文中的配圖,鉛筆大大的,幾乎占了一面課文紙的四分之一;野花大大的,占據了醒目的一角;太陽大大的,居然與屋子一般大;草坪上雪松的造型,上頭尖尖,中間撐開,下面細細的,一眼看上去似曾相識,對了,就像孩子們在紙上畫出的人的形狀!
熟悉的事物變了形,變得極其夸張。對,這是夢,一個真實的夢境!原來,彩色的夢真的是一個夢。
有了不一樣的解讀,頓時就會帶來別有洞天之感??刹皇菃??既然是夢,就有無限可能,完全不必墨守成規(guī),可以天馬行空,愛怎么想就怎么想,愛怎么變就怎么變,還有,更重要的是一切都可以在夢境中活起來。
二、活動,來點不一樣
有了不一樣的解讀,就可以來點不一樣的活動。
將彩色的夢想象成彩色的畫,教師會這樣設計:
彩色的鉛筆小精靈跳起舞來了,它腳尖一劃,彩色的夢里有些什么呢?
鉛筆腳尖劃過的地方,大塊的草坪綠了,多么神奇呀!你能把這種神奇的感覺讀出來嗎?
鉛筆腳尖劃過的地方,大朵的野花紅了,紅得怎么樣?帶著你的想象來讀讀這句話。
天空呢?天空藍得怎樣?藍得透明那是怎樣的藍?
彩色鉛筆的腳尖在劃動,顏色在發(fā)生著變化,發(fā)生了什么變化呢?
它的腳尖一動,又讓彩色的夢里有了些什么呢?
……
如果來點不一樣的想象,可以怎樣設計呢?也許可以這樣:
你覺得彩色的夢是什么呢?(一幅畫,一個童話,一個夢。)
仔細讀讀詩歌,再觀察課文中的插圖,你最喜歡把彩色的夢想象成什么?(一個有趣的夢)
哪些字詞或者是插圖中哪個內容,讓你覺得像個特別有趣的夢?(學生到文字中、到插圖上尋找和研究。)
(1) 找找有幾個“大”?研究一下“大”,哪里給你夢境的感覺?
(2) 太陽好大,觀察一下圖,要是讓你做夢,夢見個太陽,會是怎樣的太陽?
(3) 藍得透明的天空,讓您想做什么?
(4) 雪松手拉手,你想象它們是誰?
(5) 你會繼續(xù)把夢做下去嗎?跟同學說說,在夢里,水果會長啥樣?紫葡萄的叮嚀,會怎樣在溪水里流動?
(6) 你還想做個怎樣有趣的夢?請你帶著你的彩色精靈在紙上跳蹦起來。
……
兩種設計,想象的自由度不同。第一種設計以“帶著想象去……”為活動主線,學生進行的是靜止的、固定范圍的想象。第二種設計則以“你最喜歡把彩色的夢想象成什么”“讓你想做什么?”“你想象它們是誰?”為一連串的推進線索,學生的想象便如同滾雪球一般,越滾越大。
兩種設計,想象的思維力不同。第一種設計與低年級學生的思維水平離得有些遠,學生面對的是問題,其思維往往會處于觀望、徘徊、游離的被動或消極狀態(tài)。第二種設計則符合學生想象思維的特點,學生易于依托想象進入兒童詩的優(yōu)美意境之中,煥發(fā)自我的童真童趣,在奇妙多姿的世界里,展開想象的翅膀,感悟詩的題旨。
兩種設計,想象的體驗不同。第一種設計不大能激發(fā)學生深刻的情感體驗,滿足于符號化、視覺化的學習參與。第二種設計則處處猜中學生心思,誘惑著學生深入文字進行研究,進入意境參與想象,學生不由自主成為詩歌的一部分,不由自主成為創(chuàng)作的另一主體。
三、想象,來點不一樣
除了培養(yǎng)想象力,兒童詩的另一重要價值是引導學生用自己創(chuàng)造性的想象來認識并詮釋世界上的一切事物,獲得審美體驗。
學習了《彩色的夢》,學生往往會創(chuàng)作自己的“彩色的夢”。但我們可以看到,不少學生往往就是畫出了一幅色彩繽紛的兒童畫而已,畫中的花、魚、樹,也都是常態(tài)形象。
如果讓兒童處于夢境的視域中再進行想象創(chuàng)作,真的就會有點不一樣。因為夢是一種意象語言,它會以不再符合常規(guī)的邏輯誕生許多稀奇古怪的事物。
因此,學生進行想象繪畫時,可以借助美術課程中夸張變形的技法,對夢中的事物進行大膽的想象創(chuàng)造,“你夢中的野花是怎樣的”“你想象它們是誰”“你想象它們在做什么”……小的可以放大,大的可以縮小,遠的可以變近,靜的可以變活,總之,任由兒童的天性自由放縱,自然釋放。
學生進行想象書寫時,可以模仿詩中的句式,用“大”來進行仿寫,但又不需要拘泥于此,可以將繪畫的夸張變形遷移至語言的夸張變形,“在你的夢里,草坪綠得怎么樣?天空的云白得怎么樣?……”教師要幫助學生捕捉新鮮的感受,讓盎然的童趣、新穎巧妙的構思幻化為童話般的詩歌意境。也許,就會出現一個小小的“蕭紅”。在她的夢里,太陽可以很大,大得屋子一般;小樹可以很高,高到天上去;云朵可以很輕,躺在上面如同在仙境飄浮……
想象是兒童的自由天性,但我們的課堂卻往往讓兒童的想象困在枷鎖中。真的,語文課堂中要常常來點不一樣的想象,想得不同尋常一點,想得新鮮有趣一點,想得別出心裁一點。
那么,這一點“不一樣”帶來的就是心靈的釋放,天性的解放;那么,我們的課堂里就真的會看到“兒童天生就是詩人”。優(yōu)質的思維品質,在兒童那里也會“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
(作者單位:江蘇無錫市隆亭實驗小學)
責任編輯 郝 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