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娜
摘 要:化學的教學是一項探索性的內(nèi)容,學生在化學的學習過程之中探索化學的基礎知識,探索化學的實驗過程,并得到相應的化學知識的結論。但是對于某些學校而言,不充足的教學設備以及教學資源,并不能夠支持他們展開化學的探索過程。這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學生的學習效果大打折扣。在教師的探索之下,將化學教學與信息技術相結合成為了一種新的教學方式。信息技術這一資源豐富的教學輔助工具能夠為化學課堂提供更多虛擬的實驗工具,而在這種虛擬的教學工具的幫助之下,學生同樣能夠完成對于化學知識的探討以及學習,正確的掌握化學基礎知識以及基礎理論。
關鍵詞:初中化學;信息技術;直觀理解;豐富內(nèi)容;優(yōu)化時間
學生在初中階段開始接觸到化學的教學知識,展開對于化學知識的學習。而這也就意味著初中階段的化學知識內(nèi)容較為基礎,同時也是學生打下化學學習基礎的重要階段。在這一部分的化學教學的過程之中,利用有限的教學資源展開化學學習過程,幫助學生深化對于化學基礎知識的理解,成為化學教師的教學任務。本篇文章以初中人教版化學教學內(nèi)容為基礎,對初中化學課堂與信息技術的有效結合所帶來的教學作用進行了一番探討,希望文章中作者的淺薄之見能夠對閱讀者帶來一定的幫助。
一、知識直觀便于理解
直觀的教學知識的展現(xiàn)是幫助學生更好理解教學知識的有效途徑之一。如果教師的教學知識的展現(xiàn)較為復雜且不具備邏輯性,那么學生的學習過程也必將是混亂的。化學這門以探究為主要學習方法的教學課程,單純的語言講解模式并不能夠為學生帶來直觀的學習體驗。教師應該更加積極的探討有關教學方法,使學生能夠更加直觀的學習到課堂的教學內(nèi)容。
例如,在“氧氣”這一部分的教學中,教師需要借助實驗向學生展示氧氣的性質以及制備方法,以便學生更加直觀的理解有關氧氣的化學知識。而如果教師不具備課堂中所需要的教學資源以及教學素材,僅僅憑靠語言的講解完成教學內(nèi)容,并不能夠為學生提供良好的課堂學習體驗。對此,利用信息技術,在網(wǎng)絡中搜集有關教學實驗的視頻并將其作為教學資源在課堂中作出展示是提供學生直觀理解教學知識的另外一種教學方法。學生觀看有關氧氣性質驗證的視頻以及氧氣制備的實驗視頻,直觀的感受并理解實驗過程中的重要注意事項以及主要流程。同時學生還可以通過信息技術反復觀看教學視頻,這也為學生提供了及時復習以及鞏固基礎知識的方法和途徑。
二、豐富課堂教學內(nèi)容
化學的學習過程是豐富多彩的,因為其學習過程涉及到不同類型的實驗,以及化學現(xiàn)象和化學變化。當教師缺少展開實驗教學的條件時,通過其他教學工具的應用來完成課堂教學內(nèi)容的豐富是教師的另一選擇。正確的利用信息技術所帶來的信息資源,進一步展開對于化學教學知識的教學內(nèi)容,能夠有效豐富學生的課堂學習內(nèi)容以及課堂學習形式,為學生帶來更好的化學學習體驗。
例如,在“自然界的水”這一單元的教學內(nèi)容中,幫助學生掌握愛護水資源的意識,并引導學生提出保護水資源的方法,同樣是本單元的教學任務之一。為了更好地達到教學效果,教師可以在課堂中應用信息技術為學生搜集一些關于水資源利用的數(shù)據(jù)或者視頻。在直觀的數(shù)字或者影像的沖擊之下,學生也能夠感受到保護水資源是一項刻不容緩的任務。教師還可以讓學生提出自己對于水資源保護的看法,并讓學生閱讀在網(wǎng)絡中有關水資源保護的言論,從而實現(xiàn)學生保護自然的意識的提高。而這樣的教學方法也有效豐富了課堂教學內(nèi)容,同時也提高了本單元教學內(nèi)容的教學意義與教學作用。
三、優(yōu)化教學時間利用
課堂教學實踐的利用不僅僅掌握在教師手中,同樣由學生來決定。如果學生在課堂中需要大量時間對教學知識進行探索,那對于教師而言便是教學時間利用的巨大挑戰(zhàn)。通過信息技術的應用,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學習方法與途徑,教師可以實現(xiàn)課堂中某一部分教學時間的縮短,從而加強重要教學內(nèi)容的教學時長,使教學時間的利用得到充分的優(yōu)化。
例如,仍然是在“氧氣的制備”這一實驗教學中,學生除了了解氧氣制備的主要方法以及其所對應的不同流程,還需要掌握不同實驗中的重要注意事項,了解不同操作可能對實驗結果造成的不同影響。在這一教學過程之中,如果教師讓每一位學生都展開對于實驗內(nèi)容的探討或者體驗,那么教學課堂的時間利用率將會大打折扣。而通過信息技術展開有關實驗教學能夠為學生提供在課后復習的有效途徑,讓學生能夠以課堂中相同的方式再次進行實驗內(nèi)容的學習。這樣的教學方法能夠縮短教學課堂中對于實驗練習的時間,優(yōu)化教學課堂的時間利用,讓教師的教學進度以及課堂教學內(nèi)容的進行都能夠得到良好的保障。
總而言之,在科學技術的迅速發(fā)展之下,教育教學領域也應該與時俱進,不斷探討不同科技成果對于教育所帶來的作用以及影響。將信息技術與化學課堂相結合是教師在探討下所得到的教學成果,同時這一教學方法仍然有很多創(chuàng)造性與可探討之處。結合學生的學習情況以及課堂教學進度,合理的應用信息技術這一教學輔助工具,讓學生的初中化學學習過程更加精彩,更加豐富。
參考文獻:
[1]吳小毅.談信息技術在初中化學中的應用策略[J].學周刊,2017(24)
[2]劉欣欣.信息技術在化學教學中的有效應用及融合思路[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