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杰
中國是有著古老的服飾文化的國度。中國的服飾歷史久遠,形式多樣,不僅僅具有遮羞蔽體、擋風御寒的實用功能,還反映一定時代的階層差別、風情風貌。服飾文化在文學、繪畫、舞蹈等各領域皆有鮮明的體現(xiàn),本文將從詞義、淵源和用法等角度對成語中所體現(xiàn)的服飾因素進行簡單的歸類。
形容古代婦女衣著華貴富麗
古代富貴官宦人家的貴婦千金穿金戴銀,過著錦衣玉食的生活,這在以下成語中有著鮮明的體現(xiàn):
1.鳳冠霞帔
【解釋】冠:古代女子的帽子;帔:披肩。古代女子出嫁時的裝束。
【出處】元·楊顯之《瀟湘雨》第四折:“解下了這金花八寶鳳冠兒,解下了這云霞五彩帔肩兒,都送與張家小姐妝臺次,我甘心倒做了梅香聽使?!?/p>
【用法】指稱古代貴婦人的服飾,或女子出嫁的裝束。
【示例】①在戲曲舞臺上,皇后出場,必是鳳冠霞帔,宮女簇擁。②擇了吉日迎娶,一般的鼓樂彩輿,鳳冠霞帔,花燭拜堂,成了好事。(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第五十八回)
2.珠光寶氣
【解釋】珠、寶:指珍珠寶石一類的飾物;光、氣:指閃耀的光彩。
【出處】清·漱六山房《九尾龜》:“簪飾雖是不多幾件,而珠光寶氣,曄曄照人?!?/p>
【用法】形容婦女服飾華貴富麗,閃耀著珍寶的光色。
【示例】這光芒要是只在字和詞,那大概像古墓里的貴婦人似的,滿身都是珠光寶氣了。(魯迅《準風月談·難得糊涂》)
展示男子衣飾整潔、風度優(yōu)雅
中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禮儀之邦,明禮守儀是古代男子所恪守的最基本的行為準則,而衣著妝飾則是明禮守儀最直接的體現(xiàn):
1.衣冠楚楚
【解釋】楚楚:整潔,鮮明。衣帽整潔鮮明。
【出處】《詩經(jīng)·曹風·蜉蝣》:“蜉蝣之羽,衣裳楚楚。”
【用法】形容穿戴整齊、漂亮。
【示例】那送客的只穿了一件斗紋布灰布袍子,并沒穿馬褂,那客人倒是衣冠楚楚的。(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
2.羽扇綸巾
【解釋】羽扇:用鳥羽制成的扇子;綸巾:古代用絲帶做的頭巾。因諸葛亮曾經(jīng)戴過,又名諸葛巾。為古人扎頭的常用裝飾。拿著羽毛扇子,戴著絲帶做的頭巾。
【出處】宋·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p>
【用法】形容大將指揮若定瀟灑從容。
【示例】整乾坤,清四海,怎肯教魚龍一混。得志也,羽扇綸巾,再不去踐長途,客身難進。(明·沈采《千金記·登拜》)
反映普通百姓生活貧困艱辛
階級的差別導致下層百姓一年到頭辛苦操勞卻食不果腹,衣不蔽體,奢談妝飾打扮、風度禮儀:
1.衣衫襤褸
【解釋】襤褸,亦作“藍褸”:破爛。衣服破破爛爛。
【出處】《左傳·宣公十二年》:“訓之以若敖、蚡冒,篳路藍縷以啟山林。”
【用法】形容衣服破爛不堪。
【示例】你看吧,衣衫襤褸的饑民們凍得縮著肩膀,守候在莊稼院的街門口。(柳青《創(chuàng)業(yè)史》第一部題敘)
2.荊釵布裙
【解釋】荊枝為釵,粗布為裙。
【出處】《太平御覽》卷七百十八引《列女傳》:“梁鴻妻孟光,荊釵布裙?!?/p>
【用法】形容婦女裝束樸素。
【示例】錦衣玉食者未必能安于荊釵布裙也。(清·沈復《浮生六記·坎坷記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