隗成偉
曾看到過這樣一個故事:一位母親參加家長會,這個故事讓我在我的教育事業(yè)中受益匪淺:
一位母親參加家長會:幼兒園的老師說;你的孩子有多動癥,在板凳上坐不住三分鐘,”回家的路上,兒子問她,老師都說了些什么,母親說:“老師表揚你了,說寶寶在板凳上原來坐不了一分鐘,現(xiàn)在能坐三分鐘了,別的媽媽都好羨慕媽媽,因為全班只有寶寶一個人進不了?!蓖砩?,兒子破天荒地的吃飯沒有讓母親喂,第二次家長會,老師說,你兒子在全部50名學生中,考試排在第49名,是不是智力有問題,可以帶到醫(yī)院檢查一下?!蹦赣H回家,看到誠惶誠恐的兒子,振作精神的兒子說:“老師對你充滿信心,說你不是一個笨孩子,只要細心些,會超過你的同桌?!甭牭竭@話,兒子緊張的臉一下子舒展開來。第二天上課比平時都要早,孩子上初中了,又一次家長會,老師告訴她,你兒子考重點高中有點危險?!彼龖阎@喜的神情走出校門,她告訴兒子,班主任對你非常滿意,他說只要你努力,很有希望考上重點高中。高中畢業(yè),兒子把一封印有清華大學招生辦的錄取通知書交到母親手里,邊哭邊說:“媽媽,我知道我不是一個聰明的孩子,是你……。受故事中母親教育孩子的啟發(fā),在教學中和學校教育管理中,我深深地體會到: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應多受鼓舞,使他們的學習心境一直保持喜悅。故事中的母親非常懂得兒童年齡特點和兒童教育規(guī)律,并用此特點與規(guī)律培育自己的孩子,“功夫不負有心人”,終將孩子培養(yǎng)成才。很多事例已經(jīng)證明,一個人用愉快的心境去學習,無論在感覺、直覺,還是記憶和思維,都會處于活動的最佳狀態(tài)。對于兒童的記憶,鼓勵能使記憶得到強化;鼓勵還能增強兒童的自信心。只有當兒童看到自己的力量時,才會產生積極學習活動的期望情緒,才能主動去求知。及時、適當、長期的鼓勵,對于重塑孩子的心性和習慣有著重要的作用,不管是家長,還是老師都應該遵循正面教育和誘導,以表揚和鼓勵為主的教育原則。
尚齊,厭學、多動、注意力不集中,但是喜歡“管同學”、喜歡體育運動、愛勞動。在學習物質變化一章中,學到身體結構這一章時,他又忽視其他人的存在,一個人在玩桌子下面的東西,我本想想以往一樣點名批評,一節(jié)課點三、四次,但是沒有那么做,停頓幾秒后,我調整心情,變換語氣,親切的叫他起來回答:人體身體結構從外形一般分為幾個部分?她突然回過神來,慌忙地在書上找答案,小聲的答了出來,我也沒有像以前一樣打擊他說:“又在書上找答案,剛講過都不記得,而是微笑著對他說:不錯,回答的完全正確?!辈⑶矣贸錆M肯定眼神和他對視了幾秒。其他同學在這時也習慣性的給予了掌聲,這時我看他臉上乏起了紅暈,表情也有一絲驚喜,后半節(jié)課,他比以往安靜很多,眼睛也開始“盯”黑板了,還和老師有了兩次的眼神交流。我相信,教育的確是愛的共鳴,是心與心的呼應,只要老師心里時刻裝著學生,尤其是后進生,愛之深才能喚起他們奮發(fā)向上的斗志和信心,才能進步。
第二天課后,我坐在辦公室休息,操場上,孩子們有的做游戲,有的跳繩,有的打乒乓球……,我出神的望著活潑可愛的孩子們,新野跟著他們跳躍了起來。突然,幾個同學沖到我面前說:老師尚齊把劉浩打傷了,我看看門外站著的他,努力壓制內心的怒火,先處理受傷的劉浩,理智告訴我不妨用愛來呵護一下稚嫩的童心,給孩子一個機會吧!我強壓內心忽明忽暗的焰火,平靜的叫他進來,我觀察他的神態(tài),預感肯定能收獲點什么……。兩三分鐘后,我看他雙手互抓,眼神里充滿了不安,于是我開始說話了,但是沒有直奔矛盾,而是轉向昨天科學作業(yè)完成的情況,我讓他從昨夜堆里找出自己的本子翻開,我告訴他:昨天的作業(yè)全對了,繼續(xù)努力,你很聰明。接下來我終于看到了他如魚兒見到水一樣敞開心扉,他告訴我,他看到劉浩將口香糖吐到他們班級的工區(qū),而他是他們班級的這星期的衛(wèi)生監(jiān)督員,他讓劉浩撿到垃圾桶,劉浩不撿反而說:就不撿,有本事來打我呀!他非常氣憤,于是他就……。他的訴說讓我暗自竊喜,幸好沒有武斷的做出判斷批評,我將他的事例在全校集會進行了表揚,第二天早上剛到辦公室,我見他在我辦公室門口晃來晃去,于是叫住他問他有事?他遞給我一張卡片,送給我就跑開了,我打開上面寫著:謝謝您老師,我從來沒有得到過老師的表揚,我會努力,讓更多的老師表揚我??戳怂募垪l,我感觸很深:作為教師,無論何時何地,都需要關注孩子的心理變化,使他們的自尊心、上進心得到承認,每個孩子對家庭而言,就是全部的希望,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長處,知識有些人的長處不易被發(fā)現(xiàn),教師就必須做那個細心、耐心、有較強洞察力的發(fā)現(xiàn)者,善于捕捉他們的“閃光點”,尤其是對后進生。
后來尚齊不斷努力,從四年級的后進生、五年級中等生,六年級躍居優(yōu)生行列,現(xiàn)在在中學校里,不僅擔任班級班委干部,還成為了班級第一批團員。
蘇霍姆林斯基在《怎樣對待學習有困難的兒童》一文中有過這樣一句話:“在我們這些當教師的人當中,不是也有一些人,每天都在讓學生感覺到,甚至直接地對他,他是一個毫無希望的人嗎?這是不能容許的?!彼€要求教師要“深思熟慮、仔細耐心的研究兒童的智力發(fā)展、情感發(fā)展和道德發(fā)展的情況,找出兒童在學習上感到困難的原因,采取一些能夠照顧個人特點和個別困難的教育措施,因材施教?!睆纳旋R的轉變經(jīng)歷,我深刻的體會到:每個學生都蘊藏著巨大的能量,如果對他們冷漠、鄙視、厭惡、嫌棄這些能量都得不到合理的開發(fā),并且有可能永遠沉睡在心底。
每一個孩子都是祖國的花朵,每一個孩子都是家庭的未來。關心孩子的成長是每一個家庭和老師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每一個家庭和學校都是培養(yǎng)孩子的沃土。然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都會出現(xiàn)這樣或那樣不盡人意的地方,作為孩子的父母和老師應該懂得:這是孩子年齡特點和階段行為的顯形表現(xiàn),是孩子成長的必然經(jīng)歷,這時候的孩子需要的不是一味的批評與指責,他們更需要的是理解和科學的引導。教育家陶行知先生這樣說:在學生成長過程中給予理解、愛護、關懷、體貼,就會激發(fā)學生潛在的能量。“發(fā)揚優(yōu)點、克服缺點”,作為家長、教師應努力尋找學生的長處,讓長處得到張揚,建立學生學習自信心,積極創(chuàng)設能讓每個孩子都有施展本領的機會和平臺。學生素質就能得到提高;人格就能得到培養(yǎng);學生就能得到全面發(fā)展。對于孩子第一任老師——家長,不僅要關心孩子在家的動態(tài),還要關心孩子在學校和社會中的行為,與學校、老師保持良好的教育互動,共育祖國的花朵。然而,每朵花兒都有不同花期,在花兒成長的過程中,我們只需要付出:耐心、細心和愛心——靜待花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