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欣
摘 要:王安憶創(chuàng)作的《長恨歌》是一部當代文學的一個榜樣和標桿。她是王安憶發(fā)表的第一部長篇小說。她主要講述了女主人公王琦瑤的一生所經歷的種種變故,在整個故事中,愛情,親情,友情,都在作品中體現(xiàn)的淋漓盡致。寫了一個上海女性從對生活的美好幻想到幻滅和命喪黃泉。從在上海選美比賽中獲得的“三小姐”開始,王琦瑤開始了她命途多舛的一生,她的美麗,是她的福音,同時,也是她的災難。而作品不僅僅講述了一個女人四十多年的經歷,也在描寫王琦瑤這個人物形象的過程中見證了了上海經過歲月的歷練產生的巨大變遷。所有的歲月的痕跡都通過一個個鮮明的事件和栩栩如生的人物展露出來。社會是藝術的源泉和依據(jù),一個人物的悲劇,不僅僅代表的是人物,而這個人物,正是照亮當時社會和認清社會的一束光。所以作品也被譽為“現(xiàn)代上海的史詩”。自從作品問世以來。得到了廣大讀者的喜愛,王琦瑤的悲劇也引起了人們的高度重視。本文將從王琦瑤生命個體出發(fā),從社會歷史文化背景入手,分析以男權為中心的社會文化意識的滲透和社會環(huán)境對王琦瑤悲劇的影響,這是造成王琦瑤悲劇的外部原因。王琦瑤對社會物質不切實際的追求和對人生、愛情的錯誤定位又是她悲劇人生的內在推動力。內外兼顧,探究其悲劇命運形成的根源。
關鍵詞:悲劇成因;社會環(huán)境;定位錯誤;內部原因;外部原因;悲劇根源;性格
上海經濟發(fā)展,文化融合,王琦瑤對物質生活的追求
首先,一個時代環(huán)境對一個人的影響是巨大的,上海的這種混合的文化使得上海的保守情節(jié)進一步得到沖擊。他們渴望融入進燈紅酒綠、金錢化、利息化的浮躁生活中。他們選擇追求繁華似夢的生活,女性也成為當時年代的“花”,追求著名利和榮譽。王安憶這樣描述:“上海的小姐們就是與眾不同,渴望出人頭地,有著名利心,而且行動積極,不是光說不做的。她們甚至還更勇敢,更堅韌,不怕失敗和打擊。”他們在潛意識中已承認并接受了那個金錢化、利益化、投機化的現(xiàn)代商業(yè)都市,他們渴望這個城市的繁華,也渴望自身能夠成為這繁華世界的弄潮兒。女人在這個“繁華似夢”的交際場所幻想著奇跡的出現(xiàn),加之上海女人的膚淺與精明,不甘作時代的附屬品,于是迎合了當時上海社會的這種文化心態(tài),從閣樓閨房走上了社會舞臺。文中并沒有正面描寫社會背景和城市建設的繁華程度,但從小說的第一部分王琦瑤參加“上海小姐”的選舉過程中,我們就能看出那時上海的繁華奢靡。王琦瑤渴望著這種生活,她想過著衣食無憂的日子,她競選上海小姐,成為“三小姐”這個殊榮也能幫助王琦瑤躋身于上層社會中,上海的這種背景,也決定了王琦瑤的人生注定是悲劇的。
其次,歷史文化“男權”主義對女性命運的影響也是王琦瑤悲劇的原因環(huán)境會改變一個人的一生。王琦瑤生活的每次重大變故,都是和時代風云緊密相聯(lián),她的生活歷程就是一部舊上海的興衰史。上海是一個以男權為中心的城市,這種男權,主宰著女人的命運。女人在這種被主宰的生活中是被動的,是受牽連的。李主任對王琦瑤的愛是自私的,它是一種欲望的渴求,王琦瑤認為李主任可以給她一切的權利,他們的愛情本身就是一場交易,男人喜歡漂亮的女人,而王琦瑤渴望的是無憂無慮的生活,所以王琦瑤甚至可以不需要名分自愿做他的情婦過著奢靡的繁華生活。 文本中的王琦瑤作為女性確實非常美,美到讓人妒忌的程度。但是,在姣好外表給她帶來區(qū)別于他人資本的同時,卻也使她卷入了無力抗拒的隨之而來的繁華與時尚、性感與風情的誘惑之中。女性在男權社會中對男性的依附,也是造成悲劇的重要原因。歷史文化存在于人事之間,推動了人物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成為悲劇不可缺少的因素。時代環(huán)境必然改變一個女性的思想和生活態(tài)度。
時勢造英雄,性格決定命運,一個時代環(huán)境與性格對一個人的影響是十分之大的,時代環(huán)境和性格必然決定一個人的生活狀態(tài)。她對精致生活情調充滿熱愛,在文中,她對于食物以及服飾的追求是極其精致的。她又是虛榮的,王琦瑤和吳佩珍從好閨蜜變成了陌生人,和富家小姐蔣麗莉成為閨蜜,這也是因為王琦瑤的虛榮心。書中有一句話說:“像王琦瑤這樣知道自己長得漂亮的女孩,無論有多么老實,都免不了是作態(tài)的”。她的悲劇性格會影響她在人生中的一些抉擇,她的性格也決定了她對于未來的定位是錯誤的,一步走錯,步步走錯。
她對愛情的錯誤定位,主要是通過四個男性來體現(xiàn)的。從王琦瑤與四個男人之間的故事,分析王琦瑤的人生追求,時代不斷發(fā)展進步,從故事的悲劇性過程中可以看出王琦瑤在那個時代所表現(xiàn)出的性格的弱點和缺陷,更說明了王琦瑤的自身性格對于悲劇的影響,這種悲劇性格和自己對愛情的錯誤的定位導致了悲劇發(fā)生的必然性。王琦瑤的美,是一種資本,同時也正是這種美,讓她萌生了與自己身份不符的人生幻想,幻想能“天生麗質難自棄,一朝選在君王側”從此過上錦衣玉食的生活,享受著無盡的榮華富貴。王琦瑤將自己的美麗當做籌碼,換取了李主任的青睞,選擇用身體和美貌讓自己的物質生活得到滿足,她是看重物質的,認為愛情是虛的東西,而豐腴的物質才是真真切切實實在在的東西。而李主任是有家室的,但是王琦瑤卻不顧這一切,毅然決然的選擇了有背景,有實力的李主任,住上了愛麗絲公寓,做起了“金絲雀”。直到李主任遇事去世,這種幻想也最終破滅。而對于她的伯樂——程先生,王琦瑤的思想里認為她自己是不平凡的,所以她一直不肯接受真心真意對她好的程先生,程先生越是對她好,在王琦瑤心中程先生就越是沒有地位,程先生只是王琦瑤在需要安慰時的一個備份,在王琦瑤需要依靠時的一個陪伴,卻從來不會啟用。而王琦瑤她一味的喜歡懷舊的康明遜和老克臘,康明遜沒有給她任何名分,甚至在王琦瑤懷孕以后落荒而逃,而老克臘呢,當真正的接觸這個代表老上海風韻的女人時,王琦瑤已不在年輕,她用金條都沒能留住老克臘,最后這段畸形之戀以失敗結束。她的悲劇性格致使她這一生的愛情悲劇,她的悲劇也告誡人們,不管是哪個時代,只要是不顧一切追求名利富貴,用身體換取利息的,都會不善而終,徒留一首“此恨綿綿無絕期”的長恨歌。
總之,社會歷史變遷下的經濟和文化之間的相互影響,外部原因和內部原因的相互滲透,都是造成王琦瑤悲劇的重要原因。
參考文獻
[1]袁紅玉.論《長恨歌》中王琦瑤的人生悲劇[J].北方文學,2015(3):41.
[2]王安憶.長恨歌[M].海口:海南出版公司,2003.
[3]王春翔.淺析王安憶《長恨歌》中王琦瑤形象的悲劇根源[J].時代文學,2009(12):14-15.
[4]李倩,周小兵,劉洋.淺析《長恨歌》中王琦瑤的悲劇命運[J].科教文匯,1999(3):9.
[5]王玉屏.王安憶《長恨歌》中王琦瑤悲劇的深層審美意蘊[J].廣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2):5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