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就聽驢友說磐安縣安文街道云山旅游度假村的千畝銀杏遍布山野,一到深秋初冬,料峭的寒風中金色的銀杏葉在滿山的樹梢上飛舞,艷麗絕美,無與倫比。我因俗務纏身,一直未能在恰當的時間跟上隊伍。
這天,市文聯(lián)組織文藝工作者到安文街道中田村開展采風活動,晚上就住在大盤山溫泉酒店,千畝銀杏近在咫尺,真是一個絕佳的機會。
我跟著采風隊伍參觀了磐安縣博物館,領略了“山之祖、水之源、茶之地、藥之鄉(xiāng)、文之神”的獨特魅力;走訪了中田村保護尚好的明清古建筑和精美的鄉(xiāng)間民居,細雨中格?;▊魉偷臏嘏屛覀兏惺芰藵鉂獾纳洁l(xiāng)風情;欣賞了市文聯(lián)文藝下鄉(xiāng)的精彩節(jié)目,熱熱鬧鬧的大禮堂令我好像重新回到了童年時代農村盛世慶豐年的動人場景……匆匆半天,我對古樸雅致的中田村有了一個美好的印象,但總覺得還隔著一層紗,朦朦朧朧影影綽綽不夠真切。
我算是個十足的運動發(fā)燒友吧,不管到哪里,總是隨身攜帶全套的運動行頭,喜歡利用清幽的早晨獨自行走,用我的雙腳去丈量所到之處的角角落落;用我的眼睛去捕捉各地不一樣的風土人情;用我的心去感悟大自然四季不同的豪情愜意,以為只有這樣,才算真正走進這個地方,從而識得廬山真面目。
第二天一早,天剛蒙蒙亮,天空中飄著淅淅瀝瀝的細雨,我撐著傘獨自漫游在中田村。沿著陸游路逆水而行。尚未蘇醒的村莊靜謐安詳,四周群山環(huán)繞,一條小溪穿村而過,陸游路就沿著小溪南北而向,兩側錯落的銀杏樹樹齡不長,卻正是一年芳華最盛時。一樹樹銀杏飄舞著滿身金黃色的葉子,在遠處蒼翠的群山烘托下,仿佛一個個嬌俏的妙齡女子迎風而舞,妖嬈多姿,而潺潺的水流聲就是最優(yōu)雅舒緩的背景音樂,正是“寒山轉蒼翠,秋水日潺湲”!小溪兩岸修建了古色古香的護欄、回廊、亭臺樓閣,綠樹掩映翠竹蒼蒼,突顯了江南農家田園風光的特點。溪邊樹立著一真人高度的塑像,確是憂國憂民的千古大文豪陸放翁,他一手握書,一手撫劍,似乎在高歌“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又仿佛在歡吟“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走過陸游路,橫穿象之路,上坡就是云山公路了。此時,天完全亮了,白茫茫的云霧升騰而來,對面的山峰只露出一點點青色的山尖,近處是幾株冬青在搖曳,隨手取景拍下的就是一幅幅美麗的江南水墨山水畫。那份雅致,那份淡然,渾然天成無須修飾,似乎就是吳冠中老先生的原創(chuàng)。
穿過云山公路,就到了有“千畝銀杏”之稱的北南山。據當地人稱,早年因銀杏樹所產的白果收購價格高達每斤百元,勤勞的安文人就在附近大大小小的山坡上種植了二千多畝銀杏林。如今,白果的價格已跌至白菜價,但漫山遍野的銀杏卻已成林,一到秋天,來自各地的觀光客從四面八方趕來,享受這獨一無二的視覺盛宴,大大地促進了云山旅游度假村的發(fā)展,真是“有心栽花花不發(fā),無心插柳柳成蔭”,呵呵!
這時,雨停了,天色更亮堂了。北南山上大大小小的銀杏樹隨坡而長,無意排序,都換上了最艷麗的明黃色,在點點雨露的襯托下,顯得格外嬌艷溫潤,豐姿綽約。沿著古道拾級而上,銀杏樹或成片聚集,或獨自傲立,或隱藏在綠樹叢中,無不艷冠群芳,明艷不可方物。微風吹過,美麗的銀杏葉子宛若一只只金色的蝴蝶從空中墜落,有著一種莫可名狀香消玉殞的凄美,濕漉漉的臺階上鋪滿了銀杏特有的傘形葉子,真應了寫實的“滿地翻黃銀杏葉”。在如此濃墨重彩金碧輝煌的油畫世界里,哪有一絲秋季的悲涼?哪有一點雨中的迷惘?無怪乎詩豪劉禹錫要贊嘆:“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彎彎曲曲的古道連綿不絕,站在山頂,往前看銀杏千畝絢麗多彩無有盡頭;往下看,正面是一排雅致的別墅群,而中田村的粉墻黛瓦在一層薄霧中反倒有些縹緲虛幻,在層層疊疊的群山之中,宛若天上宮闕。在這萬籟寂靜的山野里,有那么一瞬間,我仿佛就要羽化飛仙,不知今夕何夕……
我想,磐安人是幸福的,因為磐安不僅是一個悠閑度假養(yǎng)生的絕佳去處,有自然天成的豐富旅游資源,有老祖宗遺留下來的人文景觀,更有勤勞善良的人民,有一批勵志圖強的領頭人。近年來,磐安向世人獻上了一個又一個的驚喜,一件又一件的精品!
祝福磐安,永遠安如磐石;祝福磐安人民,愿“浙江之心”永遠年輕康健生機勃勃!
作者簡介:王曉武,筆名醉紅自暖,浙江金華人,系中國詩歌學會會員、金華市作家協(xié)會會員、金東區(qū)作家協(xié)會副主席兼秘書長。熱衷寫作,擅長散文、詩歌創(chuàng)作。
(責任編輯 葛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