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明輝
在眾多文學體裁中,童話是一種小學生最喜聞樂見的形式。童話與兒童世界的精神需求相適應,以其極具兒童性的內容情節(jié),和戲劇化的發(fā)展,與學生的內心相映成趣。在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中,收錄了很多的童話類課文供小學生進行學習,對于童話類課文的教學,引導學生進行“讀、寫、演”十分重要,這樣才能引導學生在閱讀童話類課文的過程中提升語文核心素養(yǎng)。
一、讀一讀:把握童話的基本特點
在小學語文教材的童話類課文中,存在明顯反復性的表現(xiàn)方法。學生在朗讀這些童話之前,教師要提出這種現(xiàn)象的存在,正確引導學生尋找到朗讀文章的正確方法,并且要在大體學習結束以后,倡導學生采用這種方法去寫作,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
例如,在《七顆鉆石》這一篇課文中,其2~6自然段是這篇童話故事的重點。教師在引導學生朗讀之前,可以讓學生重點關注從水位的升降和主人公表現(xiàn)的描寫句子,鼓勵學生對相關精彩句型的品讀。在這些句子中,很好地運用了反復這一修辭手法,教師可以讓學生在閱讀中對故事情節(jié)展開豐富的想象,并在閱讀結束后進行交流。這樣的教學方式,一方面促進學生想象能力的提升;另一方面也讓學生言意轉換的能力得到鍛煉。
教師在這些有著明顯特點的句子上引導學生,可以讓學生在讀的過程中體會課文中反復性語言的運用。這樣一來,既可以引導學生認識童話語言的特點,又能夠讓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在無形中得到鍛煉。
可見,基于童話故事的本身特色開展教學十分重要,教師首先把課文中的讓各種關系呈現(xiàn)給學生,讓學生自己根據(jù)前后進行對比,促使學生在思索和學習中感受課文中的藝術魅力,深入理解文章的思想,從而得到認識上的上升。
二、演一演:內化童話的故事情節(jié)
童話故事本身所蘊含的豐富的想象力和兒童性,恰恰符合了學生美好的價值觀,這也是學生喜歡閱讀童話故事的主要原因之一。童話故事所煥發(fā)的對學生的強烈吸引力,還體現(xiàn)在其本身情節(jié)的趣味性,語言風格的幽默詼諧,以及其明顯的擬人化的手法。在課堂教學中,用演繹的方法把故事內容表現(xiàn)出來,能夠很好地把內蘊在故事中的語言風格、故事背后的道理等內容很好地表現(xiàn)出來。
1.在演中重現(xiàn)童話故事情節(jié)
教師要將學生的興趣、熱情和童話表現(xiàn)的方式結合在一起,打造出特色的童話教學方式,引導學生在演中重現(xiàn)童話故事情節(jié)。
例如,在教學《小壁虎借尾巴》一課時,教師要首先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幫助學生打消害羞等心理,采取學生主動選擇或者隨機抽取的方式,扮演故事中的不同角色。同時,教師還要事先準備好能夠體現(xiàn)各個角色典型特點的裝飾,讓扮演的學生穿戴上。故事的表演可以按照書本中的順序展開,依據(jù)“失掉尾巴—借尾巴—長出新尾巴”的順序進行表演。在教學中增加這樣一個過程,既可以表現(xiàn)出學生的天性,還可以把故事內化給學生,提升學生對故事的理解,增加學生之間的合作性。
2.在演中把握童話故事情節(jié)
童話故事中經(jīng)常使用一些修辭手法,最多的包括擬人和夸張兩種,使用這樣的手法一方面可以提升故事本身的趣味性;另一方面也可以成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來豐富教學的內容,增強課堂的生動性。角色扮演是活躍課堂氛圍、激發(fā)學生興趣的一種重要方法,學生分角色的表演,也能夠起到提升學生對童話內容的掌握。
例如,在教學《三打白骨精》一課時,要充分考慮這篇文章的特性,雖然這篇故事不屬于童話故事的范疇,但是其本身卻充滿著豐富的想象性,符合童話故事的特性;另外一方面,這篇故事中人物形象的特色非常鮮明,有著強烈的矛盾沖突,表演性總體而言還是比較強的。教師在進行教學的時候,應該先引導學生把文章改編為話劇,提前預防課堂表演過程中的問題,然后再把各個角色分給學生來表演。不過在這個改編的過程中困難還是比較大的,考慮到小學生的能力,還是要教師與學生相配合,力求準確的表現(xiàn)出人物特點。這樣能夠提升學生對表演的積極性,取到更好的課堂效果。
教師應當注意的是,不論是改編還是原創(chuàng),課堂的表演都要為童話教學服務,而不是單純的表演。教師的引導作用,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配合,是活動取得良好效果的關鍵因素。
三、寫一寫:內化童話的本質內涵
在教學中,童話故事的寫作對學生而言是一項有著挑戰(zhàn)性的內容。在統(tǒng)編教材三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導語中,就已經(jīng)鮮明的提出了“試著自己編寫童話、寫童話”的要求,這與之前的單個童話故事閱讀,與之后的類型童話學習,以及整本書的學習,形成了一個有著緊密聯(lián)系的一體化,這也表明了現(xiàn)代教育中,讀寫融合的編輯思想與教學要求,這也是對教材的一種新要求。
1.引導學生續(xù)寫童話
在童話故事的寫作中,大致有著兩種方向。第一種方向是模仿,即在原有故事情節(jié)的基礎上,借鑒故事本身的要求,進行模仿式寫作。引導學生在原有童話故事的結構和思路上進行借鑒,從而進行童話的創(chuàng)作。例如,用童話中經(jīng)常使用的反復這一結構來創(chuàng)作。在學習了《小壁虎借尾巴》,亦或者是《三只小豬》以后,教師可以讓學生按照這種結構去創(chuàng)作。教師可以讓學生反復的做任務,也可以一個任務、多個任務的反復。學生也能在這種讀寫融合的過程中,更好地學習這種結構。
如在學習課文《去年的樹》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把自己想象成小鳥,在小鳥飛走以后會經(jīng)歷什么樣有趣的經(jīng)歷。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已經(jīng)對小鳥重情重義、信守承諾的形象有了較為深刻的認識,所以會使得小鳥的基本形象和故事的基本主題不會有大的變化,但是在故事的表現(xiàn)上可能略有不同。
2.引導學生改寫童話
對童話故事進行修改是創(chuàng)編童話的第二種方向,這一方向更為突出的表現(xiàn)出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意,也是在原有創(chuàng)作基礎上,對原作的一種重新結構化。這種方向突出表現(xiàn)在改變故事的結局、人物關系、發(fā)生背景等內容上。
例如,在《三只小豬》《灰姑娘》《龜兔賽跑》等童話故事的改寫中,涌現(xiàn)出了許多的新童話。一個明顯的例子便是對《三只小豬》的創(chuàng)編。原故事講述的是小豬一次次對貪婪地大野狼的破壞進行反抗,最終將大野狼趕走。希臘的尤金·崔維查在重新編寫的過程中,一反常態(tài)的編寫出《三只小狼和一只大壞豬》的故事,并且獲得了1993年美國暢銷書排行榜中的插圖類作品第二名。在美國的喬恩·謝斯卡地思路又有所改變,他在《三只小豬的真實故事》中,把大野狼塑造成一只戴著眼鏡、非常紳士的狼,并且一只申訴著自己的冤屈。因此,教師也要善于引導學生基于原來的童話故事進行改寫練筆,這樣就能夠促進他們寫作能力的提升。
總之,在小學語文童話類的課文教學中,教師要根據(jù)童話題材本身的特點,結合學生的認知能力,綜合自身的引導能力,探索更有適應性的方式進行教學,以此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作者單位:江蘇省徐州工業(yè)園區(qū)南湖學校(22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