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芹
【摘 ?要】目的:本次實驗將采用分析動態(tài)增強CT掃描對肺內硬化性血管瘤影像診斷中的臨床實踐效用,更好地為影像學發(fā)展提供支持。方法:本次實驗選取了2019年1月-2019年7月前來本院就診的患者,其均為肺內硬化性血管瘤診斷治療的情況,在自愿參與實驗調查的基礎上選取了60例患者作為調研對象。在分組上,為了保證公平性為隨機分組。對照組患者采用常T平掃為主要診斷方案,觀察組則為動態(tài)增強CT掃描,分析影像學檢查結果。結果:在所有患者中,病灶最大直徑的范圍為0.97-2.99cm,邊界清晰,無分葉,并沒有毛刺特征,不存在胸膜凹陷征,也尚未發(fā)生縱膈淋巴結腫大的問題。從檢查結果上看,觀察組患者在掃描后的確診率為90%(27/30),對照組為76.7%(23/30),組間對比差異較為顯著,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與此同時,與此同時,從數(shù)據(jù)結果上看,病灶最大增強CT值為(79.65±6.15)HU,而最大CT值則為(94.96-110.51)HU。結論:采用動態(tài)增強CT掃描策略可以更好地發(fā)揮影像學檢查的作用,提升確診率,并能夠為患者的治療提供可靠的數(shù)據(jù)基礎,確保病情診斷、治療的方向正確。
【關鍵詞】動態(tài)增強CT掃描;肺內硬化性血管瘤;影像診斷;臨床應用;價值
【中圖分類號】R735.7 ? ? ?【文獻標識碼】B ? ? ?【文章編號】1004-7484(2019)05-0077-01
肺硬化性血管瘤的發(fā)生率并不高,且具有非常高的隱秘性,因此,在常規(guī)的檢查中并不容易被發(fā)現(xiàn),提升診斷的準確率、有效率對于疾病的治療具有積極意義。其次,該疾病并不是單發(fā)病變,所以診斷的整體難度提升,在實施動態(tài)增強CT掃描的同時可以完成這一任務要求,提升檢測準確率。本次實驗選取了2019年1月-2019年7月前來本院就診的患者,其均為肺內硬化性血管瘤診斷治療的情況,在自愿參與實驗調查的基礎上選取了60例患者作為調研對象。通過分析不同的診斷方案,進一步為疾病的確診提供支持。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次實驗選取了2019年1月-2019年7月前來本院就診的患者,其均為肺內硬化性血管瘤診斷治療的情況,在自愿參與實驗調查的基礎上選取了60例患者作為調研對象。在分組上,為了保證公平性為隨機分組。其中,男性36例,女性24例,患者年齡在34-71歲之間,平均年齡為(55.6±3.5)歲。所有患者在年齡、性別、病程等一般資料上無明顯差異,具有可比性(P>0.05)。
1.2 檢查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用常T平掃為主要診斷方案,觀察組則為動態(tài)增強CT掃描,即從掃描范圍上看,需要從胸廓上口到達腎上腺水平,其次,先開展常規(guī)的CT平掃,其層厚和層距均為10mm,隨后,經(jīng)前壁肘靜脈團注Omnipaque(300 ?mg/m L)70~100 m L,并延遲30秒進行增強薄層掃描,層厚則為3-5mm[1]。通過不同的檢查方式進行對比。
1.3 評價標準
本次實驗需要進行診斷準確率的對比分析,其次,對CT最大值進行記錄。
1.4統(tǒng)計方法
在本研究中對肺內硬化性血管瘤患者的治療結果進行討論,在數(shù)據(jù)上也采用SPSS19.0專業(yè)計算軟件進行結果分析。在臨床數(shù)據(jù)的對比中,對兩組患者的情況做以對比,并能認識到不同方案之前存在的差異性,這對指導病情的治療積極意義。本次實驗在掃描的診斷率上為計數(shù)統(tǒng)計,在病灶最大增強CT值以及CT值上則為計量統(tǒng)計,以P<0.05為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從檢查結果上看,所有患者在CT平掃后可以看出,其肺內有類圓形結節(jié)灶,邊緣光整。其中,病灶在右肺的有33例,其余的27例則在左肺。在所有患者中,病灶最大直徑的范圍為0.97-2.99cm,邊界清晰,無分葉,并沒有毛刺特征,不存在胸膜凹陷征,也尚未發(fā)生縱膈淋巴結腫大的問題。在實際的檢查中,患者多有貼邊血管征、尾征以及空氣心悅征的表現(xiàn)。
觀察組患者在掃描后的確診率為90%(27/30),對照組為76.7%(23/30),組間對比差異較為顯著,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與此同時,從數(shù)據(jù)結果上看,病灶最大增強CT值為(79.65±6.15)HU,而最大CT值則為(94.96-110.51)HU。從每隔30秒為一個單位,進行記錄的過程中,我們得到了如下的結果,即CT值分別為(61.63±5.56)HU、(86.36±4.36)HU、(99.36±5.36)HU、(109.16±5.54)HU、(97.63±5.96)HU、(89.63±4.52)HU、(81.53±4.33)HU、(76.56±4.33)HU、(70.36±4.15)HU。
3 討論
肺內硬化性血管瘤屬于臨床上少見的一種疾病,是肺部的良性腫瘤。患者在患病早期無明顯臨床癥狀,但是有部分患者則有胸痛、咳嗽的反應,因此,也會以其他疾病進行誤診治療。據(jù)相關資料表明[2],肺內硬化性血管瘤的發(fā)生部位在肺部外周,采用影像學檢查方式可以對疾病進行主要推斷,但是,在這一檢查過程中,也會存在很多問題,如組織結構不典型、容易與錯構瘤、纖維瘤進行混淆,從而導致判斷失誤。
為了進一步提升檢查的準確率,開展動態(tài)增強CT掃描具有必要性,在先進的檢查方式下能夠更好地做出判斷,發(fā)現(xiàn)病灶特點,并可以針對點狀鈣化、空氣心悅征等征象進行分析[3],提升疾病診斷的結果,為患者的病情負責。除此之外,肺內硬化性血管瘤的體積本身小,管壁具有透明性變化,在增強掃描線出現(xiàn)明顯的強化。面對相似疾病,減少漏診、誤診率,做好與其他疾病的差異分析,也是提升診斷水平的重要依據(jù)。針對肺內硬化性血管瘤,其增強后出現(xiàn)中重度強化,瘤體內部則有小血管增生,管壁也可能出現(xiàn)硬化,這也是由于肺內未分化的肺泡間質細胞增生所引起的[4],此時則會有透明性變化,需要加強關注。
綜上所述,采用動態(tài)增強CT掃描策略可以更好地發(fā)揮影像學檢查的作用,提升確診率,并能夠為患者的治療提供可靠的數(shù)據(jù)基礎,確保病情診斷、治療的方向正確。
參考文獻
[1]夏文騫,鹿梅,唐興武,高翔,肖古華,陸菁. 動態(tài)增強CT掃描對肺內硬化性血管瘤影像診斷的價值[J]. 臨床肺科雜志,2015,20(10):1781-1783.
[2]謝汝明,周新華,呂平欣,賀偉. 動態(tài)增強CT掃描對20例肺內硬化性血管瘤的影像學診斷[J]. 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2003(01):10-12.
[3]于永軍,楊淑玲. 動態(tài)增強CT掃描對肺內硬化性血管瘤影像診斷的意義探究[J]. 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2016,16 (57):21-22.
[4]崔書君,吳偉,朱月香,張志林,朱曉龍,鄒殿俊,李傳貴,劉昭. HRCT動態(tài)增強掃描對肺內孤立性結節(jié)的診斷作用[J]. 河北醫(yī)藥,2009,31(17):2263-2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