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梗概:故事從今日照金的一塊墓碑說起。上世紀七十年代,山西汾西堡子廟村七十五歲的郭黃嬌老太太臨終囑托繼子王德興,為失蹤半個多世紀的伯父做個米面人,同她一起下葬。王德興未同意,從此開始了尋找可能還活著的伯父王玉璽的漫漫長路。早年,當小學(xué)教師的伯父十六歲與伯母結(jié)婚,生下一女俊良,伯父因不受富人欺辱離家出走,過黃河到軍閥部隊當兵,后參加起義,投奔紅軍陜甘游擊隊南下照金,卻與家人沒有音訊。女兒俊良出嫁,參加了婦女組織,支前抗日,身懷六甲,被日本人殺害。過繼于苦命伯母的侄子王德興,多年來四處打聽伯父下落,為實現(xiàn)遺囑諾言,繼續(xù)尋找。1986年,陜甘邊區(qū)黨史研究人員,為落實曾任紅軍游擊隊總指揮、照金根據(jù)地主要創(chuàng)建人之一的李妙齋的原籍,輾轉(zhuǎn)來到汾西堡子廟村,從而揭開了此人神秘的身世。李妙齋在照金屢立戰(zhàn)功,早于1933年在薛家寨保衛(wèi)戰(zhàn)中犧牲,群眾捐出棺木掩埋。1994年,王德興前往照金為伯父遷葬被拒,帶回墓碑前一把土,放在父母墳前。2003年,汾西縣人民英雄紀念碑補上了王玉璽的名字。
1、照金鎮(zhèn)
2013年。
游客絡(luò)繹不絕,參觀紀念館,游覽風情小鎮(zhèn)。
一群來自山西汾西的孩子,尋訪一位先輩烈士的墓碑。
2、李妙齋烈士墓碑前
孩子們獻花,宣誓。
眾多孩子們和游客瞻仰懷念先烈。
3、山西汾西縣堡子廟村
1978年夏。
一位叫郭黃嬌的七十五歲的老太太生命已臨近終點。
她孤苦一生,似乎斷定,離家失蹤半個多世紀的丈夫已不在人世,拉著過繼于門下的侄子王德興的手說,你在伯母走后,能為伯父捏個“米面人”,修個小棺材,和她一起下葬。
王德興沒有同意,他說,根據(jù)年齡判斷,伯父有可能還活著,還是等有了確切消息再說。
他跪在伯母病榻前發(fā)誓,我還會繼續(xù)尋找伯父下落。郭黃嬌帶著遺憾閉上了雙眼。
她的丈夫王玉璽的身世之謎由此漸漸揭開。
4、堡子廟村
1911年。
王玉璽家境貧寒,弟兄三人中,王玉璽排行老大。民國初年,村里成立了義學(xué),教師費用由村里負擔,他得以在九歲時進校讀書。
由于缺乏安全保障,當?shù)嘏d起習武風氣,他便在讀書之余,和本村二十多名青少年一起拜師習拳。
5、佃坪小學(xué)
王玉璽在舅父資助下讀完高小后,為養(yǎng)家糊口,當了小學(xué)教師,受到有錢人排擠,丟掉了飯碗,忍氣回家務(wù)農(nóng)。
6、堡子廟村
1919年。
十六歲的王玉璽與鄰村柏葉頭村郭黃嬌結(jié)婚。
兩年后生下一女,取名王俊良。
有一天,是店頭村逢廟會唱戲的日子。村里每逢唱戲,戲臺下總擺有幾排長凳,供村里有地位和名望者看戲?qū)S茫鲞^教書先生的王玉璽,也被勉強列入受邀之列。
他屁股還沒坐穩(wěn),便有富家子弟從后一腳踹翻凳子,他毫無提防,重重地摔在地上。
受此欺侮,他萌生另尋出路之意。
王玉璽辭別家人,遠走他鄉(xiāng)。
7、黃河渡口
王玉璽乘木船渡過黃河。
隨一位士兵前往軍閥部隊當兵。
8、堡子廟村
1929年春。
妻女和兩位老人念叨,四處打聽王玉璽的下落。
村里收到一封奇怪的來信,信封上寫著“山西省汾西縣堡子廟村,此人不在家,請拆示為轉(zhuǎn)?!?/p>
村里幾個識字人拆開后,看到信中內(nèi)容十分簡單,無非是問候大人、妻子、女兒好,問候弟弟們好。而落款人“王志憲”何許人也,村里并無人知道。
有人認出,此信似是王玉璽筆跡,于是將信交給其父。
老人思子心切,當即打發(fā)次子王玉應(yīng)按信封上所寫地址前往陜西,尋找王玉璽。
9、陜西關(guān)中某鎮(zhèn)
王玉應(yīng)抵達陜西后,果然見到了在鄧寶珊部當警衛(wèi)營營長化名王志憲的王玉璽。
10、堡子廟村
王玉應(yīng)帶回的消息,讓家人們多少得到了一些安慰。
但此后,王家人便再也沒有得到過王玉璽一絲確切的音訊。
妻子郭黃嬌與王玉璽同歲。丈夫離開后,她和女兒便在公公主張下,隨三弟一家一起生活。
雖然丈夫多年無信,但這位癡情的女子,始終堅信他還活著,一天一天,一年一年,等待著王玉璽回家的那一天。
然而不久,她等到的卻是女兒的離世。
11、馬溝村
1936年。
王玉璽的女兒王俊良生得眉清目秀,聰慧要強。
十八歲的王俊良嫁至本地馬溝村,公公亦是開明人士。王俊良經(jīng)趙立德、韓向黎介紹,參加了犧盟會,在婦兒工作團工作,活動于縣城周邊,寫標語、散傳單、唱抗日歌曲,宣傳抗日救國。
12、龍門洼村
1939年。
日軍侵占汾西縣城后,抗日民主政府轉(zhuǎn)移到龍門洼村,決定讓犧盟會在東角村舉辦一期訓(xùn)練班,婦救會成員由王俊良負責。
參加訓(xùn)練的除革命青年與婦女干部三十多人外,還有游擊十二團部分部隊、五區(qū)機關(guān)與訓(xùn)練人員。
這年的農(nóng)歷八月十四日,一股日軍自東向西,從東角村對面山上向蒲縣方向行進。
游擊十二團布置了兵力警戒,后誤認為日軍不過是途經(jīng)此處,放松了警惕,沒有及時轉(zhuǎn)移。
不料當夜,日軍便在奸細帶領(lǐng)下,包圍了東角村。
從睡夢中驚醒的訓(xùn)練班成員,一面抵抗一面突圍,部分婦救會成員經(jīng)樓門臺階攀上窯頂,成功突圍。
身懷有孕的王俊良最終沒能逃出,慘死在日軍刺刀下。
據(jù)原游擊十二團干部、南下解放時為馬爾康縣縣委書記周慶華撰文回憶,次日黎明,他們再到犧盟會駐地時,看到門外幾步遠的地方,躺著縣婦救會負責人王俊良的尸體。上衣被扯去,從腹部到大腿處被捅了好多刀,渾身是血,地上血跡斑斑,雙手也布滿了刀傷,顯然是與敵人進行過殊死搏斗后英勇犧牲的。
13、堡子廟村
女兒的犧牲,對三十六歲的郭黃嬌來說,是人生中又一次沉重打擊。
之后,她的身體狀況漸不如從前,但因心存癡情與希望,她仍頑強地活著,期望丈夫有朝一日能回家,與她團圓。
侄子王德興出生于堂姐王俊良犧牲次年,其祖父考慮郭黃嬌的難處,為了安慰她,也為她晚年著想,便與王德興的父母商量,將其過繼給大伯母郭黃嬌為養(yǎng)子。
14、堡子廟村
1962年。
一天,已是五十九歲的郭黃嬌突然痛哭起來,并不說明原因。
二十二歲的王德興猜測,伯母大概原以為三弟夫婦還可以再生幾個孩子,不料卻只有這么一個兒子,考慮到自己晚年孤苦無依,心里不免傷感。
王德興當著自己父母的面向伯母表態(tài),我可以一子頂兩門,一定把您養(yǎng)老送終,同時還會繼續(xù)想辦法尋找伯父下落。
又請一位下鄉(xiāng)干部作證,達成協(xié)議。
15、汾西縣城招待所
1966年。
王德興在本村任村干部,有機會外出,到縣城開會。
這時,他遇到一人打聽其伯父下落,并告訴他,王玉璽在徐海東十五軍團七十五師任政委。
得到這個信息后,王德興籌備了三百二十元錢,到民政局開介紹信后,動身前往北京尋找徐海東。
16、北京
王德興到北京后,卻得知徐將軍已受到批判,不能接見。
經(jīng)過五十多天尋訪,王德興終于見到了時任北京軍區(qū)司令員的陳先瑞,提供了十九位有可能知道王玉璽下落的革命前輩姓名地址。
17、堡子廟村
王德興返回家中后,依名單一一去信。
陸續(xù)收到韓先楚將軍等十三人的回信,但均無結(jié)果。
1978年。
七十五歲的郭黃嬌離世,王德興發(fā)誓還會繼續(xù)尋找伯父下落。
18、堡子廟村
1986年。
冬天,王德興的家中來了兩位從甘肅平?jīng)鲞h道而來的客人。
來人說,為了寫好黨史,查找當年在陜西耀縣照金生活和戰(zhàn)斗過的陜甘游擊隊總指揮李妙齋的家世,他們已經(jīng)花去了上萬元。
一年前,他們在陜西潼關(guān)調(diào)查時,找到一位曾和李妙齋一起鬧過革命的老人。
據(jù)這位老人回憶,李妙齋此人原本姓王,是山西人,具體縣名記不大清,但肯定有個“汾”字。據(jù)此線索,他們曾專程前往山西汾陽縣查找,沒有任何收獲。之后經(jīng)人提醒,又來到汾西縣。由于此前王德興曾多次委托縣黨史辦代為留意伯父下落,聽說此事后,縣黨史辦負責人當即建議來人前去王德興家中查問。
王德興向來人如實介紹了他所知道的伯父王玉璽的情況,但根據(jù)他提供的內(nèi)容,來人仍無法確定王玉璽是否就是李妙齋。
在尋訪中,來人又找到當?shù)氐鸟R俊德老人。
馬老回憶起,當年王家曾收到一封落款“王志憲”的信。來人聽后眼睛一亮,李妙齋也有一個化名叫作王志憲。二人向王德興索要王玉璽的照片后,前往陜北。
19、延安
七八天后,平?jīng)鳇h史辦人員發(fā)電報給汾西,稱在陜北黨史資料和幸存的老戰(zhàn)友中得到最后證實,李妙齋就是王玉璽。
同時,他們傳達給王德興一個信息:李妙齋已于1933年10月在保衛(wèi)照金薛家寨的戰(zhàn)斗中壯烈犧牲,請王德興向當?shù)孛裾块T落實。
20、耀縣
同年10月起,為了核實這一信息,王德興曾先后四次前往陜西。
他前往耀縣民政局時,帶了伯父王玉璽青年時期的照片,請當?shù)貛孜黄甙耸畾q的老人辨認。
老人們看后紛紛表示,這就是當年和劉志丹、謝子長、習仲勛等一起創(chuàng)建照金根據(jù)地群眾領(lǐng)袖李妙齋。
21、黃河邊
閃回:1927年。
冬天,王玉璽化名王志憲,乘木船渡過黃河,到陜北駐軍高雙成部任連事務(wù)長。
22、平?jīng)?蘭州
1928年。
王玉璽經(jīng)馬濟仁介紹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開始從事兵運工作,擔任李亞軍團一營營長、鄧寶珊部警衛(wèi)營營長。
去平?jīng)鼋訕尫堤m州途中,和李艮等共產(chǎn)黨員組織蒿店兵變,拉出二十六人,成立紅軍陜甘游擊隊第七支隊任隊長。
23、南梁
王玉璽化裝成腳夫到陜甘邊,參加了劉志丹、謝子長領(lǐng)導(dǎo)的陜甘游擊隊,化名李妙齋。
24、照金鎮(zhèn)
1932年。
奉謝子長、劉志丹之命,李妙齋具體聯(lián)絡(luò)了照金鎮(zhèn)鐵匠鋪的何其來,掌握敵情。
正月十五,李妙齋作為先頭部隊潛入照金,引導(dǎo)謝、劉紅軍陜甘游擊隊第一次涉足照金,襲擊了當?shù)孛駡F,開始建立照金根據(jù)地。
25、芋園
主力部隊北上后,李妙齋扮作木匠,住進照金芋園村逃荒到這里的山西老鄉(xiāng)家中,秘密建立農(nóng)會,成立游擊隊,制造長矛大刀,展開游擊戰(zhàn)。
26、廟灣
奉劉志丹命,李妙齋潛入敵夏玉山民團談判。
27、香山寺
李妙齋迎接紅二十六軍到達照金,參與香山寺分糧。
28、廟灣
參加廟灣之戰(zhàn)打響。
李妙齋組織群眾護送紅軍傷員。
帶紅軍傷員,躲避敵人搜索。
29、薛家寨
李妙齋領(lǐng)導(dǎo)組織薛家寨的修造工程,建立紅軍醫(yī)院、修械所等紅軍后勤基地和蘇維埃政府駐地。
30、照金山區(qū)
李妙齋與習仲勛、周冬至等建立農(nóng)村政權(quán),分糧分地,擴大照金革命武裝,擔任了陜甘邊紅軍游擊隊總指揮。
一次,一個游擊隊隊長和一個地主相互勾結(jié),收了地主的好處,就經(jīng)常為其通風報信,致使幾名游擊隊隊員犧牲。
李妙齋掌握了確鑿證據(jù)后,笑嘻嘻地走到這位隊長身邊。
正當這位隊長心虛發(fā)怔時,李妙齋手起刀落,殺死了這個革命隊伍里的敗類。
31、芋園
這天,看著一位偽保長進了鄉(xiāng)長段金財家,李妙齋正隱藏在鄉(xiāng)長段金財里屋的門后,準備伺機干掉這個保長。
偽保長是照金的一個鐵匠,在國民黨五一一團孫友仁攻進照金時被指定為保長。五一一團駐扎在街道后,這位鐵匠為國民黨部隊安排了食宿,為虎作倀。
這個保長進門后,卻把孫友仁部隊遺落的六十九發(fā)子彈和三顆手榴彈交給了鄉(xiāng)長段金財。李妙齋看見后,立刻改變了想法。
當他了解到這位鐵匠群眾基礎(chǔ)很好,只是無奈被國民黨指定為保長的實情后,李妙齋和他進行了推心置腹的交流,讓其利用其合法身份,做對人民有利的事。
32、大崖子
照金大崖子有一個翟家女人,姿色較好,對李妙齋很有好感。
她平日里喜歡請李妙齋到家里吃飯,李妙齋也不太推諉。這個女人在吃飯時,向李妙齋透露一些國民黨五一一團的情報。利用這些情報,游擊隊也打了好幾次勝仗。因而,慢慢的,翟家女人和李妙齋就有了比較親密的關(guān)系。
但這個翟家女人又同時和五一一團團長孫友仁有染,也把紅軍的一些情報無意間透露給了敵方,使紅軍游擊隊也蒙受了不小的損失。
李妙齋搞清事情的來龍去脈后,有一天就來到了翟家。
當?shù)约遗擞H昵地迎上來后,李妙齋突然拔出了手槍。
翟家女人還嬌滴滴地說:“你打,你打!”
李妙齋嚴肅地說:“你向房后面走?!?/p>
當?shù)约遗巳鲋鴭勺叩椒亢罂盏貢r,李妙齋已舉起手槍,槍斃了這個腳踩兩只船的風騷女人。
33、薛家寨
陜甘邊特委和游擊隊總指揮部在開會。
李妙齋過于注重綠林義氣,對寧老八這一土匪習性難改的投機分子,義氣用事。寧老八因強奸婦女,被鎮(zhèn)壓。
但對陳克敏卻過于信任。陳克敏在陜甘游擊隊時,就曾叛變并將特務(wù)隊長程雙印打死,叛變投敵。當革命形勢較好時,他又來投機革命,李妙齋將其收編為三支隊,讓其駐守戰(zhàn)略地位十分重要的龍家寨。
陳克敏匪性不改,被雷天一的美人計和高官厚祿所吸引,又一次叛變革命并參加反動民團,與紅軍對峙。
為此,陜甘邊區(qū)特委讓黃子文代替李妙齋,擔任游擊隊總指揮。后復(fù)職。
34、西安
1933年報載:“蔣介石再電邵力子楊虎城肅清薛家寨殘匪”。
35、薛家寨
李妙齋帶領(lǐng)游擊隊主力轉(zhuǎn)到高山槐、老爺嶺一帶與敵作戰(zhàn),以減輕薛家寨大本營的壓力。
1933年9月21日清早,國民黨地方民團近千人,乘紅軍主力北上外線作戰(zhàn)之機,四面偷襲照金根據(jù)的指揮機關(guān)所在地薛家寨。
寨子上只留有一個政治保衛(wèi)隊,剩下的是修械所、紅軍醫(yī)院、被服廠的工人、醫(yī)護人員等。
他們紛紛拿起武器,自動到各個哨位阻擊敵人。
雖然敵人攻勢兇猛,但守寨人員毫不示弱,用自制的麻辮手榴彈、土地雷,將敵人打得鬼哭狼嚎,尸橫遍野。
酣戰(zhàn)中,山風驟起,烏云密布,大雨滂沱。紅軍冒雨殺敵,越戰(zhàn)越勇,敵軍畏縮不前,人心渙散。
李妙齋、張秀山得知敵人進犯薛家寨的消息,立即帶隊伍趕回投入戰(zhàn)斗。
在繡房溝打了一仗,把敵人趕下了河,打退了進犯之敵。
這時,忽然聽到寨上槍聲大作,守寨人員大喊讓游擊隊主力上寨增援。
李妙齋冒著滂沱大雨上寨后,發(fā)現(xiàn)敵人大部分已經(jīng)逃到了金剛廟。
他立即命令部隊散開,以加強各個哨位的阻擊能力,戰(zhàn)斗進行了整整一天,敵人見強攻未成,便開始潰退。
田德發(fā)和李妙齋在一起,警衛(wèi)員武功在西邊,李妙齋在東邊。
李妙齋見山下只有七八個敵人,大部分朝南跑了,就大喊一聲“世榮集合,快打敵人!”
他準備組織隊員乘勝追擊,和警衛(wèi)員武功走出北哨門的堞墻。
李妙齋剛要吹響哨子集合部隊時,卻被埋伏在樹林里的柳林民團蕭振山部的幾個射手的冷槍打中。
先打死了武功,接著李妙齋中彈犧牲,倒在了距后哨門一二百米的一號寨子北坡的樺樹峁上。
英雄的魂魄,終是皈依在了他親手建立和鞏固的薛家寨上。
36、黑田峪
李妙齋犧牲后,黑田峪群眾祁振海家自愿捐出了兩口棺材。
37、薛家寨
由楊生財和馮夏、馮勞、李??鼛讉€人,把李妙齋和他的警衛(wèi)員武功掩埋在一號寨洞北面的山坡上,李在左,武在右。
38、薛家寨
敵人占領(lǐng)了薛家寨,瘋狂殘忍地扒開了李妙齋和武功的墳?zāi)埂?/p>
棺林露在外邊,風吹雨打。
在一個風雪交加的晚上,楊玉財?shù)热罕娡低瞪险驯粩橙似茐牡睦蠲铨S和武功的墳?zāi)褂种匦滦藓谩?/p>
39、平?jīng)?山西-陜西
1986年。
李妙齋其人的身世謎團,直到多年后才被解開。
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為了查證當年陜甘游擊隊總指揮、照金革命根據(jù)地主要創(chuàng)始人之一李妙齋的籍貫,甘肅平?jīng)鳇h史部門遣人四處尋找,卻沒有結(jié)果;
1986年,兩位遠道而來的客人,來到王玉璽的侄子王德興家中。
英雄離世五十三年之后,留在身后的李妙齋身世之謎和王玉璽失蹤之謎,才漸漸解開。
在王德興手中,保存著一張王玉璽讀書時與他人合拍的照片。
不及一張普通郵票大的照片上,青年時代的王玉璽頭戴瓜皮小帽,眉目間透出幾分英武之氣。
40、照金
年復(fù)一年,每到李妙齋忌日,照金孩子和群眾自發(fā)前去為烈士掃墓,表達對英雄的哀思和懷念。
41、汾西堡子廟村
1994年。
王德興的父親去世。安葬父親后,他遵從伯母遺愿,前往陜西商量伯父遷葬事宜。
42、耀縣民政局
王德興的愿望,遭到婉言拒絕。
烈士的故鄉(xiāng)與第二故鄉(xiāng)之爭,雙方爭執(zhí)不下。
43、照金李妙齋墓碑前
先烈墓碑周圍,鮮花如錦。
無奈,王德興在伯父王玉璽的墳前號啕大哭,長跪不起。
耀縣民政局人員在一旁勸慰。
他抓了墳頭上的一把土,用一片粗布包好。
44、汾西堡子廟村
伯母墳前。
王德興把粗布包打開,將親自伯父李妙齋墳上的一把土,放在伯母墳前。
墳頭小草,被風雨吹動。
45、汾西紀念碑廣場
2003年。
汾西縣修建起一座人民英雄紀念碑,上刻各個革命時期英勇犧牲的汾西烈士數(shù)百人。
王德興聞訊前來,但找來找去,惟獨沒有伯父王玉璽的名字。
王德興找到民政局,工作人員承認是工作失誤所致,并承諾“以后補上”。
“王玉璽”三字終于補上了。
46、照金
幽谷回聲:王玉璽……李妙齋……
2014.2.14初稿
2019.7.07修訂
作者簡介:和谷,陜西銅川人,當代作家,出版《和谷文集》6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