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霞客自衡州府溯湘江而上,于崇禎十年(1637年)三月初八日入今永州市界,經(jīng)湘口關(guān)入瀟水,一路跋涉于湖南南端、五嶺北麓的崇山峻嶺,于四月初三日由永入郴;四月二十五日至閏四月初七日,再度道經(jīng)永州前往廣西。兩至永州,歷時三十八天,足跡達永州市的祁陽、冷水灘、零陵、雙牌、道縣、江華、寧遠、藍山、東安等九個縣區(qū)。對祁陽、道縣古城,浯溪、朝陽巖、澹巖、月巖、華巖,九嶷山舜帝陵、玉琯巖、紫霞巖、三分石、兵書峽等處名勝作了重點考察,留下游記兩萬三千多字。
崇禎十年(1637年)三月十三日,徐霞客來到了永州。他乘船由瀟湘會合處進入瀟水,逆流十里,泊于永州大西門碼頭?!安◇w不堪”的他,在眾人紛紛上岸進城的時候,卻獨自來到荒涼的瀟水西岸,尋訪唐代文學家、思想家柳宗元的遺跡。
徐霞客是越過浮橋前往瀟水西岸的。
唐代的永州是遠離中土的“蠻荒之地”,州城局限于瀟水東岸的一小片區(qū)域。謫居永州的柳宗元,發(fā)現(xiàn)了州城對岸無人賞識的美,就像發(fā)現(xiàn)了被朝廷拋棄了的自己。作為喜愛一個地方的最高形式,他把家搬到了這里。
那時瀟水上沒有橋,他往返辦公和居家之地,只能坐船。
在瀟水東岸州城小西門外的時候,徐霞客望見對岸有一片石崖,高聳而奇幻,中間一條溪流,自西而來,注入瀟水中,一座石橋架于溪上,感到這個地方很奇特。
過河之后,他問當?shù)厝擞尴獦蛟谀睦?,那人指著他先前看到的橋說,那就是。
愚溪是瀟水西岸的一條支流,原名冉溪,又稱染溪。唐元和五年(810年),柳宗元居溪畔,改名愚溪,并與當?shù)厝艘坏?,在?shù)十里溪流中筑堤治水,使溪流澄清,游魚可數(shù)。深冬,雪花紛飛,水天相接,兩岸古木參差,寒鴉數(shù)點,宛如圖畫?!坝尴餮睘榱懔臧司爸?。
瀟水湘江此地合
瀟湘匯流是湖南地理的一大奇觀。合二為一之后,滔滔北去,成為湖南四水之首。永州古城,就坐落在瀟、湘匯流處上游十里的瀟水東岸。湘江以此為界,南為上游,北至衡山為中游,再北至洞庭湖為下游。
二水匯流的直接成果,是天造地設了一個美妙的河中之洲,名 ?洲,或稱 ?島。
徐霞客兩次路過 ?洲。第一次,過湘口關(guān)由瀟水入永州,未對偏居湘水一側(cè)的 ?洲多加留意。第二次經(jīng)過,則是別瀟水而溯湘水。這一次,他以較多的筆墨,記錄了瀟湘匯流處的奇特地理形勢。
瀟、湘二水,前者自東南而來,后者從西南而至,匯合后成“洞庭眾流之主”。兩水相夾的山嘴,為芝山余脈。因山脈中無石脊,所以被兩邊的河水銼得很尖,如“龍尾下垂”,這就是今天的“犁頭尖”。
湘水在與瀟水融匯的地方,分為兩半,包圍著
洲,如龍口銜珠。這顆“龍口之珠”,在徐霞客的眼里,“叢木如山”,風光無限。
高出水面約8米的名山
香零山是永州境內(nèi)一座位于瀟水中的孤山。香零山給人的第一印象是小,徐霞客用“山小若髻”來形容。這是一座純石之山,東西長約二十米,南北寬約十五米,平常高出水面約八米。如此矮小的名山,不知中華是否還有第二座。衡陽市城北有一座石鼓山,宋代著名書院中的石鼓書院就座落于上,亦以海拔低而知名度高著稱,但海拔也有六十余米。
可香零山很有氣勢。四面環(huán)水,崖如斧削,亭亭孤峙,無所依傍。上面一座廟宇,覆蓋了整個山頭,像戴著一只高聳的博士帽。
坐在船上,滿眼都是綠意。河岸邊、沙洲上,綠樹婆娑,就連香零山的石頂上,也是青木扶搖。河水也是綠的,不知是水浸綠了樹,還是樹木染綠了水。就連陽光和天空,也被山水草木之綠柔化了。柳宗元的“欸乃一聲山水綠”,用在此處最好。
徐霞客認為最可稱奇的,是香零山北、西、南三面環(huán)繞著沙洲,只有東面大江奔流。但沙洲與山之間,圍著一圈深潭。他產(chǎn)生了一個疑問:下游的沙石當然不能逆水而上,但上游的沙子為什么不會沖到山腳下,好像有人日日夜夜在清理呢?如今,香零山的上、下游仍然是沙洲,至今仍未能與山相連。
煙光水氣里的朝陽巖
朝陽巖在瀟水西岸,永州府城斜對岸二里。唐代元結(jié)任道州刺史時挽舟于此,愛其水石之異,因巖口東向,取名“朝陽”。
明朝崇禎十年(1637年)三月十四日,徐霞客“渴登朝陽巖”。他過愚溪橋,沿瀟水西岸南行兩里,來到他向往已久的地方。只見此處“飛石浮空,下瞰瀟水”“上覆重崖,下臨絕壑”“云帆遠近,縱送其前”。此時他乘坐的客船也來到巖下,船夫連聲催促。但他不管不顧,攀巖入洞,臨淵登頂,仔細考察了一番才離去,留下了四百多字的游記。
繞巖頂東北行,沿石級略下,為上洞。洞頂像一口倒扣的鍋子,下面可以穿行,恰好作了朝陽巖的入口。洞壁遍布石刻,最顯眼的是頂部的“何須大樹”,為民國年間零陵鎮(zhèn)守使望云亭所題(《零陵地區(qū)志》誤作何紹基題)。琢磨其意,應是說此處可以避雨乘涼,比大樹更好。延伸為做人為官,不背靠大樹,自立自強,其境更高。
出上洞,再下石磴數(shù)十級,即到河邊。主洞臨河,洞額上“朝陽巖”三個大字,系北宋嘉祐五年(1060年)張子諒書。洞口開闊,圓拱如半環(huán),十多個人并排入內(nèi)足足有余。里面泉溪滔滔,注入瀟水。
“朝陽旭日”是零陵八景之一。朝陽巖的摩崖石刻,現(xiàn)存數(shù)量在永州境內(nèi)僅次于浯溪,被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夢幻月巖稱第一
徐霞客自道州濂溪祠繼續(xù)西行十七里而抵月巖。他詳細記錄了月巖的東面外觀,而內(nèi)景則以“從巖上遍歷諸異境”略述。在這里住了一晚后,次日清早匆匆離開。
雖然對月巖著墨不多,但“諸異境”深深地刻印在他的腦海里。時過數(shù)日,徐霞客為永州南部的巖洞排序,稱“月巖第一”。
月巖所在的山,是都龐嶺余脈。東西兩面,南北走向,并不高,相對高度一百多米的樣子。滿山青翠,山腰一片灰白,即徐霞客所講的“白煙一脈”,為月巖頂上露出的天坑,配以東西兩個側(cè)洞,狀如城堡。
可以說月巖有三個月亮,即東洞、中洞和西洞。但是,從不同位置,取不同角度,作不同理解,可發(fā)現(xiàn)無數(shù)個月亮。步移月?lián)Q,月中有月,月旁有月。巖中有月,巖外有月。這些月亮,因人而盈虧,以不變現(xiàn)萬變,真是造化之功,神妙莫測!
相傳月巖是宋代理學鼻祖周敦頤少年讀書悟道之地,洞中原有讀書亭。周家離月巖不太遠,外公家就在附近,他的《太極圖說》,從月巖的陰陽圓缺、周而復始中得到啟發(fā),是很有可能的。
月巖內(nèi)石刻眾多,自宋代至近代皆有。徐霞客對那些石刻只字不提。原因只能是:月巖太美!
(摘自《陪徐霞客游湖南》 譚民政 著 湖南文藝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