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柯
除了漫威、DC的超級英雄,星際、星戰(zhàn)的史詩洶涌,好萊塢總是隔三岔五輸送一個機器人典型, 為人類洗腦,給觀眾解嘲。比如《阿麗塔》中的戰(zhàn)斗天使,《桑尼的優(yōu)勢》中的復仇少女,《機械姬》中的智慧女神,《鐵甲鋼拳》中的拳擊手,《機器人瓦力》中的垃圾分揀員……這一切對于生活來說還停留在幻象的階段。
而最近,波士頓動力公司宣稱將在今年晚些時候推出首款商用機器人——四足的 Spot 機器狗。消息一出,似乎為艱難的機器人商用化之路掌起了一盞明燈。這不僅對于一家數十年來一直致力于研發(fā)的公司來說,是一個至關重要的考驗,更是對機器人行業(yè)求生突破的一次大考。
Atlas的驚艷一跳難掩行業(yè)痛楚
2017年年底,Boston Dynamics(下稱波士頓動力)發(fā)布了Atlas的視頻,評論炸裂。Atlas展現了體操專業(yè)運動員的靈活度,在連續(xù)跳過幾個臺階后,一躍而起,完成了一次漂亮的360度后空翻,甚至落地后還舉雙手慶祝。網友紛紛表示這個才藝可以上春晚。當然,Atlas功夫也是若干次失敗壘成的,在視頻末尾還放上了Atlas空翻沒站穩(wěn)直接壓箱的大型翻車現場。
當時,帝國理工學院專家指出,Atlas是亞穩(wěn)態(tài)的,魯棒性很好,這體現了波士頓把握了功能精確性的度。
說起Atlas,這名字的確來自古希臘神話中,說的是擎天巨神,形象就是身背地球的巨人,常常與地理書或者地球儀綁定。而Atlas綁定的就是波士頓動力。它的老板馬克·雷波特(Marc Raibert)今年已經70歲了,卻依然對新技術孜孜以求。
馬克28歲時拿到了麻省理工的機器人博士學位。3年后,他去卡內基梅隆創(chuàng)立了 CMU leg 實驗室,專門研究機器人。37歲時,他返回母校擔任電子工程與計算機科學系的教授,順便把實驗室搬了過來,繼續(xù)機器人研究。
1992年,43歲的馬克創(chuàng)辦了波士頓動力,并拿到了來自五角大樓利潤豐厚的軍事合同。
2013年,波士頓動力剛被谷歌的 X 部門收購,信心滿滿地打造了一代Atlas。
然而,2017年年中,谷歌母公司Alphabet卻拱手把波士頓動力賣給了孫正義的軟銀。此后,波士頓動力進入了商用的快車道。從發(fā)展Handle和SpotMini,到今年4月收購Kinema Systems ,波士頓動力強化了視覺傳感和深度學習。此前,Kinema專門為物流揀選開發(fā)了Pick系統,以及一款機械臂產品。合并后,雙方聯手打造了Boston Dynamics Pick System,并裝配了新Handle機器人。據悉,Pick系統也被認為是波士頓動力的第一個商業(yè)化產品,目標直指物流市場,希望為客戶提供一種高性價比的解決方案。
在Atlas誕生之后的18個月里,全世界見識了東京大學推出的腱悟郎(Kengoro)機器人,做俯臥撐、引體向上、打羽毛球,6倍于人類的靈活度;關注了香港漢森機器人技術公司開發(fā)的機器人索菲亞,那張酷似奧黛麗·赫本的臉和舌燦蓮花的表現……隨著機器人功能性和相關技術的不斷飛躍,Atlas的對手們越來越多,再過半年,Atlas的同門師弟Spot Mini即將開啟商用進程,全球機器人行業(yè)依然繞不開一個存在多年的困局:商用之路走得坎坷艱辛。
雖然如今還有很多新興企業(yè)不斷入局機器人領域,但其商用化道路的不瘟不火,反過來也對企業(yè)對行業(yè)產生了巨大的反噬作用。而面對智能化的全面襲來,對機器人的需求日益攀升,如何在風口之下活下來,讓產品商用化是一條必經之路。
風口之下的求生欲測試
當然,不得不承認,由于波士頓動力技術超前,商業(yè)化的步伐還是比較緩慢。即使排名世界第一依舊難掩尷尬的局面。更不用提前赴后繼的競爭者。面對媒體,機器人行業(yè)很難,是最常被提到的一句話。無論機器人公司處于哪個階段,都有突然死亡的可能,比如Jibo、Kuri、Anki、Rethink Robotics 。當然,也有幸存者,比如協作機器人龍頭的 Universal Robots,去年公司營收成長 72%,今年目標成長 50% 以上。
綜上,豐田研究院的行業(yè)資深人士James Kuffner列出了機器人公司8項求生欲考驗:充沛的資金,堅定的領導,技術流員工,豐富的資源,扎實的基礎,卓越的產品,周密的市場戰(zhàn)略,以及完美的執(zhí)行。
顯然,面對這個測試,很多公司都會敗下陣來。但是波士頓動力,還是義無反顧地all-in。這一方面來自創(chuàng)始人馬克的壯志雄心,另一方面也是機器人商用領域的殘酷反應。比起那些傳統的臃腫、靜態(tài)、機械、重復的機器人,未來的機器人應該是智能、敏捷、機動、靈活的,它是能與人類協作,對環(huán)境和行為敏感的家伙。而后者正是波士頓動力努力的方向——試圖打破這個無形的機動性的邊界。
而要實現這一點,除了企圖心,還必須有足夠的資源。金主軟銀當然希望盡快獲得投資回報,從Aldebaran(Pepper機器人)到Fetch robotics(倉儲自動化機器人),軟銀的投資都是商業(yè)環(huán)境中的機器人。所以,波士頓動力推出Pick系統只是開始,年底上市SpotMini才是關鍵。
總之,馬克對媒體表示,公司的目標是開始每年生產1000個SpotMini??蛻舭ㄈ毡窘ㄖ镜取?/p>
除了波士頓動力,也有很多同行在做機器人商用化。其中,Knightscope提供了機器人保安服務,可以在停車場和商場巡邏,價格約為每小時7美元,比人工便宜。不過,Knightscope的輪式設計無法上樓梯,所以才出現了2017年機器人掉進噴泉的悲劇。不過,相較之下,Spot機器人倒是可以小跑著越過障礙。
此外,還有一群同行在開發(fā)類似產品,比如Unitree Robotics設計的四足機器人Laikago, Ghost Robotics制作的Vision和Wraith系列,以及 ANYbotics公司生產的ANYmal,可以進行海上平臺測量。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世界上有48個國家在發(fā)展機器人,一半涉足服務型機器人。日前美國正在將機器人假肢和無人機等技術轉為民用,其占服務機器人市場約60%的份額。日本計劃至2020年,實現產業(yè)機器人市場規(guī)模翻番,擴大至1.2萬億日元(約合人民幣732億元),增量集中在服務機器人。而針對護理人員缺口,相關醫(yī)用機器人市場規(guī)模也將達到1.2萬億日元。歐盟計劃到2020年將投入28億歐元用于研發(fā)醫(yī)療、護理、家務、農業(yè)和運輸等領域的機器人。
如何拯救國內機器人商用亂象
全球機器人商用的尷尬現狀與發(fā)展趨勢,對于我國推動行業(yè)發(fā)展具有相當重要的參考價值。它使得我們必須清醒地看到:國內機器人商用起步較晚(2005年),在技術積累、人才培養(yǎng)、產業(yè)聯動、市場培育、用戶養(yǎng)成等方面不成熟。雖然從2014年開始,機器人創(chuàng)業(yè)公司不少,但融資停留在天使和A輪,金額不足千萬,值得思考。如果按照前面的求生欲測試目標,很多公司熬不過生存期,何談量產和落地,就算勉強推向市場,一味尋求AI噱頭包裝貼金,過度消費親子教育場景,推廣效仿傳銷微商套路,沒有陪伴難以建立用戶黏性,這樣的機器人商用前景令人擔憂。
機器人領域需要沉淀,因此成立20年的優(yōu)必選可以在春晚跳舞、冠名支持鐵甲雄心,而立足消費升級做大懶人經濟的科沃斯可以風靡海內外,關鍵還是它們在各自擅長的領域耕耘多年,才能乘著AI浪潮逐漸在各自領域成為獨角獸。
隨著國家通過《中國制造2025》《機器人產業(yè)發(fā)展規(guī)劃(2016-2020年)》《新一代人工智能規(guī)劃》等政策,正在釋放對機器人產業(yè)的關注與支持。艾媒咨詢預計到2020年,中國服務機器人年銷售額將超過300億元。
IDC預計,到2027年,智能機器人產業(yè)在中國的市場規(guī)模有望達到1.6萬億元人民幣以上。
而隨著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新趨勢的到來,加之人力成本上升的壓力,市場對于機器人商用的需求正在擴大。特別是在餐飲、酒店、商超、金融、養(yǎng)老、樓宇、運輸、物流等領域,伴隨著傳統服務業(yè)的轉型升級,我國的機器人商用或將迎來前所未有的增長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