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佳辰
尼采說:“每個人的內(nèi)心都是一片尸橫遍野的戰(zhàn)場?!笨梢?,心態(tài)對于人的生活是多么重要。三島由紀夫投身于軍國主義理想毅然切腹自盡;海子一襲白衣追逐心中的春暖花開長眠于青天的鐵軌之下;川端康成辭別海棠孑然一身將煤氣管道插入氣管……這一切的悲劇,無不來自于內(nèi)心的纖細、敏感、對苦難的不可承受,是心態(tài)使然。
世界紛擾委實太多,唯有擁有一份好心態(tài),心安凡塵之外,才能在世俗中存活。
不畏痛苦而敢于前進,這是好心態(tài)的第一境。周國平說:“真正的偉大是在痛苦中奔跑著前進?!比指裥闹械挠率恳彩恰盀橐环菔聵I(yè)悲壯活著”的人,在任何困境中依然保持前行的信念和勇氣,以心為斧披荊斬棘,如是才能“世傳《呂覽》,《兵法》修列”。
以苦為樂,在痛苦中擁抱快樂,這是好心態(tài)的第二境。耄耋之年的藝術(shù)家田華,面對突如其來的厄運毅然擔起養(yǎng)家重任,生活風雨依舊無法熄滅她投身公益的熱忱,在歲月拋給的沉重中創(chuàng)造快樂,詮釋著:生命,是因為敢于負重而高不可攀。賣花姑娘洛希亞帶領(lǐng)巴黎女人手捧鮮花于香榭麗舍大街微笑縵立。她們眼中是德軍冰冷的槍炮,心中卻已筑起鐵壁銅墻;她們所觸是家園燃起的硝煙,腦海里卻浮現(xiàn)巴黎遍地玫瑰綻放。痛苦若為鐐銬束縛手腳,那便放自己的心靈輕舞,以鎖環(huán)為鈴,以條鏈為帶,依舊能覓一方歡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這是好心態(tài)的最高境。有了對世俗一切豁然不責的“吾心為宇宙”之境,在山中能“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在市間也可“行至水窮處,坐看云起時”。不為外物所擾,心中有逍遙之境,握清歡在手,掬淡薄于心,便無刻不自然自在。
要達到這最高境,需學李耳。像李耳“無為”,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于無為。像李耳一般“不恃”,對一切從容樂觀,既不占有,也無執(zhí)念?!吧挥?,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只有如此,才能真正達到李耳那般“有底”,有底者不畏懼,有底者不驚恐,自然一切寂靜歡喜,有底者不輸于無底者。唯有如此,才能不被世俗雜念釘在十字架上,不囿于空泛的世俗觀念而畏首畏尾、止步不前。
擁有一顆不拘于外物的心,此刻你已不需扼住命運的咽喉,它已然臣服于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