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延芝
《大禹治水》是部編版二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第15課,這篇課文主要講了大禹如何克服困難治理洪水的故事。
一、設境以激情
這個故事發(fā)生年代非常久遠,距離學生的心理距離更是特別遙遠,為了幫學生快速融入文本,在復習詞語這一環(huán)節(jié)我設置了“欽兵點將”這一環(huán)節(jié):“誰想幫禹一起去治水?”
學生踴躍舉手!
“你們都是有大愛情懷的人,將來必成大事!”
激發(fā)學生踴躍參加禹治水的熱情,在快樂的氛圍中復習字詞。
二、入境以容情
學生沒有見過洪水,更沒有經歷過洪水的恐懼,所以,面對文本中描述的“洪水泛濫、淹沒田地、沖毀房屋”僅僅是字面的意思,不足以讓他們體會到洪水的可怕,只有身臨其境,他們才能體驗到洪水的恐懼,才能體會大禹治水的決心。因此我在這個環(huán)節(jié)播放了暴風驟雨和洪水席卷城鎮(zhèn)的一段視頻,讓學生在視覺、聽覺上全方位感受洪水的恐懼與可怕,體會洪水帶給百姓的無盡災難與痛苦。孩子們在看視頻的過程中被狂風斜夾著暴雨的洪水震撼了:洪水沖走了孩子,掀翻了房屋,沖毀了田地……他們有的雙手抱臉張大嘴巴,有的嚇得發(fā)出“啊”的聲音……
師:這是什么樣的洪水?
生:暴躁的洪水。
師:你能告訴大家有多么暴躁嗎?
生:洪水淹沒了田地……
(學生讀得聲情并茂,我特別激動,幾乎說不出話。)
師:老師有點激動,你的朗讀讓老師感到洪水太可怕了。
師:誰還想說:這是怎樣的洪水?
生:發(fā)怒的洪水。
師:你來告訴大家洪水發(fā)怒的有多么令人恐懼!
生:洪水淹沒了田地,沖毀了房屋,毒蛇猛獸到處傷害百姓和牲畜,人們生活痛苦極了。(學生讀出了洪水的萬分恐懼)
接著進入角色轉變:
師:此刻,如果你是禹看到洪水給百姓帶來無數(shù)的災難,你會怎么做?
生:洪水給百姓帶來了無數(shù)的災難,必須治好它。
師:讓我們一起告訴大家我們的決心——
學生齊讀:洪水給百姓帶來了無數(shù)的災難,必須治好它。
三、舉象以生情
禹治水僅僅有決心是不夠的,他如何研究治水,文本沒有寫,這是文本的留白,因此在這一部分我充分讓學生展開補充想象:
師:于是,禹離開了家鄉(xiāng),一去就是十三年。這十三年里,他到處奔走。他到處奔走干什么呢?
生:他翻山越嶺,跋山涉水。吃盡了千辛萬苦,走遍了千山萬水,仔細查看水流和地形。
師:白天,他在干什么?
生:白天,他不停地爬山。
師:夜晚,他又在干什么?
生:他還在不停地爬山。
師:為什么?
生:他想快點治好洪水。
師:了不得!你也是有大愛情懷的人!
師:烈日炎熱的夏天,他又在干什么?
生:他還在不停地爬山。
師:滴水成冰的冬天,他又在干什么?
生:他還在不停地爬山。
師:為什么?
生:因為洪水給百姓帶來了無數(shù)的災難,他想研究怎樣把洪水快點治好。
師:了不起,你也是像禹一樣胸懷天下的人。
禹經歷的困難還有許許多多。但是禹還是堅持不懈不停地仔細查看水流和地形。
四、移情以悟情
禹為了治水舍小家顧大家三過家門而不入,這是文本情感的高潮。也是學生與學生的“共情”和“淚點”。這一環(huán)節(jié)緊扣“他認為治水要緊”設置了三個“依依惜別之情”的場景,再次情景再現(xiàn),緊扣“他認為治水要緊?!?/p>
師:第一次路過自己的家門:
他們的兒子病了,妻子倚靠著門框喃喃自語:“禹!我們的孩子已經病了幾天幾夜了,你什么時候才回家呀?”
他能走進家門去看看生病的孩子嗎?
生:不能!
師:為什么?
生:因為他覺得治水要緊。
師:第二次路過自己家門口:
他看到年幼的兒子一邊用功讀書一邊自言自語:“我一定要好好讀書,才能幫爸爸快點治理好洪水,我們一家人好早點團聚?!?/p>
他能走進家門去抱抱可愛的兒子嗎?
生:不能!
師:為什么?
生:因為他覺得治水要緊。
師:第三次路過自己家門口:
他看到八九歲的兒子正在砍柴,兒子的手上留下一道道血痕,他噙著眼淚說:“爸爸,爸爸!你什么時候才能回家?”
他能走進家門去幫幫自己的兒子嗎?
生:不能!
師:為什么?
生:因為他覺得治水要緊。
師:禹為了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誰最敬佩這位治水英雄?
學生入情入境地朗讀。
這樣設計容易引起學生的“共情”。特別是最后一個場景兒子的兩次呼喊:“爸爸!爸爸!”更是觸痛孩子的淚點。孩子此時已入境入情此刻自己就是禹的兒子。在禹的三過家門而不入的場景離別后,老師、學生的情緒已達到最高的淚點,許多學生都是眼里噙滿淚水,朗讀也是感人至深、催人淚下。
學生情,教師情,文本情,情景交融,融情悟讀,學生、教師、文本共同譜寫一首大愛曲章!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