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怡 朱培 蔣敏 褚旭東
長興縣古樹名木現狀與保護對策
馮怡 朱培 蔣敏 褚旭東
(浙江省長興縣林業(yè)局 313100)
通過對長興縣古樹名木資源的種類和數量、生長狀況、分布狀況等的全面調查,比較分析了前、后間隔期內古樹名木的動態(tài)變化,指出了當前古樹名木保護中存在的問題,探討了新形勢下古樹名木的保護管理建議與對策。
古樹名木;保護;對策
古樹名木是自然界和前人留下來的珍貴遺產,是森林資源中的活化石,也是獨特的旅游資源和文化資源,具有重要的歷史、文化、生態(tài)和科研價值。加強古樹名木的保護,對于普及科學知識、增強保護意識、弘揚民族精神、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長興縣地處浙江省北端、杭嘉湖平原西北邊緣、蘇浙皖三省交界處,歷史文化悠久,自然條件優(yōu)越,植物種類豐富。全縣古樹名木數量眾多,主要以銀杏為主,近年來,隨著長興縣經濟的迅速發(fā)展,生態(tài)文明建設的不斷深入,古樹名木在人們的生態(tài)和文化意識里越來越重要,但是古樹的生存空間和生存競爭力越來越差。因此,對長興縣現有古樹名木資源情況有綜合性的認知,賦予生態(tài)保護內涵,有助于古樹名木保護全方位的發(fā)展。
據調查統(tǒng)計,全縣共有古樹4313株,沒有名木,其中散生古樹591株,古樹群10個共3722株,隸屬于17個科28個屬34個種。其中一級保護古樹63株,占總株數的1.46%;二級保護古樹209株,占總株數的4.85%;三級保護古樹4041株,占總株數的93.69%(見表1)。數量上以銀杏居首,有4047株,占總數的93.83%;櫸樹位列第二,有57株,占總數1.32%;楓香位列第三,有45株,占總數1.04%。
表1 古樹分類型、保護級別統(tǒng)計表
1.2.1樹高和冠幅結構特點
由表2可知,全縣古樹的平均冠幅(冠徑)主要集中在5~15米間,共3914株,占總數的90.75%。冠幅最大的古樹是林城鎮(zhèn)太傅村的樟樹,冠幅33米。全縣古樹的樹高主要集中在6~25米區(qū)段,共4191株,占總株數的97.17%。全縣最高的古樹是煤山鎮(zhèn)五通山村和水口鄉(xiāng)顧渚村的銀杏,樹高35米。
表2 古樹樹高和冠幅結構表
1.2.2年齡和胸圍結構特點
由表3可知,全縣的古樹年齡主要集中在100~199年區(qū)段,共3212株,占總數的74.47%;1000年以上的古樹有15株,占總數的0.35%。全縣最古老的古樹為小浦鎮(zhèn)方巖村的銀杏,有1515年。古樹的胸圍主要集中在100~199和200~299厘米區(qū)段,兩者共計4114株,占總數的95.39%。胸圍最大的古樹是林城鎮(zhèn)太傅村的樟樹,達800厘米。全縣古樹生長正常株數4221,占總數的97.87%;生長衰弱64株,占1.48%;生長瀕危28株,占0.65%,由此可見,全縣的古樹總體長勢還是良好的。
表3 古樹年齡和胸圍結構表
1.3.1水平分布
全縣的古樹分布區(qū)域集中在鄉(xiāng)村,數量上以群狀分布占優(yōu)勢,種類上以散生分布占優(yōu)勢。散生古樹種類數34種、個體數量共591株,占全縣種類總數的94.12%、占個體總數的13.70%;集群(古樹群)種個數15種、個體數量3722株,占全縣種類總數的44.12%、占個體總數的86.30%。從水平分布來看,分布在11個鄉(xiāng)鎮(zhèn)、4個街道、1個林場。就種類而言,以煤山鎮(zhèn)最豐富,有19種;其次是泗安鎮(zhèn)、和平鎮(zhèn),分別有18種、15種。就數量而言,小浦鎮(zhèn)居首,共3645株;煤山鎮(zhèn)位列第二,有383株;泗安鎮(zhèn)位列第三,有87株。
1.3.2垂直分布
從數量垂直分布情況看,全縣古樹個體主要分布在海拔高度200米以下區(qū)域,合計4157株,占總數96.38%。而海拔高度300~399米的地區(qū),則僅有1株,占總數0.02%。從物種的垂直分布情況看,100米以下區(qū)域的物種最豐富,達30種,占物種總數的88.24%,古樹種類則隨著海拔的升高呈現十分明顯的遞減趨勢。
古樹名木資源的動態(tài)變化是反映一定時期內古樹名木資源受人為、自然及其內在因素的影響,而導致古樹種類、數量、質量及分布等發(fā)生變化的狀況。本次古樹名木動態(tài)變化分析以2002年與2017年二次調查成果數據為基礎,對前、后間隔期內變化動態(tài)作比較分析。
全縣2002年古樹名木調查建檔在冊古樹有3366株,隸屬于17科30屬36種(含變種)。2017年度調查結果為古樹4313株,隸屬于17科28屬34種(含變種)。2017年與2002年兩期調查結果相比,間隔期(15年)內,古樹個體數量凈增947株??萍墧盗繜o變化;屬級數量減少4個,增加2個,凈減2個,新增為潤楠屬、烏柏屬,減少為檵木屬、皂莢屬、松屬、柏木屬;種數量減少6個,新增加4個,凈減2個,新增為大葉冬青、紅楠、烏桕、杭州榆,減少為檵木、馬尾松、甜櫧、榆、皂莢、柏木(見表4)。
表4 古樹物種、個體年度統(tǒng)計表
由表5可知,在2002年與2017年調查間隔期內,全縣古樹分級變化動態(tài)為各等級古樹均增加。一級古樹凈增7株,二級古樹凈增75株,三級古樹凈增865株。其中散生古樹凈增加6株,散生一、二級古樹分別增長4株與9株,散生三級古樹凈減少7株。群生古樹凈增數為941株,其中一、二、三級古樹分別增長3株、66株、872株。群生古樹數量的增加主要在于小浦鎮(zhèn)的古銀杏群數量的增加。散生古樹相對群生古樹群,受人為干擾較大。
表5 古樹按級別動態(tài)變化分析表
由于宣傳力度和方式不夠深入,很多人保護古樹的意識只停留在不直接人為砍伐破壞上,對古樹的生長環(huán)境沒有很好的保護,在古樹下堆放雜物、捆綁樹干、擠占硬化生境等現象較普遍,這對古樹的生長帶來嚴重影響。
許多古樹名木未簽定管護合同,管護單位不確定,人員沒落實,有不少古樹名木的管護處于真空狀態(tài),致使古樹名木病蟲害的防治、老樹復壯措施的實施、瀕危樹木的搶救等管理活動難以落到實處。
目前長興縣主要針對瀕危的古樹進行搶救性保護,大多數古樹的日常養(yǎng)護管理沒有固定的資金來源,如施肥、除蟲、修剪、圍欄等保護措施不能及時實施,從而影響古樹的正常生長。
古樹名木普遍存在樹齡大、樹身高、病蟲害多、生長老化等生理現象,養(yǎng)護管理需要采取許多特殊措施,目前普遍存在缺技術、缺設備、缺手段等狀況。
古樹名木保護是社會公益事業(yè),為了不斷提高公眾的保護意識,就要依托多種平臺強化古樹保護宣傳教育。宣傳手段要以宣傳教育與歷史文化傳統(tǒng)教育、政策法規(guī)宣傳與典型案例、保護知識與科普知識相結合,通過出版古樹名木科普宣傳書籍與畫冊、舉辦知識講座、播放公益廣告、設立古樹名木網站、舉辦中小學夏令營等方式,進行全方位的宣傳,讓公眾了解古樹名木的科學價值和文化價值,增強全民的保護意識,在全社會形成熱愛自然、熱愛古樹名木、保護環(huán)境的良好文明風尚。
古樹名木保護涉及面廣,按照屬地管理、政府主導的原則,應由縣政府牽頭,各有關部門相互配合,制定保護方案,完善管護機制,齊抓共管,落實好每一棵古樹名木的管護單位和管護人員。同時規(guī)范政府的管理行為,自覺減少政府本身對古樹名木的侵害,凡發(fā)現破壞古樹名木事件,要追究直接責任人的責任。建立古樹名木動態(tài)監(jiān)測體系,利用數字化信息管理系統(tǒng),開展古樹名木生長環(huán)境變化、病蟲害、自然災害等方面的長期觀測和預測,并記錄其生長狀況,實施科學、規(guī)范的管理。
通過與大專院校開展技術合作,根據古樹名木的生物學特性、立地條件和生長狀況等因素,加強古樹名木養(yǎng)護與復壯技術的研究,制定科學的復壯技術規(guī)范,建立古樹搶救性措施、病蟲害防治、生理性衰弱診斷、日常養(yǎng)護等一系列完善的保護管理機制,指導管護單位和個人開展古樹名木保護工作。按照古樹名木生長的客觀需求,分別實施相應的科學復壯和管護措施,如設置保護性柵欄、支架支撐、避雷針;樹干堵洞、防腐、修枝;生存空間擴充;立地環(huán)境培土、施肥等;對人為在古樹下搭建筑物、堆放雜物、捆綁樹干等現象應定期檢查與清理。
古樹名木保護工作需要長期的投入資金,各級政府要將古樹名木保護經費納入本級財政預算,建立古樹名木保護管理專項資金;同時要多渠道籌集資金,接受來自非責任單位的社會團體以及個人的資助、捐贈等,積極吸納社會資金,建立古樹名木保護補償機制,以確保各項保護措施和管理工作得到落實。古樹名木具有獨特的觀賞性和文化性,在保護古樹名木的前提下,應充分結合新農村、古村落及鄉(xiāng)村旅游等建設項目,挖掘古樹名木的文化、生態(tài)、旅游功能,以古樹公園為主題,因地制宜,打造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休閑場所,以多渠道、多樣化、多層次的方式,實現古樹的經濟、生態(tài)、文化價值。
[1] 余茂龍,洪友君,沈志華,等.金華市婺城區(qū)古樹名木保存現狀及保護對策[J].華東森林經理,2016,(1).
[2] 謝亦勇.廣東梅州市古樹資源保護存在問題與對策[J].中國園藝文摘,2016,(6).
[3] 邱威溶,潘炫宇,邱永彬.臺州市古樹名木的現狀調查與保護對策探析[J].中國林業(yè)產業(yè),2016,(8).
[4] 鄧忠彬,江華,明春梅.自貢城市古樹名木的現狀與保護對策[J].四川林業(yè)科技,2015,(1).
[5] 古力米娜.新疆昌吉市城市古樹名木保護現狀與對策[J].中國園藝文摘,2015,(5).
[6] 梁綿,羅昌蓮,黃艷菲.試析廣西古樹名木保護管理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中國林業(yè)產業(yè),2017,(3).
[7] 周志文,蘇先春,姚洪濤,等.濟南市古樹名木保護管理問題分析及對策研究[J].園林科技,2017,(2)
2019-03-17
S759.89
B
1004-7743(2019)03-005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