崖柏
與父母討價還價從未成功過的孩子,很容易失去對社交的掌控感,以后與人發(fā)生沖突時,他也會放棄協(xié)商,要么使用暴力征服對方,要么選擇屈服。所以,當孩子主動討價還價時,父母不要拒絕,而要把這次協(xié)商當成孩子未來社交活動的預演。
孩子在學習社交
【案例1】 得寸進尺的月月
月月是個3歲半的小姑娘。她口齒伶俐,思維敏捷,與媽媽討價還價很在行,經(jīng)常把媽媽噎得啞口無言。比如,說好的每天只能吃一個冰激凌,月月非要吃兩個不可,理由是今天氣溫較高。說好的每天看一小時動畫片,可到時間了動畫片還沒有結(jié)束,月月就纏著媽媽求寬限。如果媽媽答應了,第二天月月肯定會自動延長看動畫片的時間,理由是:“昨天媽媽答應了,今天為什么不答應?”
最讓月月媽氣惱的是,月月學會了威脅。比如,如果媽媽不答應遲些上床睡覺,月月就拒絕第二天上幼兒園。如果媽媽不給買新上市的樂高玩具,月月就威脅道:“今天晚上我不吃飯,以后每天都不吃!等我餓瘦了,看奶奶怎么收拾你!”
面對得寸進尺的女兒,月月媽一籌莫展。她認為討價還價是自私自利的表現(xiàn):“才3歲多就這么市儈,長大了可怎么得了!”為了改掉女兒的不良習慣,月月媽不得不自毀溫柔人設(shè),搬出恐嚇和懲罰等手段,逼女兒就范。一場曠日持久的母女戰(zhàn)爭不可避免??上?,這場戰(zhàn)爭沒有贏家。
【分析】 討價還價不是品行不端
月月喜歡討價還價,說明她的自主意識正在萌芽。她知道為達到某種目的去努力爭取,這是成長的標志,是智力開始成長的一個重要表現(xiàn)。只要家長能正確認識,采用正確的態(tài)度應對,月月就能順利度過這個特定時期,健康快樂地成長。
瑞士兒童心理學家讓·皮亞杰認為,2~7歲的孩子處在智力發(fā)展的第二階段,也就是前運思階段,開始嘗試通過語言表達自己的愿望。這個階段的孩子認知活動具有自我中心性,也就是說出發(fā)點多半以自我為中心,表現(xiàn)為思考問題時不善于分配注意力,所有的要求只能參照他自己的日常行為提出來。隨著孩子獨立思考能力的增強,權(quán)衡利弊的能力也隨之增強,討價還價行為也會慢慢消失。
從兒童發(fā)展心理學的角度來看,討價還價屬于一種比較高級的認知活動,需要具有一定的同理心和創(chuàng)造性才能完成。所以,幼兒要完成一次成功的談判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首先,孩子必須學會察言觀色。提條件之前,要先通過觀察,判斷家長的情緒和心理狀態(tài),看眼下是否適合提條件。其次,孩子需要有較強的分析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找到對等的交換條件,達到自己的目的;最后,孩子既要控制演技,又要權(quán)衡利弊,根據(jù)家長的反應調(diào)整自己的期望值??梢姡憙r還價還真的是個技術(shù)活兒,反映的是一個孩子的情商和智商水平。所以,善于討價還價的孩子更聰明,有人甚至認為,孩子善于討價還價是家長的幸事,因為這樣的孩子具有成為社交能手的潛質(zhì)。
【對策】 鼓勵協(xié)商,適當放水
首先,父母要轉(zhuǎn)變觀念。當父母與同齡人討價還價時,比如砍價的過程中,父母是把對方放在和自己平等的地位去考慮的,但當父母和孩子討價還價時,會覺得孩子什么都不懂,并沒有把孩子當成獨立的個體看待,從而覺得沒必要和孩子討價還價。即使當孩子表述自己的觀點時,家長也會覺得幼稚,不予理會,更不會和孩子討價還價,而是一味要求孩子按照父母的想法做事。父母這種類似霸權(quán)主義的思想,容易導致孩子沒有主見,也會阻礙孩子個人意識的發(fā)育,所以必須轉(zhuǎn)變觀念,把孩子看成有獨立意志的人,予以充分的尊重。
其次,父母要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孩子的社交掌控感。與父母討價還價從未成功過的孩子,很容易失去對社交的掌控感,以后與人發(fā)生沖突時,他也會放棄協(xié)商,要么使用暴力征服對方,要么選擇屈服。所以,當孩子主動討價還價時,父母不要拒絕,而要把這次協(xié)商當成孩子未來社交活動的預演。在討價還價的過程中,父母不妨在非原則問題上適當放水,鼓勵孩子的協(xié)商精神,讓孩子獲得成功經(jīng)驗,增長自信。
協(xié)商目的是共贏
【案例2】 喜歡打嘴仗的虎子
裴先生是一名律師,口才了得,在法庭上不知征服了多少對手。不知是不是基因遺傳,裴先生的兒子小虎從小能言善辯,而且非常喜歡跟爸爸叫板?!叭孀涌山贪。 迸嵯壬鷣砹伺d趣,開始有意識地培養(yǎng)虎子打嘴仗的本事。眼見虎子口才日漸長進,邏輯思維日漸嚴密,表情、手勢日漸有感染力,媽媽日漸被他欺負,裴先生大喜,仿佛看到子承父業(yè)的美好未來。
但是,能言善辯并未給虎子帶來好人緣,反而讓他在幼兒園和小區(qū)成為最不受歡迎的孩子,因為他言辭激烈,常常冒犯別人,爭論起來口若懸河,只維護自己的利益,絲毫沒有公心,那氣勢,仿佛在說:“我的是我的,你的也是我的!”可想而知,為什么小朋友不愿跟他玩。
【分析】 協(xié)商不是征服是共贏
裴先生的失誤之處在于沒有弄清法庭上的激烈訴訟與生活中友好協(xié)商的區(qū)別。訴訟以無情的法律為依據(jù),追求利益最大化,不追求友好結(jié)局;協(xié)商是以讓步為手段,以雙方的共贏和友好為目的。把訴訟的手段用在生活中,當然不會有好結(jié)果。
父母在與孩子討價還價的過程中會經(jīng)常做出讓步,但讓步的底線在哪里?我們知道,好的協(xié)商技巧,不是逼對方讓步,而是主動做出讓步,爭取對方響應,最終實現(xiàn)共贏。所以,培養(yǎng)孩子討價還價的技巧,最重要的一點是教會如何尋找“共贏方案”。
【對策】 教孩子學會建設(shè)性協(xié)商
所謂建設(shè)性協(xié)商,就是在協(xié)商過程中進行積極的換位思考,主動做出讓步,盡量滿足對方的要求,如果矛盾實在難以調(diào)和,嘗試尋找折中方案,讓雙方滿意。通俗地說,在與孩子討價還價時,父母不要只要求孩子“你不能做什么”,而是問孩子“我們要一起做到什么”。
例如,裴先生在周日的上午帶虎子在小區(qū)的游樂場玩秋千,10點半時裴先生要帶虎子回家,因為午飯裴先生要做自己的拿手菜紅燒排骨?;⒆硬桓市?,要求再玩半小時。裴先生可以對小虎說:“做紅燒排骨總共需要兩個小時,其中準備時間半小時,文火慢燉一個半小時。中午12點開飯,再晚就來不及了。你愿不愿意晚半小時開飯?”虎子不答應,說現(xiàn)在就有點餓了。裴先生可以撓頭,做為難狀,給小虎時間去思考建議性方案。小虎皺眉思索,最后眼睛一亮,道:“老爸我有辦法了!我們再玩15分鐘,回家我?guī)湍銚袷[、剝蒜,怎么樣?”父子倆一拍即合,問題圓滿解決。
懂得換位思考的孩子凡事從對方角度出發(fā),在集體生活中更少受到傷害。
有些事不能讓步
【案例3】 挑戰(zhàn)父母底線的晴晴
晴晴是一個被爺爺奶奶溺愛的5歲女孩。每個周末回到父母身邊,晴晴總要哭幾次,因為跟父母討價還價總是不歡而散。比如,她感冒了不肯吃藥,如果必須吃藥就要同時吃冰激凌,但冰激凌是被醫(yī)生絕對禁止吃的食品。晴晴媽無奈地說:“不是我不通融,而是這丫頭太邪乎,總是挑戰(zhàn)我的底線,而且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真是被爺爺奶奶寵壞了!請專家給支支招兒,我該怎樣讓步?我還有步可讓嗎?”
【分析】 別讓無理取鬧得逞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晴晴不斷挑戰(zhàn)父母的底線,應屬無理取鬧,父母不能讓步。問題出在此前,無原則的讓步使晴晴養(yǎng)成了得寸進尺的壞習慣。不過,公正地講,晴晴現(xiàn)在的蠻橫不應由她負責,她或許根本不清楚哪些要求可以被滿足,哪些不能。所以,責怪她有失公允。只有讓她知道哪些事可以協(xié)商,哪些事是原則性的不能協(xié)商,她才不會無節(jié)制地得寸進尺。
對于孩子的無理取鬧,父母不可讓步,不能讓孩子得逞,否則后患無窮。如果父母心疼孩子,一次次在原則問題上妥協(xié),孩子很快就會摸清父母的軟肋,變本加厲地欺負父母,無論做什么事,都會先談好條件,一定要為自己爭取點什么東西才會開心。想必,沒有父母喜歡這樣的孩子。
【對策】 溫柔地堅持
首先,父母要堅持原則,給孩子樹立正確的價值導向。要讓孩子明白一個道理,有些事可以講條件,有些事堅決不可以。比如,去幼兒園是為了適應集體生活,也是為了讓父母安心工作,不能談條件;吃藥是為了身體快好起來,良藥苦口利于病,再苦也要吃。
其次,抓大放小,溫柔地堅持。孩子討價還價,家長不可一味妥協(xié),也不可全部拒絕。重大原則性問題一定要拒絕,對于非原則性問題,可以適當讓步,給孩子一些自主的空間。比如,規(guī)定每天看動畫片的時間是1小時,如果動畫片還剩5分鐘結(jié)束,考慮到孩子的感受,不妨寬限,但要說好“下不為例”。父母的堅持并不是非要和孩子鬧僵不可,而是讓孩子明白父母的立場。父母只需語氣溫柔地將規(guī)矩反復重復,孩子便知道協(xié)商失敗了。
再次,不可情緒化。父母在立場堅定的同時,還要前后態(tài)度一致,不可情緒化。如果父母心情好時讓步大一些,心情不好時嚴詞拒絕,孩子就會察言觀色,專挑父母心情好時提過分的要求。
【編輯:陳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