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知道,植物為傳播它們的后代,會用各種各樣的辦法把種子散布出去。其中除了人為的傳播以外,有些植物利用動物來傳播,有些利用風和水來傳播,椰子就是利用水來傳播的。椰子的果實是一種核果,外果皮是粗松的木質(zhì),中間是由堅實的棕色纖維構(gòu)成的,成熟后掉在水里,會像皮球一樣漂浮在水面上,不會爛掉,有時會隨海水漂流數(shù)千里。一旦碰到淺灘,或者被海潮沖向岸邊后,遇到了適宜的環(huán)境,它們就在那里發(fā)芽成長,重新定居。這就是熱帶沿海和島嶼周圍會長出椰子樹的秘密。另外,椰子樹雖然對土壤的要求并不十分嚴格,但以水分比較充足的土壤為最適宜。椰子樹在海邊生長的地勢僅高于漲潮水面,這里有循環(huán)的地下水、雨量充足,能保證椰子樹繁茂生長。而且椰子樹特別喜歡海灘邊含有鹽漬的土壤,生長在這樣的土中,長得特別快、特別好。
很多人都有列清單的習慣,無論是工作、購物還是整理行李,清單能幫助人們更好地記憶要點,這樣就不會因為遺漏而誤事了。與清單類似的,還有單詞表和字典等這些以條目列出內(nèi)容的工具書,這些信息量很大的內(nèi)容之所以要采用陳列條目的方式,是因為人類的大腦更加傾向于將信息以清單形式加以處理和組織。科學家把大腦存儲和組織知識的方式比擬為層級網(wǎng)絡模型。根據(jù)這個模型,概念和范疇等知識儲存在在大腦的特定層面上,而它們的個體內(nèi)容則列在下面,因此大腦對條目式的清單更能記住。但清單或者字典上所列條目眾多,能讓人們記憶深刻的條目主要是頭幾條和最后幾條,因為人們的注意力多集中在開始和結(jié)束。了解到這一點,對于記憶單詞表上的單詞以及清單上的信息很有幫助,人們可以把內(nèi)容要點按照不同次序排列以增強記憶。
隨著人臉識別技術(shù)的普及,日常生活中安檢、手機支付、上班打卡都可以“刷臉”。那么,怎么把人臉“刷”出來?當眼鏡、口罩、帽子、頭盔、首飾等遮擋人臉時,機器還能識別嗎?要在指定的環(huán)境中找出人臉,機器需要經(jīng)歷3個步驟:人臉檢測、人臉分析、人臉識別。人臉識別中有一個步驟叫關(guān)鍵點抓取,即通過面部的許多采樣點進行整體取樣,因此眼鏡、首飾對它的影響并不大,但口罩、帽子、頭盔這些大面積遮擋物會提升機器的誤識率。因此,如果過安檢時不摘掉這些遮擋物,肯定會影響機器的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