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小勤
伊嶺巖&金倫洞
溶洞,多見于南方,可以看作是成語“水滴石穿”的現(xiàn)實演繹。日復(fù)一日,年復(fù)一年,在流水作用與化學侵蝕下,巖石在漫長歲月的打磨中化為珍寶,造就了這一神秘而美麗的自然地質(zhì)奇觀。
一個成熟溶洞的形成,一般需要30萬年以上,大自然的這般堅持與耐心,使得人類對其充滿了敬畏,而且大自然從不輕易將它的杰出作品炫耀出來,這又使得我們?yōu)橹詰?。溶洞常隱藏在山水之間,以青山綠水而聞名于世的廣西,就有著多處“養(yǎng)在深閨人不識”的天然溶洞。特別是桂南地區(qū)的南寧伊嶺巖、金倫洞,是值得探尋的地下神秘世界。
伊嶺巖——神奇的“地下宮殿”
伊嶺仙巖
[宋]趙云紹
落葉為秋花作春,道人于外更無聞。
蕭然何異與世隔,交游風月眠煙云。
九轉(zhuǎn)丹成去巖谷,跨鶴凌霄棄凡俗。
是時分我一刃圭,長生不老安可獨。
在南寧市武鳴區(qū)伊嶺村境內(nèi),有一處形成于100萬年前的巖洞。因它處于伊嶺村,故為它取名為“伊嶺巖”。在壯語里,人們稱它為“敢宮”,寓意著它是“宮殿一樣美麗的巖洞”。
據(jù)《武緣縣圖經(jīng)》記載,當?shù)亓鱾髦粋€關(guān)于伊嶺巖的傳說。在南宋開禧、嘉定年間,曾有一位名為周師慶的道士。他云游四海之時,在機緣巧合之下偶遇伊嶺巖,便在洞中“結(jié)庵修煉”,并留下一段詩句予以后輩考究:“伊嶺山,山巖深邃,夏日游憩其中,火云不爍,清氣自來?!焙髞恚藗円卜Q伊嶺巖為“望仙巖”,并在山頂上修建了一座寺廟,名為“仙山寺”。
伊嶺巖從沉睡中蘇醒,人們將它重新修繕,開發(fā)成國家AAAA級景區(qū)。伊嶺巖約有45米深,占地面積約2.4萬平方米,洞內(nèi)大約含有100個大大小小的景點,漫步在洞中,每走一步就可領(lǐng)略到一處新的景觀,景景美妙,各不相同,令人嘆為觀止。1963年,郭沫若先生在此地游覽時,為它賦詩曰:“群峰拔地起,仿佛桂林城”。如今的伊嶺巖,憑借著獨特的溶洞魅力與廣西壯族文化,屢次成為廣西國際民歌節(jié)等活動的舉辦地。
初入伊嶺巖洞內(nèi),便可見“雙獅迎客”,一對石獅迎候在面前,頗為有趣。再往前走,巖洞內(nèi)幽深神秘,奇妙無比,還可觀賞到一株株形態(tài)各異的鐘乳石、石筍、石花,或如“金鳳凰”一般展翅欲飛,或如“海獅”“海龜”一般悠閑遨游,栩栩如生,仿佛進入了一個靜止的海底世界。洞內(nèi)被劃分為3層,層層各異,有可容納上千人的拱窿大廳,也有僅能一人獨行的小路。一路上,曲曲折折,總在“山重水復(fù)疑無路”之時,忽見“柳暗花明又一村”,探險的樂趣便是如此。
伊嶺巖洞外,有完善的娛樂休閑配套設(shè)施,九龍噴泉、兒童樂園、休閑長廊、環(huán)山道、名人詩碑,以及環(huán)境優(yōu)雅的梁滿山賓館、大富豪餐廳等,將會滿足客人們的需要,提供郊游的貼心服務(wù);還有許多古老的壯族傳統(tǒng)建筑,在寬闊的空地上,人們穿著精致的壯族服飾,輕快地跳起竹竿舞,熱情的壯族兒女吹起嗩吶迎客,為遠道而來的賓客表演山歌對唱,聲聲悠揚動聽,高亢嘹亮。
金倫洞——南國的“冰峰雪原”
金倫洞
文/李者也
仙家洞府遠高宸,美極美奐復(fù)美侖。
一夕忽動紅塵念,自甘落凡人間淪。
幽深可供星斗藏,巨闊能容日月輪。
奇穴怪洞套異廳,南國形勝名金倫。
金倫洞,是世界十大名洞之一,也是廣西最大、最深、最長的原始石漠化溶洞。它位于南寧市馬山縣,與臨近的靈水湖、大明山、江水河、七百弄并稱為廣西五大自然景觀。
在馬山、武鳴、都安、上林一帶,流傳著一個關(guān)于壯族英雄韋金倫的故事,“金倫洞”這一名字也源于該故事。相傳,“金倫洞”是英雄韋金倫偶遇仙翁贈寶、指點迷津的圣地。
韋金倫,原名“韋金輪”,因出生時的臉龐圓且紅潤如紅日而得名,后人習慣稱為“金倫”。一日,韋金倫與眾學童進入巖洞游覽,被洞中的景觀所吸引而與隊伍走散、迷路。幸運的是,他偶遇了一名仙翁。仙翁將金袍、金鞍、金鞭、以及頭頂犄角的神馬贈予他,并將治國安邦、打仗用兵的要領(lǐng)一并傳授給他。
長大后,韋金倫考取功名,成為時刻關(guān)心百姓疾苦、懲惡揚善的好官。由于備受人們的稱贊與擁戴,他被昏君、奸臣視為“異族”而慘遭殺害。韋金倫死后便化為天神,披著金袍,手執(zhí)金鞭,跨金鞍,騎神馬,幫助壯鄉(xiāng)人民打敗了昏君與奸臣派來的軍隊,隨后便仙逸而去。在此之后,壯鄉(xiāng)兒女有難之時,他總是顯圣守護。于是,人們以“金倫”二字為巖洞命名,并在洞中塑造了英雄韋金倫的一座金身,在節(jié)日之時來到洞中祭拜,以作紀念。
經(jīng)科學家的探究發(fā)現(xiàn),喜馬拉雅山的構(gòu)造運動“助長”了金倫洞中“旱洞”與“水洞”的異同,這也正是整個金倫洞中最神奇之處。
步入金倫洞,霎時便感覺寒風徐徐,清涼怡人。最先到達的,便是“旱洞”,這一洞府的景觀大多為千姿百態(tài)的石柱、石花和石筍,形如老漁翁釣魚、形如劉三姐對歌、形如萬里長城……不禁感嘆,大自然不僅僅是一名才藝非凡的雕塑家,也是十分稱職的史學家,悄悄地將人類的故事融入它的作品中。
走至“水洞”,便可一睹堪稱世界一絕的“天河倒影”。這一處洞府中,有一條四季長流的小河,河自巖里開,水自洞中流。在微微的光照下,水面上呈現(xiàn)出石柱、石花和石筍的倒映,倒影畫面竟長達1.5公里,遠遠望去,“千里冰封,萬里雪飄”,綿延千里的冰峰雪山忽而展現(xiàn)在眼前,加之洞中的寒氣逼人,不管是視覺上,還是體感上,都會使人有身臨其境之感。想不到,在南國,便可觀賞到數(shù)千里之外的“北國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