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闌尾還是扁桃體,沒有哪一個身體部位是真正無足輕重的。想想早期的外科醫(yī)生是如何漠視人類身體的完整性,殘忍實施手術的:他們在顱骨上打洞,用水蛭或者手術刀大膽放血。直到19世紀末,這依然是醫(yī)學界的主流操作。
即便到現(xiàn)在,還流行著完全摘除身體某些器官的手術,包括闌尾、膽囊、扁桃體和子宮(一般會在育齡后)等。醫(yī)生會對患者保證,沒有這些部位,他們一樣活得好好的。曾經有很多看似牢固的理由支持這些“摘除術”,但是失去這些器官后真的完全沒有不良后果,或是只有一點影響?為這個理論辯護的觀點越來越站不住腳了。
以闌尾為例。很多人在學校里學到的是,闌尾像小手指一樣突兀地生長在結腸末端,是沒什么用的演化殘跡,就像某些蛇身上的微小腿骨一樣。
不過,美國中西大學解剖學實驗室主任、演化生物學家希瑟·史密斯說,這個觀點已經被推翻了。2017年,史密斯主導的一項研究評估了533種哺乳動物,發(fā)現(xiàn)多個互不相關的物種都有闌尾。她說,“這暗示,生物有充分的理由保留闌尾。”
這個理由似乎與胃腸和免疫有關。
史密斯注意到,闌尾要么包含淋巴組織,要么和淋巴組織密切相關,而淋巴組織有支持免疫系統(tǒng)的作用。
杜克大學相關研究發(fā)現(xiàn),人類的闌尾中還生存著一層有益腸道的細菌。在2007年發(fā)表的那篇論文中,他們提出闌尾是保存這些細菌的“安全屋”,當腸道的微生物組因疾病遭到重創(chuàng)時,躲藏在闌尾中的有益菌就是腸道微生物的生力軍。
2011年,一項研究為這個觀點提供了充足的證據:相比正常人,沒有闌尾的人在感染艱難梭菌后復發(fā)的幾率要高4倍。艱難梭菌是腸道菌中的危險細菌,當有益菌缺失時,艱難梭菌就會繁盛。
闌尾對于身體影響不僅如此,有時也有一些反面案例。2018年10月發(fā)表的一項研究顯示,錯誤折疊的α-突觸核蛋白(存在于帕金森病患者腦部的異常蛋白質)可以在闌尾中累積。
有趣的是,這項研究發(fā)現(xiàn),年輕時就切除闌尾似乎對帕金森有一定的保護作用。
扁桃體和腺樣體的價值也在近期的研究中逐漸得到認可。
2018年6月發(fā)表的一項研究中,研究人員調查了120萬名丹麥兒童,評估了切除或保留這兩種器官的長期影響。這些兒童中,9歲前至少切除其中一種的兒童占5%。
10~30年的隨訪調查卻顯示,相比其他兒童,切除了這兩種器官的人,出現(xiàn)上呼吸道疾病的幾率要高2~3倍,過敏和哮喘的發(fā)病率也更高。值得注意的是,這些孩子本來就是為了減少部分常見感染(耳部感染、鼻竇炎、喉炎、喉嚨痛)才切除扁桃體的,現(xiàn)在卻更容易被感染了。
這項研究的第一作者、墨爾本人口與全球健康學院的資深研究員肖恩·拜厄斯說,我們知道,扁桃體和腺樣體“是抗擊病原體的第一道防線”。這些器官在兒童時存在感最強,到成年時基本消失。
因此,有人認為這些器官并不重要,但拜厄斯指出:“它們在兒童時體積最大,可能是有原因的。”或許它們可以促進生長發(fā)育,塑造免疫系統(tǒng),產生長期影響。
拜厄斯說,盡管他的研究規(guī)模很大,還是需要其他研究者跟進。畢竟,對于任何關于兒童的治療方案,都需要多方確認。他說,“扁桃體切除和腺樣體切除是最常見的兒童手術,我們的研究則顯示,保守做法更明智”。
目前,美國的扁桃體切除率已經有所下降,特別是在20世紀中期的鼎盛時期之后。外科醫(yī)生也更少建議切除子宮。這或許說明,在生育之后,子宮并不是完全沒用的。而在應對子宮肌瘤等常見問題時,還有很多不那么激進的方法。(編輯/任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