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80年代開始的第三次消費革命,則旨在實現(xiàn)以追求個性、追求創(chuàng)造性為其特征的‘自我實現(xiàn)的需求欲望。”[吳廷謬主編,《日本史》[M].南開大學出版社,1994.7.P1160]80年代以后的日本年輕人在其思維模式、生活方式、價值觀念等都發(fā)生了變化,吉本芭娜娜正是生活在這一社會背景之下,這也是吉本芭娜娜文學世界得以創(chuàng)造與流行的最大社會語境。吉本芭娜娜的文學是在日本進入后工業(yè)社會的時期流行起來的,究其原因,就是吉本芭娜娜比較準確地表達了后工業(yè)時代的人生狀態(tài),其中既有外在生活的狀態(tài),更有內在心理的狀態(tài)。
現(xiàn)代社會最突出的特征之一就是高樓迭起,鋼筋鐵骨的龐然大物占據了人們的生存空間,甚至是猶如異軍突起沖擊到了原有的工業(yè)形態(tài)。如《鶇》中描繪的“少許鋼筋還裸露在外面”,“在夜幕中的小鎮(zhèn)上非常醒目”的巨大鋼筋混凝土賓館:“‘那么大啊,是新修建的嗎?‘嗯,我們家的旅館關張,和那個大家伙也不無關系。家嘛,住在哪里都沒關系,說到底還是沒了生意后的生活問題。”[吉本芭娜娜著, 弭鐵娟譯.鶇[M].上海譯文出版社,2012.6.P127]鶇家的旅館山本屋位于一個海邊的小鎮(zhèn),因為這個現(xiàn)代化賓館的興起而生意慘淡,在鶇的思慮中,未來一家人的生活都難以為繼。隨著現(xiàn)代化進程的不斷加快,每個人都被裹挾其中,對故鄉(xiāng)、對往昔生活的留戀之情以及對未來的不確定也隨之產生。闖入的現(xiàn)代化賓館抬高了當?shù)氐牡貎r,排擠了民營旅館,使得經營者產生了落寞與沮喪感,山本屋的關張,使瑪利亞內心的故鄉(xiāng)也會隨著這個夏天的結束而消失,那種明確的無力感就這樣留在了心中。這個世界上有著各種各樣的離別,而此次離別可以說完全是后工業(yè)社會發(fā)展的產物。此外,在《地獄公主漢堡店》、《甜美的來生》、《王國》、《盡頭的回憶》、《喂喂下北澤》、《雛菊人生》等很多作品中都涉及到了拆遷,重建現(xiàn)代化的大樓等情節(jié),由于后工業(yè)社會進程的加速,使得人們不得不因此改變原有的生活狀態(tài)。
舊居的消失、無數(shù)的離別、個人的寂寞等在現(xiàn)代化進程中顯得微不足道,因為即使是“寂寞”、“無力”,城市的高樓大廈、鋼筋鐵骨依然冷冰冰地在告訴我們:生活還在繼續(xù)。就像《厄運》中因為工作而去世的姐姐小邦。小邦是領導的秘書,為了結婚而辭職,連續(xù)熬夜給公司做交接說明書,結果突發(fā)腦溢血死亡?;蛟S是“公司害死了我姐姐”,也或許是她自己和壞運道,于是親人們沒法再遷怒別人?!罢l都沒有錯,是社會太殘酷了,它不會提醒拼命準備交接工作的人‘不早點回家休息的話,會腦溢血的”[吉本芭娜娜著,鄒波譯.無情/厄運[M].上海譯文出版社,2011.8.P114]。姐姐無論如何不能辜負領導與公司的恩情,是日本后工業(yè)社會里一個秘書的“義務”與“職責”。是后工業(yè)社會帶來的工作壓力才會讓她透支了身和心的能量。這種工作上的“異化”性不那么刺目,但就其扭曲人之為人的本質、限制人的自然生長而言,蒙上了一層“自愿”的外衣??旃?jié)奏的社會并不能允許姐姐歇息一下,冷漠的時間有條不紊地向前,所有人只好被時間催促著、馬不停蹄的工作、生活,甚至會付出生命的代價。
在《橡果姐妹》中橡果姐妹兩人通過網絡開設了名為“橡果姐妹”的交流網站,如同在回旋于宇宙空間的意識夾縫里構建出了一個小小的空間。后工業(yè)社會人們的精神似乎無處安放,沒有歸屬感,孤零零地漂泊在信息海洋中,那虛幻而孤獨的情緒無法排遣的時候,“橡果姐妹”網站無非就是最好的選擇。“當某人有什么心事想一吐為快或寂寞難耐時,曾經與我們有過信件往來的人,會悄悄告知他我們的名字?!盵吉本芭娜娜著,李萍譯.橡果姐妹[M].上海譯文出版社,2012.6.P2-3]
另外,精神高壓狀態(tài)下,長期潛藏在人們心底某種深層的東西偶然會被一些事情觸發(fā),會做出極端行為,滑入與原來想法完全不同的方向,那樣子完全是一個已經走上了不歸路的人。在《身體都知道》中收錄的《田所先生》中也有此類情景:“下午最忙的時刻,在眾人不是默默面對電腦、就是打電話或接待來賓的安靜緊張時間中,突然響起一聲尖叫。因為太意外,起初還不知道發(fā)生了什么事。大辦公室中央那一區(qū)的一個女職員站起來嘶吼。‘你們怎么了!不是我的錯?。∥沂懿涣死?!她以奇怪的聲調反復嘶喊,邊哭邊扯頭發(fā)?!盵吉本芭娜娜著,陳寶蓮譯.身體都知道[M].臺灣:時報出版社,2002.3.P56]這些在日常生活中正常的都市工薪族所做出的極端反應無外乎是精神壓力過重而偶然觸發(fā),排解出來的一種釋放方式?,F(xiàn)代生活中的精神壓力過大,無聲無息中被逼到絕境,這種精神崩潰的例子已經屢見不鮮。生活在現(xiàn)代化的鋼筋混凝土大樓中的都市年輕人的困惑與掙扎、孤獨與迷惘清晰地躍然紙上。
現(xiàn)代人始終被困在城市的“鋼筋鐵骨”中,不僅無法親近自然,還與其他人之間的關系也越來越疏離?!肮陋殹背蔀槎际腥说某B(tài)。吉本的作品中常會出現(xiàn)“孤獨”、“寂寞”這樣的字眼,如:《羽衣》中“那是我孤獨時立刻陷入的癥狀。雖然沒見到半個人,可是一天結束時,許多人的許多聲音和模樣塞滿腦袋,雖然身體沒動,卻非常疲累。”[吉本芭娜娜著,陳寶蓮譯.羽衣[M].臺灣:時報出版社,2006.10. p86-87]只有寂寞的人才要尋求溝通,但是隱忍在人們心中的那股寂寞的力量,卻又限制了內心的聲音大規(guī)模地傳播?!短鹈赖膩砩分?,一場車禍失去了戀人的小夜逐漸適應,心神黯淡如在泥沼中掙扎,直到度過那個傷痛期后,突然有種透明、豁然開朗的感覺?!陡事丁分械幕飶男【蜎]有父母親的關懷,生活顛沛流離,直到她到了青春期以后才發(fā)現(xiàn)有人需要她,雖然只是男人對她肉體的需要,但花娘也十分滿足。吉本芭娜娜的文學世界中充滿了孤獨和寂寞,作品中人物在吉本芭娜娜設立的突然失去親人、失去戀人等生存背景下艱難前行,內心自然會產生“空虛”、“寂寞”、“茫然”、甚至“絕望”等情緒,對此,他們?yōu)榱藢で竽撤N心靈慰藉、填補內心空白,而積極努力地生活下去,最終都撥云見日。在這一方面,吉本芭娜娜文學對后工業(yè)社會的書寫是具有鮮明反思性的。
參考文獻
[1]周閱.吉本芭娜娜的文學世界[M].寧夏人民出版社,2005 .
[2]肖霞.全球化語境下的日本女性文學[M].山東大學出版社,2009 .
[3](日)黑古一夫.論日本現(xiàn)代文學 1987 年的“轉型”[J].日本研究,2007.3.
[4]劉春波,吉本芭娜娜創(chuàng)作研究,吉林大學,博士論文,2018.12
基金項目
1.2016年度吉林省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吉本芭娜娜文學的后現(xiàn)代解讀”之階段性成果,項目編號:2016B315,主持人:劉春波
2.吉林省教育廳“十三五”社會科學項目“九十年代以后的日本生態(tài)文學”之階段性成果,編號:JJKH20181212SK,主持人:馮立華
3.2019年吉林省教育學會“十三五”規(guī)劃課題“社會化理論視角下日本‘寬松教育的修正對我國中小學素質教育的啟示研究”之階段性成果,編號:JLXH13513986,主持人:王越
(作者單位:長春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