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廣州·李職賢
我是客家人,在我們家鄉(xiāng),三伯是個富有傳奇色彩的人物。
三伯因歌喉不錯,20出頭便成為縣城一家山歌劇團(tuán)的主唱,一唱就是五六年,后來劇團(tuán)解散,三伯解甲歸田,成了地地道道的農(nóng)民。
擔(dān)綱主唱期間,三伯初嘗愛的滋味,跟一個小師妹眉來眼去,到了談婚論嫁的地步。隨著劇團(tuán)解散,三伯被小師妹甩掉,于是各回各家,各找各媽。
遭遇失業(yè)兼失戀的雙重打擊,三伯萬念俱灰,有了拋棄紅塵,一了百了的念頭。不吃不喝地躺了三天三夜之后,有個十五六歲的年輕乞丐打著賣唱的名義,敲著竹板、唱著客家山歌上門乞討,將昏睡中的三伯吵醒。三伯一時興起,掙扎著爬起來,走出門外,亮開金屬般的嗓子,跟對方對起山歌來。乞討者自愧不如之余,自作主張地要跟三伯拜把子。
三伯沒有多想,欣然同意。結(jié)拜兄弟叫阿威,比三伯小8歲,父母早亡,因被伯父收養(yǎng)后,不堪忍受伯父的虐待,干脆跑出來以賣唱為生。得知三伯的不堪遭遇后,人小鬼大的阿威對他進(jìn)行了春風(fēng)化雨般的耐心開導(dǎo),漸漸地,三伯那顆快要枯萎的心有了一絲生氣,覺得好死不如賴活,于是罔顧家人的反對,和阿威一起,挨家逐戶地去賣唱,從此音訊杳然。
一晃5年過去了,有一天,三伯居然衣錦還鄉(xiāng),榮歸故里,西裝革履,皮鞋擦得锃亮,留著一頭頗有藝術(shù)家氣質(zhì)的長發(fā),舉手投足有了幾分明星的派頭。除了有筆可觀的存款,屁股后面還跟著一個漂亮的媳婦——阿蓮。原來,過去的這幾年,三伯憑著過硬的唱歌功底,唱遍大江南北,足跡遍及神州大地,讓無數(shù)普通老百姓見識了客家山歌的魅力,并因此收獲頗豐,得到不少打賞。最大的收獲是,征服了流浪女孩阿蓮那顆蠢蠢欲動的芳心,心甘情愿地跟他浪跡天涯,不但跟他學(xué)會了講客家話,還學(xué)會了唱客家山歌,成為他的最佳伴唱,儼然成為流浪歌手中的神雕俠侶。流浪途中,遇見身有殘疾的乞討者,莫不慷慨解囊,碰見正在發(fā)生利益紛爭的鄉(xiāng)鄰,莫不上前勸解,令其化干戈為玉帛。
三伯的賣唱生涯也有傷心事。第三個年頭的時候,阿威因突患急病,醫(yī)治無效而撒手人寰,客死他鄉(xiāng)。三伯擦干悲傷的眼淚,帶著阿威的骨灰上路,去到哪,唱到哪,帶到哪,聲稱人在骨灰在,人不在,骨灰還在?;氐郊亦l(xiāng),三伯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請來僧人為阿威作法事,然后擇一風(fēng)水寶地,和阿蓮一起唱著山歌將阿威隆重下葬,蓋棺定論的一剎那,三伯雙手撫摸著阿威的棺木,信誓旦旦地說,下輩子還跟他拜把子,繼續(xù)和他一起唱著山歌浪跡天涯、經(jīng)營人生。三伯義薄云天之舉,至今被人們廣為傳頌。
鑒于已厭倦漂泊,三伯和阿蓮嬸子在鎮(zhèn)上購買了一塊地皮,建起一幢三層高的小洋樓,開了一家飯店,店名叫“山歌飯店”。每天一到吃飯時間,三伯和阿蓮嬸子便亮開嗓門唱上幾首山歌——三伯拉琴,阿蓮嬸子打竹板,歌聲和伴奏音樂一響,食客潮涌,座無虛席——食客們都是奔著他們的歌聲來的。
歲月倥傯,轉(zhuǎn)眼間幾十年過去了,三伯的兒子阿東很好地繼承了他的經(jīng)商頭腦,將生意打理得紅紅火火。三伯夫婦不再管經(jīng)營,每天只負(fù)責(zé)用唱歌招徠和招待客人,歌聲雖然越來越顯蒼老,卻越來越有韻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