勛兒 金鱗
你能想象90歲的自己嗎?或許早已過上了養(yǎng)老生活,享受著晚年之樂吧。你肯定很難相信,有這樣一位老人,他已經(jīng)89歲,卻仍在不斷地學習進步,為中國乃至整個人類貢獻著自己的力量。他就是袁隆平。
前不久,袁隆平在中非農(nóng)業(yè)合作發(fā)展研討會上,用一段英文致辭。在視頻中老人表示,愿意幫助其他發(fā)展中國家研發(fā)雜交水稻,共同解決糧食短缺的問題。要知道,在袁隆平的指導下,雜交水稻在非洲創(chuàng)下了高產(chǎn)記錄,產(chǎn)量從每公頃3噸,變成了現(xiàn)在的10.8噸。這段視頻下方的評論里,人們的激動之情溢于言表:“達則兼濟天下,您是民族的驕傲!”
良田千頃不過一日三餐,廣廈萬間只睡臥榻三尺。這句話用來形容袁隆平,再合適不過。作為中國工程院院士的袁隆平,在生活上非常低調(diào)簡樸:他討厭高樓大廈,住在很普通的房子里;他穿著15元一件的襯衫,100元左右的皮鞋,戴三百多元的手表,開10萬元左右的賽歐。
袁隆平說:“我們一生有很多東西需要堅守,如果浮躁了,就難以看清事物的本來面目。有些事情,我們也要勇于放棄,必要的放棄,是另一種意義上的堅守?!彼裕@一輩子,他都堅守在農(nóng)田,做好一個“農(nóng)民”。不管風吹雨打,不論是剛做完眼睛手術,還是肺部感染稍有好轉,袁隆平在下田這件事上,有著超乎常人的堅持和執(zhí)拗。
雜交水稻走出國門始于1979年。當時,我國向美國西方石油公司贈送了1.5公斤雜交水稻種子。這些種子在美國種植后,比當?shù)亓挤N增產(chǎn)33%以上。同時袁隆平的團隊還開通了國際班,為八十多個發(fā)展中國家培養(yǎng)了一萬多名雜交水稻技術人員。袁隆平耗費半生的光景,實現(xiàn)了天下人都完成不了的夢。
即使遭受的質疑很多,得到的很少,他也從未放棄?;蛟S,這才是新一代的青年應當前行的方向。把頹靡和軟弱褪去,把無知和麻木擯棄,努力做這個時代的一把火,一團光。正如學者崔衛(wèi)平所說:你是什么,中國便是什么;你有光明,中國便不黑暗。89歲的袁隆平都如此努力,你呢?
責編/昱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