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惠忠
傳統文化是反映民族特征的民族文化,是民族歷史上各種思想文化、觀念形態(tài),在民族文明、風俗、精神等諸多方面的總體表征,而傳統文化賞石,則是以儒家、道教、佛教思想文化形態(tài)在中國傳統文化基礎上衍生出來的具體表現形式。
淄博文石是傳統賞石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文石經長期風化、地殼運動、風雨沖刷、地下溶蝕,形成了形態(tài)各異、紋理清晰、韻律流暢、造型典雅的獨特文化藝術效果。
淄博文石,每一塊都獨一無二。它們或抽象,或具象,或形象,或意象,或山峰競秀、氣勢磅礴;或云卷云舒,似夢幻仙境;或形象逼真,如飛禽走獸;或栩栩如生,像人物素寫;或嵌空玲瓏,存無限韻意;或斧劈刀痕,留古樸滄桑??梢哉f每一方淄博文石都留有傳統藝術品味,文化內涵;每一方淄博文石都含情趣無限,新意無窮;每一方淄博文石都是不可再生,不可復制的。
它天然形成的紋理、形態(tài)、層次、孔洞、滄桑感,使觀賞者從視覺、知覺到想象、意象,從生理、心理到審美、品韻,相互融合,相互滲透,并升華為一種欣賞情感和鑒賞愉悅,給人的精神帶來無限文化和物質的享受。
淄博文石,歷史文化源遠流長,春秋戰(zhàn)國至今已有近3000 年歷史,從《后漢書·應劭傳》,到唐人張讀《宣室志》,再到宋人杜綰的《云林石譜·青州石》,都對淄博文石有明確記載。
明清時期,淄博幾位著名文化名人孫廷銓、蒲松齡、趙執(zhí)信等所作的詠石詩詞,所留的實物佐證,更能說明淄博文石的歷史文化地位。如孫廷銓(1613 ~1674 年),字枚先,明清兩朝名宦。其所著《顏山雜記·災祥物變》載:“崇禎間,有人于峨嶺后鑿煤井,攻山出石,其表理自然而解,文(紋)成鱗甲悉如魚龍。一邊突起一邊凹。如相印儔。精研密麗,殆非雕繪所及。行家以為恐傷地脈,遂填平之?!边@是《云林石譜》后對淄博產奇石的又一祥實記載。
圖1
又如蒲松齡(1640 ~1715 年),字留仙,《聊齋志異》作者。一生不僅愛石、寫石、詠石,賦有數十篇的頌石詩作,且留下了“蛙鳴石”“海岳石”“三星石”三方文石作為清代文石賞玩實物佐證。
圖2
清代著名文化名人趙執(zhí)信(1662 ~1744 年),字仲符,號秋谷,不僅將文石立于庭院,陳于室內,還用作筆架、鎮(zhèn)紙等。
以上實事,足以說明,文石在淄博文化歷史上同傳統文化名人的不解之緣。
1996年10月,中國第四屆賞石盆景展(天津),我國著名畫家范曾以高價和贈與書法作品的形式收藏了淄博市房強的《探天納云》、陳廷孝的《絕巖萬壑鐘靈秀》、白念水的《賞羽》三方文石,一時成為佳話,使得文石在文化交流中大放異彩,提升了淄博文石的藝術價值和知名度。
2005 年,中國觀賞石協會原科學與藝術顧問、高級編輯、淄博賞石文化社原社長陳東升與我國著名書法家、首都師范大學博士生導師歐陽中石做過一次很有益的石文化交流,談話從淄博文石開始。結束時,歐陽中石為《中華古今奇石大觀》題名,還為其贈詩一首,詩云:
方圓大小不相同,黑白斑讕沒草叢。
莫道生來無用處,媧皇授于補天工。
臺灣著名藏石家、《中國賞石大典》主編黃忠勝參觀淄博文石時曾感慨的說:“淄博文石紋理豐富,頂天立地,任何石種都無可比擬?!?/p>
我國著名賞石文化活動家、中國觀賞石協會科學與藝術顧問侯康乙這樣評價淄博文石,“淄博文石,自古就是文人雅士情有獨鐘的嬌寵?!?/p>
著名表演藝術家藍天野早年亦曾收藏淄博文石《圣地》。
著名畫家霍春陽先生收藏淄博文石《山魂》。
以上事例說明,淄博文石不僅很受古代文人雅士的喜愛,更受現代傳統文化名人的青睞。
近年來,淄博文石也在全國文創(chuàng)會展中頻頻嶄露頭角,屢屢獲得大獎。
1997 年11 月,在第四屆亞太地區(qū)盆景賞石展會上,山東共展示了15 方觀賞石作品,其中淄博文石占了6 方,其中孫兆俊的《清虛玉宇》等4 方藏石獲獎。
2017 年揚州展和2018 年8 月30 日臨沂全國賞石日活動中,張啟坤所藏《佛窟仙境》斬獲金獎,并入圍2018 年上海精品展。
2018 年9 月,淄博文石集體亮相中國淄博第十八屆陶博會,為陶博會起到了點睛作用,受到了廣大參觀者的好評。
2019 年3 月18 日,中國石家莊第十六屆觀賞石博覽會精品展中,黃殿勇的淄博文石《歲月清供》獲金獎。
2019 年4 月8 日,國家大劇院“石非石”中國文化藝術展,安金華的《靈透》、王偉強的《玉樹臨風》、習心雨的《青州石》三方文石入展。
以上幾例說明,淄博文石賞玩,在國內傳統賞石中影響越來越大,知名度越來越高,越來越受到傳統賞石愛好者的歡迎,也被越來越多的文化名人及傳統賞石愛好者所收藏。
淄博賞石文化不但同古代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廳院文化、禪堂文化、書齋文化、茶室文化一脈相承,而且同文創(chuàng)文化、展覽文化、紅木文化、陶琉文化相得益彰,淄博文石文化在以上傳統文化中都起到了畫龍點睛作用。淄博文石是傳統文化賞石中的點睛之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