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5),隨著治療時間延長兩組血清膽紅素水平均較治療前明顯下降(P<0.05),觀察組各時間段下降幅度均明顯高于對照組"/>
滕帆
【摘 要】目的:觀察茵梔黃口服液對足月新生兒黃疸的治療效果。方法:選取2017年12月~2018年11月在我院治療100例黃疸新生兒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50例,對照組患者給予藍光照射治療,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茵梔黃口服液,對比分析兩組患者治療后效果。結果:觀察組患兒治療總有效率較對照組明顯升高(P<0.05);治療前兩組患兒血清膽紅素水平比較差異不具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隨著治療時間延長兩組血清膽紅素水平均較治療前明顯下降(P<0.05),觀察組各時間段下降幅度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黃疸消退時間比較觀察組較對照組明顯減少(P<0.05);兩組間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差異不具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應用茵梔黃口服液治療足月新生兒黃疸效果顯著,安全可靠,可在臨床開展應用。
【關鍵詞】茵梔黃口服液;新生兒;黃疸
【中圖分類號】R969.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83(2019)10-03--01
新生兒黃疸是臨床常見的以新生兒皮膚、鞏膜等部位黃染為主要表現(xiàn)的疾病,80%新生兒可出現(xiàn)黃疸表現(xiàn),尤其多見于出生后一周內,其發(fā)生主要是因新生兒體內尚沒有足夠肝葡萄糖醛酸氨基轉移酶,不能盡快排泄膽紅素所致[1]。大多足月新生兒的黃疸表現(xiàn)會在1~2周內逐漸自行消退,但部分患兒黃疸持續(xù)時間較長,出現(xiàn)易激惹、食欲消退等表現(xiàn),嚴重者甚至持續(xù)偏高的膽紅素滲入血腦脊液屏障,誘發(fā)膽紅素腦病、智力下降等后遺癥,威脅新生兒生命健康,因此早期對黃疸進行控制治療勢在必行[2]。茵梔黃口服液屬于中成藥制劑,近年來不斷有學者提出將茵梔黃口服液用于新生兒黃疸治療的可行性,我院對此進行研究探討,以為此后臨床治療提高參考,先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12月~2018年11月在我院治療100例黃疸新生兒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50例,均為足月出生新生兒,符合《實用新生兒學》關于新生兒黃疸診斷標準[3],排除遺傳性代謝病變;先天發(fā)育畸形;早產或過期新生兒;需要進行換血治療的重度黃疸。其中對照組患兒男27例,女23例;黃疸發(fā)生時患兒日齡2~7d,平均日齡(4.2±0.3)d;體重2.8~3.6kg,平均體重(3.12±0.34)kg;總膽紅素水平229.5~331.4μmol/L,平均水平(284.73±14.26)μmol/L。觀察組患兒男28例,女22例;黃疸發(fā)生時患兒日齡1~7d,平均日齡(4.3±0.2)d;體重2.7~3.8kg,平均體重(3.13±0.31)kg;總膽紅素水平228.9~331.7μmol/L,平均水平(285.06±14.71)μmol/L。兩組患兒一般資料比較差異不具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兩組患兒均停止母乳喂養(yǎng),給予常規(guī)治療,包括肝酶誘導劑、補充白蛋白、根據(jù)患兒自身狀況適當增加抗感染或糾正酸中毒等對癥治療。治療期間需按時檢測黃疸指數(shù),一旦過高,則需緊急處理。
1.2.1 對照組 患兒采取藍光照射治療,操作如下:清潔患兒皮膚,保護患兒視網膜及外生殖器,將患兒放入雙面光療箱,調節(jié)溫度30~32℃,維持濕度55%~65%,燈光距離皮膚20~25cm,均勻光照皮膚,1次/d。
1.2.2 觀察組 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加用茵梔黃口服液(北京華潤高科天然藥物有限公司,國藥準字:Z11020607)治療,10ml/次,2次/d。
1.3 觀察指標 ①臨床療效 治愈:黃疸表現(xiàn)完全消失,血清膽紅素含量達到85~119μmol/L,無復發(fā);有效:黃疸表現(xiàn)有所減輕,血清膽紅素含量達到257μmol/L以下;無效:黃疸表現(xiàn)以及血清膽紅素含量均無明顯變化,甚至加重。統(tǒng)計(治愈+顯效)總數(shù)/總例數(shù)計為治療總有效率。②膽紅素水平及黃疸消退時間:分別于治療前及治療后4d、7d時抽取患兒晨起空腹靜脈血對血清膽紅素水平進行檢測,同時記錄兩組患兒黃疸消退時間,進行組間比較。③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本研究所有數(shù)據(jù)依據(jù)SPSS25.0統(tǒng)計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組間獨立樣本間比較t檢驗,計數(shù)資料χ2檢驗,多數(shù)據(jù)比較采取F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臨床療效 ?觀察組患兒治療總有效率較對照組明顯升高(P<0.05)。見表1
2.2 膽紅素及黃疸消退時間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兒血清膽紅素水平比較差異不具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隨著治療時間延長兩組血清膽紅素水平均較治療前明顯下降(P<0.05),觀察組各時間段下降幅度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黃疸消退時間比較觀察組較對照組明顯減少(P<0.05)。見表2
2.3 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 治療期間對照組3例(6.0%)患兒出現(xiàn)輕度腹瀉,經思密達治療后癥狀消失,觀察組4例(8.0%)患兒出現(xiàn)輕度惡心嘔吐現(xiàn)象,治療結束后癥狀消失,兩組均無明顯不良反應情況發(fā)生,組間比較,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差異不具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新生兒黃疸包括生理性和病理性兩種,生理性黃疸大多數(shù)情況下可自行消退,病理性黃疸往往需要采取必要的治療措施。病理性黃疸病因復雜,主要與膽紅素大量生成而肝細胞結合膽紅素能力不足,生成-排泄平衡失調,腸肝循環(huán)增加有關,甚至是多種病因相互交織引起的,早期發(fā)生的病理性黃疸若不能及時控制,隨著病變程度加重可損傷中樞神經系統(tǒng),甚至造成大腦組織的不可逆損傷,鑒于此種情況,給予黃疸患兒積極有效治療顯得尤為重要[4]。藍光照射是臨床治療新生兒黃疸常用手段,利用指定波長的光對患兒進行全身照射,使得膽紅素轉化成為無毒衍生物,通過膽汁、尿液自體內排出,以達到治療目的,但該方法作用較慢,還會導致皮疹、胃腸道反應等不良現(xiàn)象。隨著中醫(yī)藥發(fā)展,中藥制劑對新生兒黃疸的治療也得到越來越多關注。
中醫(yī)學將新生兒黃疸歸于“胎黃”范疇,認為其發(fā)生是濕熱胎毒所致,因此臨床治療應用利濕清熱為主[5]。茵梔黃口服液主要成分是中藥金銀花、茵陳、黃芩以及山梔子的提取物,山梔子具有清三焦?jié)駸峁π?,黃芩能夠通泄胃腸郁熱,茵陳具有清熱利濕作用,同時具有一定退黃功效,金銀花則是臨床清熱燥濕的常用藥物,四種藥物相互作用,可共同發(fā)揮退黃利膽、清熱保肝作用?,F(xiàn)代藥理學研究發(fā)現(xiàn)[6],山梔子降低機體內的膽紅素含量,其能通過對膽囊收縮的加強作用有效促進膽汁排泄;黃芩解毒、利尿作用早已得到廣泛認可;茵陳能夠促進膽汁分泌,抑制溶血現(xiàn)象;金銀花則殺菌效果良好,對多種細菌均有明顯抑制作用。茵梔黃口服液藥理作用主要是清除膽紅素代謝阻礙,疏通其代謝途徑,促進膽紅素排泄,以達到消退黃疸目的。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兒治療總有效率較對照組明顯升高(P<0.05);治療前兩組患兒血清膽紅素水平比較差異不具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隨著治療時間延長兩組血清膽紅素水平均較治療前明顯下降(P<0.05),觀察組各時間段下降幅度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黃疸消退時間比較觀察組較對照組明顯減少(P<0.05),這說明茵梔黃口服液在新生兒黃疸治療中具有顯著優(yōu)勢,藥效發(fā)揮迅速,可加快黃疸消退速度,大大縮短療程,減輕患兒痛苦,療效確切,同時兩組間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差異不具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茵梔黃口服液的應用安全性高,不會對治療效果產生干擾,這可能與其為純中藥制劑有關。
綜上所述,在常規(guī)治療新生兒黃疸基礎上給予茵梔黃口服液輔助治療,能夠以溫和、安全的方式促進患兒腸道蠕動,加快膽紅素排泄,提高治療效果,減少治療時間,且服用方便,是治療新生兒黃疸極為適宜藥物,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邱婧,王春梅.應用茵梔黃口服液治療新生兒黃疸的臨床效果評價[J].中國優(yōu)生優(yōu)育,2014,20(3):199-200
胡海.白蛋自治療新生兒黃疸的臨床效果分析[J].中國當代醫(yī)藥,2014,15(4):207-208
金漢珍.實用新生兒學[M].第三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1:267-278
中華醫(yī)學會兒科學會新生兒學組.新生兒黃疸診療原則的專家共識[J].中華兒科雜志,2001,16(8):501-501
陳海燕.茵梔黃口服液用于新生兒黃疸83例臨床分析[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2013,15(1):208-209
區(qū)曉毅.應用茵梔黃口服液聯(lián)合藍光照射療法治療新生兒黃疸的效果分析[J].當代醫(yī)藥論叢,2014,11(21):249-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