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智
摘? 要:韓國15世紀官方材料采用“旁點”描寫了漢語四聲的區(qū)別。從優(yōu)選論的角度來看,中世紀韓語漢字詞通過固定的旁點規(guī)則要盡量反映漢語本身的聲調特征,因此,旁點標記主要以限制輸出形變化的忠實制約被控制。值得關注的是,雖然韓文文獻的標記一直表現出與漢語的整齊對應,但是中世紀和近現代的標記具有相互沖突的制約條件及其層級排序,無法反映聲調特征和長度特征的轉換過程。
關鍵詞:語言接觸;聲調;優(yōu)選論;制約;旁點標記
目前,中韓學界對漢語、韓語之間的接觸進行了深入研究,成果相當豐富。不過,對韓語聲調及其與漢語聲調的接觸問題仍然存在不同意見,眾說紛紜。不少學者根據中世紀韓國文獻材料上的旁點標記和漢語四聲的對應,認為中世紀韓語已有聲調,還有人支持中古上聲字變?yōu)楝F代韓語的長音。問題在于,聲調是超音段層次的因素,相比于音段、音系,很難用特定的文字來反映聲調的本質特征。學者們對旁點標記的解釋也是見仁見智,所依據的材料很少,因此,后續(xù)研究往往會沿襲前人的成果,爭議不斷。有鑒于此,本文將突破現有研究的描寫性分析,而依據優(yōu)選論對漢韓聲調接觸問題進行解釋性分析。由此,我們可以以明確的標準和理論基礎彌補以往研究對漢韓聲調對應的主觀性解釋。
一、四聲區(qū)分與平仄對應
韓國15世紀官方材料描寫了漢語四聲的區(qū)別,并標注與此相應的旁點標記與音值特點。比如《訓民正音》是這樣描述與解釋的:“左加一點則去聲、二點則上聲、無則平聲、入聲加點同而促急。”(《訓民正音·例義篇》)“諺語平上去入,如?為弓而其聲平,
:?為石而其聲上,??為刀而其聲去,?為筆而其 聲入之類。”(《訓民正音·解例篇》)“平聲:安而和(春);上聲:和而舉(夏);去聲:舉而壯(秋);入聲:促而塞(冬)。”(《訓民正音·解例篇》)
上述表達盡管有點模糊,不過,據此可知,當時的學者已經認識到漢語有四聲的區(qū)別,并試圖將漢語聲調特征運用于韓語漢字音和韓語固有音。綜合中世紀的文獻來看,韓語漢字音和韓語固有音不是直接借用漢語的平上去入,而是按照一定規(guī)則重新安排漢語聲調??梢钥吹?,韓語漢字音的聲調標記已表現出整齊的對應,如表1所示:
據悉,中世紀學者們以塞音韻尾的急促特征來區(qū)別入聲字,而且除了一部分例外字外,上聲字和去聲字幾乎都標記為上聲字。由此可見,除了被認為音段成分的入聲字以外,漢語的平上去在韓語文獻材料上是以古代的平仄來區(qū)別平和上的,即二分化。不僅如此,我們在池錫永的《言文》(1909)和現代標準韓語的長短標記上,也可以看出一定的對應(如表2所示),盡管不像中世紀旁點標記那樣表現出整齊的對應。大體上來看,中古平聲字對應于短音,上聲字和去聲字對應于長音,由此可以看出,韓語在反映漢語聲調方面一直表現出以平仄二分的趨勢。
二、漢韓聲調對應的優(yōu)選論模型
(一)優(yōu)選論的核心思想
自生成音系學發(fā)展以來,共出現了兩次理論上的變革:一個是非線性音系學的出現,另一個是優(yōu)選論的發(fā)展。實際上生成音系學在設定底層形式方面仍舊存在抽象性和任意性的問題,Kissberth曾經提到 “共謀現象(conspiracy)”,他對在規(guī)則和表面形式之間的不符合對“底層形式→規(guī)則→表面形式”這一線性的導出方式提出了疑問。優(yōu)選論是為了彌補這些生成音系學的盲點,省略導出規(guī)則的過程,重視能夠得出最優(yōu)形式的制約條件。優(yōu)選論的核心在于“忠實制約條件(Faithfulness Constraints)”和“有標記制約條件(Markedness Constraints)”。每個語言具有語言普遍性的忠實制約和有標記制約,但這制約條件的層級排序有差異而呈現出各自不同的特定表層形式。即優(yōu)選論不會受限于語言類型差異,通過語言普遍性的制約條件和語言獨特性的層級排序,可以解釋不同語言的不同特點。
目前我們還不能確定是否能用旁點來標記韓語聲調的底層形式,同時也找不到能夠解釋韓語聲調問題的最適合的音系規(guī)則。因此,本文將運用優(yōu)選論對在非自然漢韓接觸中的聲調對應進行進一步的討論。
(二)旁點標記的優(yōu)選模型
對于韓國15世紀《訓民正音》《東國正韻》等主要官方文獻所體現出的旁點標記的規(guī)則對應,我們可以通過建立有關聲調特征的四階段忠實制約和有標記制約,導出優(yōu)選模型,具體如表3所示:
上述制約基本涉及到韻律特征,即聲調,而在音段層次上沒有造成任何影響。也就是說,無論全濁或全清,當時旁點標記主要根據中古漢音的聲調形式,以“平→平,上、去→上,入→去(漢→韓)”的方式一例對應?;诖?,本文首先以中古聲調音值為輸入形,建立能夠將其轉為平、上兩種輸出形的制約條件。
通過上述優(yōu)選模型可知,為保持輸入形和輸出形一致的三階段忠實制約起核心作用,都排在高層級,而只有一個有標記制約起程度最低的過濾作用。本文認為,盡管韓語漢字音不是跟中古漢語那樣區(qū)分平上入去四個聲調特征,但是中世紀韓文文獻材料的第一目的在于規(guī)范漢字的普及,即用韓文盡量反映漢字的原音。因此,對旁點標記的規(guī)則對應來說,我們還可以看出保持輸入形的忠實作用。
綜上,中世紀的旁點標記不但在表面上呈現出與漢語四聲的整齊對應,而且在理論上也呈現出韻律特征及其制約之間的忠實作用。換言之,中世紀韓文文獻按照編纂目的,不管漢語和固有語之間的類型差異,傾向于盡量反應中古聲調的原型。
(三)長短標記的優(yōu)選模型
不過,上述有規(guī)則性的旁點標記不久就發(fā)生了混亂,進入16世紀,在韓文文獻上全部消失。目前學界認為,韓語有一部分長短對立的非聲調語言,還有人支持中世紀韓語漢字音的上聲字變?yōu)楝F代韓語的長音。對于漢語聲調和韓語長短的關系,仍舊存在意見分歧。我們認為,近現代材料依然反映著一定的對應趨勢①,以此為基礎,本文再次建立相關的制約條件及其優(yōu)選模型,具體如表4所示:
表4? 長短標記的優(yōu)選模型
制約條件與排列層級:One-T/μ >> *H >> FT-BIN/CON >> *Lapse >> SPECIFY
(1)One-T/μ:A general prohibition on contours.(不允許曲折調)
(2)*H:No high tones.(不允許高調)
(3)FT-BIN/CON:Contour tones are placed in a long sound.(曲折調位于長音上)
(4)*Lapse:Avoid long low stretches.(不允許低調拉長)
(5)SPECIFY:A TBU must be associated with a tone.(載調單位必須與聲調連接)
優(yōu)選模型
長音聲標記模型:以“母(上聲)”為例
m u
∧
L H One-T/μ *H FT-BIN/CON *Lapse SPECIFY
(a)? m o
∧
L L *!
(b)? m o
∧
L H *! *
(c)? m o
∧
H L *! *
(d)? m o
∧
H H **!
?(e)m o :
∧
? ? **
(f)m o
|
L *! *
(g)m o
|
H * *! *
(h)m o
|
? *! *
因為按照優(yōu)選論的前提,不能局限輸入形,所以要通過找出一系列新的制約條件使輸入形可以對應于實際的輸出形。簡單來說,為了解釋漢語聲調和韓語長短的對應關系,我們需要建立把平上去入這四個聲調特征的輸入形轉為韓語長短特征的二元輸出形的制約條件。
首先,通過建立不允許出現有標記的曲折調和高調的“One-T/μ”制約和“*H”制約,可以把音高特征最小化,并限制音高對立的擴展性。其次,再建立在語言普遍原則的基礎上曲折調與長音相連的“FT-BIN/CON”制約以及不讓低調拉長的“*Lapse”制約。從這兩種長音相關的制約可以導出中古上聲、去聲與韓語長音對應的優(yōu)選模型。此外,盡管經過上述四個制約導出了最適形式,但仍需把載調單位與聲調成分連接的“SPECIFY”制約列在最低層級,由此也表示輸出形不必以與輸入形相同的音高特征來對應。換句話說,在韓語中載調單位即使不具有聲調,也能順利地導出最適合的形式。根據此模型,韓語漢字音的平聲、上聲各自和與之相應的短音、長音相對應。
綜上,漢語聲調與韓語長短標記的對應,與中世紀旁點標記的制約及其層級排序不同,只有一個忠實制約排在最低層級起次要作用,而以局限音高特征的有標記制約導出最適合的輸出形。也就是說,盡管15世紀有著要保持漢語輸入形的標記的趨勢,但是從16世紀到現在,韓語的標記傾向于通過有標記制約盡量排除與實際不符的聲調特征。
三、有關韓語聲調研究的反思
目前,不少學者依然堅持,中世紀單音節(jié)韓語漢字音中上聲字直接變?yōu)楝F代韓語的長音,與源于平聲字的短音相對立。但是他們忽視了中世紀為建立規(guī)范韓語漢字音的標記特點和近現代為如實反映韓語的標記特點的差異,而且沒有一定的特征標準和理論基礎,僅限于單純的現象描寫。
優(yōu)選論的忠實制約和有標記制約是相互矛盾的條件,有標記制約通過與忠實制約的沖突產生出某個語言的獨立特征。據此,盡管現代韓語的長音在表面上呈現出與韓語漢字音上聲字的對應,它們之間有著密切關系,但是從優(yōu)選論的角度來看,與中世紀的旁點標記不同,韓語長短標記通過有標記制約要盡量排除輸入形的漢語聲調特征,即漢語聲調特征和韓語長短特征相互沖突。因此,在理論上不可能出現聲調特征變?yōu)殚L短特征的轉換過程,而應該是在它們之間由于特定原因發(fā)生占優(yōu)勢的制約的變化。
總之,對漢語聲調來說,中世紀文獻根據忠實制約盡量保持輸入形和輸出形一致,要用韓文直接反映漢語的聲調特征,但是從16世紀起,有標記制約在導出表層形式方面起核心作用,而忠實制約排在最低層級,輸入形和輸出形很不一致。我們根據優(yōu)選論的基本原則和前提,即忠實制約和有標記制約的關系,可以推斷,雖然中世紀到現代,韓文文獻的標記一直表現出與漢語的整齊對應,即“平→平,上、去→上,入→去(漢→韓)”和“平→短、上→長”,但是中世紀和近現代的標記具有不同的制約條件及其層級排序,甚至該制約條件是相互沖突的。因此,前人根據旁點標記和長短標記的整齊對應,主張韓語的聲調特征變?yōu)殚L度特征在理論上是存在問題的,這只不過是對表面上的標記特點的簡單描寫而已。
本文運用優(yōu)選論對漢韓聲調對應問題進行了探討。首先,本文得出中世紀旁點標記的優(yōu)選模型:“MAX-T >> *DISASSOCIATE >> NOTRANS >> ALIGN-R(平,上,去)”、近現代長短標記的優(yōu)選模型:“One-T/μ >> *H >> FT-BIN/CON >> *Lapse >> SPECIFY”。由此可知,中世紀旁點標記通過忠實制約的作用盡量保持輸入形和輸出形一致,近現代長短標記則與中世紀旁點標記的制約及其層級排序不同,只有一個忠實制約排在最低層級起次要作用,而通過局限音高特征的有標記制約導出與輸入形不一致的輸出形。雖然中世紀到現代,韓文文獻的標記一直表現出與漢語的整齊對應,但是中世紀和近現代的標記具有相互沖突的制約條件與層級排序,即標記的本質特性有差異。因此,從優(yōu)選論的角度來看,無法出現聲調特征和長音特征的轉換過程,前人根據旁點標記和長短標記的整齊對應,主張韓語的聲調特征變?yōu)殚L度特征在理論上是存在問題的。
同時可以看出,實際上在漢韓聲調研究方面音系理論的應用研究是相當薄弱的。本文立足于優(yōu)選論理論,對漢韓聲調接觸問題進行了解釋性分析,盡管本文在文獻材料與客觀分析方面仍存在很多不足,但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描寫性分析的局限。筆者今后將彌補研究的遺憾之處,并期望在非自然語言接觸中的韻律特征研究方面作出自己的努力。
參考文獻:
[1]陳保亞.20世紀中國語言學方法論研究[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5.
[2]王洪君.漢語非線性音系學——漢語的音系格局與單字音(增訂版)[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
[3][韓]鄭麟趾等.訓民正音解例[M].韓國澗松美術館收藏版,1446.
[4][韓]崔世珍.訓蒙字會(東中本)[Z].韓國檀國大學校收藏版,1527.
[5][韓]池錫永.言文[Z].大韓皇城廣學書鋪,1909.
[6][韓]劉昌惇.李朝語辭典[Z].首爾:延世大學校出版部,1964.
[7][韓]民眾書林編輯部.漢韓大字典[Z].首爾:民眾書林,2015.
[8]Prince,A. & Smolensky,P.Optimality Theory: Constraint Interaction in Geverative Grammar[M].
New Brunswick,NJ:Rutgers University Center for Cognitive Science,1993.
[9] Yip,Moira.Tone[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