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榮日
【摘要】目前,我國校外教育培訓行業(yè)已形成龐大市場,但由于規(guī)范和監(jiān)管機制還不夠健全等原因,市場中存在魚龍混雜、亂象叢生、競爭無序等問題??梢詮姆煞ㄒ?guī)、監(jiān)管方式、行業(yè)協會等方面入手整頓和治理,營造健康有序的教育培訓市場。
【關鍵詞】教育培訓 亂象 高等教育 【中圖分類號】C913 【文獻標識碼】A
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fā)展和高等教育規(guī)模的不斷擴大,已逐步激發(fā)起整個社會對教育的熱情,同時催生和促進了校外教育培訓市場的發(fā)育和成長。獲得高層次和優(yōu)質的教育,已成為社會公眾的集體性期待和追求,但也可能演變成公眾的集體性焦慮和沖動。近十幾年來,我國社會日益龐大而魚龍混雜的校外教育培訓體系,就是這種集體性焦慮的最佳注解。部分校外教育培訓機構存在種種問題,許多記者和專家均以“亂象叢生”“野蠻成長”“唯利是圖、不擇手段”等字眼加以描述。
無證無照辦學。對于非學歷文化教育培訓機構,我國已有相關法律進行了嚴格規(guī)范。如《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就明確規(guī)定,教育培訓公司(營利性民辦學校)必須擁有培訓經營范圍的《營業(yè)執(zhí)照》和《辦學許可證》,方可從事教育培訓活動。但我國各省市均存在相當數量無證無照的教育培訓機構和“個人式培訓點”,這已成為最大的亂象。其中,“個人式培訓點”是指,一些在校任課老師或退休老師利用家庭或臨時租用的房間,在周末或寒暑假偷偷摸摸進行的小型有償輔導或補習活動,參加補習或輔導的學生人數,多則十幾人,少則三五人。這些“個人式培訓點”往往具有隱蔽性強、熟人圈子和學生規(guī)模小等特點,因而很難被發(fā)現和取締。
假證假照辦學。這類教育培訓機構,各地均時有所見。受到教育培訓市場的利益誘惑,但苦于辦證辦照難或為了逃避管制和稅收等,一些不法之徒就請人制作假證假照,并在相對比較偏僻或隱蔽的地方,“堂而皇之”地開辦教育培訓機構。
一證多點辦學又不備案。一些正規(guī)的教育培訓機構,為了快速占領市場或擴大市場份額及其他原因,常常進行一證多點辦學或跨區(qū)縣辦學,卻又不到教學區(qū)所屬的教育行政部門備案,這樣做往往有逃避屬地教育部門監(jiān)管和避稅之嫌。
“打擦邊球”。教育培訓機構“打擦邊球”的情況也比較普遍,而且多種多樣。最常見的是,“有照無證”或“有照有證”的教育培訓機構,擅自更改或擴大經營范圍和項目。一些原先注冊“文化咨詢公司”或“文化傳播公司”的機構,未經許可,卻從事學科類教育培訓活動;登記注冊為職業(yè)技能類或藝術類培訓班,卻開辦學科類教育培訓班等。這些“打擦邊球”的教育培訓機構的辦學往往十分“機動靈活”,一有風吹草動,他們就會關門或偃旗息鼓,風頭過后又會卷土重來,真正讓政府防不勝防。
弄虛作假。不少教育培訓機構為了吸引客戶和其他目的,均以“名校名師”執(zhí)教、通過某標準認證品質優(yōu)勝、“包過、包提高、包考上”、多少培訓生得到某某名?;蛎髮W錄取等廣告,進行虛假或夸張宣傳。這樣做,主要是迎合學生家長的首選口味:“名校名師”及“有望考上名校”。
惡性競爭。我國校外教育培訓機構規(guī)模十分龐大,市場價值驚人。如此誘人的巨大蛋糕,無疑會吸引大量社會上有證無證的個人和機構想方設法進入這一市場。因此,如果規(guī)范不足或監(jiān)管不力,就必然出現相互詆毀、惡性競爭等現象,其主要做法是:攻擊對手、低價競爭、同行挖人,其結果往往是兩敗俱傷。
培訓價格混亂或虛高。有關教育培訓機構爭議較大的事情之一,就是其項目價格。同樣是某類教育培訓,不同教育培訓機構的價格卻相差幾倍甚至幾十倍。如,一些具有壟斷地位的所謂龍頭培訓機構,一次雅思培訓班的價格可以高得驚人。因此,如何規(guī)制教育培訓價格,讓客戶覺得“付出有所得”,同時減輕學生家庭的經濟負擔,的確是值得認真研究的。
定位錯亂,名不副實。一些教育培訓機構登記為非營利性民辦教育機構,但卻像營利性公司一樣進行經營和運作。
經營不善,卷款跑路。由于經營不善、不當競爭及其他原因,一些不良教育培訓機構舉辦者在出現經營性虧損或難以維持機構生存或過于貪心時,會突然人去樓空、卷款跑路,既讓培訓機構的員工領不到應得的報酬,也給學生家長造成一定的經濟損失,多年來,這種情況屢見不鮮。
另外,不誠信不規(guī)范、“掛羊頭賣狗肉”、培訓班名稱混亂、培訓項目有名無實等,也是教育培訓市場存在的為人詬病的亂象。
從一些專家記者到普通百姓,一旦談起教育培訓機構亂象的危害,大多提及如下幾點:違背教育規(guī)律,提前教學、揠苗助長,強化應試教育,超綱教學、擾亂教學秩序等。這些說法均有一定的道理,但不能過于絕對,凡事應該一分為二。就如“強化應試教育”一說,筆者就不敢完全茍同。其原因,一是某些以應試為指向的教育培訓項目歷來是社會剛需,或說,他們之所以有市場,是因為大量家長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在各級各類考試中考出好成績,因而希望孩子通過培訓班的學習來提高包括考試在內的一些能力。事實上,在校外教育培訓項目中,除了一些典型的職業(yè)技能類、體育類、文化藝術類和業(yè)余興趣愛好類等不以考試為目的接受培訓或輔導外,其他學科教育類(如語文、數學、英語等)、某些特殊的競技類和文藝類培訓項目(如鋼琴、圍棋等級考試),如果不能以考試為指向進行教育培訓或補習或輔導(這三個概念其實不同),那么,這類教育培訓機構就基本上沒有存在的必要,或至少沒有多大市場價值。這樣做,不僅會讓此類教育培訓機構怨聲載道甚至無法生存,而且也會遭到學生家長的強烈反對。二是,這樣做有點“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之嫌。在應試教育依然大行其道之時,或說在各層級的升學考評依然以各科學習成績?yōu)橹饕罁漠斚拢瑓s不允許校外培訓機構進行以促進和提高包括考試能力在內的一些培訓項目,于理于情,都是說不過去的。當然,在這一方面,政府可以進行適當引導和規(guī)范。下面,筆者簡要談談教育培訓機構亂象可能導致的一些危害:
誤人子弟。在教育培訓市場中,一些無資質、低師資水平、弄虛作假及打擦邊球的教育培訓機構,其最大的危害就是誤人子弟。國家之所以要大力整治教育培訓市場,其最根本的目的就是不讓這些不良機構誤人子弟。每個人的青春都是十分寶貴的,而且一去不復返。這是一段精力充沛、記憶力強因而最適合學習和提高自己的人生階段,如果青少年在這一階段被不良教育培訓機構耽誤而浪費年華,將可能對其一生產生很大的不良影響。因此,教育培訓機構不應該只盯著經濟利益,還應該有社會責任擔當的胸懷,或能夠把教育培訓活動的教育性、公益性和私益性三者有機結合起來。
騙人錢財。一些管理不善、無證無照、缺乏長遠發(fā)展規(guī)劃、居心不良或唯利是圖的教育培訓機構,可能會不顧及客戶的基本權益,在遇到機構經營性困境或其他某些原因時,一夜跑路,席卷余款而逃,這不僅是誤人子弟,還是騙人錢財的違法行為。
擾亂市場秩序。一些存在惡性競爭、無證無照或假證假照的教育培訓機構,其最大的危害往往是制造市場混亂,助推培訓價格虛高,甚至會綁架其他同類機構進行違規(guī)的教育培訓活動。因而這些機構時常是教育培訓市場的一個個毒瘤,應該加以強力管制或鏟除。
逃避監(jiān)管、逃稅漏稅。一些一證多點辦學不備案、個人式培訓點、假證假照等的教育培訓機構,其主要目的是逃避政府監(jiān)管和逃稅漏稅,應該堅決取締,并給予當事人嚴厲的懲處。
此外,其他一些危害,比如加重中小學生課外負擔;高報酬誘惑一些學校在職教師任教,使其不能安心本職工作,甚至出現“課上不講培訓講”等不良行為,已有許多分析,在此也不贅述。
提起教育培訓機構亂象的治理之策,真是眾說紛紜,莫衷一是,不少學者也提出了許多比較中肯或切中要害的觀點。國家針對校外教育培訓機構“亂收費”“增加學生課外負擔”“無序競爭”等問題,出臺了一系列政策。2018年2月,教育部辦公廳等四部門聯合頒發(fā)《關于切實減輕中小學生課外負擔開展校外培訓機構專項治理行動的通知》,聚焦校外教育培訓的六大亂象,特別是針對“存在重大安全隱患”“無證無照”等不規(guī)范、缺資質的校外教育培訓機構,提出了限期整改或停止辦學的嚴厲治理措施,被認為“史上最嚴”;2018年8月,國務院辦公廳頒布《關于規(guī)范校外培訓機構發(fā)展的意見》;隨后,教育部辦公廳又頒發(fā)《關于切實做好校外培訓機構專項治理整改工作的通知》;2019年7月,教育部等六部門發(fā)布《關于規(guī)范校外線上培訓的實施意見》。至此,線上線下的校外培訓機構都有相關政策進行規(guī)范。筆者認為,除了以上這些治理政策外,或許還可以采取如下一些治理辦法:
制定《校外教育培訓機構運行管理條例》。隨著社會的進步和國家的發(fā)展,人們對教育的需求將不斷多樣化和多層次化,這就必然要求校外教育培訓機構進一步發(fā)展壯大,盡快形成健康有序的教育培訓市場。對于如此龐大的市場,不能僅僅依靠制度安排,而應該上升到法律的高度,才能達到目的。因為與法律相比,政策的規(guī)范力、約束力和懲戒力均相對較弱。因此,建議盡早制定《校外教育培訓機構運行管理條例》,把教育培訓各利益相關者的權責關系等用法的形式明確和規(guī)范下來。
集中審批、簡化手續(xù)、聯合監(jiān)管。一般而言,教育培訓機構可以分為職業(yè)技能類和文化教育類,前者由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部門審批和監(jiān)管,后者則歸教育行政部門審批監(jiān)管,但兩者都要取得辦學許可證,而且根據民辦教育分類管理辦法,兩類均可自愿選擇注冊營利性或非營利性機構。不同性質的機構在單位登記、稅收、清償債務后的剩余財產分配等方面都有所不同,因此可能涉及教育、衛(wèi)生、消防、工商、民政等部門,非常復雜。建議國家研究制訂集中審批、簡化手續(xù)和聯合監(jiān)管等政策措施,特別是應該建立多部門聯合執(zhí)法隊伍,共同監(jiān)管和維持教育培訓市場的運行秩序。
建立同業(yè)聯合會,并指導設立行業(yè)自律準則。建議各地政府鼓勵和引導本地教育培訓機構成立同業(yè)聯合會,并指導他們設立行為自律準則,這可能是治理教育培訓亂象的重要舉措之一。
嚴格規(guī)范核心要素,但要適當降低準入門檻。絕大多數學者都認為應該提高校外教育培訓機構的準入門檻,只讓優(yōu)質社會資本涉足這一領域,只有這樣才能規(guī)范市場,減少亂象。其實不然,目前有合法資質的教育培訓機構占比較低,準入條件嚴苛和手續(xù)繁瑣可能是重要原因。如果不顧現實,還是執(zhí)行很高的準入門檻,甚至還要繼續(xù)提高門檻,就會把大量民間資本阻擋在教育培訓的大門之外,這會造成兩種不良后果:一是在巨大利益面前,一些個人或機構由于難以取得合法合規(guī)的營業(yè)資質,就會設法打擦邊球或進行證照不全的培訓活動;二是那些少數進入門檻的教育培訓機構,很可能會把控教育培訓市場,恣意操控價格,并逐步形成行業(yè)壟斷,這將使教育培訓價格飛漲,最終必將損害民眾利益,而這,又會成為政策治理的一個新難點。因此,不僅不能提高準入門檻,還應該適當降低門檻。但在降低門檻的同時,應該對師資、基本辦學條件等一些核心要素進行嚴格規(guī)范。
開辦和擴充公益性教育培訓或補習機構。各地政府可以設立公益性助學專項基金,以支持和資助公立中小學校開辦公益性培訓或補習或輔導班,這既可以解決“三點半”難題,又可以借助學校的師資和條件幫助有需要的學生提高學習能力。學校不收取任何培訓費,只需要給相關老師提供合理的報酬。如果這種班開得好,既可以減輕學生家庭的經濟負擔,又可以滿足部分學生的學習或補習需求,同時也可以讓有能力和精力的教師取得較多的合法收入。當然,這些做法應當先進行摸索和研究,而且在實行時必須嚴格加以規(guī)范。
(作者為復旦大學高等教育研究所教授、博導)
【參考文獻】
①祁占勇等:《21世紀以來我國校外培訓機構治理政策的演進歷程與理性選擇》,《中國教育學刊》,2019年第6期。
②李曼、劉熙:《民辦教育培訓機構的治理困境與政策應對》,《中國教育學刊》,2018年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