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艾霖
一位莫肯族婦女和兩艘載滿了各種生活用品的船只。船是莫肯人的棲身之所,一條小船就是一個家
傍晚的大雨中,一位身著雨衣的少年正在從海邊返回住處的路上
沿著泰國的西南海岸線坐船行駛約60公里,便可以到達與普吉島隔海相望的蘭塔島,這里藏著一個古樸、粗獷而神秘的島民村落,他們是原始的海洋游牧民族,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世世代代與海洋為伍,拒絕被城市或農(nóng)耕居民同化。
在泰語中,他們被稱為“Chao Ley”,意為海上吉普賽人?!昂I霞召惾恕庇凶约旱恼Z言,按照差異化的生活習慣和社交范圍還被分為五個支系,其中生活在蘭塔島密布的紅樹林深處的這一村落島民,被稱為“莫肯人”(Moken)?!澳稀币辉~源于莫肯人的語言,意為“浸在海里”。
傳統(tǒng)的海上吉普賽人以船為家,在安達曼海上生活的幾個世紀中,主要以捕撈魚蝦和潛水采集珍珠為生,雨季時上岸用棕櫚葉臨時搭建竹屋居住——他們會隨著季節(jié)的不同和潮汐、水溫的變化變更捕撈點,住處也隨著捕撈點的變更隨時遷移,“逐水而居,靠海吃海”。一旦海灣資源用盡,他們將會再次遷徙,給大自然時間去自我修復。
最初,大多數(shù)的莫肯人沒有國籍,也沒有身份證,被泰國政府認為是穿越國境的偷渡者和流浪人,不承認其居民身份,他們的很多行動都受到極大限制。在莫肯人口口相傳的說法中,他們原來居住于馬六甲海域附近,由于受到馬來人的壓迫,也為了避免成為暹羅人、緬甸人攻擊的目標,他們沿海路北上謀生。但是,北方也沒有立足之地,于是過著漂泊的海上流浪生活。或許正因此,與自然契合的時間久了,他們自然擁有了感知危險的敏銳嗅覺,探索出了與自然默契的生存方式。
莫肯人是天生的潛水能手,擁有相當好的水下視力,甚至能控制身體在水下的耗氧量,在裸潛時能夠比正常人在水下多待一倍以上的時間。他們保持著最原始的潛水方式,可以不借助任何現(xiàn)代裝備而輕松潛入水下八至十米深處采集珍珠、牡蠣和海參;在腰上綁上石頭后,他們可以屏住呼吸下潛到水下二三十米。
不出海時,莫肯人就在近岸處的陸地活動,他們居住的房子被稱為“卡邦”(Kabang),是一種自給式的船屋,既是交通工具,也是生活起居場所。盡管如今的莫肯孩子并不像他們的父母一樣從小在卡邦船上成長,而是在陸地長大,但潛水的技能仿佛天賦一般遺傳了下來。
隨著現(xiàn)代文明的滲透,很多人來到這里旅游參觀,他們也都表示歡迎,不會拒絕外人拍照。他們有屬于自己種族的語言,無法與游客過多寒暄,通常的交流停留在“互相確認眼神”和手語比劃的層面。
莫肯人一向自給自足,很少接觸到錢,錢一般來自游客,他們有時會在這里買魚或是手工藝品,而生活所需的物品通常是以貝殼、牡蠣等漁獲來換取。在與馬來人和馬來半島華人的交往中,莫肯人對其先進技術(shù)產(chǎn)生了極大興趣,學會了用海產(chǎn)交換大米、雞蛋、糖果、鍋、壺、漁網(wǎng)、潛水眼鏡或煙草。2004年,安達曼海曾遭遇大海嘯的襲擊,泰國、新加坡、馬來西亞和印尼蒙受了巨大的經(jīng)濟損失,沿海地區(qū)居民溺亡、失蹤事故比比皆是。莫肯人對于海洋的敏銳直覺告訴他們,“海嘯就要來了。”他們奇跡般地安全渡過了那次災難,盡管居住地被海嘯吞噬、房屋設(shè)施盡毀,但沒有一例人員傷亡事件。
海嘯之后,緬甸和泰國當局要求莫肯人到陸地上生活,他們被迫面對現(xiàn)代社會帶來的種種威脅:外來文化的侵蝕、商業(yè)捕魚、大規(guī)模旅游等。援助和發(fā)展同時也加速了對莫肯文化的影響,如今,甚至連卡邦船這一傳統(tǒng)的造船手藝也有失傳的可能。
村莊重建過程中,政府要求莫肯人把房子建得離海岸越遠越好,但是莫肯人建造的房屋卻越來越接近海岸。如今,他們一年四季都住在海邊的吊腳樓里,面朝大海,也面對不確定的未來。
一位莫肯族老人端坐于船頭,不知道在思考什么
一位生產(chǎn)不久尚未恢復身材的吉普賽主婦,剛剛給嬰兒喂食結(jié)束。近似“抹胸”的服裝造型是莫肯族婦女的常見搭配
莫肯人崇拜精靈,認為自然界的一切都受精靈支配。為祈求精靈保護便設(shè)置供物以表敬意,其中菜、貝、雞、米等食物是主要供品。在他們舉行的許多儀式中,大米是必不可少的,被列為上等食物
一位戴著墨鏡的老人坐在樹下歇息,他被尊為族中長老
兩位莫肯族少年正準備帶著這艘新船首次下海,船上的鮮花是它的新生禮
莫肯人信奉靈魂居住在森林里,在伐木之前會默默祈禱,請求樹的精靈許可
一對夫妻,妻子在修補漁
一位七八歲的小女孩剛剛洗完澡,赤裸著身
建在海邊的住處,一艘卡邦船,一只狗,便構(gòu)成了島民生活的重心
祈禱儀式結(jié)束后,青年們喝酒慶祝,村中隨處可見漁網(wǎng)和舊輪胎
莫肯人有夜釣的習慣,往往相約前去垂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