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威丞
【關鍵詞】 幼兒;行為習慣;培養(yǎng);方法
【中圖分類號】 G61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9)16—0192—01
一、加強語言教學
根據對《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的分析可了解到,之所以開展語言活動,其主要的目的是提升幼兒運用語言交往的積極性,讓幼兒可以禮貌待人,將自己的想法與經驗告訴身邊的人,并傾聽他人的講話。比如,在進行繪本教學的時候,可以讓幼兒在教師的幫助下了解繪本中的內容。繪本《大熊的擁抱節(jié)》主要講的是森林城開辦了擁抱節(jié),大熊想和其他朋友擁抱,想要交更多的朋友。但是為什么大熊卻哭了呢?為提高幼兒的興趣,教師可以通過播放PPT的方式讓幼兒學會觀察,讓幼兒對故事內容加以思考,真正做到層層遞進,環(huán)環(huán)相扣。這樣不僅可以讓幼兒掌握故事的情節(jié),并且還能夠進一步鍛煉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讓幼兒通過學習能夠了解在日常生活與學習中不可以欺負他人,要學會助人為樂,這樣才能受到其他小朋友的贊美,收獲更多的新朋友。當然,為進一步加深印象,還可采取角色扮演的方式,讓幼兒了解為什么其他動物不喜歡與大熊擁抱:因為大熊經常揪袋鼠的尾巴,偷吃小白兔的胡蘿卜。通過講解幼兒可以了解到大熊的這種做法是不正確的,在學習中要杜絕這一現象的發(fā)生。
當然,通過語言教學,還可以讓幼兒學會更多的知識。其中兒歌便是最具代表性的一種方式,比如兒歌:爸爸媽媽去上班,我上幼兒園,不哭不鬧起得早,見到老師問聲好。通過背誦兒歌,可以讓幼兒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二、加強社會健康活動
加強社會健康活動主要的目的是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队變簣@教育指導綱要》明確指出,要讓幼兒適應幼兒園的生活,培養(yǎng)幼兒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以及衛(wèi)生習慣,使其知道自我保護,并積極參與體育活動。因此加強社會健康活動是現階段培養(yǎng)幼兒養(yǎng)成良好衛(wèi)生習慣的重要渠道。比如,在教學中開展社會活動教學時,幼兒教師可拿出一個蘋果,告訴幼兒如果想要吃蘋果,那么需要先洗手。要是不洗手,細菌就會進入肚子,讓幼兒明白吃東西之前要先洗手。除此之外,還可以在各項教學活動中貫穿飯前便后要洗手、早晚刷牙等等,在潛移默化中促使幼兒養(yǎng)成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
三、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
情境創(chuàng)設主要是指通過聲像、模擬表演的方式營造氛圍,這是一種較為新穎的教學方式。實踐證明創(chuàng)設情境能夠進一步調動幼兒的感情,并培養(yǎng)幼兒樹立正確的觀念,且在培養(yǎng)幼兒想象力以及創(chuàng)造性思維方面具有推動作用。比如,在學習“小貓釣魚”時,幼兒教師先播放動畫片后提問:“動畫片主要講的什么內容?在第一次釣魚的時候誰來了?蜻蜓是什么樣子的?在第二次釣魚的時候看到了什么?貓哥哥怎樣和貓弟弟說話?”通過一連串的問題,可以讓幼兒對故事的內容有所掌握,并且在教師的指導下幼兒會明白在做任何事情的時候要一心一意,不可以三心二意。與此同時,幼兒教師還需要為幼兒創(chuàng)設情境,比如可讓幼兒佩戴小貓的帽子或者耳朵、蜻蜓的翅膀等扮演故事中的小動物,而教師則扮演貓媽媽,帶領著小貓去釣魚。在情境創(chuàng)設的過程中,教師則要遵循原則,并告訴幼兒要一心一意去做一件事情。
四、加強藝術組織活動
藝術是幼兒的另外一種表達情感的方式。在幼兒教學中,游戲占據了主要的地位,其中如果幼兒能夠在游戲中保持愉快的心情,并且思維活躍,那么可以提高其自身的知識接受能力。還有一點是在游戲的過程中,幼兒能夠對各項因素加以分析,了解到人與人之間所存在的關系。比如,在學習歌曲《好朋友》的時候,里面涉及的歌曲“你幫我梳梳頭,我?guī)湍憧奂~扣”,教師可通過游戲或運用表演歌曲的方式讓幼兒對朋友的含義加以了解。此外,幼兒還需要在課堂中進一步發(fā)揮自主性,這樣不僅可以讓幼兒真正感受到藝術之美,并且還可以通過游戲體會到藝術學習帶來的樂趣。正是這種寓教于樂的方式,能夠讓幼兒真正在玩耍中學習,在學習中玩耍,并建立正確的觀念與行為。再如在開展藝術活動的時候,需要做好準備環(huán)節(jié)。其中幼兒教師需要根據幼兒喜歡模仿的特點將日常生活動作創(chuàng)編成律動,這樣可讓幼兒真正感受到律動所帶來的樂趣。另外,還需要在相關的音樂教學中讓幼兒體會藝術所帶來的魅力。
編輯:王金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