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斌
重陽佳節(jié)之際,上海市民政局發(fā)布2019年上海百歲壽星榜,112歲的徐素珍老人(女)成為上海最高齡的老壽星。截至2019年9月30日,上海百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已達到2657人,其中男性占25%、女性占75%;99歲“準百歲壽星”,共有1818人。此外,截至2018年底,上海9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13.26萬人,比上年增加近1.26萬人。
截至2018年底,上海戶籍人口1463.61萬人(常住人口為2423.78萬人),可推算得知上海每10萬戶籍人口中有百歲及以上老年人約為18.2人(按常住人口計算則為11人)。這個數(shù)據(jù)國內一般以戶籍人口為分母,有它的道理,因為外來常住人口一般以較年輕的工作者為主,對人口凈流入地區(qū)來說,以常住人口為分母容易造成對這一指標的低估。這一指標與預期壽命是高度正相關的。2018年上海市戶籍人口預期壽命達83.63歲,為內地各省份、各城市之首,可謂內地最長壽的城市。
當然,如果考慮全中國,那最長壽的城市是香港,2018年預期壽命達到87.6歲。2016年香港百歲及以上老人約為3800人,香港才七百多萬人,每10萬人百歲及以上老年人占比約為上海的三倍,讓內地一些地方自吹自擂的“長壽之鄉(xiāng)”瞠乎其后。
最近,山東省也公布了百歲及以上老人人數(shù),為6491人,考慮到山東省戶籍人口與常住人口都是過億的,每10萬人中百歲及以上老年人的人數(shù)只有上海的1/3。2018年山東省戶籍人口預期壽命達78.66歲,比中國平均水平(77歲)略高,比上海短了約5歲。
那么,影響一個地方預期壽命與每10萬人百歲及以上老年人占比高低的主要因素是什么?答案很簡單:經(jīng)濟發(fā)展水平,可以籠統(tǒng)地用人均可支配收入或人均GDP指標來衡量。
如果進一步分析,可以分解為三個權重依次遞減的三個因素。第一是營養(yǎng)水平,可以用人均肉食或蛋白質攝入量等指標來衡量。這主要是由經(jīng)濟發(fā)展水平?jīng)Q定的,這一因素是預期壽命增長的主要因素。第二是公共衛(wèi)生與預防醫(yī)學,包括清潔的水源與自來水、疫苗與傳染病防控等,這一因素是剔除營養(yǎng)水平之后的重要因素。第三是一般的治療醫(yī)學、對各種疾病診斷與治療技術的進步。后兩個因素與經(jīng)濟發(fā)展水平也有高度的相關性。
我們看一下人均GDP指標,2018年內地各省份人均GDP,排名第一是北京,第二是上海,預期壽命北京僅次于上海;山東省排名第11位,也是處于比平均略高的位置。經(jīng)濟發(fā)展水平高了,人均肉食攝入量、公共衛(wèi)生水平與醫(yī)療水平等也會水漲船高。
以上講的似乎是常識,但隱含著很深刻的含義。譬如說,不少人認為大城市空氣污染很厲害、交通堵塞、擁擠、居住面積小、競爭壓力大,不利于健康與長壽,應該去小城市、城鎮(zhèn)甚至農(nóng)村發(fā)展。財務自由者無論怎么選擇都可以,但對一般人而言,更高的可支配收入才意味著更好的生活與更長的壽命。
也譬如說,不少人認為山清水秀、空氣宜人的鄉(xiāng)村才有利于長壽。這對財富自由者有道理,不過對絕大多數(shù)普通人可不一定適用。迎合這種心理,各地炮制出不少“長壽之鄉(xiāng)”,但正要較起真來,論預期壽命也好,論每10萬人百歲及以上老年人占比也好,恐怕沒有一個地方能比得上香港或上海的。香港與上海成為長壽之城,顯然不是因為它們的空氣好、水好,但獨特的地理位置與稟賦造就了這些城市的繁榮,長壽只不過是經(jīng)濟繁榮的一個副產(chǎn)品而已。
當然,對個人來說,要健康長壽,除了要爭取好的收入之外,合理的膳食營養(yǎng)、定期鍛煉、健康檢查與好的心態(tài)等都是必要的。努力重要,接受自我同樣重要,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一些人比另一些人更長壽,或是基因優(yōu)秀,或是幸運,對此不怨天尤人、心態(tài)平和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