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陳洪綬的繪畫風格與晚明裝飾藝術

2019-10-17 08:17
藝術設計研究 2019年3期
關鍵詞:陳洪綬形體裝飾

樊 燁

園林、戲曲與工藝品,構筑了晚明時期引人注目的城市文化生活景觀。①新的文化形式既從傳統(tǒng)繪畫中汲取靈感,又深刻地影響了后者。陳洪綬(1599~1652)的繪畫尤其是人物畫,為這種影響提供了生動的證明。然而,裝飾藝術對陳洪綬繪畫的影響,長久以來為學界所遠遠低估。筆者認為,陳洪綬的繪畫風格與晚明裝飾藝術的關系,是理解其繪畫風格,包括其形成動因及歷史意涵的關鍵環(huán)節(jié),有必要專門拈出這一議題并給予具體探討。

一、被遮蔽的議題

在清代,已有論者注意到陳洪綬繪畫中裝飾性技巧的運用,如清初詩人施閏章(1619~1683)稱賞陳洪綬的繪畫為“雕鏤瑣屑窮纖芥”②;清中葉的畫論家方薰(1736~1799)以“落墨賦色,精意毫發(fā)”“極刻剝巧妙”③表達了相近的觀看體驗。“精”“巧”固然令人聯(lián)想到明清時期關于工藝品的品評語匯,“瑣屑”和“刻剝”“窮”和“極”則在更為幽微的層面上,暗示了陳洪綬繪畫中一種超越再現(xiàn)需要的形式追求,及由此而來的對于觀者感官的挑戰(zhàn)和吸引。

對陳洪綬繪畫與裝飾品關系的看法,實為清初文人判定陳洪綬畫史地位時一隱性的分界點。持貶抑態(tài)度者如畫家惲壽平(1633~1690)稱:“陳待詔摹王叔明亦有致,畫云用細勾,太刻畫耳!”“待詔寫生雖極工整,猶有士氣,……然視白石、白陽隨筆點染得生動之趣,又隔一塵 矣?!雹茉趷聊咸锟磥?,“細勾”和“點染”的技法隱含著“工整”和“士氣”的階層意味,“刻畫”一詞,更直觀地道出了對“畫”淪于“刻”的警惕。

與此相對的聲音,來自鑒藏家、藝術史家周亮工(1612~1672)。針對有關陳洪綬繪畫“怪誕”“杜撰”“耳目近玩”的時評,周亮工拈出“古”的范疇與之相抗:以“古法”駁斥“杜撰”,以“高古奇駭”否認“耳目近玩”。⑤他的書寫為陳洪綬畫史地位的經(jīng)典化提供了理論支持,并成功地將清代批評界的目光,由“工”引向了“古”。饒有趣味的是,周亮工與惲南田的具體判斷雖然異調(diào),但對繪畫須有別于玩好之物卻抱有共識。基于士人階層的傳統(tǒng)畫論立場,決定了陳洪綬的繪畫風格與裝飾藝術的關系,難以得到嚴肅、正面的討論。

圖1:圓腳櫥柜,17世紀早期,黃花梨,明尼阿波利斯藝術學院

圖2:《屈子行吟圖》,陳洪綬,1616年,《楚辭述注》(1638年刊)插圖

清代文人批評傳統(tǒng)與20世紀新興木刻運動的合流,形塑了中國學者開展陳洪綬研究的現(xiàn)代格局。版畫研究作為一重要的新視點,雖然在半個多世紀以來,經(jīng)歷了政治化、審美化和商業(yè)化等多個闡釋階段,包含的核心觀點卻一以貫之,即往往把陳洪綬“高古奇駭”的繪畫風格,歸為借鑒晚明版畫藝術的結果。

版畫研究的角度雖有其特定價值,但也形成了新的遮蔽:其一,基于線刻的圖式化手法并非版畫藝術的專利,也廣泛運用于晚明工藝品中;其二,版畫研究雖涉及器物圖譜,乃至晚明玩物文化,但以圖譜代物品的研究傾向,難以揭示圖繪形式與物品文化的深層互動;其三,版畫研究的單一視角,難以完全解釋陳洪綬的繪畫風格,特別是形諸紙絹的作品。

因此,我們亟須將研究的視野從版畫拓展至裝飾藝術,同時,說明裝飾藝術和繪畫傳統(tǒng)在陳洪綬藝術中的作用關系。這將引領我們再次回到清初文人的爭論現(xiàn)場,面對處于爭論兩端的核心概念:裝飾藝術(“近玩”)與繪畫傳統(tǒng)(“古法”),并嘗試在現(xiàn)代學術的語境下,重新闡明這一議題。對此,著名中國藝術史家方聞先生(Wen C. Fang,1930~2018)曾以其精到的風格分析,作出富于啟發(fā)的探索:關于陳洪綬藝術的一個顯著事實,是善于借鑒工藝品,如版畫、織錦、漆器和陶瓷裝飾品的傳統(tǒng)和形式,通過賦予這些形式以新的生命和情感,將它們轉(zhuǎn)化為極具表現(xiàn)力的風格。⑥而陳洪綬對古代畫家的臨摹,是“將其范本,不少為石刻藝術,僅僅視為可夸張、轉(zhuǎn)化為新的表現(xiàn)性形象的線性圖案”⑦。由于方先生著重從畫史內(nèi)部梳理圖式化風格的發(fā)展,關注的似僅為裝飾藝術的圖繪資源,而非作為物質(zhì)整體的裝飾藝術。

然而,若我們深入陳洪綬身處的社會文化環(huán)境,會發(fā)現(xiàn)晚明文人對裝飾藝術的欣賞,不只是平面的,視覺的,更以訴諸多個角度,多重感官為特征。換言之,裝飾藝術是以物質(zhì)實體的方式,積極參與著晚明文人的生活構建。本文認為,陳洪綬“高古奇駭”的繪畫風格,實源于他對晚明裝飾藝術的創(chuàng)造性轉(zhuǎn)化;在此,裝飾藝術是作為物質(zhì)實體,來呈示其動人價值的??梢哉f,對裝飾藝術的借鑒,構成了陳洪綬繪畫風格的結構性基礎;傳統(tǒng)的繪畫技法,乃是作為獨特而豐富的裝飾資源,運用于此裝飾性結構之中。

美國學者喬迅(Jonathan Hay)將裝飾藝術視為兩個要素的結合:裝飾藝術的物質(zhì)形體(“裝”)和裝飾藝術的表面裝飾(“飾”);不同的裝飾品又可組合為“物境”。⑧可以說,對裝飾藝術中這三個范疇的轉(zhuǎn)化,分別形塑了陳洪綬繪畫的夸張造型、裝飾性畫法和精審構圖,下文將對這三個方面展開具體討論。

二、體與勢:裝飾藝術的物質(zhì)形體與陳洪綬的夸張造型

對體量和動勢的強調(diào),構成了晚明三維工藝品的重要特征;這些三維工藝品,包含器物和雕像等。陳洪綬傾向于把自然界的物象,當作裝飾藝術中的物質(zhì)形體來進行塑造,從而借助晚明器物和雕像的裝飾理念,更新繪畫藝術的造型語言。

1、器物:形體—動勢

對于器物形體不同部位的強調(diào),會使工藝品呈現(xiàn)出相異的動勢。通過訴諸形體的動勢,而引發(fā)觀者直觀的視覺—心理觸動,并植入與自然或文學相關聯(lián)的隱喻,是晚明裝飾藝術制造趣味的重要手段。

(1)上升。向上收窄的物品形體(圖1)可以呈現(xiàn)上升的動勢。陳洪綬的《屈子行吟圖》(圖2)中尖峭如錐的人物造型,便是運用類似的裝飾原則,表現(xiàn)屈原孤潔的精神追求。造型上方瘦削憔悴的面容所象征的現(xiàn)實,與下方寬廣磊落的衣袖所象征的理想,在畫家一收一放、一輕一重的夸張和對比中,匯聚為人物身上一種戲劇化的張力。陳洪綬亦常采用上升的“形體—動勢”,表現(xiàn)體態(tài)輕盈的侍女形象。

(2)外擴。外擴的動勢是對形體中部區(qū)域的強調(diào)。在晚明流行的酒壺(圖3)和茶壺式樣中,猶如瓠瓜的圓潤腹部往往能賦予器物一種出人意表的拙態(tài)。類似的手法在陳洪綬壯年的人物畫中運用廣泛。以故宮博物院藏《楊升庵簪花圖》(圖4)為例,陳洪綬對楊慎形體的夸張?zhí)幚?,作為與酒壺的互文,成為對其人縱酒的一種隱喻;形體引發(fā)的對銅鐘的聯(lián)想,又使主人公的放縱具有了英雄失路的況味。

(3)下沉。在晚明文人生活中舉足輕重的的香爐,突出的是一種重心下沉的動勢。其形態(tài)和功能,則令人聯(lián)想到焚香靜坐的文士。⑨陳洪綬晚年繪畫中的器物如盛酒器,傾向于這種穩(wěn)實的造型,人物坐像尤其是涉及佛教的坐像,亦多強調(diào)下沉之勢,可以晚年佳構《南生魯四樂圖》卷之“逃禪”像(圖5)為例。

(4)傾斜。大多數(shù)器物具有對稱的特征,極少數(shù)器物會以非對稱的形體,營造傾斜的動勢,如刊印于晚明的“漢瓠壺”⑩(圖6)所示。陳洪綬繪于1630年代的《醉愁像》(圖7),便著意以此傾斜的動勢,表現(xiàn)人物身心的失衡。

2、雕像:形體—物象

(1)內(nèi)收的形體。晚明的雕像,往往以內(nèi)收的形體追求簡潔的輪廓;這一源于漢代的裝飾手法,?迎合了晚明文人好古的趣味和把玩的心理。在中年小品《花鳥冊》中,陳洪綬通過對軟玉雕像(圖8)的戲仿,為筆下的白頭翁(圖9)賦予了一種可愛、可親的玩賞性。

(2)交叉的動勢。晚明的人物雕像善于以內(nèi)收的形體和交叉的動勢,制造一種內(nèi)部的張力。坐像多取四肢向中心聚攏之勢,立像(圖10)一般圍繞身體、衣擺的方向做文章。陳洪綬對此類坐像和立像的二維轉(zhuǎn)化,可分別以《醉愁像》(圖7)和《陶淵明故事圖》卷之“歸去”像為代表。

(3)背身的觸動。在晚明玩物文化的語境中,物質(zhì)形體的背部含有對正面的強烈暗示。觀看經(jīng)驗的延續(xù)性和繪畫媒介的特殊性,使“背身”在進入繪畫后,構成一種特殊的觀看張力?;蚴腔谶@一觀看的邏輯,“背身”在陳洪綬的人物畫中(圖11),擺脫了其在傳統(tǒng)畫史中的邊緣位置,成為一種醒目的表現(xiàn)手法。

圖3:酒壺,約萬歷間(1573~1620) ,景德鎮(zhèn)瓷器,上海博物館

圖4:《楊升庵簪花圖》軸(局部),陳洪綬,約1630年代,絹本,故宮博物院

圖5:《南生魯四樂圖》卷之“逃禪”(局部),陳洪綬,1649年,絹本,蘇黎世里特貝格博物館

3、小結

無論是器物形體對物象的模仿,或雕像輪廓向器物的靠攏,“變形”已成為晚明三維工藝品中重要而普遍的裝飾理念和手法。陳洪綬獨樹一幟的“變形”畫風并非無源之水,而是晚明流行的裝飾理念在繪畫中的呈現(xiàn)。

清代學者對陳洪綬繪畫風格的看法,如“詭形奇狀”“奇形怪狀”?之“怪誕”說,“巉古環(huán)瑋”“軀干偉岸”“超拔磊落”?之“氣勢”說,及“淵雅靜穆”?之“靜穆”說,雖涉及美學評價,但皆有其形式上的淵源,概而言之,乃陳洪綬將物質(zhì)形體的裝飾語匯,轉(zhuǎn)化為繪畫造型的自然結果。

三、巧與趣:裝飾藝術的表面裝飾與陳洪綬的裝飾性畫法

陳洪綬對裝飾藝術的借鑒,除包含物質(zhì)形體的面向,還包含表面裝飾的面向;前者主要訴諸造型的理念,經(jīng)由后者的轉(zhuǎn)化,方可呈現(xiàn)為精致的繪畫語言。喬迅將器物表面的裝飾資源,劃分為光潤、色澤、紋理、紋樣、圖繪、銘文等。?繪畫對這些裝飾資源的模仿,需要借助悠久的古法傳統(tǒng),并在跨媒介的轉(zhuǎn)化中,彰顯繪畫得天獨厚的巧趣。

1、線描:光潤的表面

陳洪綬弟子陸薪曾稱其師線描為“無粉本,自頂至踵,衣褶盤旋,常數(shù)丈一筆構成,不稍停屬”?,亦即《明畫錄》所謂“運毫圜轉(zhuǎn),一筆而成”?。這種線描手法,為表現(xiàn)工藝品光潤的表面而生;具有硬度的天然材質(zhì),對應著富于力度的中鋒運筆;圓轉(zhuǎn)的打磨處理,呼喚著流暢的線描品質(zhì)。對器物光潤表面的模仿,催生了陳洪綬以鐵線描為標志的線描藝術,與以“清圓細勁”?為特色的線描風格。

圖6 :“漢瓠壺” 《泊如齋宣和博古圖錄》插圖(1588年刊)

圖7 :《醉愁像》,陳洪綬, 絹本, 大都會博物館

陳洪綬對古代畫家的摹習,亦是意在通過形式的轉(zhuǎn)化,服務于他裝飾的新目標。比如,他借鑒唐代周昉簡潔完整的輪廓線條,以呈現(xiàn)“內(nèi)收的形體”;吸收宋代李公麟方圓相濟的克制筆觸,作為士人品格的一種隱喻;把吳道子對于真實人體的完美把握,轉(zhuǎn)化為對物象體量和動勢的強調(diào);將顧愷之“緊勁連綿”的春蠶吐絲描,轉(zhuǎn)化為對于圓轉(zhuǎn)重復的裝飾性原則的運用。

2、設色:質(zhì)感與深度

清代學者張庚(1685~1760)曾有論述云:“唐吳生(按,吳道子)設色極淡而神氣自然,精湛發(fā)越,其妙全在墨骨,……陳章侯才力雄大,設色多吳裝”?,指出陳洪綬的設色因依附于“墨骨”?,可得物象之體勢,而不至淪于平面。

具體而言,這種設色風格以注重簡潔的整體和層次的渲染為特征,即在整體淡設色的基調(diào)下,依循物象的輪廓或衣紋的轉(zhuǎn)折,作由淺至深地渲染。它適用于繪畫對工藝品色澤的再現(xiàn)需要,并具有兩方面的內(nèi)涵:顏色的選擇,隱含對材質(zhì)的聯(lián)想;顏色的漸變,隱含對形體的暗示。仍以《花鳥冊》之白頭翁(圖9)為例,畫家對滾馬(圖8)雕像的借鑒,不只局限于內(nèi)收的形體,還包含對玉皮色澤的戲仿。

3、皴法:滯澀的表面

晚明的一些裝飾石和根雕,是以滯澀的表面取勝。?陳洪綬借用山水畫中表現(xiàn)樹石質(zhì)地的皴法傳統(tǒng),模仿滯澀的裝飾表面。以其晚年代表作《雅集圖》卷(圖11)為例,此畫突出的視覺性特點,是一種繁復的表面效果的營造:數(shù)種不同種類的樹木和山石,包括根雕坐具和石桌,呈示為具有豐富紋理和觸感的表面,芭蕉葉則被夸張地處理為一種拋光效果。陳洪綬對于皴法的近乎炫技的使用,顯然無意于重塑自然的山水,而是經(jīng)由皴法引向的裝飾表面,引發(fā)一種關于古意的聯(lián)想。

4、細勾:平面化紋樣

對于紋樣的喜愛,貫穿于陳洪綬的繪畫生涯,也構成了其作品中最顯而易見的裝飾性。在《雅集圖》卷中,除對坐毯紋樣的細致描繪外,樹葉的鋪排同樣遵循裝飾的原則。相比而言,陳洪綬對三維工藝品的轉(zhuǎn)化自覺,主要在中后期的繪畫創(chuàng)作中發(fā)展起來。

四、潤與潔:裝飾藝術的布局講究與陳洪綬的精審構圖

對晚明文人而言,裝飾藝術所具有的令人愉悅的可能性,不只存在于單個物品之中,也存在于物品的組合及排列關系中。這種對于位置經(jīng)營的講究,促成了陳洪綬繪畫的精審構圖。

1、排列

清初文人李漁(1611~1680)曾在《閑情偶寄》中,論及物品的陳列之道:

若三物相俱,宜作品字格,或一前二后,或一后二前,或左一右二,或右一左二,皆謂錯綜,……四物相共,宜作心字及火字格,擇一或高或長者為主,馀前后左右列之,但宜疏密斷連,不得均勻配合,是謂參差。若左右各二,不使單行,則犯偶矣。?可見物品陳列的基本原則,是規(guī)矩中有變化,既不可隨意擺放,也不宜完全對稱。陳洪綬有意將此晚明物品文化中的新標準,運用于繪畫作品?!赌仙斔臉穲D》卷“逃禪”像(圖5)中的清玩布置,顯示了他的這種自覺。將這種物品的陳列原則運用于人物群像,則以《張深之正北西廂》插圖為典型。畫中左側三名僧人與右側三名女眷,皆作“品字格”列行,張生單立于其間,既合乎人物設定,又活躍了畫面關系。人物內(nèi)收的形體結合錯落有致的排列,營造出一種“潤潔”?的整體效果。

2、呼應

不同物象在繪畫構圖中的呼應,可視為裝飾藝術重復性的一種變體。仍以“逃禪”像(圖5)為例,南生魯坐像和背后的銅佛坐像,狹長的芭蕉葉和石臺,下擺的蓮葉和上揚的柳枝等,皆存在形狀的呼應;顏色的呼應,則浮動于芭蕉、衣袍、蓮葉、哥窯器和柳枝之間。衣袍的綠色,可以引發(fā)有關玉質(zhì)的聯(lián)想,但更宜被視為一種修辭,即在一片翠色清涼中,人物的衣袍似為綠意所染,乃畫家對“綠暗侵紗,照面成碧”?之類清賞話語的化用。

圖8:鎮(zhèn)紙或帶扣,明代,軟玉雕刻,出自Knapton Rasti Asian Art

圖9:《花鳥冊》之《桃花白頭》頁, 陳洪綬, 絹本, 上海博物館

圖10:《湘夫人》, 陳洪綬,1616年,《楚辭述注》(1638年刊)插圖

3、對比

對比的手法,突顯的是不同物象在質(zhì)感、方向上的差異。如圖12所示,人物及石座的質(zhì)感對比豐富了文昌像(圖12)的表面效果,?類似的手法可以在《南生魯四樂圖》卷的“解嫗”像中找到對應。

以物象方向的對比制造張力,其實質(zhì)是將交叉的動勢,由物象之內(nèi)延展至物象之間。在陳洪綬的《醉愁像》(圖7)中,交叉的芭蕉葉鋪展出舞臺,盤中的佛手與之呼應,左傾的酒壺、酒杯和右傾的書籍,似將文人的身體拉向兩個方向,畫中人物的矛盾內(nèi)心,經(jīng)由構圖而得以外化。

五、結論

本文主要采用風格分析的方法,探討了陳洪綬對晚明裝飾藝術的借鑒和轉(zhuǎn)化。經(jīng)由上文的分析,可以推導、衍生出以下幾點結論:1、對晚明裝飾藝術的借鑒,構成了陳洪綬繪畫風格的結構性基礎。2、陳洪綬對裝飾藝術的借鑒,并不局限于二維形態(tài),也涵括器具、雕像等三維工藝品。3、陳洪綬對三維工藝品的轉(zhuǎn)化更具獨創(chuàng)性,其人物畫的突出成就,主要建基于這一層次的轉(zhuǎn)化。4、陳洪綬對古代繪畫的摹習,本質(zhì)上是將傳統(tǒng)的繪畫技法,轉(zhuǎn)化為具有古法暗示的裝飾性語言。5、陳洪綬對裝飾藝術的借鑒,并非停留在形式層面的模仿,而是深入至思維層面的創(chuàng)造;他所以能兼擅山水、花鳥、人物,當與其對裝飾藝術延展性的理解有關。6、相比于母題、筆法等顯而易見的風格要素,“潤潔”的裝飾意趣是陳洪綬繪畫風格的精髓,亦為仿作鞭長莫及之處,可作為鑒定真?zhèn)螘r的輔助判斷。

根據(jù)以上結論,我們應當承認,盡管清代的畫論作者,汲汲于維護繪畫作為高雅藝術的純粹性,但裝飾藝術實已經(jīng)由對晚明文化生活的深度介入,潛移默化地重塑了晚明文人觀看、感知世界的方式,進而影響了繪畫藝術的呈現(xiàn)形態(tài)。陳洪綬的繪畫藝術,可以視為對于這一歷史文化進程的反映。

然而,這并不意味著,陳洪綬的繪畫風格僅為表達一種裝飾的趣味,或感官的欲望。以陳洪綬的人物畫為例,當我們將繪畫的形式和主題視為一個整體加以觀照,人物造型就不再指向裝飾藝術的形體,而且指向畫中人物的身體。這一觀看重點的轉(zhuǎn)移,將使形塑了晚明文人敏銳感官,同時又為此感官所形塑的裝飾藝術的形體,成為敏于感官體驗的晚明文人身體的象征。在心學思潮的影響下,這一基于感官的身體為晚明文人所普遍承認,并成為其理解主體性時的新起點。正是基于此感官性的身體,晚明文人在現(xiàn)實世界與“高古”理想中,不斷求索著“安身”之道,這也正是陳洪綬人物畫中一以貫之的主題。陳洪綬的繪畫藝術中最令人驚嘆的創(chuàng)造莫過于此:他以繪畫語言對裝飾藝術的創(chuàng)造性轉(zhuǎn)化,將可感、可觸的客體描寫,變?yōu)榱四芨?、能觸的主體表達,以此形塑了晚明文人所特有的“文化-身體”,一切生命體驗據(jù)此“身體”而得以呈現(xiàn)。在此意義上,又確如周亮工所標舉的“俱非耳目近玩”,陳洪綬的繪畫藝術實現(xiàn)了對裝飾藝術的超越。

圖11 :《雅集圖》卷, 陳洪綬, 紙本,上海博物館

圖12:文昌像,晚明,銅,出自J. J. Lally和Co. Oriental Art

注釋:

①沈德符在《萬歷野獲編》中曾有這樣的觀察:“嘉靖末年,海內(nèi)宴安。士大夫厚富者,以治園亭、教歌舞之隙,間及古玩。”[明]沈德符:《萬歷野獲編(下)》,北京:中華書局,1959年,第654頁。這種文化風氣在萬歷以后的江南地區(qū)愈發(fā)高漲,晚明文人張岱的《陶庵夢憶》可為一佐證。[明]張岱,夏咸淳、程維榮校注:《陶庵夢憶、西湖夢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

②詩句出自清施閏章:《觀嚴水子畫人物引》,見[明]陳洪綬,吳敢校:《陳洪綬集》,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4年,第615頁。

③清方薰:《山靜居畫論》,見[明]陳洪綬:《陳洪綬集》,第620頁。

④清惲壽平 :《甌香館集》,見[明]陳洪綬:《陳洪綬集》,第616頁。此經(jīng)惲壽平題跋之畫冊為陳洪綬晚年所繪《雜畫冊》,現(xiàn)藏南京博物院。

⑤周亮工:《讀畫錄》之 《陳章侯》。見[明]陳洪綬:《陳洪綬集》,第598-600頁。

⑥Wen C. Fang,“Archaism as a ‘Primitive’Style,”Christian F. Murck ed.,Artists and Traditions:Uses of the Past in Chinese Culture,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76,p.103.

⑦Wen C. Fang,“Archaism as a ‘Primitive’Style,”Christian F. Murck ed.,Artists and Traditions:Uses of the Past in Chinese Culture,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76,p.105.

⑧(美)喬迅:《魅感的表面—明清的玩好之物》,第72、83頁。本文對晚明裝飾藝術的認識,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此書的灼見,議題的展開,將部分地參考此書的結構、觀點和例證,但基于議題的需要,亦將對之進行相應的調(diào)整、延展及轉(zhuǎn)換。

⑨(美)喬迅:《魅感的表面—明清的玩好之物》,第96-99頁。

⑩[宋]王黼編:《泊如齋重修宣和博古圖錄》,明萬歷十六年(1588)泊如齋刊本,卷十二,第29頁。

?(美)喬迅:《魅感的表面—明清的玩好之物》,第186-187頁。

?“詭形奇狀”出自施閏章:《觀嚴水子畫人物引》,“奇形怪狀”出自孔尚任:《享金簿》,見[明]陳洪綬:《陳洪綬集》,第615頁,第618頁。

?“體貌巉古環(huán)瑋”出自施閏章《書陳章侯白描羅漢后》,“軀干偉岸”“力量氣局,超拔磊落”出自張庚《國朝畫征錄》,見[明]陳洪綬:《陳洪綬集》,第614頁,第624頁。

?秦祖永:《桐陰論畫》,見黃涌泉:《陳洪綬年譜》,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1960年,第156頁。

?(美)喬迅:《魅感的表面—明清的玩好之物》,第100頁。

?施閏章:《書陳章侯白描羅漢后》,見[明]陳洪綬:《陳洪綬集》,第614頁。

?見[明]陳洪綬:《陳洪綬集》,第607頁。

?張庚《國朝畫征錄》,見[明]陳洪綬:《陳洪綬集》,第624頁。

? ?張庚:《國朝畫征錄》“周兼”條下,見[清]張庚撰,祁晨越點校:《國朝畫征錄》,杭州: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2011年,第73頁。

?(美)喬迅:《魅感的表面—明清的玩好之物》,第33、134-136頁。

?[清]李漁,江巨榮、盧壽榮校注:《閑情偶寄》,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第258頁。亦見于(美)喬迅:《魅感的表面—明清的玩好之物》,第313-314頁。

?清初文人程翼蒼曾以“蒼老潤潔”評價陳洪綬的山水畫,出自周亮工《讀畫錄》之《陳章侯》,見[明]陳洪綬:《陳洪綬集》,第599頁。

?張岱:《陶庵夢憶》之《不二齋》,[明]張岱:《陶庵夢憶、西湖夢尋》,第33頁。

?(美)喬迅:《魅感的表面—明清的玩好之物》,第191頁。

猜你喜歡
陳洪綬形體裝飾
模仿成不了真畫家
一生如蓮
淺談形體訓練在聲樂表演中的作用
鯉魚旗裝飾墜
論戲曲表演形體設計的變化與統(tǒng)一法則
陳洪綬傳記解讀
陳洪綬繪畫的“四美”特征
“貴州木紋石”裝飾之美——以幾座建筑裝飾為例
裝飾或空間/堆砌或創(chuàng)造
基礎版幾何形體變化在服裝創(chuàng)意立裁中的應用
孝昌县| 平遥县| 方城县| 五大连池市| 扶余县| 岗巴县| 佳木斯市| 青浦区| 田东县| 宁武县| 苍溪县| 德格县| 青川县| 天水市| 大丰市| 宁国市| 兴化市| 巴林右旗| 新余市| 夏津县| 蚌埠市| 油尖旺区| 潞西市| 鄄城县| 黎城县| 嘉黎县| 合山市| 通州区| 平江县| 多伦县| 贞丰县| 天台县| 柞水县| 镇江市| 长沙县| 台南市| 铁岭县| 义马市| 镇平县| 泗洪县| 突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