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A1BG、ATⅢ、VN作為原發(fā)性肝癌標志物的應用價值研究

2019-10-17 12:34:56賈志偉邢賀楠翁艷劉曉川
癌癥進展 2019年17期
關鍵詞:肝炎原發(fā)性肝硬化

賈志偉,邢賀楠,翁艷,劉曉川

1應急總醫(yī)院(煤炭總醫(yī)院)消化內科,北京100029

2北京和睦家醫(yī)院內鏡室,北京1000160

原發(fā)性肝癌是臨床常見的消化系統(tǒng)惡性腫瘤, 病情進展較快,多數患者就診時已處于晚期。目前,手術切除術為原發(fā)性肝癌的主要治療方法,但是絕大多數原發(fā)性肝癌患者由于未能及時確診而錯失了手術治療的最佳時機,因此,早期診斷對于原發(fā)性肝癌患者的預后具有重要的意義[1]。臨床上,甲胎蛋白(α-fetoprotein,AFP)是肝癌的重要血清學指標,但是該指標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尤其是AFP在肝硬化、肝炎患者血清中的水平也會升高,因此,尋找原發(fā)性肝癌更為特異性的標志物具有重要意義[2]。本研究探討了α-1-B糖蛋白(alpha-1-B glycoprotein,A1BG)、抗凝血酶Ⅲ(antithrombin Ⅲ,ATⅢ)、玻連蛋白(vitronectin,VN)在肝癌中的表達情況及其單獨或聯(lián)合檢測對肝癌的診斷價值,以期為臨床診療提供參考依據,現(xiàn)報道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選取2017年1—12月應急總醫(yī)院(煤炭總醫(yī)院)收治的54例乙型病毒性肝炎(以下簡稱為乙肝)相關性原發(fā)性肝癌患者(肝癌組)、44例乙肝肝硬化患者(肝硬化組)、50例乙肝患者(肝炎組)。納入標準:①經計算機體層攝影(computed tomography,CT)等影像學檢查或病理學檢查證實;②檢測前未行放療、化療等抗腫瘤治療;③年齡≥18歲。排除標準:①合并其他部位惡性腫瘤;②妊娠期或哺乳期婦女;③合并免疫系統(tǒng)疾病、血液系統(tǒng)疾病等。肝癌組中,男33例,女21例;年齡為33~69歲,平均年齡為(59.04±8.10)歲。肝硬化組中,男24例,女20例;年齡為30~72歲,平均年齡為(61.03±9.11)歲。肝炎組中,男30例,女20例;年齡為35~74歲,平均年齡為(60.82±9.55)歲。另選取同期體檢的50例健康者為對照組,納入標準:①未合并肝、腎等重要臟器疾病、免疫系統(tǒng)疾病等;②年齡≥18歲。排除標準:①合并其他部位惡性腫瘤;②妊娠期或哺乳期婦女。50例健康者中,男35例,女15例;年齡為20~68歲,平均年齡為(58.69±8.59)歲。4組受試者的性別、年齡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過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且患者均對本研究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標本采集及檢測方法

于患者入院后1周、健康者體檢當天抽取全部受試者的清晨空腹外周靜脈血3 ml于分離膠促凝管中,以3000 r/min離心30 min,分離上層血清后,置于-80°C冰箱中低溫保存?zhèn)溆?。采用酶?lián)免疫吸附測定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檢測血清ATⅢ、VN水平,采用免疫比濁法測定A1BG濃度,所有試劑盒均購自浙江愛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所有操作嚴格按照試劑盒操作說明書進行。

1.3 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

觀察并比較各組受試者的血清A1BG、ATⅢ和VN水平以及不同分期肝癌患者的血清A1BG、ATⅢ和VN水平。A1BG的正常值為550~1400 mg/L,ATⅢ的正常值為230~350 mg/L,VN的正常值為3.125~200 ng/ml。三項指標聯(lián)合檢測時,以三項指標均出現(xiàn)陽性結果判定為陽性,有一項出現(xiàn)陰性結果則判定為陰性。以病理檢查結果為“金標準”,采用受試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線檢測3種腫瘤標志物單獨及聯(lián)合診斷原發(fā)性肝癌的效能。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9.0軟件對數據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多組間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組間兩兩比較采用LSD-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數和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A1BG、ATⅢ和VN聯(lián)合檢測對肝癌的診斷效能采用Logistic回歸分析。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4組受試者血清A1BG、ATⅢ和VN水平的比較

4組受試者的血清A1BG、ATⅢ和VN水平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肝癌組患者的血清A1BG和VN水平均高于肝硬化組、肝炎組和對照組患者,ATⅢ水平低于肝硬化組、肝炎組和對照組患者,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肝硬化組患者的血清A1BG水平低于肝炎組,但高于對照組;肝硬化組患者的血清ATⅢ水平低于肝炎組和對照組,VN水平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肝硬化組患者的血清VN水平與肝炎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肝炎組患者血清中A1BG和VN水平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肝炎組和對照組患者的血清ATⅢ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1)

表1 4組受試者的血清A1BG、ATⅢ和VN水平的比較(±s)

表1 4組受試者的血清A1BG、ATⅢ和VN水平的比較(±s)

注:a與對照組比較,P<0.05;b與肝炎組比較,P<0.05;c與肝硬化組比較,P<0.05

組別肝癌組(n=54)肝硬化組(n=44)肝炎組(n=50)對照組(n=50)F值P值780.04±112.03a b c 580.05±105.20a b 650.11±120.54a 480.40±75.49 74.697<0.05 200.10±60.55a b c 240.04±57.69a b 270.17±70.04 280.14±41.33 19.812<0.05 410.39±94.30a b c 345.03±80.44a 360.55±90.45a 278.10±77.33 20.701<0.05 A1BG(ml/L)ATⅢ(ml/L)VN(ng/ml)

2.2 不同分期肝癌患者血清 A 1BG、ATⅢ和VN水平的比較

不同分期肝癌患者的血清A1BG、ATⅢ水平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不同分期肝癌患者的血清VN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Ⅲ期肝癌患者的血清A1BG水平高于Ⅱ期和Ⅰ期肝癌患者,ATⅢ水平低于Ⅱ期和Ⅰ期肝癌患者,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Ⅱ期肝癌患者的血清A1BG水平高于Ⅰ期,ATⅢ水平低于Ⅰ期,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不同分期肝癌患者的VN水平組間兩兩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2)

表2 不同分期肝癌患者血清A1BG、ATⅢ和VN水平的比較(±s)

表2 不同分期肝癌患者血清A1BG、ATⅢ和VN水平的比較(±s)

注:a與Ⅰ期比較,P<0.05;b與Ⅱ期比較,P<0.05

A1BG(ml/L)ATⅢ(ml/L)VN(ng/ml)689.10±67.20 740.04±78.22a 893.82±91.20a b 31.142<0.05 230.10±30.14 193.42±32.74a 182.49±30.33a b 10.417<0.05 408.38±80.34 413.44±78.83 407.02±81.14 0.034>0.05Ⅰ(n=15)Ⅱ(n=20)Ⅲ(n=19)F值P值TNM分期

2.3 血清 A 1BG、ATⅢ和VN單獨及聯(lián)合檢測對原發(fā)性肝癌的診斷價值

以A1BG、ATⅢ和VN檢測值作為自變量,以病理診斷結果作為因變量進行Logistic回歸分析,Logistic回歸方程:Logit(P)=-7.902+0.011X1-0.019X2+0.010X3,其中,X1、X2和 X3分 別 代 表A1BG、ATⅢ和VN,最終得到A1BG、ATⅢ和VN三項聯(lián)合診斷原發(fā)性肝癌的概率預測值(PRE_1)。將A1BG、ATⅢ和VN及三項聯(lián)合診斷原發(fā)性肝癌的概率預測值進行ROC曲線分析結果顯示,三者聯(lián)合診斷原發(fā)性肝癌的曲線下面積最大,為0.934(95%CI:0.900~0.967),而 A1BG、ATⅢ和VN 三項指標單獨檢測的曲線下面積依次降低。(表3、圖1)

表3 血清 A 1BG、ATⅢ和VN單獨及聯(lián)合檢測對原發(fā)性肝癌的診斷價值

圖1 A1BG、ATⅢ和VN單獨及聯(lián)合診斷原發(fā)性肝癌的ROC曲線

3 討論

原發(fā)性肝癌屬于臨床常見的消化系統(tǒng)惡性腫瘤,是目前世界范圍內病死率極高的腫瘤之一,目前,中國原發(fā)性肝癌的發(fā)病率呈現(xiàn)逐漸升高的趨勢,患者預后極差,有研究顯示,原發(fā)性肝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不足5%[3-4]。目前認為原發(fā)性肝癌的發(fā)生和發(fā)展是多因素、多階段的過程,一般認為原發(fā)性肝癌主要是由乙肝病毒、丙肝病毒慢性感染或者黃曲霉毒素造成的肝硬化演變而成。目前,原發(fā)性肝癌的主要治療手段為手術切除,但是由于原發(fā)性肝癌進展迅速,絕大部分患者就診時已發(fā)展至晚期階段,失去了最佳的治療機會,因此早發(fā)現(xiàn)、早診斷、早治療對于延長原發(fā)性肝癌患者的生存時間具有重要意義[5]。近年來,臨床診斷肝癌的方式較多,如影像學檢查等常用的檢查方法可以明確肝癌的具體分期和分級,但是對于操作者的經驗以及設備質量的依賴性較強,而且對于腫瘤直徑<2 cm的病灶以及良惡性病灶的鑒別診斷也具有局限性。病理學檢查是肝癌診斷的金標準,但是在部分患者中可能出現(xiàn)假陰性的現(xiàn)象,而且在操作的過程中也可能會發(fā)生腫瘤破裂從而存在播散種植的風險[6-7]。近年來,腫瘤標志物的檢查在臨床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其中,AFP是原發(fā)性肝癌診斷中應用最廣泛的腫瘤標志物,但其診斷的靈敏度和特異度均較低,尤其是在肝炎、肝硬化患者的病情發(fā)生急劇惡化時,AFP水平也會明顯升高,而且在妊娠或者炎性反應過程中,AFP也存在假陽性的結果,而在部分原發(fā)性肝癌患者中也存在AFP陰性或者靈敏度較低的情況,目前臨床尚無更為可靠的血清標志物取代AFP在肝癌診斷中的地位[8]。近年來,對于惡性腫瘤的研究越來越多地集中在蛋白質水平,研究顯示,一旦機體出現(xiàn)異常,體內的蛋白質會發(fā)生細微的變化,這對于疾病的發(fā)生具有重要的提示作用,尤其是在惡性腫瘤患者中伴隨著多種蛋白質的表達發(fā)生異常,有學者認為惡性腫瘤也屬于蛋白質缺陷性疾病,因此,尋找特異性的蛋白質指標對于原發(fā)性肝癌的診斷和治療具有重要意義[9-10]。

本研究分析了原發(fā)性肝癌、肝炎、肝硬化以及健康人群體內多種蛋白質因子的變化情況,其中,A1BG屬于免疫球蛋白超家族分子之一,是參與肝細胞再生過程的重要糖蛋白,其在肝炎、肝硬化和原發(fā)性肝癌中的水平呈現(xiàn)依次升高的趨勢,但是對于其在惡性腫瘤中的作用機制仍有待進一步深入研究,但是其診斷原發(fā)性肝癌的特異度較低。本研究結果顯示,A1BG診斷原發(fā)性肝癌的特異度僅為68.75%,因此,A1BG單獨作為原發(fā)性肝癌的篩查指標仍需要慎重,而且對于肝炎患者而言,由于病毒刺激導致患者肝臟的代償性再生能力增強,從而導致該項指標可能會出現(xiàn)代償性升高,從而出現(xiàn)誤診或漏診的現(xiàn)象[11-12]。ATⅢ又稱肝素輔因子Ⅰ,是一種單鏈糖蛋白,主要在肝臟內合成,屬于絲氨酸蛋白酶抑制物。研究發(fā)現(xiàn),抗凝血酶與肝素結合是形成抗凝作用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在肝素缺乏的情況下,抗凝血酶的作用減弱。抗凝血酶是凝血酶最重要的抑制物,正常情況下,循環(huán)血漿中幾乎不存在肝素,但是在肝臟疾病中,抗凝血酶的活性降低,導致了肝細胞和內皮細胞均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損傷,原發(fā)性肝癌發(fā)生后由于肝臟受損,導致ATⅢ合成減少,惡性腫瘤組織發(fā)生崩解和壞死,會釋放促凝血物質并破壞纖溶系統(tǒng)的平衡狀態(tài)[13-14]。本研究發(fā)現(xiàn),ATⅢ在原發(fā)性肝癌患者血清中的水平較低,其診斷原發(fā)性肝癌的靈敏度為68.50%,無法滿足臨床需求,考慮多數原發(fā)性肝癌患者合并基礎類疾病,因此可能對該項指標產生影響,從而影響了其診斷效能。VN又稱血清擴散因子,主要是由單鏈糖蛋白組成,一般存在于人體的血漿與細胞外基質中,通過與細胞表面的特異性受體結合從而促進內皮細胞的黏附,參與細胞外基質的構成與調控,在腫瘤細胞的遷移過程中起重要作用,其過度表達提示腫瘤的進展和細胞增殖過程[15]。本研究結果顯示,肝癌組患者的血清A1BG和VN水平均高于肝硬化組、肝炎組和對照組患者,ATⅢ水平低于肝硬化組、肝炎組和對照組患者(P<0.05),說明A1BG和VN在肝癌中的水平較高,而ATⅢ水平較低。另外,本研究分析了不同分期肝癌患者的血清A1BG、ATⅢ和VN水平,結果顯示,Ⅲ期肝癌患者的血清A1BG水平高于Ⅱ期和Ⅰ期肝癌患者,ATⅢ水平低于Ⅱ期和Ⅰ期肝癌患者(P<0.05)。Ⅱ期肝癌患者的血清A1BG水平高于Ⅰ期,ATⅢ水平低于Ⅰ期(P<0.05),說明隨著肝癌分期的增加,患者的A1BG水平逐漸升高,而ATⅢ水平逐漸降低。在診斷肝癌的價值方面,通過Logistic回歸分析發(fā)現(xiàn),三項聯(lián)合檢測診斷肝癌的ROC曲線下面積為0.934,靈敏度為92.60%,特異度為82.64%,說明A1BG、ATⅢ和VN三者聯(lián)合診斷肝癌具有較高的靈敏度和特異度,通過采用聯(lián)合診斷的方法能夠進一步提升對肝癌的診斷效能,有利于臨床對肝癌的診斷。

綜上所述,肝癌中血清A1BG和VN水平較高,而ATⅢ水平較低,三者聯(lián)合檢測對肝癌具有較高的診斷價值,值得臨床應用。本研究的優(yōu)勢在于證實了A1BG、ATⅢ和VN三者聯(lián)合檢測在肝癌診斷中的臨床應用價值,通過聯(lián)合檢測可以獲得最大的診斷價值,提升對肝癌的診斷效果,但是本研究納入患者數量有限,也未能對上述指標和AFP進行對比分析,可能存在一定的偏倚,因此還有待進一步深入論證分析。

猜你喜歡
肝炎原發(fā)性肝硬化
《世界肝炎日》
世界肝炎日
肝硬化病人日常生活中的自我管理
肝博士(2020年4期)2020-09-24 09:21:36
顱內原發(fā)性Rosai-Dorfman病1例影像學診斷
戰(zhàn)勝肝炎,沿需努力
關注肝炎 認識肝炎
防治肝硬化中醫(yī)有方
解放軍健康(2017年5期)2017-08-01 06:27:34
活血化瘀藥在肝硬化病的臨床應用
原發(fā)性甲狀腺淋巴瘤1例報道
原發(fā)性肝癌腦轉移一例
扎赉特旗| 茌平县| 瑞昌市| 衢州市| 漳州市| 达拉特旗| 张掖市| 察雅县| 嘉禾县| 太保市| 武平县| 合江县| 微博| 六安市| 荔波县| 沧州市| 静海县| 稷山县| 新疆| 手游| 惠来县| 公安县| 平度市| 舒城县| 二手房| 顺平县| 策勒县| 云南省| 尤溪县| 彰化市| 岱山县| 略阳县| 乌审旗| 龙川县| 三江| 七台河市| 望城县| 玉溪市| 龙里县| 香格里拉县| 临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