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瑩 胡騰 莊成君 于敏*
1 大連市第三人民醫(yī)院神經內科二病房 (遼寧 大連 116000)
2 大連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yī)院重癥監(jiān)護病房 (遼寧 大連 116023)
內容提要: 目的:觀察低頻脈沖電刺激聯(lián)合吞咽功能訓練治療腦卒中合并吞咽障礙臨床效果。方法:于本院2017年11月~2018年11月收治的腦卒中合并吞咽障礙患者中選擇102例分2組,分別采用常規(guī)吞咽功能訓練與低頻脈沖電刺激聯(lián)合吞咽功能訓練治療,觀察其治療效果。結果:治療之后2組患者評級情況均有所降低,而研討組改善程度更甚,同時研討組治療有效率94.1%與參照組64.7%相比更優(yōu),P<0.05,組間差異具統(tǒng)計學意義。結論:低頻脈沖電刺激聯(lián)合吞咽功能訓練治療腦卒中合并吞咽障礙臨床效果滿意,能夠提升舌骨與甲狀軟骨活動度,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
腦卒中臨床又被稱作中風,在我國發(fā)病率極高,2010年已經位列全球第一[1]。2/3以上的腦卒中患者會產生不同程度的吞咽障礙,是常見的腦卒中并發(fā)癥之一,由此引起進食困難,誤吸等情況,導致離子紊亂、營養(yǎng)不良及吸入性肺炎等,甚至造成患者的死亡[2]。本研究結合本院收治的腦卒中合并吞咽障礙,采用低頻脈沖電刺激聯(lián)合吞咽功能訓練治療,獲得較高的好評,現(xiàn)詳細匯報如下。
于本院2017年11月~2018年11月收治的腦卒中合并吞咽障礙患者中選擇102例,首先全部患者予以常規(guī)吞咽功能訓練,研討組在此基礎上增加低頻脈沖電刺激治療,對其治療效果進行觀察。本次研究對象選取標準:經MRI與顱腦CT檢測確診為腦卒中合并吞咽障礙,病程半年及以下。排除因其他疾病引起吞咽障礙患者,合并嚴重心、肺、腎疾病患者。
參照組:年齡41.7~79.8歲,平均(61.22±11.19)歲,男女比例28:23。其中有17例患者為出血性腦卒中,有34例患者為缺血性腦卒中,平均病程為(12.82±4.03)周。研討組:年齡42.3~78.4歲,平均(60.83±12.04)歲,男女比例29:22。其中有16例患者為出血性腦卒中,有35例患者為缺血性腦卒中,平均病程為(13.06±4.24)周。對比2組患者的年齡、性別、病理類型、病程等一般性資料,無顯著差異,P>0.05,具有效可比性。
全部患者實施常規(guī)吞咽功能訓練,從咳嗽、呼吸、攝食、口腔器官訓練入手,通過吞咽姿勢的改變、吞咽反射刺激以及呼吸道的保護手法等進行治療,每天1次,每次0.5h,每星期確保6次訓練,連續(xù)治療1個月。
研討組在此基礎上增加低頻脈沖電刺激治療,首先將脈沖的頻率調至3~1000Hz,再將消耗功率設置為(105±10)VA,然后電極置于患者兩側上廉泉與人迎旁0.8寸位置,此時可設置刺激頻率、功率與參數(shù),對肌肉產生最大的強度收縮為宜,每天1次,每次0.5h,每星期確保6次,連續(xù)治療1個月。
通過洼田飲水試驗對2組患者的療效進行評判。告知患者以量杯飲用溫水30mL,與此同時對其喝水的過程予以觀察。
吞咽情況分為5個級別,可以在5s以內順利咽下水為1級;可以順利1次或分2次咽下水,而時間在5s以上或者未出現(xiàn)嗆咳情況為2級;可以在偶有嗆咳的情況下1次咽下水為3級;在伴有嗆咳的情況下分2次及以上咽下水為4級;在多次嗆咳的情況下,不能夠將水全部咽下為5級。
療效判定:分治愈、有效、無效3個等級。治愈:通過洼田飲水試驗評級為1級時,吞咽困難癥狀已完全消失;有效:通過洼田飲水試驗評級為2級時,抑或試驗評分從4、5級到3級轉變,吞咽困難已經顯著改善;無效:洼田飲水試驗評級無任何改變,吞咽困難癥狀得不到明顯改善。治療有效率為治愈率與有效率之和。
研究數(shù)據通過SPSS16.0軟件有效處理,計數(shù)類型資料(洼田試驗評級情況與治療有效率2項指標)以例數(shù)(%)表示,χ2檢驗,P值<0.05時,組間差異具統(tǒng)計學意義。
通過洼田飲水試驗對2組患者予以評級,治療之后2組患者評級情況均有所降低,而研討組改善程度更甚,P<0.05,組間差異具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1。
表1. 對比治療前后試驗評定分級情況[n(%)]
研討組治療有效率94.1%與參照組64.7%相比更優(yōu),P<0.05,組間差異具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2。
表2. 對比療效[n(%)]
康復訓練作為常用的治療吞咽功能障礙的方式,通過對患者的口咽肌群進行訓練,從咳嗽、呼吸、攝食、口腔器官訓練入手,改變吞咽姿勢,采用吞咽反射刺激、呼吸道的保護手法等一系列手段,患者吞與咽等肌群的生理運動與協(xié)調能力被顯著提高,并且促進相關受損神經細胞的重組,最終恢復其吞咽功能[3-4]。但有臨床資料表明,約有1/5的患者療效不甚理想,隨著近幾年低頻脈沖電刺激治療方法的推廣,越來越多臨床治療選擇其作為治療腦卒中合并吞咽障礙的治療方式。它是通過對患者口咽部位的肌肉進行刺激,從而促進肌肉群的自主運動,最終提升口咽肌、舌肌的收縮力,進一步增強吞咽功能機制[5]。
治療之后2組患者評級情況均有所降低,而研討組改善程度更甚,同時研討組治療有效率94.1%與參照組64.7%相比更優(yōu),P<0.05,組間差異具統(tǒng)計學意義。綜上所述,低頻脈沖電刺激聯(lián)合吞咽功能訓練治療腦卒中合并吞咽障礙臨床效果滿意,能夠提升舌骨與甲狀軟骨活動度,進一步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