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莎
這是一個為女兒們的婚事操碎心的母親。家有三個大齡單身女兒,讓她在朋友聚會上抬不起頭 。連續(xù)幾年的新年愿望都是至少嫁出去一個女兒。
“媽媽,你的婚姻就幸福嗎?”每次催婚時,大女兒尹京總是這樣反問。
媽媽英子,高中畢業(yè)就嫁了人,三十幾年來,侍奉公婆,操持家務(wù),生兒育女,是個在傳統(tǒng)觀念中做到滿分的女人,在家族里受到所有人的尊敬。但她的婚姻幸福嗎?她自己也不能肯定。幾十年以別人的老婆、別人的兒媳、別人的媽媽的身份來生活,夜深人靜時,英子偶爾會哀嘆沒有自我的一生,然后發(fā)出一句千古疑問:“明知道婚姻對女人來說,絕不是劃算的事情,但還是不能放任女兒不結(jié)婚。到底怎么做才是對她們好?我也不知道了。”
這是1995年播出的韓劇《澡堂老板家的男人們》(以下簡稱《澡堂》)里的劇情。片名是“男人們”,但主角全是女人。性格各異的三代女性,在一個父權(quán)至上的家族中,不斷扭轉(zhuǎn)性別歧視,強調(diào)女性的價值,改變不公正的待 遇。
聽上去很像這幾年最賺口碑的女權(quán)片。但澡堂老板家的女人們沒有殺死男人,而是與男人達成相互理解的狀態(tài),繼續(xù)著平凡又吵鬧的生活。
舊式的賢妻良母英子,偏偏有個和她的價值觀大相徑庭的大女兒。因為從小看到媽媽的犧牲,早早下定決心不結(jié)婚。她是英文小說翻譯,經(jīng)濟和思想都保持獨立,動不動就長篇大論,為女權(quán)發(fā)聲。
“爺爺應(yīng)該出錢買洗碗機。全家每次聚餐,女人就要洗幾十上百個碗碟,完全是無意義的勞動。”
“我保持身材不是為了給男人看的。我是為了滿足自己,讓自己更美麗?!?/p>
“只有我們女人吃辣白菜嗎?為什么一起吃,就我們女人這么辛苦地做呢?”
二女兒恩京的夢想是早早結(jié)婚,可惜相親總以失敗告終。她沒有工作,在家里幫忙做家務(wù),夢想是做一個和媽媽一樣的家庭主婦,在三姐妹中顯得有些過時和傻氣。
三女兒秀京,在唱片公司上班,漂亮?xí)r髦。扮演秀京的是當(dāng)年的韓國第一美女金喜善。據(jù)說大編劇金秀賢對金喜善并不滿意,后期把她的角色寫得越來越作,還借由其他角色的口諷刺:“只有臉蛋漂亮而已。”幾年后,金秀賢在她的另一部作品《火花》中,又重提此話。李英愛飾演一名電視劇編劇,在和別人討論劇本時說自己不會給金喜善寫角色,原因是:“本人不寫那種只是長相漂亮,卻頭腦空空的人?!?/p>
金秀賢作家本人就是強勢大女人,被韓媒稱為“讓電視劇起死回生的人”“語言的煉金師”,在作品中,眀嘲暗諷她不喜歡的演員是家常便飯。上世紀90年代初,還冒著被封殺的風(fēng)險,與當(dāng)時的“電視劇王國”MBC電視臺就版權(quán)問題對簿公堂,放言“再和MBC合作,我就不叫金秀 賢”。
金秀賢筆下最出彩的女性角色,都是和她一樣會反抗男權(quán)的人?!对杼谩防?,除了尹京,還有一位女權(quán)先鋒,就是年紀最大的奶奶。
爺爺有段時間精神出軌了茶館的老板娘。奶奶知道后,毫不留情地把爺爺轟出了家門。
《澡堂老板家的男人們》劇照。劇中爺爺和奶奶曾因客廳里掛男人的合照還是女人的合照而爭吵
奶奶一直忙澡堂的生意,年輕時為了糊口,上街賣木板,賣米,但收入?yún)s都歸爺爺所有。這里也能體現(xiàn)韓國女性的地位之低。家庭主婦沒有收入,也不會從老公那兒得到報酬,只能從生活費里省出點零用錢。奶奶帶領(lǐng)全家所有的主婦,發(fā)起革命,要求男人們正視女人的勞動價值,把婚內(nèi)財產(chǎn)變?yōu)楣餐敭a(chǎn)。
劇中主婦們的革命成功了,但現(xiàn)實中卻未必。二十幾年后,女性主義的電視劇,討論的其實還是這些問題。只是拍攝方式已經(jīng)完全不同。
殺死丈夫、殺死女兒、“殺死”自己再嫁禍丈夫,ME TOO運動興起后,電視劇中出現(xiàn)了各種“嫌疑犯”女主角。這些劇集通常在疑云密布中展開,撥開迷霧的過程,就是揭示女性困境的過程。劇中的男人,或無能,或騙婚,或大男子主義,或施加暴力,或出軌成性,或集以上所有于一身。
幾乎每一部高呼女人不易做的電視劇,都是大型仇男現(xiàn) 場。
把男性放在對立面上,女性對他們單方面控訴,變成了這種題材最常用的拍攝手法。猛一看當(dāng)然很爽很過癮。而在《澡堂》里,編劇沒有親自下場批判某一方,只讓他們在生活瑣事中,展示各自的性格和立場,至于孰對孰錯,或者本沒有對錯,都讓觀眾自己去感受。這也許更接近真實生活本身。
劇中二嬸長期遭受二叔的冷暴力。初看時,你可能會對二叔的冷漠而憤怒。但是很快編劇給出了冷暴力產(chǎn)生的原因,二嬸對鄉(xiāng)下來的兒媳百般挑剔,二叔看不慣她的態(tài)度,但缺乏溝通,才會慢慢疏遠妻子。二嬸在和兒媳的相處中,慢慢放下偏見,和丈夫的關(guān)系也轉(zhuǎn)暖。
不過這畢竟是上世紀90年代的劇了,也還是有過時的地方。英子在聽到別人說“家里有兩個三十多(未婚女兒)了,馬上就有三個了”這種話時,氣得恨不得回家把女兒都綁起來。她應(yīng)該不會想到,二十幾年后,不婚才是韓國社會的主流。
根據(jù)韓國《中央日報》報道,2018年,韓國人口每1000人中登記結(jié)婚的人數(shù)只有5對,相對于2017年,又減少了0.2對,達到了1970年有統(tǒng)計以來的最低值,韓國男女的平均初婚年齡也早就超過了30歲。
英子想不通:“明知道婚姻對女人來說,絕不是劃算的事情,但還是不能放任女兒不結(jié)婚。到底怎么做才是對她們 好?”
現(xiàn)實數(shù)據(jù)給出了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