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問博
【文題呈現(xiàn)】
曾幾何時,鄉(xiāng)音是念念之間最美的心靈家園。老店里熟悉的叫賣聲、走街串巷的吆喝聲、祖輩喊我們回家的吃飯聲、老樹上的麻雀聲、村邊小溪的潺潺聲……都是鄉(xiāng)音最本真的內(nèi)容。
請以“鄉(xiāng)音”為題,寫一篇作文。要求:角度自選,文體自選,詩歌除外;不少于600字;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文中不得出現(xiàn)真實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就醫(yī)作文】
鄉(xiāng) 音
剛放假,爸爸便急切地帶我踏上歸程。推開車門,熟悉的鄉(xiāng)音撲面而來,我疾跑著去推那扇熟悉的黑漆木門。這一推,故園的春草夏蟬,秋葉冬雀,便統(tǒng)統(tǒng)浮現(xiàn)出來……①
爺爺總愛坐在小院中,仰起頭,瞇著眼,看陽光下檐角的影子在云霞變換間挪著腳。我卻安靜不下來,喜歡竄上竄下,喜歡和哥哥在院子追逐,玩累了就攀著爺爺?shù)谋?,央求他給我們和上一盆肥皂水,然后彎一個鐵圈,在泡泡水里來回涮涮,吹一口,水濺了臉,泡泡也就飄了滿院,在陽光下熠熠生輝。②那些日子也如它般五彩斑斕。
故園的雨多,被雨困住的日子,只好趴在窗臺看屋檐上的水,聚成一排,然后齊唰唰地墜落。③也曾偷著跑到臺階邊,踮起腳,將手伸長些,盼著雨能在手心留住。有時,也會光著腳,帶上小帽,奔到院中踩水花玩。奶奶見了是一定會責罵我的,爺爺則會幫我:“孩子么,讓他玩去,淋點雨沒事的。”但他也不會讓我玩太久,回來便迅速幫我沖洗,換上干燥的衣服,且總會有一碗天底下最難喝的姜湯。
農(nóng)家熱鬧的日子不外乎兩種——廟會和戲班。每逢廟會,我總會坐在爺爺?shù)淖孕熊嚭笞馅s場子。爺爺騎車,自行車吱吱的聲音響起,我就說:“爺爺,你聽車子在‘放屁?!睜敔斔实匦Φ溃骸澳鞘悄闾至耍 雹茱L聲在耳邊呼嘯,眼前的莊稼一幀幀地退后。到了廟會上,爺爺總是將我架在雙肩上,擠在人群中,好不熱鬧!我會盯著油鍋邊炸好的金色糖糕直流口水,也會在聞到酸辣的涼粉味兒后拍打著爺爺讓他停下,我坐在長條凳上,看鐵質(zhì)的小漏勺在涼粉上轉(zhuǎn)滿一圈,撒上蔥花,滴上香油,澆上辣醬。⑤
最讓爺爺高興的當數(shù)戲班子,這是沒有戲臺的視覺盛宴,只在一個相對空曠的地方,搭上架子,鋪好青磚,掛上幕布,竇娥王寶釧挨個上場。我總在爺爺大聲叫好時溜到后場,艷羨地看著鳳冠、蟒袍,聽著粗獷的秦腔,然后搖頭晃腦地度一下午。⑥
光與影的匆匆變換,讓我每次回去都沉醉在故鄉(xiāng)的事景人情中,沉醉在動聽的鄉(xiāng)音里。
①由眼前景展開心中憶,思路清晰,但句子和句子之間的關(guān)聯(lián)不夠緊密,應該先是“推黑漆木門”,再是“鄉(xiāng)音撲面”。
②這些文字能夠體現(xiàn)出“我”和哥哥的年齡特點,但語言仍不夠精簡。
③意境很美,語言還可以再提升。
④“放屁”不雅,和整體文風不符,要么刪掉,要么改成其他情節(jié)。
⑤材料選擇上,看炸糖糕和吃涼粉應該二選一,抓住一個方面寫詳細。
⑥“搖頭晃腦”形容爺爺更合適。對孩童喜歡熱鬧的模樣可以再用詳細的筆墨渲染一下。
病情分析
選材上,小作者避開了寫親情的老套路,而是把童年、民俗、親情等融為一體,化無形為有形,用“聲音”表達出來。本文的鄉(xiāng)音包括回蕩在小院的爺爺、哥哥和“我”的笑聲,“我”踩水花的笑聲,爺爺奶奶對“我”的寵溺,逛廟會熱鬧的聲音,唱戲的聲音……這些聲音融合在一起,使作文的主題更顯豐富。但是,習作仍存在以下問題:1.細節(jié)處理不到位,材料的安排和主次方面仍需要進行調(diào)整。2.句與句之間的銜接不是非常流暢,部分字詞的表意也不太清晰。
修改時,應注意以下兩點:
1.注意句與句之間的關(guān)系。語言流暢是寫作表情達意的最基本要求。只有清晰的語言表達,才能讓讀者更準確地領(lǐng)會作文的主旨。
2.甄別情節(jié)內(nèi)容。所有的情節(jié)都是為反映主題而服務的,所以,符合主旨的情節(jié)可以保留,不符合的就得刪去。同理,一篇作文也是有一定風格的,和整體風格不符的情節(jié)理應刪去,這樣,才能保證作文的風格和主旨更加統(tǒng)一,從而有利于讀者理解和接受。
【化蝶之作】
鄉(xiāng)? 音
余子墨
鄉(xiāng)音如歌,蘊藉著動聽的旋律;鄉(xiāng)音如花,綻放著美麗的芬芳;鄉(xiāng)音如酒,散發(fā)著濃烈的醇香。一放假,我便急切地踏上回鄉(xiāng)的路。
車剛停穩(wěn),我便三步并作兩步,跑進那扇熟悉的黑漆木門,這一推,那熟悉的鄉(xiāng)音立刻撲面而來;這一推,故園的春草夏蟬、秋葉冬雀,統(tǒng)統(tǒng)浮現(xiàn)眼前。(總寫鄉(xiāng)音。)
爺爺總愛坐在小院,仰頭瞇眼,看陽光下檐角的影子在云霞間變幻腳步。(語言唯美,畫面感強)我則竄上跳下,和哥哥在院子追逐。玩累了,就攀著爺爺?shù)谋郏肭笏蜕弦慌璺试硭?,我們則彎一個鐵圈,在肥皂水里來回涮涮,然后你吹一口我吹一口,小院上空,回蕩著老人、孩童的歡笑聲。不多時,大大小小的泡泡便飄了滿院,在陽光下熠熠生輝。(事例一:寫吹泡泡,符合孩童的年齡特點。)
故園雨多。被雨困住的日子無所事事,只好趴在窗臺上,看雨水順著屋檐流下,不多時便聚成一排,如水簾洞般。也曾偷跑到臺沿邊,踮起腳,將手伸長些,盼望雨能在手心留住。有時也光著腳,帶上小帽,奔到院中踩水花玩。爺爺見狀,并不氣惱,還跟身邊的奶奶說:“孩子么,讓他玩去,淋點雨沒事的?!钡麄円膊粫屛彝嫣?,回來后便迅速幫我換上干凈的衣服,且總有一碗天底下最難喝的姜湯等著我。(事例二:踩水花,寫孩童的頑皮,側(cè)面體現(xiàn)出爺爺奶奶對“我”的寵溺。)
農(nóng)家熱鬧的日子不過兩種,廟會和戲班。夏日,各村換著過廟會,我坐在爺爺?shù)淖孕熊嚭笞馅s場子。自行車嘎吱嘎吱的,我總擔心它會散架,爺爺便爽朗地笑說:“是你太胖啦!”不過,爺爺還是盡量騎得飛快,鄉(xiāng)野的風聲在我耳邊呼嘯,眼前的莊稼一片片退后。會上,爺爺將我架在雙肩上,擠在人群中。我坐得高,自然看得遠,不一會兒,便盯著不遠處油鍋邊炸好的金色糖糕直流口水,拍打著爺爺讓他停下。最終,我如愿地坐在長條凳上,一口口吃著,內(nèi)心很是滿足。(事例三:寫爺爺帶“我”逛廟會,富有鄉(xiāng)土特色和生活氣息。)
爺爺最喜歡看戲了。一個相對空曠的地方,搭上架子,鋪好青磚,掛上藍幕布,竇娥、王寶釧挨個上場。簡陋的設施絲毫不影響看戲人的情致。爺爺搖頭晃腦度過一個下午,而我總在他大聲叫好時溜向后場,在戲臺后艷羨地看著鳳冠、蟒袍、頭綢,聽著粗獷的秦腔與有節(jié)奏的梆子聲。(這段文字寫出了爺爺看戲時的陶醉和“我”的天真情狀。)
光與影的匆匆變換,讓我每次回去都沉醉在故鄉(xiāng)的事景人情中,沉醉在動聽的鄉(xiāng)音里…… (結(jié)尾抒情,含蓄唯美,引人遐思。)
(陜西西安市鐵一中濱河學校)
案例總結(jié)
升格后的作文有以下亮點:
1.選材更合理。將爺爺騎自行車帶“我”的細節(jié)刻畫得合理貼切。
2.語言更流暢。多用四字詞語,語言更顯凝練含蓄。
3.情感更真摯。從“我”的視角出發(fā),通過對家鄉(xiāng)風情、祖輩寵溺、孩童天真的描繪渲染,表達了自己對故鄉(xiāng)的眷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