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剪梅
黑足貓大概是一種你從未聽說過的貓咪。黑足貓的名字來源于它們足底有黑色的標記。
黑足貓平均重1.6千克,體長只有36~52厘米,身高8~20厘米。黑足貓是夜行動物,雖然是野生貓科動物中個頭最小的種類,但能攻擊比自己大4倍的小羊。黑足貓的背毛柔軟而濃密,顏色從淡茶金到紅棕色不等,毛上還有深棕或黑色的條形或點狀紋路點綴,而下巴、胸腹和四肢內(nèi)側則是淺色的。它的尾巴有些類似虎斑家貓那樣的黑色條紋,尾尖也是黑色的。需要特別指出的是它腳下的肉墊不但是黑色的,上面覆蓋的長毛也是黑色的,這可防止在灼熱的沙地上行走時被燙傷,當然它的英文學名就是根據(jù)這個富有特色的黑毛腳而來。
黑足貓原產(chǎn)于非洲南部草原,目前只在3個國家出現(xiàn):博茨瓦納、納米比亞和南非。
黑足貓只生活在開闊的矮草棲息地、干旱稀樹草原、灌木叢和半荒漠地區(qū)。它們不需要特意飲水,但是仍然無法在地形開闊、極端干旱的荒漠深處生存。
雖然外表看上去很可愛,但黑足貓是地球上最致命的貓科動物,比一頭有著蓬松鬃毛的獅子、毛皮光滑的豹子或隱秘的老虎都兇悍。研究表明,在一系列“超級貓科動物”中,盡管黑足貓的體形很小,但它一夜之間捕食的獵物比豹子在6個月內(nèi)捕食的獵物數(shù)量還要多。因為黑足貓很小,在高高的草叢中,它們比大貓更難被追蹤。正因為黑足貓在野外很難被觀察到,所以并不為人們所熟知?,F(xiàn)在研究人員用特殊的光敏相機拍攝到這些夜行的貓科動物,記錄下它們捕獵的鏡頭,這在以前是無法實現(xiàn)的。
黑足貓用3種截然不同的方法捕捉獵物。有一種方法被稱為“快速狩獵”,即貓埋伏在高高的草叢中,突然躍出捕捉鳥或嚙齒動物等小獵物。另一種方法是“半路堵截”,當獵物慢慢地穿過棲息地時,黑足貓悄悄地爬到獵物近前捕獵。最后一種方法,它們在嚙齒動物的洞穴附近“守株待兔”,這種方法叫作靜坐狩獵。它們能一動不動地等上2個小時。一個晚上,一只黑足貓會殺死10~14只嚙齒動物或小鳥,平均每50分鐘就會殺死一只,而且捕獵的成功率高達60%,大約是獅子的3倍。黑足貓之所以要拼命捕獵是因為它們新陳代謝速度快,需要不斷補充能量。
黑足貓捕獵鳥類、嚙齒動物甚至棲息在草原生態(tài)系統(tǒng)的昆蟲,其中主要還是嚙齒類動物,這占了它食譜2/3的分量。一只黑足貓一年能消滅掉3 000只鼠類,因此在維持生態(tài)平衡方面作用很大。然而,放牧家畜破壞了黑足貓的棲息地,使它們的處境岌岌可危。
希望人們能善待黑足貓,保護黑足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