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雨
摘 ?要:在如今提倡“賞識教育”的情況下,批評與懲罰似乎越來越社會忌憚,更讓教師內心惶惶。學校教育是否應該存在“懲罰”也是一直被社會討論的問題。在筆者看來,懲罰是教育過程中 必不可缺的手段之一。蘇聯(lián)教育學家馬卡連柯曾經(jīng)說過:“合理的懲罰制度有助于形成學生的堅強性格,能培養(yǎng)學生的責任感,能鍛煉學生的意志和人的尊嚴感?!彼越逃械膽土P具有積極的教育意義。但懲罰具有雙面性,發(fā)揮它的積極作用要注意藝術。
關鍵詞:教育;懲罰積極作用;藝術
一、對教育中“懲罰”的一些誤解
什么叫“懲罰”?有這樣幾種解釋:“懲罰是對學生嚴重的不良思想行為的否定評價”;“懲罰是教育者在說服教育、感化無效的情況下,做出的對不良行為的強制性糾正”等?,F(xiàn)在也有很多人認為“懲罰”違背人性。筆者認為這些觀點都不夠全面,依然存在對“懲罰”的誤解。
第一,將教育中的懲罰等同于社會中的懲罰。其實,兩者相比,對象不同、目的也不同。社會中的懲罰主要針對觸犯法律或命令的人,要使付出一些代價。而教育中的懲罰,是針對受教育者的。這里筆者認同陳珺的解釋:“懲罰,稱之為負向激勵,它對人的某種行為寓意否定或批評,使其消除這種行為,是使外部壓力激發(fā)內在動力而實現(xiàn)激勵效應的一種手段?!睆倪@里可以看出,懲罰只是一種手段,真正目的是使受教育者受到激勵。所以不能把兩者混為一談。
第二,將教育中的懲罰等同于體罰或變相體罰。正是因為沒有弄清教育中懲罰的目的,所以才使得懲罰形式單一、簡單粗暴,從而形成懲罰即是使用暴力管教孩子的印象,那么隨之而來的就是家長對教師不信任,教師對問題視而不見、少管少問的情況。在這里不得不說一下體罰。體罰是對學生錯誤的行為,采用嚴厲責罵、限制自由等機械而暴力的方式,強制糾正學生行為的一種方法。比如罰抄幾百遍、抄書、罰跑幾十圈等無實際意義的懲罰方式。也許教師的初衷不是壞的,但這樣的體罰結果是什么呢?學生學會了暴力,喪失了尊嚴。由于沒有弄清懲罰的真正內涵,部分教師不會懲罰,家長不信任懲罰制度,學生厭惡懲罰甚至產(chǎn)生厭學心理,惡性循環(huán),現(xiàn)在教師談“罰”色變。
正確的、積極的懲罰手段應該存在于學校,只是在懲罰時要注意方式與手段,做到“罰之有道,罰之有度”。
二、教育中懲罰的重要意義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孫云曉認為:“沒有處罰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惫旁捳f:“賞罰要分明?!睉土P作為獎勵的對立統(tǒng)一面,作為教育者在教育中的一種激勵手段,應該有其站住腳跟的資本。
學校要維護學生的權利,但權利與義務是統(tǒng)一的。如果為了保障學生的權利而使其做錯事不受懲罰,必定也會導致其不能很好地履行義務。懲罰的威力不僅有利于犯錯誤的學生糾正自己的過錯,也有利于其他學生通過學習模仿,明白什么是自己該做的,什么是不該做的,從而不再犯類似的錯誤。
另外,合理的懲罰也有利于學生培養(yǎng)辨別是非和承受挫折的能力,有助于培養(yǎng)其責任與法律意識。
三、如何在教育中發(fā)揮懲罰的積極作用
懲罰作為矯正受教育者不良行為的一種輔助手段,那么,應如何在教育中發(fā)揮懲罰的積極作用呢?筆者認為,應做到以下幾點:
(一)罰之及時
一般來講,學生的變化會有一個過程,在學生還沒脫離犯錯后的自責與害怕的心境時,教師及時處理。借助這個時機,防止學生越陷越深,短期內會有效遏制再犯或進一步惡化。一件事一個完結,教師切忌算總賬。
(二)罰之有道
1.懲罰要有針對性
(1)受罰原因要有針對性:在懲罰時,一定要給受教育者講清楚因為什么而受罰,不能模模糊糊。并且,要針對受教育者的某一不當行為,注意不要牽連到其他不相干的事情,應就事論事,避免學生會產(chǎn)生不服氣心理或逆反情緒。
(2)受罰者性格要有針對性:家庭教育與個人經(jīng)歷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學生性格的形成與發(fā)展,所以要根據(jù)不同性格的學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與手段。例如對于自尊心較強、反抗情緒比較大的學生,教師應態(tài)度柔軟,深入學生內心,讓其信服。
(3)懲罰場合要有針對性:懲罰要注意事件的公開程度,注意氛圍。有些只針對學生自己的不良行為,就不必在公共場合處罰。有些老師喜歡在辦公室批評或懲罰學生,這樣是不妥的。因為此時學生的注意力不會在自己的錯誤上,而是感到尊嚴丟失,那么這時教師想要的效果是達不到的,反而會適得其反。建議私下和學生聊天,在輕松的氛圍里,去指出其不當,學生會比較容易接受。
2.懲罰對象要準確。教師在懲罰學生前,應盡量掌握第一手資料,而非道聽途說,避免有人被罰過輕而僥幸,有人被罰過重而叫屈。否則學生會產(chǎn)生抵抗心理,也傷害師生感情。
3.罰與練相結合。懲罰也是學生學習的機會,可以把懲罰與練習結合起來,既讓學生害怕,也起到實際的作用。很多教師往往在學生多次犯錯且不聽勸時,忘記那兩句話:“教育不是萬能的”,“教育不是一時就可以出效果的”,取而代之的是“恨鐵不成鋼”的怒氣。所以這時的懲罰有些時候只是為了發(fā)泄怒氣,如抄課本、抄某內容幾百上千遍、罰跑幾十圈等無意義的懲罰。
(三)罰之有度
1.懲罰萬不可傷害學生的身體。例如,因為紀律不好讓全班留堂,錯過吃飯時間。也許教師的主觀出發(fā)點沒有錯誤,但造成的后果對學生的身體和學習生活產(chǎn)生影響,那么這種懲罰也是萬不可取的。
2.懲罰程度要公平。教師切記把握好公平公正,不可因為受教育者某方面原因而有偏見,從而在處理事件時主觀臆斷或厚此薄彼。這樣的行為是不利于學生的心理健康發(fā)展的。
(四)懲罰與說理相結合
懲罰是對不當行為的否定,與獎勵相比,學生難以接受,所以罰前罰后做好后思想工作很重要。主要對學生的情緒進行疏導,這樣有利于建設師生感情,不至于因老師的懲罰而生怨。主要在說理時要從積極正面的方向來引導學生,讓學生樹立“我是好孩子!我不應該犯這種錯誤!下回堅決不做了”的觀念,培養(yǎng)學生的善惡觀、是非觀。
總之,懲罰是另一種形式的愛,它的存在有其價值和意義,讓我們真正去思考如何用另一種形式愛學生,如何真正發(fā)揮它的積極作用。
參考文獻:
[1]王輝.論學校教育懲戒的價值基礎[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4.
[2]陳珺.論學習主體需要激勵[J].重慶工業(yè)高等??茖W校學報,2001.
[3]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Z].南京.河海大學出版社,2006.
[4]張丹.中小學校教育中懲罰的合理性及其限度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