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艷 張艷萍 王英輝 馬德娟
【摘 要】目的:針對癲癇所致精神障礙患者臨床護理進行總結。方法: 將我院2016年3月-2018年6月期間收治34例癲癇所致精神障礙患者作為本次研究對象,患者診斷明確,入院后積極治療,且診療過程中加強患者臨床護理干預。結果:34例患者中有13例出現幻想妄想癥狀,7例患者表現為抑郁,5例患者表現為狂躁好動,有3例患者為人格分裂,6例患者表現為其他。護理前患者BPRS量表評分為(39.5±4.7)分,護理后BPRS評分明顯下降,為(15.7±2.4)分。結論:針對癲癇所致精神障礙患者在診療過程中加強護理干預,有助于患者精神狀態(tài)改善,輔助提升患者臨床治療效果,值得推廣。
【關鍵詞】癲癇所致精神障礙;護理;療效
【中圖分類號】R473.74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2-8714(2019)11-0083-01
癲癇所致精神障礙臨床上可劃分為兩種,分別為發(fā)作性和非發(fā)作性。其中,發(fā)作性患者主要表現為知覺、感覺變化,思維運動型發(fā)作,且有明顯情緒改變;非發(fā)作性患者則表現為明顯情感障礙、人格障礙。癲癇所致精神障礙不僅給患者自身帶來較大危害和影響,同時也給家庭帶來沉重負擔,并且由于患者自身自控能力較差,因而還需著重加強患者護理干預。本文在此針對我院收治34例癲癇所致精神障礙患者臨床護理進行總結,詳細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將我院2016年3月-2018年6月期間收治34例癲癇所致精神障礙患者作為本次研究對象,34例患者中男性19例、女性15例,年齡最小為28歲,最大為69歲,平均為(49.4±4.8)歲。所有患者均診斷明確,入院后積極治療,且診療過程中加強患者臨床護理干預。
1.2方法
1.2.1飲食護理
飲食應易消化、營養(yǎng)均衡,并保障水分攝入,告知患者及家屬,患者應少進食一些辛辣刺激性食物,不要暴飲暴食,在癲癇發(fā)作前驅癥狀下及發(fā)作后意識不清情況下,應禁止讓患者進食或飲水,以免患者出現窒息或嗆咳情況,通常在患者意識恢復后兩個小時才可適當進食一些流質或半流質飲食。
1.2.2心理護理
護理人員在干預過程中應加強與患者之間溝通交流,增強患者對醫(yī)護人員信任程度,對于患者提出的一些要求盡量滿足,與患者建立良好關系。護理人員可以鼓勵患者多去參加一些文娛活動,提高患者對生活的信心,消除焦慮、孤獨、不安等負面心理給患者帶來的不良影響[1]。
1.2.3生活護理
告知患者日常保持良好作息,針對存在智力障礙患者,護理人員應注意加強患者生活護理,幫助患者進行穿衣、入冊、洗澡,及時讓患者更換衣物,并定期更換床上用品。保持患者病房安靜,并注意避免病房中或走廊走存在危險物品,清除障礙物,為患者提供良好生活環(huán)境。
1.2.4服藥護理
護理人員每天應監(jiān)督患者將藥物服下,確保患者藥物咽下后再離開,以免一些患者拒絕服用或將藥物藏起來。對于一些不愿意服藥患者,應告知他們服藥重要作用,并聯合家人一起勸患者積極配合服藥。在患者服藥后護理人員應對患者進行一段時間觀察,這樣在患者出現不良反應后可以及時發(fā)現并對癥處理[2]。
1.2.5安全護理方面
癲癇所致精神障礙患者在診療過程中應盡量做到與其他患者分開,若與其他患者一起,可能其他患者一些言語會導致精神障礙患者出現一些過激行為,或誘發(fā)癲癇發(fā)作。在護理中,應注重做到在患者床邊加防護欄,病房中及護理人員身上應隨時備好壓舌板,若患者癲癇發(fā)作,護理人員應做到不要驚慌,保持鎮(zhèn)定,避免患者發(fā)生跌傷,慢慢讓患者倒下,采取側臥位,將患者衣服褲帶松開,在其口中上下臼齒之間放置壓舌板,這樣可以防止患者咬傷舌頭。若患者出現抽搐,注意不要強行按壓四肢,以免發(fā)生骨折。在患者抽搐緩解過后,應將患者頭部偏向一側,有義齒應取出,并及時告知醫(yī)生進行處理。
1.2.6出院指導
患者出院后應針對患者及家屬加強健康教育,告知患者及家屬出院后應該注意的事項,囑患者出院后繼續(xù)堅持服用藥物,并讓患者家屬加強監(jiān)督。定期來醫(yī)院進行檢查及復查,若日常生活中出現一些異常情況及時來院就診。要讓患者日常生活中保持良好飲食習慣、生活習慣及作息習慣,盡量不要從事高空或其他一些危險職業(yè)。
1.3觀察指標
借助簡明精神病評定量表(BPRS)對34例患者護理前后精神狀況實施評估,從患者交流障礙、焦慮、緊張、心境抑郁、幻想妄想、動作表現、合作與否、興奮狀態(tài)、身體健康、定向障礙等方面進行評估,單項分值區(qū)間為0-7分,總分值低于10分表示診療及護理效果為優(yōu)、分值介于10-35分之間為良、分值在36-45分之間為一般,分值超過45分則為差。
2 結果
34例患者中有13例出現幻想妄想癥狀,7例患者表現為抑郁,5例患者表現為狂躁好動,有3例患者為人格分裂,6例患者表現為其他。護理前患者BPRS量表評分為(39.5±4.7)分,護理后BPRS評分明顯下降,為(15.7±2.4)分??梢娽槍Πd癇所致精神障礙患者在診療過程中加強護理干預,有助于患者精神狀態(tài)改善,輔助提升患者臨床治療效果,值得推廣。
3 討論
癲癇屬于臨床多見病,患者易發(fā)生多種類型精神問題,主要表現為人格變化、情感障礙、社會適應障礙、精神障礙等,臨床研究發(fā)現針對癲癇所致精神障礙患者來說,積極加強臨床護理干預可顯著提升患者治療效果。癲癇所致精神障礙患者常常會出現幻想、妄想、喜怒無常、行為易激動等,并且大多數患者都不愿意承認自己與他人存在精神異常,因而在診療過程中常常會出現不配合情況,所以在治療中必須要加強患者護理干預[3]。通過加強患者飲食護理、心理護理、安全護理、用藥護理等,對不僅可以與患者之間建立良好關系,增強患者診療過程中依從性,還可以進一步確保各項診療活動的有效進行,保障患者治療效果。
總而言之,針對癲癇所致精神障礙患者在診療過程中加強護理干預,有助于患者精神狀態(tài)改善,輔助提升患者臨床治療效果,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曲云鳳.癲癇所致精神障礙患者的臨床護理體會[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6,11(06):227-228.
[2] 蘆華.癲癇性精神障礙的護理體會[J].中國繼續(xù)醫(yī)學教育,2016,8(18):261-262.
[3] 聶愛珍,馬立秋.癲癇性精神障礙的臨床表現與護理心得分析[J].基層醫(yī)學論壇,2018,22(09):1199-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