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于蘭
人類的身體就是一個小宇宙,充滿了各種各樣的秘密。身體包含了靈魂和肉體,他是世界人類符號的源頭、是生命的載體、也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fā)展的基礎和本質。人的身體又以身體語言的形式向我們展現著生命的多樣性和復雜性。德國哲學家尼采說過一句話“一切都從身體開始”因此舞蹈體現在人類身體,深刻的寓意為舞蹈身體構建了一個更為深遠的世界。法國哲學家梅洛龐蒂曾說:“身體是我們能擁有世界的總的媒介。有時它被局限在保存生命所必須的行動中,因而他便在我們的周遭預設了一個生物學的世界;另外一些時候身體通過運動呈現出了一種新的意義的核心,這真切體現在像舞蹈這樣的習慣性的運動之中”。
我們知道舞蹈動藝術從身體本身的語言體現了人們深層的精神世界,通過舞蹈語言將自己的情感、理想與社會先生活表現出來舞蹈行為是大自然賦予人類的一種本能行為。蹈藝術與人類身體語言密切相關,舞蹈藝術通過身體語言進一步高度提煉、放大和發(fā)展使舞蹈語言更加直觀、立體、精神情感更為豐富。著名哲學家蘇珊朗格提出:“藝術是一種生命形式”“藝術符號是一種有點特殊的符號。因為雖然它具有符號的某些功能,但并不具有符號的全部功能,尤其是不能像純粹的符號那 樣去代替另一件事物,也不能與存在于它本身之外的其他事物發(fā)生聯(lián)系”因此就可以理解為從藝術品的結構深入研究發(fā)現藝術品與生命結構有許多相似之處,但是藝術作品與普通事物的區(qū)別在于藝術作品具有生命意義。因此,不論在藝術層面還是在符號層面都時刻彰顯著舞蹈藝術的身體語言形式。
舞蹈身體的結構主要包括內部聯(lián)系和外在支撐。然而,舞蹈身體語言的內部聯(lián)系與外在支撐又可以是獨舞、雙人舞、群舞的形式,以及情緒性、情節(jié)性、大型舞劇的構成體裁。 例如:楚辭中《九歌》作為整幅篇章的題目,從祭祀開始到舞蹈結束就是一場完整的舞劇。中,諸位神靈都按照一定的先后順序或者同時出現,有領舞的形式卻又不能稱是獨舞。從詩歌“九嶷繽兮并迎.靈之來兮如云”這一局部描寫說明是以群舞的形式出現,表現了群舞的結構?!断婢贰断娣蛉恕访科际侵挥幸晃恢魃竦菆?,他們彼此雖互相尋找,然而卻始終不得會面。而《大司命》篇中兩神同時出現,因此是一種合舞的表演形式,這也是我國古代樂舞的又一表演形式.......”在這里湯漳平先生認為《湘君》《湘夫人》是獨舞的形式;而《大司命》是雙人舞的形式。因此,他們都可以是獨立的主題、獨立的篇章。但是,如果深入觀察他們與整幅篇章的結構形式,又會發(fā)覺他們以集體舞的形式來參與的楚舞活動。而且,《國殤》一篇中“敵若云”“士爭先”“凌余陣”等又是群體性的歌頌死去的英雄將士的悲歌,同時從考古學家在長沙戰(zhàn)國楚墓中發(fā)現的彩繪人物漆奩來看,楚人愛好集體舞也是能被證實的。這種集體的樂舞形式直接展示了楚舞的壯觀遼闊的氣勢以及強大的神靈力量,體
現楚國作為大國具有民族性與延續(xù)性同時感受到這股強大力量的恩賜。
《九歌》其他篇章中有關祭祀舞的舞蹈身體語言以情緒性方式體現。首先有《采菱曲》、《涉江》、《揚荷阿》新曲調、新歌曲的演奏;其次,舞態(tài)顯現了舒暢優(yōu)雅的情感氛圍到急促婉轉的《激楚》之歌。此時樂舞是一種情緒高昂、濃烈的宣泄;最后在祭禮完成后出現的“傳芭兮代舞,挎女倡兮容與”,使得情緒又回到原始舒緩的氛圍中。舞女們手拿鮮花互相傳遞,從容而舞。這個樂舞氛圍正是由慢到快再回到慢的表演過程,也是一個由悠揚婉轉到濃烈宏偉再轉入緩慢起舞的發(fā)展軌跡。這一表演過程與我國心理戲劇人與人的矛盾關系、人與內心的矛盾的特殊藝術形式演變類似。使其內心情感獲得真正的自我感官,即祭祀舞所帶來的迷失、陶醉的身心洗禮。
《九歌》全篇從情節(jié)方面了解,其中,《湘君》《湘夫人》以一對神仙戀人來展開故
事。在互相尋找時最終未能相見的悲傷場景。湘君與湘夫人即刻畫了性格鮮明的人物形象還有曲折、感人的故事發(fā)展結構,最終是人物關系隨情節(jié)的變化產生了情感關系,由喜到悲、有希望到失望的內心世界.?!拔滓犾肷駮r,從衣服、形貌、動作上都盡力裝扮成神的樣子.因此明顯地具備了裝扮性.......”。所以,楚辭中祭祀舞不僅要求刻畫的人物豐滿、風格變,而且是故事情節(jié)具有鮮明的發(fā)展模式。只有這兩者同時俱在,才能具體反映內容的底蘊,才能深刻顯露楚人心中對神靈的敬仰與崇拜,以及楚人內心的真實依托。 戲劇化是不同的技藝相互融合,在藝術相互達到和諧統(tǒng)一。舞蹈表演主要是要適應人物刻畫與戲劇情節(jié)的需要.具有戲劇性的素質.。因此,楚辭祭祀舞中既有領舞、又有靈巫群舞的舞臺形式,正符合戲劇化舞劇模式。 而里面的舞蹈、演唱都是劇情的一部分,這兩者具有的音樂性、舞蹈性、節(jié)奏型都統(tǒng)一于戲劇性。楚辭祭祀舞完成了抒發(fā)劇中人物在特定情境下的思想感情的作用。
席勒說過:“我們可以用自己的眼睛看到自然美,它是由于自身而存在的,也是通過某種規(guī)律而存在的,這一點不是感性告訴我們的,而是知性告訴我們的.......”這就意味著,楚辭祭祀舞中的表演經驗有感性也有理性,兩者融合在一起,使楚人陶醉其中又能夠清晰感受到自身與情境的距離,還能產生理性的思維使內心得到政治解放與真正的身心自由。
參考文獻:
[1]張素琴劉建:?舞蹈身體語言學?.[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2013.8湯漳平:《楚辭評注》上海三聯(lián)書店.2014 年版(德)席勒著徐恒醇譯:?美育書簡?中國文聯(lián)出版公司1984 年版
[2]李霧:?(九歌>里的古代荊楚神祀與祭祀探析?[J]載?蘭州學刊?2008.6
[3]李欣人:?人的自由與審美教育—席勒美育思想探析?[J]載?南開學報?2010.4
[4]李金坤:?<楚辭)自然生態(tài)審美意識?[J]載?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學報?2006.4
[5]朱立新:?(楚辭>自然觀的主要特征及內涵?[J]載?求索?2010年
[6]張正明:?楚文化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8
[7]袁禾:?中國古代舞蹈史教程?.[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4.5
[8]楊順適:《荊山巫音》[M].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2010年4-6
湖南省社會科學成果委員會一般項目成果《九歌中的舞蹈研究》編號:XSP18YBZ038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青年項目資助(成果)《屈原作品中的舞蹈研究》編號:18yjc760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