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堃 姜雨欣
摘要:筆者任何一部舞蹈作品的成功與否都和編導的選材有重要聯(lián)系,所以筆者從《中國媽媽》的人物、音樂、舞蹈語言、題材方面入手闡述在編創(chuàng)過程中選材的重要性及意義,旨在幫助年輕的編導更好的進行編創(chuàng)。
關(guān)鍵詞:《中國媽媽》舞蹈選材 人物 題材 舞蹈語言
一、《中國媽媽》作品分析
(一)舞蹈的人物
從《中國媽媽》的人物來講,它圍繞抗日時期的一位中國媽媽和日本遺孤兩個角色進行塑造的。從心理學角度講,母親與女兒間可以發(fā)生很多矛盾故事,從另一方面講,這部作品選取的都是社會中的底層人群,他們在當時社會背景下都扮演著無辜者、受害者的形象。
(二)舞蹈的音樂
作品開場采用了激烈低沉的音樂,把我們帶入到抗戰(zhàn)時期。接著音樂停止,一束燈定格在小女孩的身上。此時音樂就變得悲傷,媽媽們內(nèi)心開始充滿矛盾,在撫養(yǎng)她時,音樂又變向明朗。之后出現(xiàn)了一曲童謠,并且重復響起,交代了小姑娘的感恩。最后,音樂響起了東北的《搖籃曲》民謠,中國媽媽拿出了日本和服,此時音樂聲中可以聽出母親的內(nèi)心悲痛,可以說音樂相當于一根貫穿線,它起到了交代情節(jié)表露感情的功能。
(三)舞蹈的語言
《中國媽媽》沒有高難度的技巧與華麗的動作。而是簡潔、樸素的動作。出場手指的重復出現(xiàn)把人物的感情層層強化??吹饺毡竟聝簳r,媽媽們握起拳頭,但一位母親又想去撫摸她。矛盾性的動作讓觀眾一眼看懂。之后,出現(xiàn)了生活性動作:揉手。和接下來反復出現(xiàn)的拉井水,把辛勤的母親深入人心。
(四)舞蹈的題材
《中國媽媽》將21世紀的我們拉入到了抗戰(zhàn)時期的時代背景下,用以偏概全的方式從中國媽媽撫養(yǎng)日本小女孩這一實例中反映出來當時中日兩國可能會出現(xiàn)的問題,因此它會引起我們的思考。
二、敘事舞蹈創(chuàng)作中舞蹈選材的重要性
(一)題材種類及基本要求
舞蹈的題材比較豐富,涵蓋類型也較多,如生活類題材、軍事題材等。敘事題材,即:講述一個事情或故事。它需要完整性、事情脈絡(luò)的關(guān)聯(lián)性、故事的合理性。筆者認為,編導應該多去嘗試一些不同題材的編創(chuàng),這樣就可以避免舞蹈題材會出現(xiàn)單調(diào)、無趣、乏味的現(xiàn)象,舞蹈也就不會喪失生命活力。當然,題材的選擇更要求我們一定不能舍棄社會生活,也就是說編導不能憑空幻想就去創(chuàng)作,而是要有一定的生活事實的依據(jù)。即:真。
(二)選材需要注意的問題
1.音樂的選材
筆者認為音樂是舞蹈的第一創(chuàng)作,不是所有的音樂都適合放在舞蹈中,因為:好音樂可以交代背景、人物的心情,但不符的音樂會讓觀眾變得茫然,所以音樂選取上應避免平淡、無特色或者對音樂進行加工處理。即:音樂中增加恰當?shù)奶厣窀杌蛲{。因為:第一,它會讓觀眾產(chǎn)生一種親切感。第二,更容易去表達創(chuàng)作者思想。第三:讓觀眾進一步對作品去思索。
2.動作的選材
筆者認為動作選取上要注意質(zhì)感以及完整性。舞蹈語言的選材分成兩大類。一類是技術(shù)技巧高標絕俗的,讓觀眾沉醉的動作。另一類是接近生活、質(zhì)樸、易懂的,它可能會留下較深較久的印象。因為:第一,這樣的動作和大眾的生活息息相關(guān),易看懂動作的含義。第二:用技巧去表現(xiàn)舞蹈會變成雜技表演。第三:技巧動作中包含的情感色彩遠沒有樸實動作更打動人心。
(三) 敘事舞蹈選材重要性
1.小人物的形象塑造及情感刻畫
在敘事性的舞蹈里,編導可以對角色各種篩選。如:國王、公主、富豪或貌似普通的小角色:乞丐、詩人、封建社會的女性、孤兒等,但筆者認為那些貌似普通的小角色作為主角可能比動植物等角色有更好的效果,原因一:這些角色更貼近生活,觀眾對他們更有感觸。原因二:他們擁有更多向上、渴求成功、不懼艱辛的精神,容易鼓舞觀眾。原因三:他們內(nèi)心的矛盾沖突,一方面渴望擺脫現(xiàn)實,另一方面又對生活無奈。所以符合戲劇沖突的特征,更適合敘事類舞蹈。原因四:觀眾會產(chǎn)生同情心與保護心,想關(guān)愛他們的沖動。
2.歷史真實事件的題材選擇
筆者認為選擇歷史上真實或有代表性事件作為舞蹈題材的選擇可能更好。因為:第一,它們有一定的文化底蘊,有一定的教育意義。第二,它們本身就被群眾所鮮為人知,可避免觀眾看不懂。如《孔乙己》《李白》等這些人物和故事,會聯(lián)想到課本或生活中的知識。第三,它們可讓人重溫歷史、學習歷史。例如《東方紅》《銅雀伎》等,可以讓觀眾重溫歷史,甚至是舞蹈的發(fā)展。
筆者把以上觀點進行了總結(jié):第一,在選材的人物上小角色或許有大能量。第二,音樂上加入合適的特色民謠或民歌更有魅力。第三,在動作的選材上,樸實、真切的動作,可能更打動觀眾。第四,在題材上,沒有新穎的舞蹈構(gòu)思時,選擇有內(nèi)涵的真實事件更有教育意義和說服力。此外也可以對經(jīng)典故事進行個人視角的解構(gòu)。
參考文獻
[1]隆蔭培、徐爾充. 舞蹈藝術(shù)概論[M]. 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1997.4
[2]平心. 舞蹈鑒賞心理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官效臣,劉小雷,何云. 舞蹈的創(chuàng)編技巧與訓練研究[M].中國書籍出版社2014.2
[4]王曉英. 淺談音樂與舞蹈的關(guān)系[J]. 才智,2010,34:164
[5]李元授. 交際心理學[M].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02.
[6]喬嬌淺. 談舞蹈藝術(shù)中的情感表現(xiàn)[J]. 文藝生活:下旬刊,2011第10期.
[7]王茂君. 試析舞蹈中國媽媽的藝術(shù)性[J]. 攀枝花學院學報,2010(9)
[8]孫天路. 中國舞蹈編導教程[M].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