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學科學是小學教育的重要教學內容,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使得素質教育的教學理念已經成為小學教育的重要教學目標,科學學科的教學內容能夠引導學生認知生活中的科學問題和現象,有助于促進學生科學認知和創(chuàng)新思維意識的形成。本文通過對小學科學課堂趣味實驗教學策略進行深入的探究,分析擋墻小學科學實驗教學存在的問題,并分析趣味實驗教學在小學科學教學中的應用方案,旨在促進小學科學綜合教學水平的提升。
關鍵詞:小學科學;趣味實驗教學;問題;策略
引言:
小學科學是一門綜合性學科,學生通過學科學習能夠對生活中的科學知識有基本認知,也能夠為學生以后進行物理、生物以及化學學科的學習奠定基礎,因其重要的教學地位,使得如何提升小學科學的教學質量也成為授課教師研討的重要課題。教學改革要求小學科學的教學內容貼近生活化、教學形式多樣化,使學生能夠提升對于學科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能夠在豐富多樣的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感受科學的奧秘和魅力,激發(fā)其參與學科學習的興趣和主動性,因而對于小學科學課堂趣味實驗教學策略進行討論,對于教學目標的實現具有重要意義。
一、當前小學科學實驗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小學科學缺乏對實驗教學的重視
雖然教學改革已經推進數年,素質教育的教學理念也已經得到教師的廣泛認可,但是還是有很多學校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忽視了實驗教學對于小學科學的重要意義,教師能夠認識到讓學生進行科學學習,但是卻沒有認識到實驗教學能夠讓學生對于科學產生最直觀的感受,學生能夠通過實驗教學增進對教學內容的理解,而不是將科學放在書本中去解讀,放在腦海里去幻想,去捕捉科學的影子,科學其實可以以極為簡單的方式發(fā)生在生活中,發(fā)生在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中,科學是神秘的,其中也蘊含了無窮的奧秘等待人們去探索,但是科學更是具體的,進行科學學習和研究,其本質目的便是應用科學知識服務于生活,實驗教學便是對科學知識進行實踐應用的過程,缺乏對實驗教學的重視難以讓學生理解學科學習的本質,也難以實現理想的課堂教學效果。
(二)缺乏專業(yè)的科學學科師資力量
科學學科具有較強的綜合性和專業(yè)性,對于教師的專業(yè)素質要求也相對較高,不僅要求教師具有專業(yè)的學科知識,還需要教師能夠具備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只有具備這些專業(yè)素質,教師才能夠通過通俗易懂的方式,讓學生理解科學的含義、理解課堂教學內容,但是在實際的教學工作中,很多學校都沒有專業(yè)的科學學科教師進行教學活動,而是由其他課任老師兼任學科教學,特別是教育欠發(fā)達地區(qū),這種情況更為明顯,導致教師的身兼數職,教學壓力較大,進行學科教學也缺乏有效的教學方法,課堂教學質量受到限制。
(三)忽視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
教學改革中明確和深化的學生的主體教學地位,教師是教學過程的引導者,需要以學生的學習需求為主導進行課堂教學,然而很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卻缺乏對這一教學理念的正確認識,認為小學生的思維意識還不成熟,自身對于學習的需求也不夠明確,教學大綱對于教學進度又有一定的要求,因而在教學過程中便會以自己的主觀思想為主,對學生進行灌輸式教育,進行教學實驗也只是教師在演示,學生觀看教師的實驗操作和科學現象,科學實驗成為教師的“一言堂”。
二、趣味實驗教學在小學科學教學中的應用
(一)創(chuàng)設生活化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的課堂學習興趣
學習興趣保證學習效率和教學目標實現的關鍵,教師需要在教學過程中利用生活化教學情境,有效吸引學生對于課堂教學內容的關注,進而激發(fā)其學習興趣,利用興趣和思維意識作為行動力的引導,促進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比如:教師在進行《水》一課的教學時,教師可以為將生活中的瓶裝礦泉水、自來水以及白開水分別用相同的容器進行不同的標注,組織學生對三種不同的水進行觀察,讓學生總結這三杯水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水的顏色、氣味都是相同的,為什么會產生不同的用途?教師創(chuàng)設與生活有關的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的課堂學習興趣,即有助于后續(xù)教學活動的開展,同時有助于學生促進學生對生活常識的理解。
(二)應用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發(fā)揮團隊學習力量
小學生的思維意識和動手能力還處于逐漸發(fā)育階段,組織學生參與實踐教學,對于有些小學生來說存在一定的難度,教師可以利用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發(fā)揮團隊團隊學習力量。比如:教師在進行《簡單電路》的教學時,教師可以對班內的學生按照學習基礎以及動手能力等方面的因素進行綜合考量,進而將學習和操作能力進行平均分配,每四到六個學生為一個學習小組,教師對實踐教學過程進行演示操作和引導,學習小組在通過小組的力量能夠將課堂實驗復制,使學生能夠實現動手和動腦同步的學習過程,實現實踐教學的教學目標。
(三)重視因材施教,創(chuàng)新實驗教學模式
同年齡段的小學生也會因為個體不同而表現出不同的學習特點和性格特點,教師要對教學對象有全面而深入的了解,根據不同的學生采用不同的教學方式,應用創(chuàng)新實驗教學模式,實施因材施教的教學方法。比如:教師在進行《聲音的變化》的教學時,教師便可以基于學生的個人興趣愛好,讓具有音樂表現能力或者音樂表現欲望的學生在教學準備階段,為大家演唱一首歌曲,進而向同學們進行發(fā)問“為什么同學在唱歌的時候會有歌曲曲調的變化呢?”使學生們能夠直觀感受到聲音變化的認知,引發(fā)對于課堂學習內容的思考,教師通過這樣的實驗教學模式給學生創(chuàng)造了表現自我的機會,也使學生能夠感受到聲音的不同變化,實現理想的教學效果。
(四)重視應用多媒體教學模式
多媒體教學模式能夠為教師進行科學實驗教學拓展新的思路,利用新穎的教學模式和教學內容,增強教學內容的吸引力,促進教學活動的開展。比如:教師在進行《動物的繁殖活動》一課的教學時,教師可以應用互聯網資源進行教學課件的制作,向學生展示海馬、蛇類等這些具備特殊繁殖行為的動物是如何進行繁殖活動的,拓展學生的知識視野,并利用課外實踐教學內容使學生感受到科學知識的樂趣。
(五)給予學生積極肯定的評價
小學生處于成長發(fā)育階段,因而其心理的成長狀態(tài)也需要教師進行不斷的引導,教師在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中,要根據學生的實驗教學學習態(tài)度、動手能力提升情況、思維拓展情況等多方面的內容給予積極的評價和肯定,使學生能夠樹立自我價值感和認同感,逐漸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和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完成素質教育的培養(yǎng)目標。
(六)減輕實驗教學的功利性,降低學生的學習負重感
實驗教學不僅是為了配合小學科學教學內容的講授,而是形成學生對科學直觀認知的過程,實驗教學不僅僅是為提升學生學習成績的途徑,更需要讓學生能夠在實驗教學中體驗到學習科學、參與實驗的樂趣,教師減輕實驗教學的功利心理,降低學生的學習負重感,能夠為學生營造輕松愉悅的教學氛圍,有助于促進課堂教學目標的實現。
結論:
小學科學教師需要通過創(chuàng)設生活化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的課堂學習興趣、應用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發(fā)揮團隊學習力量、重視因材施教創(chuàng)新實驗教學模式、重視應用多媒體教學模式、給予學生積極肯定的評價、減輕實驗教學的功利性降低學生的學習負重感等措施,使小學科學實驗教學充滿樂趣,提升學生對于科學的認知和感知,促進學科綜合學習目標的實現。
參考文獻
[1] 顧婷婷.以“趣味實驗”為抓手,綜合培養(yǎng)學生科學探究的能力[J].新課程·上旬,2015,(8):30.
[2] 胡曉蘭.如何提高小學科學實驗教學的趣味性[J].新課程·小學,2015,(2):66-66.
[3] 吳燕.多開展趣味實驗[J].湖北教育(科學課),2016,(6):26-27.
作者簡介:龍根平(1984-06—),男,苗族,貴州省松桃苗族自治縣人,本科學歷,松桃苗族自治縣盤信鎮(zhèn)第二完小,教師,研究方向:小學科學課堂教學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