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蕾
摘 要:當今時代,我國經濟發(fā)展逐漸趨于穩(wěn)定,城市建設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在園林工程項目中應用海綿城市理論不僅能夠有效減少洪澇災害,而且還可以加強雨水回收,讓城市公園景觀更具有生態(tài)效益。海綿城市是環(huán)境生態(tài)與城市化共同發(fā)展的重要體現,如果環(huán)境發(fā)生了變化,可以像海綿一樣對城市進行保護,盡可能地減少雨水災害的影響,保護生態(tài)安全。對于海綿城市來說,發(fā)展對其他城市影響甚微。海綿城市開發(fā)遵循生態(tài)優(yōu)先原則,對以前的生態(tài)平衡進行了保護,修復受損的自然環(huán)境和相關水資源,促進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和水資源的綜合合理利用。由于以往的建設項目破壞了現有的自然水體循環(huán),阻礙了雨水的自然循環(huán)通道,海綿城市的發(fā)展就是通過相關的技術和方法恢復景觀,使現有的城市排水系統符合自然雨水循環(huán)規(guī)律。通過水體以及水系之間相互疏通和管理,改善了城市環(huán)境生態(tài)系統,大大降低了城市污染和熱島效應。雨水和洪水資源的利用大大提高了水資源的循環(huán)利用,更好地解決了城市的旱澇問題。海綿城市建設不只是節(jié)省建設成本,還更好地創(chuàng)造經濟與生態(tài)以及社會效應。
關鍵詞:海綿城市理論;園林設計;運用
1 引言
近幾年來,國內遭受到暴雨災害的城市大概有400多座。傳統的城市規(guī)劃已經無法滿足當今的要求,舊的規(guī)劃導致了城市形成了大面積的無法透水區(qū)域。還有傳統的快排管理方式,雨水因為城市的排水壓力過大無法盡快排出,每次遇到大雨就會發(fā)生洪澇。為了改善這種情況就要合理利用雨水資源,將雨水合理利用以及約束起來。在城市園林規(guī)劃建設中,也可以充分運用海綿城市理論,促進城市園林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實現城市的自我調節(jié)。
2 “海綿城市”理念的內涵
所謂“海綿城市”即是指那些類似于海綿一樣的城市建設,通過“海綿”極富吸收力的特性,逐步對周邊日益變化的環(huán)境做出適應性的調整,并能夠對自然環(huán)境下所產生的各類自然災害等,進行更為貼合生態(tài)標準的處理與應對?,F階段的“海綿城市”建設即是在城市規(guī)劃建設中,主要是通過構建城市雨水滲透與吸收體系。由此而生成的“海綿城市”,是新時期城市雨洪管理工作的具體體現。促使城市在適應不斷變化的自然環(huán)境以及有效應對因雨水而生成自然災害等方面,其自身表現出了良好“彈性”,即“海綿城市”也可稱之為“水彈性城市”(如圖1所示)?!昂>d城市”理念的提出來源于彈性城市(ResilienceCity)概念的生成,而彈性城市則是由加拿大的知名生態(tài)學家Holling于1973年所提出,其中,“彈性”標準又因多元化的分類,而大致劃分成技術彈性、組織彈性、社會彈性以及經濟彈性等。其中技術彈性便是由城市總體基礎設施與海綿城市理念構成,此處的“海綿城市”理念,是指對城市中排水及污水等系統設施的構建,應與城市的自然或生態(tài)情況相結合,以此才能確保城市的生命線性狀趨于健康,也才能為城市規(guī)劃設計與建造的實施奠定下堅實的基礎。
3 海綿城市理論在城市園林設計中的應用原則
3.1 因地制宜原則
因為我們國家本身的地理面積非常廣闊,所以每一個領域自身的自然環(huán)境等因素等都是不相同的,除此以外在水文環(huán)境方面存在的差異也非常大,因此在將該建設理念應用到園林建設之中的時候就應該要將各地自身的自然特征融合進去,比如要根據自身的環(huán)境狀況以及水文情況等等,在這些條件的基礎之上才能夠對其城市建設進行統一性的規(guī)劃以及安排,所以在建設和應用的時候應該要將因地制宜原則以及生態(tài)城市建設的相關標準進行全面性的落實,以此給城市居民帶來良好的生活環(huán)境。
3.2 生態(tài)優(yōu)先原則
在該原則之下在對園林進行設計的時候應該要將藍線管控工作進行全面性地落實,將原先城市之中的河流狀況予以恢復,在這樣的基礎上還應該要加大基本的管理力度以及保護力度,對河流水文狀況加強治理,促進自然排水功能的進一步發(fā)展,最終保證能夠實現自然存積以及自然凈化的效果。在現代科學技術手段以及管理手段的支持之下對其生態(tài)環(huán)境進行科學性的保護,以此將生態(tài)系統的自我改善功能進一步加強。在對園林進行設計和建設的時候使用該發(fā)展理念應該要將基本的生態(tài)理念作為首要條件,在保證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前提之下再開展其它的建設工作,最終實現城市和諧發(fā)展。
4 海綿城市理論在城市園林設計中的具體運用
4.1 道路規(guī)劃
對于城市園林而言,園林道路是其中極為重要的組成部分,且占地面積極大,既往的城市園林道路規(guī)劃,更加注重拉近人與自然的關系,強調滿足城市居民的休閑娛樂需要,大多從美觀性及舒適性角度出發(fā)進行設計,并不注重園林道路的生態(tài)保護功能。海綿城市理論下的城市園林道路規(guī)劃,應當充分體現其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作用。海綿城市理論下,城市園林的道路規(guī)劃與設計中,可改變以往的直線型道路規(guī)劃,采用環(huán)型及曲線道路規(guī)劃模式,減少道路對于綠地的占用,起到有效的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作用。在海綿城市的指導下,園林道路可采用疏散鋪路法,增加行道磚之間的距離,為綠化面積的增加及園林雨水的下滲提供空間。
4.2 花園式綠地
將海綿城市建設理念應用到花園式綠地建設工作中,可以將其建設成一個雨水花園的形式,利用人工的挖掘,將綠地打造成下凹形式,可以在大量降雨時,對雨水進行聚集,借助沙土與植物的共同作用,將雨水進行凈化后用來進行園林植物的灌溉用水及景觀水,或者可以將凈化后的水滲入地表,使雨水轉化為地表涵養(yǎng)水,提高地下水位,使雨水得到充分的再利用,減少資源浪費情況。在建設過程中,在花園式綠地附近建設景觀池水,可以通過微傾斜的道路將二者連接在一起,這樣可以保證在雨季來臨時,花園式綠地將收集與凈化后的水注入到景觀池中,作為景觀池水的供給來源,又能與景觀池水形成一定的美感,使人們在生活中能看到園林建設的美感,提高生活的幸福感。同時,要加強對景觀池水周圍環(huán)境的設計與建設工作??梢詫⒏鞣N顏色的鵝卵石有設計的鋪設在景觀池水的周圍,將地面的美感設計與景觀池水的設計相契合;在花園式綠地與景觀池水的周圍,種植一些具有超強凈化能力的植物,類似一葉蘭、德國鳶尾、玉簪、麥冬等植物,在植物種植前,要根據視覺藝術效果,對植物的種植搭配與種植位置進行合理的設計,將植物錯落有致的栽種在花園式綠地周圍,與花園式綠地以及景觀池水形成一幅美景圖,給人以視覺上的享受。
4.3 水景規(guī)劃
以往的園林規(guī)劃中,水景除了噴泉或流水之外,大多都是“死水”,是園林規(guī)劃中,出于方便換水及園林管理的考量,會采用鋼筋混凝土打造水塘,水體難以下滲,也難以起到與生態(tài)系統的物質置換效果,這種情況下,許多園林水景不僅無法起到改善生態(tài)環(huán)境的重要作用,同時在長期的不流動與不循環(huán)情況下,滋生大量病菌及蚊蟲,反而對給城市居民的休閑娛樂造成困擾。雨量豐富的地區(qū),這種“水景”可在一定程度上起到蓄水的作用,但在雨量稀少的地區(qū),這種“水景”反而會影響對于大氣降水的接收與存儲。海綿城市理念下,園林水景的規(guī)劃與設計,應當充分體現“因地制宜”“順其自然”的規(guī)劃理念,盡量利用園林地勢,在地勢低洼的位置引導雨水的匯聚與蓄積,利用低洼地帶修建引水渠及蓄水池等。通過雨水收集技術,對大氣降水進行收集,并將收集到的雨水用于綠化灌溉及水景補充,減少對于地下水的消耗。另外,在水景規(guī)劃中,需要預留一定開放口,使之成為水景與生態(tài)系統之間進行物質置換的途徑。
4.4 綠色屋頂
綠色屋頂(如圖2)可有效減少大雨來臨時屋頂的雨水徑流量和徑流污染負荷,對于節(jié)能減排具有十分顯著的作用,但是對屋頂的荷載要求、防水設計、坡度大小以及空間條件等要求較為嚴格。其中,屋頂的荷載承重、頂板的抗?jié)B漏水、植物的配置與種植、屋頂的綠化養(yǎng)護措施等成為綠色屋頂設計時首要解決的問題。首先,荷載嚴格參照建筑結構荷載標準值,合理布置綠化景點,盡可能采用質地較輕的材質以減少荷載承重。其次,做好屋頂的防滲漏處理,可在原防水層上涂抹1.5cm~2.0cm厚度的火山灰硅酸鹽水泥砂漿。另外,綠色屋頂的植物適宜選擇抗風耐寒、抗旱耐熱等生命力旺盛的花草樹木,以草坪及花卉為主,灌木、小喬木做點綴,如佛甲草、夾竹桃、合歡、紫薇、紅葉李等。除此之外,對于結構頂板荷載不符合綠色屋頂設計要求的建筑,應充分利用排水、滲水以及集水等生態(tài)系統的建設有效削減暴雨時雨水的徑流量,緩解暴雨情況下地面對雨水的蓄積程度。因此,在園林設計中,通過“海綿城市”理念的融入,構建起新式的屋頂花園,也將成為構建城市水環(huán)境工作中的重要舉措。
4.5 透水鋪裝
對于園林綠地面積較大的區(qū)域,如道路兩旁的人行步道、大型活動廣場、地上停車場以及公園等,通常采用生態(tài)透水鋪裝,這樣可有效收集攔蓄雨水補給地下水,大大改善了大雨過后因雨水徑流過大而造成的城市內澇,這在減小城市排水壓力的同時,為自然生態(tài)循環(huán)體系的構建開辟出良好的基礎條件。通過應用不同材質的透水鋪裝,結合應用地區(qū)的實際情況,通過合理構圖,以營造不同的園林氛圍。其中,廣場鋪裝以簡潔大氣為主,人行步道的鋪裝材質則要滿足道路荷載,并做到與周圍建筑、景觀等相互協調。根據海綿城市建設理念,廈門將在全城范圍內鋪設“海綿”,使城市綠地系統不僅能吸水,還能儲水、用水、凈水,實現城市雨水的自然滲透、積蓄和凈化。此外,在園林綠地透水鋪裝的設計時,應注意滿足以下關鍵要素。首先,若應用透水鋪裝會影響到城市道路路基的抗壓強度以及穩(wěn)定性,則應考慮應用半透水鋪裝路面;其次,在透水路面的滲透能力不足時,則應在透水基層內設置相應的排水管,以增強路面的排水能力;另外,若透水鋪裝結構位于地下室的頂板位置時應加設排水層,并注意覆土厚度應滿足要求。
4.6 生態(tài)停車場建設
園林建設中,除了在居民生活區(qū)、道路周圍、公園等地進行建設以外,還包括對停車站周圍環(huán)境的設計,能夠以人們欣賞的角度合理規(guī)范停車場的秩序。停車場可以利用植草磚進行硬質地面的鋪設,并運用可以透水的砂石連接排水管道,完成停車場內園林的排水與蓄水工作。在相鄰的停車位與行人通道兩旁增設小型綠化帶,可以栽種一些既美觀又有凈化空氣作用的植物,如橡皮樹等植物,既能將園林設計應用到停車場的隔離建設中,還能美化停車場環(huán)境,提高人們的環(huán)保意識。在長治縣城南廣場的停車場就將海綿城市建設與園林建設結合在一起,創(chuàng)新了停車場的建設情況。城南廣場的大面積停車位用專用的植草磚進行鋪設,這種磚既美觀又能承擔小型車輛以及人的重力;在相鄰的車位之間,該停車場根據空間的間隔關系,鋪設了長條形的草坪,對兩個停車位進行了分隔,能夠有效地規(guī)范停車情況,并在保證停車場正常使用的情況下,提高城市的綠化面積。在停車場中,每個車位都有特定的道牙設計,規(guī)定了車輛的行駛路線,避免車輛在隨意行駛過程中造成的草坪的破壞,同時道牙的設計多軟性墊層,可以在下雨時,使停車場的積水進入草溝中,一方面能減少停車場的積水情況,另一方面可以保證地表水含量。在停車場內進行園林設計,并應用海綿城市建設理念,能改變以往停車場占地面積過大的情況,改善城市用地情況,讓停車場與城市綠化建設有機結合。
5 結語
海綿城市理論下,城市園林可以作為改善城市環(huán)境、打造城市生態(tài)系統的重要元素,在海綿城市理論的指導下,城市園林的規(guī)劃建設可以從道路規(guī)劃、水景規(guī)劃、綠地規(guī)劃等層面入手采取有效措施,強化園林規(guī)劃質量,使園林成為城市中的“綠肺”,促進城市生態(tài)環(huán)境建設。
參考文獻:
[1] 唐正偉.海綿城市理論在城市園林設計中的運用初探[J].低碳世界,2016(5):30~31.
[2] 李利勝.海綿城市理論在城市園林設計中的運用[J].現代園藝,2017(8):143.
[3] 張艷.海綿城市理論在城市園林設計中的運用[J].種子科技,2016(10):79~80.
[4] 周世航.海綿城市理論在城市園林設計中的運用[J].城市建筑,2016(30):238.
[5] 張靜茹,秦華.試論園林植物景觀在海綿城市建設中的擔當[J].現代園藝,2016(21):84~85.
[6] 呂偉偉,郭鳴,吳志剛.海綿城市建設理念在園林景觀中的實踐[J].工程技術:引文版,2016(11):133.
[7] 吳忠薈,黃文華.海綿城市建設理念在園林景觀中的實踐[J].農技服務,2017(20).
[8] 廖立鵑.園林景觀在“海綿城市”建設中的應用[J].城市建筑,2016(21):234.
[9] 聶斯倩.海綿城市建設理念在園林景觀中的實踐[J].低碳世界,2018(2):184~185.
[10] 楊順華.城市園林綠化中海綿城市技術的應用分析[J].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2017(24):45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