弓華
摘 要:本文對園林綠化植物造景及其配置進行了全方位的分析,首先簡要概述了加強園林綠化植物造景及其配置的必要性,其次詳細深入剖析了當前我國園林綠化植物造景及其配置中存在的問題,接著筆者在進行了客觀全面反思總結的基礎上提出了幾點行之有效的解決對策,旨在從根本上將國家積極呼吁號召的“建設生態(tài)文明型與綠色環(huán)保型社會”理念貫徹落到實處中去。希望本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為相關的專業(yè)學者提供參考與借鑒,如有不足之處,還望批評指正。
關鍵詞:園林綠化;植物造景;配置;探究分析
1 加強園林綠化植物造景及其配置的必要性
總的來說,園林綠化植物造景與配置是根據一定的設計規(guī)律將植物栽植到一起,構成多種立體景觀或平面圖案,它不僅改善了整體環(huán)境,還提高了園林景觀的效果和整體檔次,注重在不影響植物生長習性的基礎上對其進行具有美感的合理搭配,使得園林植物形成一個多樣化、系統(tǒng)化的園林藝術景觀,常用的配置植物為灌木、喬木與藤本植物,它們能降低噪音且充當硬質景觀的軟化劑。此外,它還強調秉持好藝術性與人文性結合的準則,更加注重生態(tài)的特征與文化,借助觀賞性強、形態(tài)各異的植物景觀從不同角度體現植物個性化的色彩、形態(tài)、大小與質地特征,同時利用植物做好空間拓展與規(guī)劃,最大化營造文化娛樂活動的場所并增強居住者的舒適度。
2 園林綠化植物造景及配置的作用
一是防護作用,園林的植物、花卉不僅能起到良好的防風固沙作用,還能減輕城市環(huán)境的污染,例如攀援植物能有效預防墻體坍塌、瓦片脫落等情況的發(fā)生,還可以有效降低墻面的反射系數;二是生態(tài)作用,綠色植物在陽光下能進行光合作用,可以吸收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并釋放氧氣,還能吸收空氣與水中的有毒物質,對生態(tài)環(huán)境起到改善與維持的作用;三是美化作用,由于不同的植物有著不同的線條與色彩,在不同的環(huán)境下會呈現出不同的美感,還能通過季節(jié)的變化給人類的視覺帶來強烈的沖擊。
3 園林綠化植物造景及配置應遵循的原則
一是美學原則,應實現節(jié)奏和韻律的和諧,要對植物的生長習性和特點十分了解,通過對植物進行修建設計和色彩搭配,讓植物造景看上去呈現規(guī)律性,還要在空間和結構方面遵循對稱性原則,植物的枝干、花瓣要高低有序、內外對稱,還要將生長習性大致相同的植物種植到一起,更要明確劃分植物類型,將不同類型的植物緊密聯系起來。二是生態(tài)原則,應該根據園林工程所在地的氣候、環(huán)境進行設計,要尊重各種植物的生長習性,要在現有資源的條件基礎上加強設計,同時融入生態(tài)學理念,設計人員還要注重植物與自然的和諧,要盡量對不同的植物進行合理搭配,營造生態(tài)平衡的園林氛圍。
4 當前我國園林綠化植物造景及其配置中存在的問題
4.1 模式滯后,種類單一
往往某些苗圃市場會出現種類單一化和引種盲目化的不良現象,缺乏對侵染地植被的及時保護與修復,喬木、灌木與草叢的結合沒有做到層次分明,而且不同花期的種類沒有分層配置,引進的外來物種也沒有經過專業(yè)的區(qū)域栽培試驗與引種馴化,配置植物缺乏明顯的季節(jié)性,經常造成單調、雷同的枯燥景色,更沒有秉持好“因地制宜”的原則;
4.2 植物造景及配置人員綜合素質不高
許多從事園林綠化植物造景及配置的人員自身并不具備豐厚的專業(yè)理論知識與實踐操作經驗,經常對待工作玩忽職守且不夠認真負責,難以靈活搭配植物造景中的不同要素,使得園林景觀缺乏生機與活力,園林景觀的設計也沒有做到藝術與科學的高度統(tǒng)一,凸顯不出對植物高水平的認知和理解,給人眼花繚亂的感覺。
總之,希望相關的專業(yè)負責人對上述問題引起廣泛的關注與重視。
5 提升園林綠化植物造景及其配置水平的有效對策
5.1 在園路修建中應用植物造景技術
設計人員要在曲徑小路兩旁選擇花草科植物進行種植,對于一些交叉路口,可以加設一些花壇植物,確保色彩要鮮明且能讓人耳目一新,而對于一些主干道路可以采取規(guī)則式的種植,盡量選擇喬木類植被且整齊排列,突顯植被的整體效果。另外,還可以針對植物在水面上的倒影進行植物造景及配置設計,不僅可以在湖邊鋪設草坪,種植灌木類植物,還可以在湖泊中建設小島和涼亭,采用兩邊稀疏、中間密集種植的方法,使得湖泊造景與自然環(huán)境相互協調。
5.2 增加植物配置結構
一方面,可以在基于本地自然特征的前提下引入外來樹種,充分分析區(qū)域范圍內的自然環(huán)境,結合當地特點選擇適宜的植物,不盲目引進外來物種,而是從區(qū)域環(huán)境實際出發(fā),注重本土植物的開發(fā)及利用,體現出園林設計的獨特性,例如冬季色彩若過于單調,可引入山桃、紫葉李等觀賞性樹種。另一方面,提高園林設計的科學性,應在配置植物前有明確的基本目標和整體立意,最大化將植物的功能在不同空間范圍內得到展示,在設計過程中還要重視整體的協同性,結合園林造景的光影、光線需求,選擇最適宜的植物顏色和種類。
5.3 注重運用本土樹種,適當引進外來物種
首先,應綜合考慮城市經濟的發(fā)展水平和城市地域文化特色,綜合性分析建筑、植物功能、生態(tài)環(huán)境等各種不同元素,還可以引入夏秋季節(jié)開花的植物,最大化彌補原有的色彩缺憾;其次,可以利用植物景觀展現地域性特色,利用植物景觀表現時序性,賦予景觀以生命力,始終以植物群落為主,人工設施為輔,這是現代景觀設計未來的主流發(fā)展趨勢;再者,還可以利用植物造景等耐鹽堿植物有效抵抗汞污染與臭氧氣體,在某些有嚴重二氧化硫污染的工業(yè)區(qū),種植例如銀杏、皂莢等植物,都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環(huán)境污染,從而形成自然的環(huán)境監(jiān)控系統(tǒng)。
6 結束語
綜上所述,本文對園林綠化植物造景及其配置進行探究分析具有重要的現實性意義,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實力的迅猛發(fā)展與科學技術水平的顯著提升,以及城市化與工業(yè)化進程的快速向前推進,雖然取得了豐厚的經濟效益,但卻是以犧牲生態(tài)環(huán)境資源為代價的,同時隨著廣大人民群眾生活質量水平的提升與消費理念的轉變,人們更加傾向于追求綠色環(huán)保、節(jié)能健康的居住環(huán)境氛圍,這就對園林綠化植物造景及其配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其不斷改革創(chuàng)新與優(yōu)化升級造景配置模式, 進而促進我國社會經濟的又好又快發(fā)展進步。
參考文獻:
[1] 許孟博.關于園林綠化帶植物造景及其配置的相關探究[J].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2017(18):107~109.
[2] 楊麗媛.針對園林綠化植物造景及其配置提出的幾點思考[J].中國園林綠化導刊(學術版),2016(11):7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