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梅
1
在晉陜大峽谷的黃河西岸,渭北高原東部的合陽注定是個藏經(jīng)入典之地。
合陽,古稱莘地,在陜北高原與關(guān)中平原的過渡帶。晉、魏時期,是西河之地,始稱合陽城。秦時屬塞國,當(dāng)年西楚霸王項羽將秦腹地劃分為塞、雍、翟三國,歷史上的“三秦”之名由此而來。如今在合陽的北部山地與田壟上,仍能看到魏長城和秦長城殘破的城墻土夯遺跡,這里曾是金戈鐵馬、狼煙四起之地。
出合陽向北20里處,橫亙著一座綿延余百里的歷史名山——梁山。梁山屬黃龍山脈,是關(guān)中平原的東北屏障。《詩經(jīng)·大雅·韓奕》中說:“奕奕梁山,維禹甸之,有倬其道。……”意思是:“巍巍梁山多高峻,大禹曾經(jīng)治理它,交通大道開辟成。”大禹曾在此治理黃河,梁山阻擋了黃河水,保一方百姓的平安。春秋時期,梁山是晉國的標(biāo)志。梁山東西橫亙24峰,東佛西道,峰峰有傳奇,最高峰是磨鐮峰,海拔1543.8米。梁山山體以水巖為主,多峰、多石、多樹、多草,多文物古跡,歷史上有民謠傳頌:“千佛洞,萬佛塔,照影碑,睡看黃河風(fēng)打碾,七十二條金水擔(dān)?!比缃竦牧荷缴?,有2000年左右的古樹,有百余種動植物和數(shù)十種珍禽,是國家森林公園。梁山背倚陜北的黃龍山,地形復(fù)雜,草木蔥蘢,居高遠眺,清晰可見莽莽蒼蒼、潑墨一般的秦嶺山脈。
合陽的聞名與漢武帝有關(guān)。武帝山是梁山的西峰,也是國內(nèi)唯一一座以帝王之名命名的山。相傳,漢武帝在位時,將祭祀后土華夏始祖女媧氏列為國家祭祀大典,曾先后六次東渡黃河去山西汾陽祭奠后土女媧,梁山是必經(jīng)之地。一次途經(jīng)梁山,漢武帝被山上秀美的風(fēng)景所吸引,便在山下修建了望天宮。此后,漢武帝的兒子漢昭帝在梁山上建了武帝祠,百姓因此稱梁山為武帝山。武帝山因漢武帝的威名而名揚天下,武帝祠在后世幾經(jīng)毀壞,復(fù)又重建。武帝山以奇石、怪柏和民間傳說而聞名,奇石像龍、如龜、似蛙,形態(tài)詭異;在嵯峨的巖石間一株怪柏絕然獨立,蒼涼而孤絕。
漢武帝雄才大略,他在位54年,其中44年的時間,攻打匈奴。終于打敗了匈奴,鞏固了國土,鑿空了絲綢之路,擴大了疆域,使?jié)h民族走向強盛。
合陽東臨黃河,北倚陜北黃龍縣,氣候與干燥少雨的渭北高原相近。人在山上走,看到城里滿眼的綠色,綠樹叢中有居民樓分布其間。
初夏的清晨,涼爽的微風(fēng)拂過臉頰,鄉(xiāng)野的氣息撲面而來。核桃、蘋果、柿子、山杏正在生長,果實初結(jié),青澀地躲在葉子下面,調(diào)皮地從樹枝旁探出頭來,像萌萌的小毛頭,靠近一些便有植物蓬勃生長的氣味沁人心脾了,這是自然、是生命的味道。植物們都在一路小跑著趕著季節(jié)生長,趕在夏秋季節(jié)成熟。拂面的風(fēng),是干燥的,輕嗅一下,空氣里有陽光的味道、植物的味道、從土壤里散發(fā)出來的農(nóng)家肥的味道。陽光下,有山風(fēng)吹過,感覺皮膚和嗓子都有些干燥。合陽的水金貴,當(dāng)?shù)赜兴渍Z說:“寧給一口饃,不給一口水?!笨梢姾详栕怨攀侨彼蝗奔Z的。
墨子說:“食必常飽,然后求美。”合陽的面花堪稱一絕。之前見過陜西鳳翔、山西霍州的面花,感覺已經(jīng)很是令人贊嘆了,而合陽近百層高的巨型面花,其繁復(fù)、絢爛與精湛,可謂面花世界之最,被稱為秦藝六絕之一,成為陜西民間文化的一朵奇葩。
2
走近合陽,感受一種鄉(xiāng)土文化。
合陽,父親生前曾經(jīng)無數(shù)次提到:青年時,參加解放軍,做勤務(wù)兵,跟著部隊在合陽及周邊打過仗,他最愛吃合陽的蕎面饸烙、紙卷和豆腐菜,還有豬油辣子魚魚子;解放后,在西安當(dāng)兵若干年,中間有幾次回鄉(xiāng)經(jīng)過合陽,和戰(zhàn)友一起看過線戶戲(提線木偶戲);轉(zhuǎn)業(yè)到地方后,有幾次采訪和出差來過合陽……
我對合陽的記憶,多是來自少年時父親每次出差歸來繪聲繪色的敘述,熟悉又陌生。印象最深的是,上初中的時候,父親有一次去渭南、合陽等地采訪,回來時竟然帶了一個特大號藤編的整筐的紅蘿卜和紫皮大蒜。
這次來到合陽,某天傍晚時分,一行人趕到鬧市區(qū)的一條小巷,在一個不起眼的小劇場里,觀看了國家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提線木偶劇,“一線串成天下事,雙手撥動古今人”。這個古老劇種,“始于漢而興于唐,盛于明清”。劇目豐富有500余本,表演的有傳統(tǒng)劇目“三(箱)廂”(《百寶箱》《囊在裝箱》《西廂記》)“二樓”(《謫仙樓》《鴛鴦樓》)等看家戲,還有部分即興創(chuàng)作的小戲?,F(xiàn)場觀看了一部傳統(tǒng)戲,一部現(xiàn)代歌舞。臺上臺下,一色的20歲左右的青年演員,臺下的吹拉彈奏,臺上的雙手提線,手下的木偶隨著樂曲輕輕翻轉(zhuǎn),舉手投足,一招一式,口里唱著秦腔折子戲,雖是木偶戲,唱念做打毫不含糊。表演印度歌舞的演員們手里提按拉扯著木偶,身體亦隨著音樂不停地跳躍、扭動,動感十足。木偶與人合成一體,舉手投足,扭腰送胯,惟妙惟肖,蔚為大觀。
劇場很小,觀眾與樂隊僅兩三米的距離。劇場兩側(cè)的墻上,一邊是四個紅色帷幕的小木偶戲臺,另一邊是兩個擺放木偶面具、古老劇本和各代戲服的玻璃展柜,展示著這個劇種不斷演變的歷史。
想來這就是一個傳奇,回溯歷史便有些令人驚嘆。自漢以來多少個王朝更迭,歷史大幕揭開又合上,秦皇漢武湮沒在歷史的煙塵里,而合陽這一小小的提線木偶劇,竟然歷經(jīng)千百年而不絕,堪稱奇跡。
3
喜歡書法許多年,至今仍是個發(fā)燒友。
來到合陽有了意外的收獲,《合陽令曹全碑》是明朝萬歷初年在合陽縣莘里村出土的隸書名碑。我多年前臨寫的《曹全碑》竟然是在合陽出土的?瞬間,心里對合陽多了幾分青睞與親近。
人與人的遇見需要緣分,人與物的遇見同樣需要緣分。
因為合陽,我在《曹全碑》中又重新認(rèn)識了從歷史的煙塵里走來的東漢時期的合陽縣令。
這塊石碑因深埋在地下,保存完整,石碑凈細(xì),文字清晰,以結(jié)構(gòu)勻稱舒展、字體秀潤飛動、風(fēng)格秀逸多姿著稱于世,在隸書碑帖中獨占鰲頭。拂去碑上千年的泥土和塵埃,從《曹全碑》冷冷的字里行間,走來一個血肉豐滿、仁義厚德、清廉剛正、愛國愛民、興師討賊、文武皆備的愛國臣子——曹全。
往事越千年。正是櫻桃紅了、青鳥鳴唱的季節(jié),穿越一千多年的時光隧道,在初夏的一個清晨,遇見東漢這位血氣方剛的西域戍部司馬曹全。疏勒告急,他奉詔前往征討弒父篡位、不向朝廷納貢的疏勒國王和德,平定了叛亂,曹全威名赫赫。他上馬討賊,下馬理政,對部下有兗膿之仁、分醪之惠,是個令敵寇遠近憚威的名將。他是個情意深重的兄長,宦海沉浮的良臣。因胞弟去世,他棄官歸故里,又遭黨爭之禍,潛隱家巷故園七載,復(fù)又被舉孝廉。曹全的祖籍是敦煌效谷,他有著西部人的純樸,又有著讀書人的賢達。他的先祖是周王室的后裔,祖輩曹參曾輔佐高祖劉邦。其父少年時名冠州郡,卻不幸早逝。而曹全聰慧過人,自幼在母親的教育下飽讀詩書,明通事理,扶弱濟貧,剛正廉明。
公元184年夏季一個清晨,踏著陽光,遠遠地望見,官道上一個騎著黑色駿馬、眉宇俊朗、身材魁梧、身著官服的七尺壯漢,正風(fēng)塵仆仆地向合陽縣城趕來。此人正是朝廷剛從酒泉祿??h長任上調(diào)至合陽前來平叛的合陽縣新縣令曹全。因為張角起義,關(guān)中告急,警報不斷,皇上急詔。受黃巾軍起義的影響,合陽縣的郭家等人也揭竿起義造反,他們焚燒官府,騷擾萬民,百姓人心不安。曹全到任后,立即收攏余眾,迅速平定造反起義,廣施仁政,安撫人心。他興造合陽城郭,開南寺門,提拔有才干之人出仕為官,訪問賢德之人,恢復(fù)百業(yè),扶助農(nóng)桑,治理水患。不久,社會安定,農(nóng)業(yè)豐收,百姓安居樂業(yè),合陽縣城呈現(xiàn)一片祥和太平的局面。百姓感謝曹全治理有功,于是,便有了曹君門下的官吏王敞、主簿王歷等人為曹縣令撰寫的名垂千載的《合陽令曹全碑》。
曹全大概從未想到自己一生行走于西北各地,戎馬生涯,兩次被舉孝廉,出任司馬、縣令之職,而在他的身后,以他的名字為名撰寫的隸書《合陽令曹全碑》竟然成為中國書法史上的千古名碑。在勢如猛士、壯漢一般的漢隸名碑的群英譜中,與瘦勁如鐵、變化若龍、富于宗廟之氣的《禮器碑》,字勢開展、古樸渾厚的《乙瑛碑》,樸厚勁秀、方整多變的《張遷碑》相比,《曹全碑》顯得格外陰柔娟秀,清秀俊逸,更具柔美俊秀的閨閣之氣。清人包世臣在《藝舟雙楫》中說:“書之形質(zhì),如人之五官四體,書之性情,如人之作止語默?!?/p>
曾有書家將字帖來喻人,說如果漢隸中的《禮器碑》是一個俊逸的青年書生,《乙瑛碑》就像一個中年壯漢,《張遷碑》則是一個垂垂老矣、隨心所欲不逾矩的老者,而《曹全碑》就是一個還未出閣的大家閨秀。
這些年,曾經(jīng)多次在西安碑林讀到《曹全碑》,心里是神一般的景仰。學(xué)習(xí)臨寫過《曹全碑》的人,都對“蠶頭燕尾、雁不雙飛”的筆法領(lǐng)悟深刻,字的結(jié)體更是講究要“中斂外肆”,這是一種書法的運筆風(fēng)格,也是對曹全為人為官的一種正解,具有深厚的儒家思想,倡導(dǎo)做人要深自內(nèi)斂,御敵則嫉惡如仇,嚴(yán)厲打擊,絕不手軟?!恫苋分阅芰鱾魃鯊V,成為漢隸中的名碑,在于曹全的業(yè)績、功德,碑的內(nèi)容、字的大方雅致,不僅迎合了東漢重節(jié)操倫常的價值標(biāo)準(zhǔn),也完全切中了中國人傳統(tǒng)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道德理想。
看到《曹全碑》,不禁想到剎那與永恒。《曹全碑》中沒有說明曹全的生辰和年紀(jì),這是一種有意還是一種無意?東漢在中國歷史上僅存在195年,曹全的生命如按百年來計,以有生之涯,對無盡之史,可謂剎那與永恒。
于是,這枚出土于合陽的《合陽令曹全碑》,便有了另一種永恒的詩意……
4
一只快艇在水上快速航行,將綠色的水道劈開,尾部留下一道白色的“尾翼”……
躍入視野的是一片遼闊的水域。兩邊茂盛的蘆葦蕩,頭頂?shù)奶炜沼兴B飛翔,時高時低,像是寂寞了很久,看到快艇上歡快的人,鳥兒也興奮起來,不時鳴叫幾聲,撲閃著翅膀,向更高更遠處飛去。
快艇開得飛快,人站在快艇上,能夠感覺到快艇貼著水面飛一般行駛時的上下起伏,而我則希望它開得慢些,好讓我把這水域不同角度的小島和水道都一一看清楚。越過密密的蘆葦蕩,在這片水域更遠處是黃河對岸高出河床刀切斧劈般齊整的黃土高原山西省的臨猗縣。
水域的河網(wǎng)像棋局,又像迷宮,總有些猜不透的意思,眼前的水陸眼看要走不通,誰知卻又柳暗花明,大路朝天。
這四通八達的水道,有一種江南水鄉(xiāng)的詩情畫意。若是從蘆葦蕩深處的水巷慢悠悠地劃來一只小木船,一個妙齡女子、一曲民歌小調(diào),在河上飄來,那便是一幅絕美的水鄉(xiāng)畫卷。眼前的景象,令人想起汪曾祺的小說《受戒》里的那只小木船,船上的漁家少女小英和小沙彌明海。這里的情況與他們二人經(jīng)過的那一片很大的蘆花蕩真的很像。“蘆葦長得密密的,當(dāng)中一條水路,四邊不見人。劃到這里明子總是無端不由覺得心里很緊張,他就使勁劃船……”去受戒的路上遇到清秀純真的英子姑娘,英子一串美麗的腳印讓明海心煩意亂。
水草繁盛之地極具生命意象,是生命勃發(fā)之地。水澤、蘆葦、荇菜、野鴨、鸕鶿、白鷺、各種昆蟲……這是一個水系的自然生態(tài)系統(tǒng)。遠在春秋時期,這里是周王室的采邑地,是公子王孫出游的必經(jīng)之地,這里的水澤棲息著一種水鳥,發(fā)出一種“雎雎”的鳥鳴,自那時起,這里的民間便傳唱起了一曲流傳千載的戀歌——《關(guān)雎》。
我的腳下就是《詩經(jīng)·關(guān)雎》之地——在河之洲,合陽人稱之為“在河之陽”,“河”是黃河的河。
黃河自內(nèi)蒙古南下,沖開一道晉陜大峽谷,由北至南,從山西河曲到風(fēng)陵渡,一路激流勇進,氣勢磅礴,奔涌而來,將晉陜兩省分割開來。位于黃河西岸的合陽,每日太陽東升,沐浴陽光雨露,稱為“在河之陽”。
《關(guān)雎》是《詩經(jīng)》的開篇之作,作為《國風(fēng)·周南》中的一首民歌,被人廣為傳唱。所謂《周南》,有說是周公統(tǒng)治下的包括洛陽(其北限在黃河)以南,直到江漢一帶地區(qū),即今河南西南部及湖北西北部。
周王朝開禮樂制度的先河,以禮教治國。
“關(guān)關(guān)雎鳩,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
將君子與淑女之間愛慕、追求、相思寫得惟妙惟肖,這段戀情在一片琴瑟鼓樂聲中開啟一段美好的婚姻,這是一曲來自春秋時期、中國歷史深處的人間戀歌,雖有人為美化、雕琢之處,卻是展現(xiàn)人性美好情感最經(jīng)典的詩篇。
以《關(guān)雎》做整部《詩經(jīng)》的開篇之作,表現(xiàn)君子的德行之美,有“風(fēng)天下而正夫婦”“用之鄉(xiāng)人、用之邦國”的道德寓意。相傳這曲戀歌的主人公是周文王,那位窈窕淑女便是生于合陽縣莘里村的美麗姑娘太姒。
《詩經(jīng)·大雅·大明》中說:
“……
文王初載,天作之合。
在洽之陽,在渭之涘。
……
于周于京,纘女維莘。
……”
這首詩是周王朝的開國史詩,也可看作是《關(guān)雎》的續(xù)篇佐證,見證一段愛情的開始,一樁天作之合的婚姻,一段周王朝的發(fā)展史。
幾千年的封建制度,傳統(tǒng)的中國人深受封建禮教的束縛,自由戀愛的婚姻是天方夜譚,而《關(guān)雎》的偉大在于尊重人性,表達符合人性的男女之愛,良辰美景,天作之合,談一場封建制度下的“戀愛”。麗日和風(fēng)之下,青春俊逸、風(fēng)流倜儻的周文王在處女泉邊見到了妙齡女子太姒,一見鐘情,別離后又患上了嚴(yán)重的相思病。古人擅長意象之美,“關(guān)關(guān)雎鳩”以相互愛慕的鳥、相互應(yīng)和的鳴叫之聲,來表現(xiàn)文王和太姒纏綿悠長的愛情。詩中所有的思而不得、輾轉(zhuǎn)反側(cè),以琴瑟和鼓樂來取悅太姒,其實都是在講情到深處的周文王一個人內(nèi)心深處的愁腸百轉(zhuǎn)和極度煎熬。而這種內(nèi)心如火、外表克制的愛戀就是這首詩想向人們展示的儒家處世的“中庸”之道,即君子之愛是一種由眼睛到心靈的愛慕、追求、克制和含蓄,以婚姻為目的愛情典范。今天,在洽川再看這段文王與太姒的愛情故事,拋開人物的身份地位背景,從單純的情感角度來看,也是一件美好而風(fēng)雅之事,是中國傳統(tǒng)的儒家文化推崇的理想愛情,符合中國古代的一種倫理思想,是東方情感美學(xué)的中國表達。
在《詩經(jīng)》里尋找中國式浪漫愛情總是信手拈來,《鄭風(fēng)·野草有曼》也是一種戀歌:
“野有蔓草,零露漙兮。有美一人,清揚婉兮。邂逅相遇,適我愿兮。
野有蔓草,零露瀼瀼。有美一人,婉如清揚。邂逅相遇,與子偕臧。”
這是寫百姓浪漫而自由的愛情。良辰美景,一位少年于水草豐美之地邂逅麗人,美目流盼,一見鐘情,便攜手藏于方林深處,如一對自由而歡快的小鳥,只待關(guān)關(guān)相和,比翼齊飛。
來到合陽,就聽到有人大談洽川是愛情圣地,毫不羞澀地高談愛情,大有“開發(fā)”愛情的意味。其實,就現(xiàn)代中國人而言,愛情還是屬于心靈和精神層面的情感,是那種“清揚婉兮”流轉(zhuǎn)于眼睛和心田里的,是一種熱烈的含蓄,優(yōu)雅的陶醉。對于更新一代人類,注重于談情,談物質(zhì),甚或物質(zhì)高于精神。畢竟現(xiàn)實社會是個競爭激烈、物質(zhì)高度發(fā)達的社會,有愛情沒物質(zhì)難以生存,有物質(zhì)沒愛情又太空虛,兩全其美最好,而自古以來,人們常嘆,“愛情”兩個字好辛苦。
以一個外來者的目光來看,洽川黃河濕地的風(fēng)景令人賞心悅目,水草豐美,荷塘淺淺,九孔蓮和紅蓮是這里的品牌,莘里文化源遠流長。棄艇上岸,眼前是十里荷塘。走過荷塘,有一道風(fēng)景映入眼簾:靜靜的荷塘里布滿了褐色干枯的低頭蓮蓬,倒影映在水里,像一個個矍鑠的智者在低頭冥想,空凈、安靜,寂寞、閑適。另一處的荷塘,紅蓮開得很是熱鬧,圓圓的綠葉浮在水面,玫紅色、粉紅色、純白色、淺黃色的睡蓮有的盛開,有的半開,像紅塵里的少女,熱熱鬧鬧地擠在一起,正應(yīng)了李清照的那句“知否,知否,應(yīng)是綠肥紅瘦”。
抬頭遠眺,一叢叢密密的蘆葦掩住了一條條細(xì)細(xì)的水路,遠遠近近的蘆葦蕩把人的思緒牽得很遠。無邊的風(fēng)景適合調(diào)節(jié)疲憊的身心,讓思想的野馬馳騁,或是坐在長亭的竹凳上,默默地聆聽那河上一種叫雎鳩的鳥兒,輕聲地鳴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