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信豐中學 林鐘書
《孟子》有云:“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鄙洑v痛苦之后,才愈會顯出莊嚴與凝重。人生中總有些不期而遇的痛苦,只有選擇勇敢的面對,我們的生命之歌才會更加嘹亮。痛苦就像黎明前的黑暗、彩虹前的風雨,是迎來輝煌人生的必要因素和有利條件。所以,面對痛苦,我們何不大聲呼喊:“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些吧!”
要將痛苦踏在腳下,首先應當有一種堅韌不拔的意志。若在爛漫的童年,殘酷的高壓電將你的雙臂摧毀,將你的希望擊碎,你還能保有生活的勇氣嗎?劉偉的回答堅毅而鎮(zhèn)定。縱然失去雙臂,他也能用腳趾打字!縱然受到歧視,他也絕不放棄學習的機會!縱然從琴椅摔下,把襪子磨穿,他也能再次站起來,憑紅腫的關節(jié)彈奏命運的樂章!正是這鋼鐵般的意志,使他戰(zhàn)勝痛苦,贏得達人秀冠軍,走進維也納金色大廳,成為一名斷臂鋼琴師!
要將痛苦踏在腳下,還應當有一種豁達樂觀的心態(tài)。遭到皇帝反感,受盡政敵排擠,雖然滿腹經綸,卻被一路貶謫,倘若他人有此遭遇,很可能會心灰意冷、怨天尤人!可是蘇軾不氣餒,不悲觀?!暗匍e人如吾兩人者耳”是他自得其樂的心態(tài),“橫看成嶺側成峰”是他閑情逸致的抒發(fā),“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是他豪情萬丈的壯志……任黑暗的官場痛苦重重,蘇軾始終用文思才情裝點達觀的生活,成為文學史上一顆璀璨的明星。
要將痛苦踏在腳下,也應當有四兩撥千斤的智慧。紅軍沒有橫沖直撞地突破國民黨軍的重重封鎖,而是以“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的智慧撕開重重封鎖,取得二萬五千里長征的偉大勝利。二戰(zhàn)中,英法聯軍面對德國飛機、坦克的瘋狂轟炸,沒有以卵擊石,而是用敦刻爾克大撤退保存了反擊的力量,為幾年后諾曼底登陸雪恥,徹底摧毀法西斯埋下伏筆。
所以,直面痛苦,需要“一個人可以被摧毀,但不能被打敗”的頑強,需要“一蓑煙雨任平生”的樂觀,需要“給我一個支點,我能撬起地球”的智慧。讓我們直面痛苦,勇敢地登上生命之巔吧!
點評
本文是一篇典型的議論文,先提出直面痛苦這一觀點,然后分三段說直面痛苦應具有的品質——堅韌不拔的意志、豁達樂觀的心態(tài)、四兩撥千斤的智慧。文章整體結構清晰,論證方法豐富,屬于一篇合格的議論文。但如果要提升文章的品格,那就需要更為熟練的表達,努力將論點和素材融會貫通。(張照生)